新書推薦: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HK$
98.6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HK$
70.3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HK$
99.7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HK$
244.2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HK$
177.0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HK$
61.6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HK$
221.8
《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售價:HK$
43.7
|
內容簡介: |
本书将慢性病视为学龄儿童(6~12岁)面临的重要背景性事件,聚焦于北京地区高发慢性病儿童群体,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探索归纳患有不同类型慢性病的儿童及其家庭应对疾病的具体策略与过程,提炼儿童及其家庭在应对疾病逆境时的经验与类型特征,从而为更多患有慢性病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有益借鉴,为慢性病儿童社会预防和支持机制的建立提供建设性意见,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
關於作者: |
冯跃,首都师范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副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人类学博士学位,目前从事家庭及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教学研究工作。在教育人类学、青少年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领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及研究经验。
|
目錄:
|
导 言
第一章 家庭抗逆力研究
第一节 何为家庭抗逆力?
第二节 家庭抗逆力的主要研究模式
第三节 家庭抗逆力研究的整合思潮
第四节 家庭抗逆力的研究脉络分析
第二章 慢性病的三种分析视角
第一节 破坏说
第二节 解释说
第三节 抗逆力说
第四节 慢性病儿童研究
第三章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目标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框架
第三节 研究伦理
第四节 研究思路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四章 慢性病儿童及其家庭应对疾病的知识来源
第一节 显性的慢性病知识体系
第二节 隐性的慢性病知行体系
第三节 未确定中的儿童成长体系
第五章 慢性病儿童与家长体验
第一节 可以提供支持型
第二节 提供部分支持型
第三节 无法提供支持型
第六章 家庭抗逆力应对类型
第一节 内疚补偿型
第二节 约束限制型
第三节 疲惫应对型
第四节 无所畏惧型
第七章 讨论与反思
第一节 家庭抗逆力的内涵反思
第二节 家庭抗逆力的苦痛隐喻
第三节 慢性病儿童家庭抗逆力支持体系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 录
致 谢
|
內容試閱:
|
序言
人的成长,既包括表露在外的一个又一个变化,更是内心深处跌宕起伏的自我突破与超越。处于身心快速成长阶段的儿童与青少年,发展与成长与其所在的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伴随着日复一日的家人交往、亲子互动、嬉笑怒骂,生命茁壮成长,幼儿长成少年。
过往的家庭教育学、家庭社会工作研究,常常将家庭视为背景性信息,加以关联性探讨,而关注儿童及青少年抗逆力培育与生成的研究者,更侧重于考察家庭背景与个体抗逆力品质的互动。冯跃老师的这本书,通过对大量外文资料的整理与检索,提醒我们,家庭抗逆力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尤其是从主体间性的关系视角,考察家庭整体与每位成员间的关联性意义重大。通过这一观察视角,基于她所接受的多学科领域的训练,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人类学等,结合慢性病儿童这一特定研究群体,展开了翔实的观察记录与分析论述。
与国外研究经验相比,家庭抗逆力在中国的本土化研究尚处于概念引荐和理论消化阶段,内涵丰富的研究成果较为欠缺,关于抗逆力如何在过程与应对思路上得以达成一致更显得有些苍白。冯跃老师的这本实证性研究作品正是在回应这一研究现状。基于在社会人类学领域的研究训练,她通过仔细检索医学逻辑与家庭日常生活逻辑的相同与不同,反观慢性病儿童在知识来源、疾病体验和应对策略等方面的特征,归纳整理出家庭抗逆力的若干应对类型,并在深入的个案挖掘中,进行了过程性与类型性探索、提炼与归纳,为家庭抗逆力理论研究与实务探索提供了一个真实、详尽的研究范本,可供后续研究借鉴检验。同时,对处于慢性病焦虑中的家庭来说,冯跃通过行动研究,借助家庭社会工作者的身份,通过每次与慢性病儿家庭的互动,提醒他们,什么是值得拾起的,什么又是需要放下的。
最后,值得欣喜的是,本书通过对近二十年来国外家庭抗逆力领域的仔细整理,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整合研究思路与分析视角,对于急速变革与充满挑战的中国家庭来说,显得尤为可贵。多学科间交叉借鉴、多领域关注深耕,对综合系统地解决既定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思路。在此意义上,医学领域需要与人文社会科学整合,而教育领域更有必要开启由学科教育向情境教学、现象教学等领域的探索。
时代在变化,儿童与青少年常常以不迁就成人的方式提醒我们,需要不断以新的眼光启动并激活他们更多的生命能量。
是为序!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 田国秀
2018年1月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