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HK$
524.2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HK$
221.8
《
耕读史
》
售價:HK$
109.8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英] 罗宾·洛夫莱斯 [德]雅纳·蒙乔 [波兰] 雅库布·诺沃萨德
》
售價:HK$
12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HK$
72.8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5.7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HK$
110.9
|
編輯推薦: |
未来30 年世界文明将实现大融合、大创新,以西方世界为中心的世界秩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一个以创新为基础的、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正在拉开序幕,人类将进入创新黄金时代,这将是一个超乎人类想象的伟大进化。这一时代不只属于西方,也不只属于东方,不只属于美国,也不只属于中国,而是属于全球共享创新红利的时代。
参与重构世界创新秩序,是这个星球上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重大使命,也是每一个组织和个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本书能为创新秩序变革提供些许借鉴,对组织和个人的成长有所助益。
|
內容簡介: |
未来30年,人类将迎来创新黄金时代,创新秩序将成为世界秩序新主线。中国必将实现创新崛起,阔步迈向世界创新舞台中央,与各国共享全球创新红利。 本书以创新视角解读世界秩序,探寻秩序重构的三股力量,洞察创新宏、微观秩序的演化趋势,提出创新秩序2.0的变革方向,倡导创新共同体理念,前瞻创新型世界的宏伟愿景,指出新大航海时代政府、企业、个人的创新发展之道。
|
關於作者: |
吴家喜,管理学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长期从事创新创业理论、战略与政策研究,重点关注中国本土创新创业实践的观察、写作和传播,曾任多个学术期刊和商业杂志副主编,多次参与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编制,发表50多篇学术文章,已出版《走向创新管理》《全面创新》《科技中介服务论》《第四次创业浪潮》《内创业革命》《再造新动能》《创新秩序重构》等10余部著作。
|
目錄:
|
序言 迎接世界秩序的新曙光
第一章 历史的回望
从大航海时代全球贸易航线的开辟,到历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经济社会巨变,创新从幕后走上前台,成为财富创造和国家竞争力的直接源泉。世界秩序从最初的军事力量主导,到后来的经济实力主导,到现在的创新力量主导,创新秩序从根本上决定着世界秩序。
起锚大航海时代
三次工业革命的洗礼
从经济秩序到创新秩序
秩序的三重困境
第二章 重构秩序的新力量
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让世界各国开始反思经济增长方式,创新增长已成为新的全球共识。新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化不可逆转,个体力量大崛起,三股力量交织叠加,正在引领全球秩序进入深度重构阶段。
危机中的反思:凯恩斯还是熊彼特
新科技革命的冲击
不可逆转的全球化
个体力量大崛起
第三章 超级全球创新网
全球化超越商品和资本,进入以人才、知识和技术为核心的创新竞合时代。创新资源全球范围配置和流动加速,一个超越组织和地域边界、高度互联互通的全球性创新网络正在形成。
从集中化到超级网络
全球人才自由流动
技术超越一切边界
资本:全球创新核心纽带
智能互联的基础设施网
第四章 非对称的世界
创新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巨大颠覆性,可能扩大创新鸿沟,加剧全球发展的非对称性。这意味着后发者优势进一步减少,后发者劣势更加明显,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不能推进更具包容普惠的创新,就存进一步拉大差距的危险。
创新鸿沟:缩小还是扩大
从金字塔到菱形
后发优势还是后发劣势
第五章 创新的区域钟摆
创新的区域版图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美、亚、欧三分天下的格局已经形成,亚洲不仅是全球生产体系的重要节点,也是全球创新高度活跃的区域。在较长时期内发达国家仍是全球创新的主要源头,但新兴经济体创新潜力不容忽视。
美国:新人造卫星时刻
欧洲:科学中心的焦虑
亚洲:正在崛起的新秀
拉美:积重难返的陷阱
大洋洲与非洲:新的机会空间
谁是未来之星?
第六章 微观秩序的变革
未来人类社会的分工从劳动分工、知识分工演化为创新融合,商业竞争的焦点从追求资源租转变为获取创新租,每个人从被动执行者变成了主动创新者,每个组织成为创新单元的集合,创新社群成为自组织创新的重要方式。
从劳动分工、知识分工到创新融合
从资源租、垄断租到创新租
从线性组织到指数型组织
无处不在的创新社群
第七章 创新的全球治理
创新治理既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解决全球治理问题的关键钥匙。当务之急是引导各国把促进可持续的创新作为首要目标,制定面向全球创新的政策框架。未来全球创新将走向善治,共创分享取代丛林法则,零和博弈走向正和博弈。
从《增长的极限》到《2052》
全球问题的创新解
创新秩序2.0:迈向创新善治
第八章 中国创新的新方位
中国正快速成长为全球创新中的一股战略性力量。尽管创新的质量、效率以及引领能力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但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拥有低成本的研发优势,拥有实现跨越赶超的意志与雄心,这必将开辟中国创新的新方位。
新李约瑟难题:科技强国之问
创新能力悖论
创新的三维坐标
跨越赶超的底气
中国的创新使命
第九章 引领新秩序的法则
全球创新秩序的重构将带来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惟有因应大势,才能把握变局,塑造未来。政府首要使命是成为创新的战略投资者和超级合伙人,企业要成为一个开放的全面创新型组织,个人成为一个与时俱进、自我驱动、善于学习的创新个体。
政府:超级创新合伙人
企业:自我颠覆中成长
个人:做自己人生的创客
第十章 未来30年:伟大的创新征途
中国将踏上伟大的创新征程,开启一个新的大航海时代。放眼全球,创新之战将成为新常态,这是一场竞合之战,也是一场持久之战,将改变自然生态,重塑商业领域甚至影响文明进程,人类将迎来一个创新型世界。
一带一路:共同开启新大航海时代
创新之战:没有终点的竞赛
共享创新型世界
后记:与时代同行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谨以此书献给:
矢志创新变革的中国企业家
主动拥抱创新的各级管理者
关注全球创新大趋势的人们
迎接世界秩序的新曙光
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新旧秩序,斗转星移。
近几年,国际形势变幻莫测。一方面,动荡不安因素增加,从金融危机到欧债危机,从特朗普上台到英国脱欧,从叙利亚战火飞扬到朝鲜半岛剑拔弩张,从南海领土争端到中印边境对峙,从单边主义抬头到恐怖主义威胁,似乎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凝重氛围笼罩地球;另一方面,创新浪潮此起彼伏,从3D打印到基因剪刀,从阿尔法狗到自动驾驶,从物联网到量子通信,从马云的达摩院到马斯克的月球基地,从风气云涌的共享经济到潜力无限的智能经济,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人类跨越发展机会似乎已经来临。这一系列现象表明,世界秩序正进入深刻变革期。孙正义预言,30年后的世界,巨变即将到来。那么是这一巨变到底是什么?未来世界秩序将向何处去?
回望历史,可以知晓未来。让我们先把视线返回500多年前的欧洲,正是从这个时期起各国开始打破封闭,走向海洋,世界性的秩序才逐步形成。但那时世界秩序是高度对抗性的,各国之间围绕经济霸权、政治霸权和军事霸权展开竞争,早期国际竞争的主要目标是争夺领土,而竞争的主要手段就是战争。历次工业革命以来,科技创新的影响日益深远,对国家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知识和科技成为大国博弈的关键,创新从幕后走上前台,成为财富创造和国家竞争力的直接源泉。世界秩序从最初的军事力量主导,到后来的意识形态和经济实力主导,到创新力量主导,创新秩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世界秩序。正如托夫勒在《权力的转移》一书中所论述的:权力的三个要素是暴力、财富和知识,前两者曾是过去时代权力的主要基础,现在权力的基础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就是知识和科技作用导致创造财富的新系统出现,这既能引起也有助于巨大的权力转移。
再看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世界,感觉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全球始终处于经济下行与创新增长两股对冲力量的强大作用之中。一方面,全球经济仍未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完全恢复,中低速增长将是一个常态;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对创新的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创新危机取代金融危机成为悬在各国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无论是复苏经济的持续努力,还是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共同挑战,各国都迫切希望从创新中寻找强大能量。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在杭州召开,发布《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创新成为会议最重要的主题,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的高度共识。今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4月21日指定为世界创意和创新日。可以说,创新已从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一种政策,上升为新一轮全球经济格局重塑的核心战略,并成为当今时代最伟大的主题。
未来30年,世界秩序将处于深度重构的十字路口。新科技革命加速发展、全球化浪潮深入推进、个体力量大崛起,这三股强大的变革力量相互激荡、相互交融,将引发世界秩序的再分化与再调整。未来的世界无论在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还是国际层面,将越来越分崩离析,又越来越紧密联系。一方面,一个超越商品和资本、超越组织和地域边界、高度互联互通的超级创新网,将取代生产网络成为世界经济的新纽带;另一方面,创新在增进人类福祉的同时,也可能冲击社会就业结构、扩大世界贫富差距,加剧全球发展的非对称性。创新的区域版图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创新中心逐渐转移并呈现多极化特征。人类社会的分工将从劳动分工、知识分工演化为创新融合,商业竞争的焦点从追求资源租转为获取创新租。创新的工具与规则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变革,创新曾经是少数精英阶层或大企业大院所的专利,如今自下而上的创新与日俱增,个人将从被动执行者变成主动创新者,组织将成为创新单元的大集合,无处不在的创新社群将成为创新的重要组织方式。
毫无疑问,我们已经驶入全新的创新海域,创新需求、创新供给以及创新方式都全然不同,但导航创新的地标创新秩序仍然是旧时代的产物。这一秩序是由西方国家主导,是一个封闭、非对称、对抗性的秩序。这样的秩序既不利于增加各国创新供给,也无助于解决全球共同挑战。在当今这样一个创新互鉴、创新互塑的时代,一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本国创新供给,更与世界创新总供给密切相关。一个国家创新水平的提升不仅将为其他国家带来机遇,更是自身迈上发展新台阶的必需。如果没有各国创新水平的共同提升,也不会有单一国家的持久繁荣。
在新的起点上,我们需要站上桅杆眺望前路,于风云际会之中找到创新秩序的新方向,倡导新的理念,形成新的共识,展开新的行动。尽管未来世界冲突仍会在地球的某个角落发生,动荡与挫折仍会在人类发展进程的某个时点出现,但我们深信,人类确实拥有一种理性的自觉力量,拥有追求幸福生活的共同愿景、拥有自由创造的内在冲动,创新的火焰将越烧越旺,创新之战将取代军事之战成为国际竞争的常态。未来的创新之战将是一个竞合之战,不仅在于以创新谋强国之道,更在于以创新为全人类造福。各国需要确立创新发展的共同价值观,不仅要以创新提升本国竞争力,更要打造全球创新共同体,以创新促进各国共同繁荣。要把促进包容、可持续的创新作为首要目标,推动面向全球挑战的联合创新,促进创新资源跨国流动和共享,聚焦于提高全球知识储备和生产力水平,让所有人群公平享受创新成果,最终建立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共生的创新秩序,迎接一个生机勃勃的创新型世界到来。政府的首要使命是成为创新的战略投资者和超级合伙人,持续支持广泛的创新活动,增强创新源头供给,缩小创新鸿沟。因为如果没有为了明天的创新储备,则注定了明天的国家失落。企业要敢于自我颠覆,不断变革观念,推进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成为一个开放的全面创新型组织。个人需要拥有对未来的理解力和想象力,不仅要充分激发创新精神,成为一个与时俱进、自我驱动、善于学习的创新个体,更需要建立全球性的高远视界,在大格局中定位自我。总之,未来一切都取决于我们塑造未来的能力。
中国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塑造世界秩序的重要成员,今天我们又将迎来以创新参与塑造世界秩序、开辟新大航海时代的战略机遇。为了在全球新一轮创新竞争中把握主动权,中国需要吸收借鉴国际有益经验,致力于成为世界创新实验室,主动参与秩序构建,以强大创新驱动全面发展,这是中国从大国迈向强国的重大历史抉择。我们相信,中国的创新也绝不是一出独角戏,而是一场涉及全球十几亿乃至几十亿人口的巨变。中国的创新崛起将是一个包容性崛起,绝不会以西方国家的衰退为代价,而是将成为全球创新的重要贡献力量。因为人类创新源泉无穷无尽,一旦创新的闸门打开,只要引导得当,所有的船只都会水涨船高,无论是穷国还是富国都能共享全球创新红利。
本书构思于10年前,彼时国际金融危机刚刚爆发,世界秩序开始变动,今天世界秩序进一步加速深度调整,创新浪潮扑面而来,书中的内容反映了我这些年对创新与世界秩序相关问题的初步思考。本书从创新经纬洞察世界秩序基石,从历史纵深分析世界秩序演化,以前瞻视角展望创新秩序的新图景,旨在厘清创新秩序重构的背后逻辑,为破解世界秩序困境找到一把钥匙。我是一个理性的乐观主义者,尽管未来或许仍有许多不确定性,但是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去憧憬未来。毕竟创新秩序重构不只是自发演化的结果,最终取决于人类的选择。我相信人类不仅有适应新秩序的智慧,更是有构建新秩序的能力。过去几百年来,人类依靠创新变得越来越好,未来30年只要创新秩序更加合理,创新空间更加开放,世界绝对没有理由倒退。当然,本书不是试图精准预测未来,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未来变局判断的视角,希望能引发读者深入思考,确立创新的历史观、全球观和时代观,共享创新智慧,激发创新精神,以期在变动不居的世界中更好作为。
拙著初稿完成之际,恰逢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举行,会议发布了《厦门宣言》,提出共同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平等、公平、民主和有代表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强调创新是经济中长期增长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待到书稿正式付梓之时,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预见,未来30年世界文明将实现大融合大创新,以西方世界为中心的世界秩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一个以创新为基础的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正在拉开序幕,人类将进入创新黄金时代,这将是一个超乎人类想象的伟大进化。这一时代不只属于西方,也不只属于东方,不只属于美国,也不只属于中国,而是属于全球共享创新红利的时代。参与重构世界创新秩序,是这个星球上每一国家和地区的重大使命,也是每一个组织和个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本书能为创新秩序变革提供些许借鉴,对组织和个人的成长有所助益。
最后,以德鲁克的一段话与读者共勉:在当下这个交错更替的时代,个体无所不能,又百无一能。如果认为自己能强加意志于别人,左右历史的进程,无论他的地位有多高,他都极其渺小;如果他知道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无论他的地位多么卑微,他都无所不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