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HK$
77.3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21.8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HK$
132.2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HK$
77.3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HK$
80.6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HK$
109.8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168.0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HK$
99.7
|
內容簡介: |
全书共三大部分。*部分为总报告,旨在从总体上评价分析2015~2016年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发展变化,揭示中国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优劣势和变化特征,提出增强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基本路径、方法和对策,为我国省域经济战略决策提供分析依据。第二部分为分报告,通过对2015~2016年中国31个省、区、市(不包括港澳台)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明确各自内部的竞争优势和薄弱环节,追踪研究各省、区、市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演化轨迹和提升方向。第三部分为专题分析报告,专题报告开辟了十九大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与战略方向这个话题,分别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与发展方向、中国区域发展的新格局与新动能、中国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与发展方向、中国企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与战略方向、中国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与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分析,深入追踪研究了省域经济发展与中国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内在关系,为提升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
關於作者: |
李建平,男,1946年出生于福建莆田,浙江温州人。曾任福建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副主任、主任,经济法律学院院长,副校长、校长。现任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师范大学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术带头人,福建省特色重点建设学科与福建省重点建设学科理论经济学的学科负责人。兼任福建省人民政府经济顾问、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发展史、《资本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学方法论、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撰写、主编学术著作、教材60多部。科研成果获得教育部第六届、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八次获得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两次获得二等奖,还获得全国第七届五个一工程优秀理论文章奖,其专著《第一卷辩证法探索》获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颁发的第七届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学杰出成果奖。他是福建省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9年被评为福建省第二届杰出人民教师。
|
目錄:
|
Ⅰ 总报告
1 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价报告/001
一 全国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评价/001
二 全国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区域分布/005
三 全国省域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010
四 全国省域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014
五 全国省域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018
六 全国省域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022
七 全国省域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026
八 全国省域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030
九 全国省域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033
十 全国省域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037
十一 全国省域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041
十二 2015~2016年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启示/045
十三 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基本路径、方法和对策/052
Ⅱ 分报告
2 1 北京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061
1.1 北京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061
1.2 北京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067
3 2 天津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074
2.1 天津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074
2.2 天津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079
4 3 河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087
3.1 河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087
3.2 河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092
5 4 山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100
4.1 山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100
4.2 山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105
6 5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113
5.1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113
5.2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118
7 6 辽宁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126
6.1 辽宁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126
6.2 辽宁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131
8 7 吉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139
7.1 吉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139
7.2 吉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144
9 8 黑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152
8.1 黑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152
8.2 黑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157
10 9 上海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165
9.1 上海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165
9.2 上海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170
11 10 江苏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178
10.1 江苏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178
10.2 江苏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183
12 11 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191
11.1 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191
11.2 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196
13 12 安徽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204
12.1 安徽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204
12.2 安徽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209
14 13 福建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217
13.1 福建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217
13.2 福建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222
15 14 江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230
14.1 江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230
14.2 江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235
16 15 山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243
15.1 山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243
15.2 山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248
17 16 河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256
16.1 河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256
16.2 河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261
18 17 湖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269
17.1 湖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269
17.2 湖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274
19 18 湖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282
18.1 湖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282
18.2 湖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287
20 19 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295
19.1 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295
19.2 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300
21 20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308
20.1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308
20.2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313
22 21 海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321
21.1 海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321
21.2 海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326
23 22 重庆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334
22.1 重庆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334
22.2 重庆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339
24 23 四川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347
23.1 四川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347
23.2 四川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352
25 24贵州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360
24.1 贵州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360
24.2 贵州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365
26 25云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373
25.1 云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373
25.2 云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378
27 26西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386
26.1 西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386
26.2 西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391
28 27陕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399
27.1 陕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399
27.2 陕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404
29 28 甘肃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412
28.1 甘肃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412
28.2 甘肃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417
30 29 青海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425
29.1 青海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425
29.2 青海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430
31 30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438
30.1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438
30.2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443
32 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451
3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451
3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456
Ⅲ 专题分析报告
33 专题一 十九大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与发展方向/464
一 十九大开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征程和新动力/465
二 十九大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469
三 十九大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473
四 十九大后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方向/479
五 十九大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保障机制/483
34 专题二 十九大后中国区域发展的新格局与新动能/486
一 十八大以来中国区域发展的总体回顾/486
二 十九大对中国区域发展提出的新要求/490
三 十九大后中国区域发展的新格局/492
四 十九大后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动能/494
五 十九大后加快实施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对策思路/496
35 专题三 十九大后中国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与发展方向/500
一 十八大以来中国产业发展状况分析/500
二 十九大对中国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511
三 十九大后中国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与发展方向/515
四 加快促进中国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522
36 专题四 十九大后中国企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与战略方向/528
一 十八大以来中国企业总体竞争力分析/528
二 十九大新要求给中国企业发展带来的战略机遇/531
三 十九大后中国企业发展的重点领域/533
四 十九大后中国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539
37 专题五 十九大后中国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与发展方向/547
一 十八大以来中国绿色发展的进展情况/547
二 十九大对中国绿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553
三 十九大后中国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557
四 加快推进中国绿色发展的方向与对策/562
Ⅳ 附录
38 附录一 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568
39 附录二 2016年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得分和排名情况/575
40 附录三 2016年中国31个省份主要经济指标数据/586
41 参考文献/590
42 后记/595
|
內容試閱:
|
前言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自然属性和基本要义。省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就是省域拥有的经济综合竞争力,任何一个省域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具有能够占据优势的经济综合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文化、企业等方面的竞争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列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方向,并将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作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结构性政策要发挥更大作用,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强化创新驱动,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这些论述充分表明,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我们党越来越重视国际竞争力和产业、行业竞争力的提升。省域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越来越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理论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产物,国际竞争力理论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为它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和理论基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为它的产生提供了沃土。研究和提升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既要借鉴国际竞争力、国家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又要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不能全盘照搬西方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既要搞好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评价,也要加强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未来发展变化的预测研究。为适应国际竞争力发展和国内区域经济竞争格局的需要,早在2006年元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福建师范大学等单位就联合成立了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同年,福建师范大学设立了分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博士生导师李建平教授担任分中心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