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67.2
《
瘦肝
》
售價:HK$
99.7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HK$
55.8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售價:HK$
154.6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HK$
99.7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HK$
33.4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HK$
188.2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HK$
66.1
內容簡介:
一路培养孩子拥有好的工作能力与习惯,是多么重要的长程目标。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蔡颖卿以工作为题,透过身教、实践,帮助孩子扎下责任的深根、丰实独立的品性,进而养成解决人生中各种问题的能力,永远拥抱好好生活、好好工作的生命热情。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部分是作者写给父母与孩子的教养札记,透过各种生活故事,从工作观、工作价值、工作技术到工作互动等面向,分享如何培育孩子的工作性格和责任感,做好奠基与扎根的功课;
第二部分是蔡颖卿的女儿写的英文日记,以及蔡颖卿与女儿的直接沟通和反思,呈现亲子间工作理念的传递交流,女儿的自我探索也等于是独立精神的实际体现;一路培养孩子拥有好的工作能力与习惯,是多么重要的长程目标。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蔡颖卿以工作为题,透过身教、实践,帮助孩子扎下责任的深根、丰实独立的品性,进而养成解决人生中各种问题的能力,永远拥抱好好生活、好好工作的生命热情。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部分是作者写给父母与孩子的教养札记,透过各种生活故事,从工作观、工作价值、工作技术到工作互动等面向,分享如何培育孩子的工作性格和责任感,做好奠基与扎根的功课;
第二部分是蔡颖卿的女儿写的英文日记,以及蔡颖卿与女儿的直接沟通和反思,呈现亲子间工作理念的传递交流,女儿的自我探索也等于是独立精神的实际体现;
第三部分则延伸至对所有年轻工作者的关怀。以蔡颖卿的经验分享为开端,探索在工作中转化心态、培养自我、磨练实力到圆梦创业的原则与想法,*后以年轻工作者的群像采访为总结,鼓励每个年轻的孩子与工作建立美好的关系,朝真正的人生志趣稳步前进。
蔡颖卿说:为了使孩子早早建立一种健康、坚强的工作性格,我从小就和她们谈工作;我期待教养是培养的工作,而非日后导正的功课。
蔡颖卿的教养理念,是既实用又美好的教养理念,是*适合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的教养理念。
關於作者:
蔡颖卿
畅销书作家、生活美学家、教养专家。
养育两个女儿,先后经营过八家餐厅,装修设计过三十个空间(包括医院、剧院、餐厅和居所),出版过十七本畅销书,还主理一间教养生活空间,传递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好好吃饭、好好说话的生命热情。
已出版畅销代表作:《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洪兰 蔡颖卿 爱与智慧的对谈》《用细节把日子过成诗》《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我想学会生活》《放下手边事,坐下来读读书》等。
家事生活美学系列:《家与美好生活》、《回到餐桌 回到生活》(待出版)
生活美学系列: 《两个人的餐桌两个人的家》《有爱意的人生真好看:旅行私想》(待出版)蔡颖卿
畅销书作家、生活美学家、教养专家。
养育两个女儿,先后经营过八家餐厅,装修设计过三十个空间(包括医院、剧院、餐厅和居所),出版过十七本畅销书,还主理一间教养生活空间,传递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好好吃饭、好好说话的生命热情。
已出版畅销代表作:《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洪兰 蔡颖卿 爱与智慧的对谈》《用细节把日子过成诗》《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我想学会生活》《放下手边事,坐下来读读书》等。
家事生活美学系列:《家与美好生活》、《回到餐桌 回到生活》(待出版)
生活美学系列: 《两个人的餐桌 两个人的家》《有爱意的人生真好看:旅行私想》(待出版)
教养美学系列: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妈妈是永远的老师》、《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我想做个好父母》(待出版)
翁乐旂
蔡颖卿的女儿,毕业于宾州大学。成立并运营Workshop英语工作室。
无论工作或生活都期待不断探索如何更加生动地创作与表达。
认真于文字、摄影、烹饪与舞蹈。
目錄 :
【推荐序】把教养放在生活的第一顺位 洪兰
【自 序】好好生活、好好工作是生命热情 蔡颖卿
第一部分 扎下责任的深根─和孩子们谈工作
014 整天做梦,整天工作
018 改变
021 爱自己的工作
023 香水生活观
028 培养自己的行星性格
030 隔代同声谈工作
033 Pose
036 开始难,结束更难
038 一张请款单
043 人生的计算
046 人生中的利与益
049 让信心在实作中奠基
052 先分配时间,再安排工作
055 了解工作的优先级
──给庭宜的一封信
058 要快就要慢
061 把眼光停在最后一瞥
064 等孩子一下
066 做与错
069 重创五分钟的价值
073 学习是失败重来的经验
076 学会与做完
078 决定
081 工作服的意义
084 下班了就要走
088 领头的人
091 工作中用对的、好的语言沟通
095 符合别人的期望
098 在工作中当别人的好朋友
102 抗拒
105 让歧见停在最好的点上
第二部分 展开独立的翅膀─Abby的工作日记
112 独立的开始
118 The Flight out of San Francisco╱在混乱里找回重点
127 Sad Cookies ╱伤心饼干
135 Interruption ╱与限制好好共处
146 Magic Demystified ╱解开时间的魔法
152 Agenda ╱领导者的挑战
164 Differently ╱尝试另一种不同
174 The Luck of Dedication ╱努力的运气
187 Thirty Minutes to an Hour a Day╱每天三十分钟至一小时
194 Lunching with Ben ╱驾驶自己的小船
205 What You Said You Would Do╱你说过你要做的一切
第三部分 掌稳梦想的方向写给年轻工作者
216 守护年轻的资产
218 生活、工作与价值
222 跟你的工作谈恋爱
226 珍惜生活经验
230 以行动演出努力
233 在人生的旅途上,不要分心
236 工作的三个条件──情绪、智力、体力
240 自信与能力
243 你没有看过她在厨房里的样子
246 挑剔
248 老板情怀的自我训练
252 挣扎
255 掌稳自己的方向
258 等待
261 梦的尺寸
264 永远让人开心的工作好助手
270 温柔态度包覆下的生活毅力
276 把距离当成旅程的逐梦者
282 魄力是果决与坚持的结合
288 选择生命中真正的想要
【后记】与工作建立美好的关系
內容試閱 :
【推荐序】把教养放在生活的第一顺位
天下没有不可教的孩子,只要有耐心和信心,
把教养孩子放在生活的第一顺位,随时把握机会教导他,
他自然会看到学习和工作的意义,就会自动自发去做了。
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洪兰
我觉得自己比别人幸福的地方,是常有机会比别人更早看到未上市的好书。出版社有时会寄书稿来请我推荐或审订,使我有机会先睹为快。我因平时很忙,可以看稿的时间通常是夜深人静之后,如果一看就睡着,那么这本书我就不推荐;如果是越看越有趣,连觉都忘了睡,那么这本书就值得推荐。蔡颖卿的第一本书《妈妈是最初的老师》,我就是一口气看到完,爬起来开两个闹钟,因为怕一个闹不醒,误了明天上班。那本书出版后果然热卖,让我很高兴,颇有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同时,好东西跟朋友分享时,也是很愉快的。
看蔡颖卿的书是一大享受,我常舍不得一次读完,好像精致的食物不可以一次吃完,要留着慢慢的吃、细细的享受。她的人也如其文,温文儒雅,非常有气质。我常想,如果天下妈妈都能像她一样,我们做老师的就不会被学生气到发出家有隔宿粮,不做猢狲王的感叹了。
她在这本书中教父母如何一点一滴地导正孩子的观念,全书没有惊涛骇浪、危言耸听的句子,但是它就像潺潺的溪水,静静从你身边流过,滋润你的心田,让你茁长。
例如她在自序中说:说别人的故事,教自己的孩子。这不就是我母亲教育我们的方法吗?小孩子不爱听大道理,我父亲常用文天祥、左宝贵忠义的事迹来教导我们,我们低头听训,但是人在心不在,反而是帮母亲洗菜时,她讲的别人家孩子的故事,我们最听得进去。母亲从来没有修过什么教育学分,但是她知道故事感化的力量绝对比训话的效果好。所以这本书中的小故事都是教育孩子的好材料。
又如:在工作中,要当别人的好朋友,不要带着抱怨与不满上工,因为这会影响工作的效果,也不要变成别人倾吐抱怨的对象。这话非常地正确,英文有一句话说:不要咬喂你的那一只手。(Don''t bite a hand that feeds you.)在职场伦理上,是不可以一边拿老板的薪水,一边骂老板的。尤其人真的会让批评变成不自觉的言语习惯,我父亲就不许我们抱怨,他会问:你有没有先检讨你自己?他常用福建话说:漏气不会死,没气才会死。(在本书中看到吴作栋总理也讲这句话时,觉得好亲切,因为父亲生在新加坡,这句话是当地华人常说的话。)被人批评时不可以先抱怨,要先检讨自己,人的资源有限,如果把时间和精力花去抱怨了,就不会找到改进的方法。
同时,附和别人会使那个人更觉得他的抱怨有理,就会越说越大声,最后变成理直气壮、积非成是。所以父亲说:在别人抱怨时不可以附和,因为那是火上加油。我们家的孩子不许做这种事,等他讲完后,指出另一种思考的方式,用理性去灭火。
此外,书中香水的故事也很得我心。现在不知有多少人需要这个故事来提醒自己,不要把别人替你做的事当作理所当然(take for granted)。人的大脑对熟悉的讯息便不再处理,以节省资源,所以会有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的现象。的确,最先吸引你的香水在你跟她在一起久后就消失,如果你离开一会再回来,那股香味就和原先的一样强烈。这是之所以婚姻会有七年之痒的原因,香水闻久了就不香了,反而是别人身上不曾闻过的变得有吸引力了;人在一起久了就忘记对方的好处,常常要等到失去了才会想起。有多少人在拥有时,能够有蔡颖卿的智慧,懂得珍惜当下呢?
另外,颖卿用行星的自转和公转来形容职场的生态,我也觉得非常贴切。理想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一颗行星,能自转也能公转;这个必要条件是热情,老师必须有教书的热情,学生必须有学习的热情,教学才会成功,这样的热情也是敬业背后的推力。我小时候必须帮忙做家事,我母亲最不喜欢叫一下、动一下的人(即颖卿所谓拖着走的人),所以她在叫我们做事之前,会先让我们看到做这件事的意义,例如忘记喂鸡,鸡会饿死或是养得很瘦,下的蛋很少,卖不出去,学费就会无着落。当她让我们看见工作的意义,我们就会自动自发去做了。
天下道理是相通的,任何事要成功都必须先引发动机,先让孩子看到学习的意义,而意义会产生动机,动机就会使他自转和公转。所以她说:人生的意义不在做你喜欢的事,而是喜欢你所不得不做的事。我出国时,父亲告诉我:做你喜欢的事,喜欢你所做的事,人不怕天资愚笨,态度才是成功的第一要件。一个能自动自发的孩子一定会成功的。
希望这本书能让很多父母知道:天下没有不可教的孩子,只要有耐心和信心,把教养孩子放在生活的第一顺位,随时把握机会教导他,他自然会成长得像颖卿两个女儿那样既懂事又乖巧,自己会上进,不需要父母操心的国家栋梁了。
【自序】好好生活、好好工作是生命热情
我想给孩子一些礼物,
一些自己给得起,而她们一生可以受用的礼物。
这些工作的分享与讨论,就是我的礼物。
蔡颖卿
女儿Abby满二十一岁了,虽然从十八岁起已经自己在美国度过三整年的求学生活,但在妈妈的心里,牵挂是永远不曾放下或剪断过的心情。无论在远距的电话交谈、信件往返,或她回家渡假的日夜相守中,我们比以前更常谈到工作,并交换彼此的心得。
从她与妹妹小的时候开始,我就不曾把读书当成一种特别的活动。它总是被我统称为工作。我把做功课的方法与工作习惯相提并论;把整理一个脏乱的厨房用来比喻厘清一门功课困境的要领,希望她们能举一反三,不要当成绩顶刮刮的书呆子。
我常常想起自己当父母的职责,不只是要让她们吃饱穿暖、精神愉快,远处还有一个真正的目标,才是催促我不懈努力的理由
母亲不是让你倚赖的人,而是使你无需倚赖的人。
A mother is not a person to lean on,
but a person to make leaning unnecessary.
这句话让我看到,持续培养她们拥有好的工作能力与工作习惯,是多么重要的长程目标!所以,我每在自己的工作中有反省,或遇到特别的心情时,就与她们分享。不只在餐桌或闲谈中讨论,也用笔记下当中的省思。
Abby去美国上宾大的三年里,一直是一边读书、一边打工的。第二年起,工作加为两份。她的生活就像早期的台湾留学生,除了课业之外,同时要扛起生活的担子。
有一阵子,我看她工作非常忙碌,忍不住担心起她到底有没有时间好好读书。我在电话中开玩笑地问起:你不会被当掉吧?她在电话那头调皮地笑着回答我:妈咪!我离被当掉还有点远。我不知道什么样的语言适合用来叮咛一个大三的孩子,所以还是把从小教导她的那句老话搬出来用:不要忘了你当学生的责任喔!
过了两个月,大三下学期结束了一段时间,我在台南家收到院长寄来的信,她仍列名在荣誉学生的名单中。那短短的信,在我正处十分忙碌的日子里,捎来了一些慰藉与鼓励。
虽然成绩只是一个象征,但我却在孩子尽心兼顾的努力中看到了从小为她撒下的责任种子确实破土发芽了。这些种子使她们懂得做好该做的事,在放手单飞的远行之后,往生活里扎根。那些自小分享的工作心得,也开始在她独立生活之后有了回馈。
现在,不只是我写工作日记给她们,有更多的时候,是她写下她的工作日记与我分享。书中第二部分的十个篇章,就是Abby陆续写下的工作心得。这些文章并非家书,我读后也不是以回信的方式记下自己的回馈。教养是一场爱的检视,我就在字里行间逐一自问:我的教导是否配得上心中自以为已经满怀的爱。
我之所以习惯留下这些记录,主要的原因是,在分享或指正孩子的当刻,他们未必立即就认同。在教养的过程中,我从不想要强行灌输任何价值观给孩子,等待是绝对必要也非常奇妙的磨合。当她们还没有全然体会、从心底呼应这些感受之前,我但愿自己不是说说就算,任由这些分享随风而过,我想要更仔细检视自己所投递的教养讯息。所以无论时间如何紧迫、或简或详,总会做点记录,这就是这本书第一部分的内容。
Abby与Pony渐渐长大了,在Pony也上大学之后,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教养阶段,只能远距地关心着她们的成长。两个孩子都离家远行,我的叮咛与牵挂更要托付给科技的传声与文字的递送。
每当我看到自己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勤奋用心的孩子,脑中就自然而然地想起离家在外的她们。我想把这些年轻人的故事说给两个女儿听;想要透过更深入的交谈来分享这些年轻人面对自己、在生活里成长的故事。
所以,我去采访几位年轻朋友,希望自己能写出他们的故事与想法,并探讨出这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与家庭或社会教养连结的轨迹。有许多人觉得我对年轻人特别有耐心、特别不忍他们犯错,我想这的确是爱屋及乌的心情。
自己的孩子在世界的某处正受着不相识的人的教导与爱护,每思及此,我对其他年轻人的温柔爱护之情便油然而生。多么希望自己曾经看过、经历过或领悟过的现实与想法,或多或少能分享于他们;多么希望关于好好生活、好好工作这热情的人生恋爱,我可以献上一份属于自己的身教。这就是这本书的第三个部分。
成长独立是一条长远的路,当我们把孩子送去受教育的那一刻起,期待的就是他们有足够的能力迎接自己的生活。然而,这个信念却常常在受教育的途中迷失了方向,我们或以为知识的灌输一定可以转化为日后的能力,因此开始寻找快捷方式与偏方,白白浪费掉生活中的许多教材。
我想给孩子一些礼物,一些自己给得起,而她们一生可以受用的礼物。这些工作的分享与讨论,就是我的礼物。 =''font-family:MingLiU;mso-bidi-font-family: MingLiU;mso-fareast-language:ZH-TW''
【后记】与工作建立美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