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HK$
103.3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HK$
80.2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HK$
61.4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HK$
103.8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HK$
470.8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HK$
66.1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张西平教授主持的 2007 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20 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研究 ( 项目批准号:07JZD0036)的结题成果之一。
★在修订完善出版书稿的过程中,书系总主编张西平先生邀请一批专家给每一卷审稿。 承担本卷审稿工作的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杨慧玲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系吴文安副教授,两度赴英国访学,搜集英国图书馆收藏的汉学资料,花了四个月时间,整理完成了 23 部重要的汉诗英译选集的介绍工作,约 5 万余字;并初步编制了 20 世纪中国古代文学在英国译介出版的书目索引。
★福建师范大学冀爱莲副教授多年来致力于英国著名汉学家阿瑟韦利的研究工作,目前主持着关于阿瑟韦利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等。
★王丽耘副教授现供职于江西上饶师范学院外语学院,她撰著的 40 余万字的博士毕业论文《中英文学交流语境中的汉学家大卫霍克思研究》,曾得到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本书稿中涉及霍克思的内容就是她的研究收获。 在研究过程中,美国汉学家艾瑞克(Eric Abrahamsen)先生慷慨转赠其手中珍藏
|
內容簡介: |
人类总是按照不同地域,组成一定的社会结构,并创造其文化的。 正是由于各民族之间文化个性差异及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平衡现象,文化体系之间相互交流与借鉴才有可能发生。 然而,异质文化之间影响与交流的方向、程度、规模,总是与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需要密切相关。 文化交流史上的某一时期,一国对另一国的文化传统和成就兴趣更大,理解更深,借鉴更明显,在另一时期截然相反或充满敌意。正如早期(1416 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形象多半是传奇与历史的结合,人们心目中的东方(中国)世界是一个神秘、奇幻、瑰丽的乐土。而到了19世纪,欧洲思想家越来越把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视为停滞不前、落后愚昧的。《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在英国的传播与影响》带我们从另一个视角去观望。
|
關於作者: |
葛桂录,1967年12月生,男,汉族,江苏泰州人。先后毕业于扬州大学(1987年,文学学士)、山东大学(1993年,文学硕士)、南京大学(2002年,文学博士)。2003年6月作为福建省人民政府引进高层次人才,从江苏调入福建师范大学。现任福建师大文学院副院长、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点学科负责人、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并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
|
目錄:
|
总 论 中国古代文学西传英国的历史文化语境及价值意义
第一章 20 世纪以前英国汉学的发展与中国文学在英国的传播
第一节 英国汉学的发端与中国文学西渐的开始
第二节 英国汉学的拓展与中国文学介绍的深入
第二章 翟理斯《中国文学史》:20 世纪初英国汉学发展的阶段性
总结
第一节 翟理斯《中国文学史》 产生的历史条件
第二节 翟理斯之文学史建构
第三节 儒释道文化规训下的文学史书写
第三章 中国古代诗文在 20 世纪英国的翻译、评述及影响
第一节 20 世纪中国古代诗文的英译概述
第二节 阿瑟韦利对中国古代诗文的翻译与研究
第三节 大卫霍克思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翻译与研究
第四章 中国古代话本小说在 20 世纪英国的翻译、评述及影响
第一节 中国古代话本小说的英译概述
第二节 英国汉学家邓罗的《三国演义》 英文全译本考察
第三节 大卫霍克思《红楼梦》 英译全本考察
第五章 中国古代戏剧在 20 世纪英国的翻译、评述及影响
第一节 中国古代戏剧在 20 世纪英国的翻译研究
第二节 中国古代戏剧在 20 世纪英国的研究
第三节 中国古代戏剧在 20 世纪英国的接受
附录一:
《红楼梦》英语译文研究
附录二:
20 世纪中国古典文学英译出版年表
参考书目
索 引
后 记
|
內容試閱:
|
总 序
张西平①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20 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域外传播研究书系是我2007 年所申请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成果。
这套丛书的基本设计是:导论 1 卷,编年 8 卷,中国古代文化域外传播专题研究 10 卷,共计 19 卷。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的传播和影响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之前中外学术界从未对此进行过系统研究。 它突破了以往将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研究局限于中国本土的研究方法,将研究视野扩展到世界主要国家,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那里的传播和影响,以此说明中国文化的世界性意义。
我在申请本课题时,曾在申请表上如此写道:
研究 20 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的传播和影响,可以使我们走出东方与西方现代与传统的二元思维,在世界文化的范围内考察中国文化的价值,以一种全球视角来重新审视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和现代价值,揭示中国文化的普世性意义。 这样的研究对于消除当前中国学术界、文化界所存在的对待中国古代文化的焦虑和彷徨,对于整个社会文化转型中的中国重新确立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自信,树立文化自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思想文化意义。
通过了解 20 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的传播与接受,我们也可以进一步了解世界各国的中国观,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如何经过变异,融合到世界各国的文化之中。 通过对 20 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传播和影响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国文化向外部世界传播的基本规律、基本经验、基本方法,为国家制定全球文化战略做好前期的学术准备,为国家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学术支持。
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域外汉学的形成和发展,昭示着中国文化的学术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的学术事业。 本课题的设立将打破国内学术界和域外汉学界的分隔与疏离,促进双方的学术互动。 对中国学术来说,课题的重要意义在于:使国内学术界了解域外汉学界对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的进展,以它山之石攻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国内学术界了解了域外汉学界在20 世纪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从而在观念上认识到: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研究已经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学术界本身,而应以更加开阔的学术视野展开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研究与探索。
这样一个想法,在我们这项研究中基本实现了。 但我们应该看到,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的研究绝非我们这样一个课题就可以完成的。这是一个崭新的学术方向和领域,需要学术界长期关注与研究。 基于这样的考虑,在课题设计的布局上我们的原则是:立足基础,面向未来,着眼长远。 我们希望本课题的研究为今后学术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此,在导论中,我们初步勾勒出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西方传播的轨迹,并从理论和文献两个角度对这个研究领域的方法论做了初步的探讨。 在编年系列部分,我们从文献目录入手,系统整理出 20 世纪以来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世界主要国家的传播编年。 编年体是中国传统记史的一个重要体裁,这样大规模的中国文化域外传播的编年研究在世界上是首次。 专题研究则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主题的深化。
为完成这个课题,30 余位国内外学者奋斗了 7 年,到出版时几乎是用了 10 年时间。 尽管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个研究还是刚刚开始,待继续努力的方向还很多。 如:这里的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主要侧重于以汉文化为主体,但中国古代文化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文化,在其长期发展中,少数民族的古代文化经典已经逐步融合到汉文化的主干之中,成为中华文化充满活力、不断发展的动力和原因之一。 由于时间和知识的限制,在本丛书中对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经典在域外的传播研究尚未全面展开,只是在个别卷中有所涉猎。 在语言的广度上也待扩展,如在欧洲语言中尚未把西班牙语、瑞典语、荷兰语等包括进去,在亚洲语言中尚未把印地语、孟加拉语、僧伽罗语、乌尔都语、波斯语等包括进去。 因此,我们只是迈开了第一步,我们希望在今后几年继续完成中国古代文化在使用以上语言的国家中传播的编年研究工作。 希望在第二版时,我们能把编年卷做得更好,使其成为方便学术界使用的工具书。
中国文化是全球性的文化,它不仅在东亚文化圈、欧美文化圈产生过重要影响,在东南亚、南亚、阿拉伯世界也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因此,本丛书尽力将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多种文化区域传播的图景展现出来。 或许这些研究仍待深化,但这样一个图景会使读者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域外传播研究近年来逐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据初步统计,目前出版的相关专著已经有十几本之多,相关博士论文已经有几十篇,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及教育部课题中与此相关的也有十余个。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也开始更加关注这个方向。 应该说,这个领域的研究进步很大,成果显著。 但由于这是一个跨学科的崭新研究领域,尚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例如,如何更加深入地展开这一领域的研究? 如何从知识和学科上把握这个研究领域? 通过什么样的路径和方法展开这个领域的研究? 这个领域的研究在学术上的价值和意义何在? 对这些问题笔者在这里进行初步的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