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城镇化与农村中心学校出路

書城自編碼: 316048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教育
作者: 赵杰
國際書號(ISBN): 9787567575011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4-01


書度/開本: 16开

售價:HK$ 65.3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知宋·宋代之科举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HK$ 99.7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HK$ 99.7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HK$ 110.9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HK$ 62.7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HK$ 58.2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HK$ 277.8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67.2
瘦肝
《 瘦肝 》

售價:HK$ 99.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5.1
《语言人类学》
+

HK$ 98.6
《近代云南个旧锡矿开发研究——基于国际经济一体化视域》
+

HK$ 136.3
《北京市基础教育发展报告》
+

HK$ 68.2
《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研究》
+

HK$ 96.6
《乡土关联型企业推动的乡村现代化变革》
編輯推薦:
《城镇化与农村中心学校出路》发展农村中心学校不仅是实现农村生源获得较优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了解农村中心学校的发展现状,对所呈现出的共性问题进行解释和对问题根源进行挖掘,提出有效的对策并探索农村中心学校的有效发展模式,对农村中心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內容簡介:
《城镇化与农村中心学校出路》本书聚焦中国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中心学校的生存现状,系统梳理了包括学校发展的理论依据、学校发展的历史脉络、学校的量化特征、学校的历史成就和现实困境等内容。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责任、学校办学理念、学校发展的保障机制四个维度全面深入地探讨造成农村中心学校现实困境的具体原因,详细阐述如何有效发挥学校本位优势、构建长效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学校内部运行机制、探索学校可持续发展模式,以期一定程度上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夯实学校发展基础、促进学校整体功能发挥、实现学校创新发展提供助力。城镇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城镇化发展不应造成农村教育的衰退,需要全社会共同为农村教育谋划未来。
關於作者:
赵杰,1986年出生,2008年获理学学士学位,2011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14年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师范大学讲师。主要研究领域有:农村基础教育的政策、理论与实践等。
目錄
前言1
第一章 城镇化与农村中心学校
第一节 城镇化概述
第二节 城镇化与农村教育
第三节 城镇化与农村中心学校
第二章 农村中心学校发展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规模经济理论与农村中心学校的规模经济效益
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化功能论与农村中心学校的社会化功能
第三节 学校发展理论与农村中心学校的发展生态
第三章 农村中心学校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农村中心学校的前撤点并校时期(19491978)
第二节 农村中心学校的萌芽时期(19781986)
第三节 农村中心学校的形成时期(19861998)
第四节 农村中心学校的急速发展时期(19982006)
第五节 农村中心学校的稳定发展时期(20062012)
第六节 农村中心学校的后撤点并校时期(2012年至今)
第四章 农村中心学校基本特征的量化分析
第一节 农村中心学校的区位分布特征
第二节 农村中心学校的规模特征
第三节 农村中心学校的师资特征
第四节 农村中心学校的生源特征
第五章 农村中心学校的历史成就与现实困境
第一节 农村中心学校的历史成就
第二节 农村中心学校的现实困境
第六章 农村中心学校现实困境的原因探析
第一节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总体滞后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第二节 政府对教育责任的推卸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第三节 学校办学理念的偏差阻碍了学校的发展
第四节 保障机制设计的简单化限制了学校的发展
第七章 农村中心学校发展的建议
第一节 发挥学校的本位优势,缩小城乡的教育差距
第二节 构建长效性的经费保障机制,夯实学校发展的基础
第三节 完善科学的学校内部运行机制,促进整体功能的发挥
第四节 探索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学校的创新发展
第八章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前 言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影响深远。现阶段,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已经由以撤点并校为主导的资源重组模式进入以学校自主性发展为核心的新阶段。在以城镇化为背景的农村教育变革中,为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宏伟目标,学界对我国农村教育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本书以我国中部地区的农村中心学校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基于对15所学校的实证研究,充分剖析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中心学校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出路。
本研究以跨学科研究为主要的方法论范式,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农村中心学校发展的历史进程、基本特征、生存现状等进行归纳,并借鉴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理论观点和分析框架对造成农村中心学校现实困境的原因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农村中心学校的发展提供较合理的建议。
城镇化使得农村的大量资源向城镇快速流动,包括经济政治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导致农村中心学校的生存现状堪忧。其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学生管理和教师管理都面临着巨大挑战,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四个维度的原因: 第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总体滞后制约了学校的发展;第二,政府对教育责任的推卸影响了学校的发展;第三,学校办学理念的偏差阻碍了学校的发展;第四,保障机制设计的简单化限制了学校的发展。
城镇化进程是不可逆的,即资源的天然流向是不可逆的,农村中心学校在发展中只能遵循扬长避短、创新发展的基本思路,从深入挖掘并发挥学校的本位优势、构建长效性的外部经费保障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三个角度寻求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具体包括: 第一,充分认识到师资数量、生源多样性、经费使用和地缘的相对优势,有效发挥学校的集中管理特色,并履行资源共享中心的义务,带动农村义务教育的全面进步;第二,提升经费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并充分寻求社会各界的经费资源,创新经费的预算编制,使有限的资金得到充分利用;第三,进一步完善教师的职称评定体系,提升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水平,特别要强化校车的安全管理,推广国有化与市场化相结合的校车运营新模式;第四,结合学校实际,从发展基点、发展环境、发展策略和调节系统四个方面重新构建学校发展新模式。

一、 农村中心学校是什么?

为什么首先提出这个问题?因为农村中心学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第一,农村中心学校是一个行政管理机构;第二,农村中心学校是一所学校。
对于第一种解释,农村中心学校是一个管理职能部门。它的特征如下: 第一,它是乡镇级别的管理部门。早在2002年以前,乡镇范围内的各学校由乡镇政府下属的教育办公室直管,到了2002年,全国进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改革的重要内容便是将农村地区的教育管理权上收至县级统筹,乡镇政府不再直接对该区的各个学校进行统一管理,与此同时,作为行政职能部门的一批农村中心学校被建立起来,成为接替乡镇政府教育办的新的管理部门;第二,它是独立的管理部门,由中心校校长和各业务主任等人组成。作为管理部门的农村中心学校,中心校校长和各业务主任是其全部的人员构成,该部门的成员全部是领导层,没有下属的其他工作人员,且这些成员多来自于教育事业一线的优秀教师,他们从事教育事业多年,非常清楚基层的教育教学状况,因此能够为农村教育的发展起到更为务实的管理和促进作用;第三,它拥有财权。县教育局下拨的教育经费一般由农村中心学校校长一人所掌控。
对于第二种解释,农村中心学校就是一个实体办学单位,它的特征如下: 第一,它一般设置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在地理位置上,它与乡镇政府临近甚至就坐落在乡镇政府的隔壁,而乡镇政府所在地往往是该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农村中心学校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天然优越性。第二,它往往是该乡镇的名牌学校。依托乡镇所在地的地域、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的中心优势,农村中心学校往往规模较大、学校管理较为规范、教育教学质量较为优良、社会声誉较高,因此对于该区学生的吸引力巨大,成为该区域的名牌学校。第三,它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运动中资源转移的目的地。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直到2012年国家叫停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运动,这几十年间,全国大范围地进行了农村学校的撤并运动,而农村中心学校就是被撤并学校学生、教师及其他物资的流向地,特别在2005年到2010年间,众多农村中心学校在短时期内出现了急速扩张的现象。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实体办学单位的农村中心学校。

二、 为什么选择该研究对象?

首先,农村中心学校集中了更多的农村生源和教育资源。一方面,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在短时间内急速扩大了农村中心学校的学生规模。以农村小学为例,截止到2010年,我国有农村小学210894所,农村小学在校学生数53502198人,平均每所学校在校学生数254人,而10年前的2000年,我国有农村小学440284所,农村小学在校学生数85037137人,平均每所学校的在校学生数193人,在全国性的学校布局调整运动中,我国农村小学的平均规模在10年间扩大了约14。许多研究都证实,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运动的直接后果是形成了一大批麻雀校村小,10年间,村小的规模越来越小,而农村学校的平均规模在迅速扩大,由此可见,农村中心学校的规模扩张程度将远高于14;另一方面,考虑到农村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是上级拨付的生均教育经费,学生数越多的学校所获得的教育经费则越多。生源和经费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两大重要要素,因此,农村中心学校发展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巩固和提升。
其次,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理念指引下,国家和社会对农村中心学校抱有更多期待。一方面,农村中心学校将承担起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更多责任。在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下,国家、社会的资源的流动倾向于政治、经济、文化均更发达的城市,造成社会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而这已成为我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之一。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城乡均衡发展的理念应运而生,其中就包括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另一方面,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是达成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可以形成公平竞争,地处偏远乡村的村小已经是薄弱学校的代名词,期待它们迅速赶超城市学校并不具备现实意义,因此,代表农村教育较高水平的农村中心学校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美丽图景中自然被赋予了更多的期待。
最后,学界对农村中心学校的关注度不高。对于农村教育,学界广泛关注西部最贫困地区的村小、教学点和东部较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学术成果数量多、质量高,农村中心学校反而成了一个盲区。
在中国知网分别检索农村中心校、农村中心学校和农村中心小学,结果如表1: 自1990年至今,中国知网可查的农村中心学校相关的文章数量仅百篇余,其中核心来源期刊与核心扩展期刊仅14篇,报纸类35篇,硕博士论文9篇,2016年后的研究成果29篇,可见,农村中心学校并未成为学界的重点关注对象。
表1 农村中心学校知网检索情况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是城镇化资源重组中关于农村教育资源的再分配,农村中心学校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直接受益者,也是国家扶持和发展农村教育的重点建设对象,肩负着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使命,可以说,农村中心学校被赋予了多方面的期待。作为一所学校,农村中心学校不仅承担着教育教学的基本功能,而且也担负着育人的重要责任;对于地方社会而言,农村中心学校不仅要为地方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同时又承担着保存、传承、创造地方特色文化的使命。故此,农村中心学校必须具有鲜明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无论是国家的教育战略还是社会和家长们的期望,探索农村中心学校的发展出路都具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就学界对农村中心学校的研究现状来看,全社会对农村中心学校发展现状的了解并不全面、深入,带着对农村中心学校的一系列困惑,本书将农村中心学校作为研究对象。

三、 研究意义

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了农村中心学校新的使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未来10年的战略构想: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背景下,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必然成为社会进步的一面旗帜,而农村中心学校的发展就是升旗手。因此,深入研究农村中心学校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 理论意义
多年前的农村中心学校只是众多农村学校中的一员,而今天,农村中心学校已经成为农村教育的主阵地,甚至在一部分规模较小的乡镇,农村中心学校已经成了该地仅存的教育单位。也就是说,农村中心学校从过去的农村普通学校转变成了如今的农村专业户学校。从不同的视角对农村中心学校进行研究具有如下理论意义:
1. 探寻农村中心学校的适度规模可以为政府干预生源流动提供理论依据
许多学者研究了学校办学效益和学校规模之间的关系,发现学校存在一定的适度规模,而决定学校规模的核心要素是学生。2012年,国家出台政策正式叫停了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任何学校不得再进行撤并,工作的重心从撤点并校转向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农村教育资源的大范围流动似乎得到了暂缓,然而,由于生源的流动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优质教育追求的愿望依然强烈。一方面,农村中心学校作为较高水平农村教育的标志,依旧对偏远乡村的生源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农村中心学校作为农村学校,在社会认同度上依然远不及城市和城镇学校,城市和城镇学校对于农村中心学校辐射范围内的生源同样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农村中心学校当前正处于生源流向村乡镇城镇三级阶梯的中间环节,因此学校规模时有变动。对于农村中心学校适度规模的研究,可以为政府干预生源流动提供理论依据。
2. 明确农村中心学校的多元功能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农村一直以来都是落后的代名词,贫富差距的矛盾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贫富差距不单单是指经济上的差距,更有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巨大差距。第一,每个人的教育起点几乎都是家庭教育。全国现存的大部分文盲都集中在农村地区,试想,作为这一批文化落后家长的子女,这些孩子的教育起点本就与城镇适龄儿童有所不同。第二,城镇化的影响已波及全社会,进城务工人员大幅度增加,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与日俱增,许多留守儿童的童年是在缺失了父母的环境中度过的。家庭的育人环境可能很难确保完整,所以,代表农村教育较高水平的农村中心学校有责任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为孩子提供更为完整的成长环境与空间。相对于家庭成长环境较好的城市而言,农村中心学校的家庭替代性功能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明确农村中心学校的多元功能,可以为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3. 坚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有助于拓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路
当前农村教育的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农村教育的发展速度很快,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许多农村学校已经建成了新的教学大楼,建成了语音多媒体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教育硬件水平突飞猛进;另一方面,农村生源向城镇流动的趋势明显,尽管农村学校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城镇学校对众多的农村生源仍然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任凭生源自然流动的趋势发展下去,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美好愿望将会遥不可及。实际上,对于农村学校进行硬件投入确实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学校的长效发展必须建立在软硬件协同发展的基础上。或许农村生源向城镇流动的趋势与农村的社会认同有关,但从学校发展的角度来看,遵循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才能立足长远,将学校建设成为能够与城镇学校形成竞争力的学校。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在于城乡学校各有建树,农村中心学校代表了农村教育的较高甚至最高水平,它的发展程度和办学特色是能否形成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农村中心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根本途径。
(二) 现实意义
发展农村中心学校不仅是实现农村生源获得较优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因此,了解农村中心学校的发展现状,对所呈现出的共性问题进行解释和对问题根源进行挖掘,提出有效的对策并探索农村中心学校的有效发展模式,对农村中心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分析农村中心学校存在的问题能够为其改进和规划提供直接指导
农村中心学校代表农村教育较高的水平,但其所存在的问题并不能突出反映农村教育最薄弱、最极端的问题。学界往往更愿意关注能代表农村教育最薄弱部分的教学点、寄宿制、留守儿童等方面的问题,然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运动经历了许多年,大多数教学点和规模较小的村小几乎已经全部消失,而且2012年国家已经叫停了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农村教育进入一个新的相对稳定时期。如今对农村教育的整体把握更适于将目光放在作为农村教育主战场的农村中心学校,而对农村中心学校的现实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将对其学校改进、规划与发展提供重要的参照。过去对农村教育环境中最薄弱环节的教学点等的研究,着重解决的是最弱势群体的公平问题,而对农村中心学校的研究,着力点在于为农村教育的总体发展提供参照。因此,全面了解农村中心学校的生存现状与发展困境,总结并归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农村中心学校的发展提供指导。
2. 研究特定地区的农村中心学校能够为类似地区提供有效参照
当前,无论学术界还是政策研究部门都承认中国农村教育是非均衡的,他们都习惯于将中国农村教育的非均衡状况作为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的起点。然而,当前关于农村教育非均衡的研究往往将研究的中心定位于占全国农村少数的特殊地区,比如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城郊村镇或者京津沪等直辖市的农村,这些农村与中国一般农村的状况存在很大差异。相反,占农村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农村之间的细微差异却经常在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中被一刀切。本书的样本选择范围限定在黑龙江省。黑龙江省2012年GDP总量为13691.57亿元,全国排名第17位,根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黑龙江省人口总数为3813万人,全国排名第16位,人均GDP占有量35907元年,全国排名第19位。人均GDP和人口数均位于全国中位水平。黑龙江省的农村中心学校的发展演变在全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它们所在的乡镇与全国绝大多数农村乡镇只存在量上的细微差别,而没有本质的不同,相仿的条件与背景更利于相互借鉴。人口和经济状况是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要素,因此,对黑龙江省农村中心学校的研究成果更有可能对经济发展水平居中的广大类似地区提供借鉴。
3. 明确农村中心学校的发展困境能够为政府决策者的决策提供参考
研究农村中心学校的目的在于促进其更好地发展,明确农村中心学校的发展困难,对于打破其艰难处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解决问题一方面有赖于学校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实际上,上级主管部门对于农村中心学校发展的现实意义更大。面对不断变化的时代现状,政府决策者已经认识到学校变革的重要意义,针对农村中心学校的现实困境,也确实在做着各种努力。然而,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有正确而富有前瞻性的目标、严谨而富有渐进性的过程、科学而富有有效性的方法,才可能获得积极的成效,现实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过度改革的现象,不同的决策者各有各的主张,都想将自己的想法贯彻下去,像农村中心学校这样的下属单位于是成了改革的试验场。当然,改革本身需要魄力,但是也同时需要严谨而科学的论证。本书旨在对类似改革提供较为严谨的科学论证,以期为政府决策者的决策提供较为科学的意见参考。
五、 研究创新

本研究的特色与主要创新包括: 第一,理论视角的多元性。本研究从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和教育管理学三个理论视角切入农村中心学校的发展生态,并分别从农村中心学校的规模经济效益、社会化功能和学校发展三个维度综合概述了农村中心学校的发展现状与理想出路。第二,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本文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多种方法,并基于大量的定量分析,对农村中心学校的历史进程、基本特征、生存现状、问题原因等提供翔实的证据,结合学校实际,为农村中心学校的发展提供较合理的建议。第三,个别研究结论的独创性。如农村中心学校发展历程的六阶段划分,农村中心学校发展建议中发挥学校本位优势、创新经费预算编制、探索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等,都具备一定的创新性。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