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戏曲剧种研究

書城自編碼: 318961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作者: 朱恒夫
國際書號(ISBN): 9787020138777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5-01


書度/開本: 16开

售價:HK$ 255.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鲍勃·迪伦为什么重要
《 鲍勃·迪伦为什么重要 》

售價:HK$ 78.2
超负荷的女性:看见内心的渴望与恐惧
《 超负荷的女性:看见内心的渴望与恐惧 》

售價:HK$ 67.9
数学史(第三版) 国际数学史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名著
《 数学史(第三版) 国际数学史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名著 》

售價:HK$ 181.7
接纳真实的自我(日本超人气禅师小池龙之介力作!"与自己和解"指南!)
《 接纳真实的自我(日本超人气禅师小池龙之介力作!"与自己和解"指南!) 》

售價:HK$ 67.9
敦煌及周边区域荒漠植物图鉴
《 敦煌及周边区域荒漠植物图鉴 》

售價:HK$ 78.2
吴哥王朝兴亡史(方尖碑)
《 吴哥王朝兴亡史(方尖碑) 》

售價:HK$ 79.4
夜幕之下.6:神祸降临
《 夜幕之下.6:神祸降临 》

售價:HK$ 63.3
叶锦添自传:向前迈进的日子(奥斯卡艺术指导获得者 叶锦添 50多年的人生经历,近40年的从业经历,向前迈进,步履不停)
《 叶锦添自传:向前迈进的日子(奥斯卡艺术指导获得者 叶锦添 50多年的人生经历,近40年的从业经历,向前迈进,步履不停) 》

售價:HK$ 148.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5.0
《中华艺术论丛(第16辑)——戏曲骨子戏研究专辑》
+

HK$ 97.4
《中华艺术论丛.第10辑,振兴戏曲专辑》
+

HK$ 71.0
《中华艺术论丛:戏曲在当下生存状态调查报告专辑 (第19辑)》
+

HK$ 99.8
《历史与现实中的中国戏剧》
內容簡介:
《中国戏曲剧种研究》为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项目成果,对中国剧种做了全面的研究,不仅包括京剧、越剧、昆曲、豫剧等大剧种,还涵盖了高腔戏、拉魂腔、滩簧腔、道情戏、花灯戏、花鼓戏、采茶戏等具有地方色彩的小剧种,并对这些剧种的起源、发展、艺术特色、代表剧目、代表演员等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
關於作者:
朱恒夫,江苏滨海人。文学博士,现任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艺术论丛》主编、中国傩戏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上海戏剧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古典文学研究会理事。著有《目连戏研究》、《论戏曲的历史与艺术》、《宋明理学与古代小说》、《中国文学史疑案录》、《中国京昆》、《古代小说与戏曲互动关系之研究》等十多部。
目錄
目 录

绪论
一、剧种的定义
二、现存剧种之种剧
三、剧种在各地的分布状况
第一章 剧种的诞生与宋元两代兴起的主要剧种及其艺术形式
第一节 宋杂剧、金院本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永嘉杂剧与兴化戏、梨园戏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元杂剧的兴起与衰弱
第二章 明代兴起的主要剧种及其艺术形式
第一节 昆剧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弋阳腔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海盐腔、余姚腔及其它声腔的兴亡
第三章 傩戏系统的主要剧种的形成、发展与艺术形态
第一节 傩戏概述
第二节 傩戏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傩戏的代表性剧种
第四节 目连戏的起源、发展与艺术形态
第五节 保护与传承傩戏的意义
第四章 高腔系统主要剧种的形成、发展与艺术形态
第一节 浙江的高腔戏新昌高腔、松阳高腔、西安高腔、宁海平调等
第二节 安徽的高腔戏青阳腔、岳西高腔等
第三节 湖南的高腔戏湘剧、祁剧、辰河戏等
第四节 福建的高腔戏闽剧、大腔戏、闽西汉剧等
第五节 四川的高腔戏川剧
第六节 江西的高腔戏赣剧、弋阳腔、孟戏、东河戏等
第五章 梆子腔系剧种的形成、发展与艺术形态
第一节 梆子腔的传播与剧种系统
第二节 梆子腔戏的艺术渊源
第三节 板腔体是梆子腔的基本形式
第四节 梆子腔戏及其流布
第六章 京剧的形成、发展与艺术形态
第一节 京剧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第二节 京剧的音乐变革
第三节 京剧表演艺术和流派艺术
第四节 京剧文学创作
第五节 京剧对地方剧种的影响
第七章 淮剧的形成、发展与艺术形态
第一节 淮剧产生的基础
第二节 淮剧的形成与早期艺术形态
第三节 淮剧进入上海后的发展与艺术形态
第八章 秧歌戏的形成、发展与艺术形态
第一节 晋陕冀鲁等地秧歌戏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秧歌戏的艺术形态
第三节 秧歌戏代表性剧目
第九章 道情戏的形成发展与艺术形态
第一节 道情戏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道情戏的艺术形态
第三节 道情戏的代表性剧目
第十章 拉魂腔系剧种的形成、发展与艺术形态及由皮影、木偶演化而成的剧种
第一节 拉魂腔的形成
第二节 拉魂腔的发展与流布
第三节 拉魂腔系剧种的艺术形态
第四节 拉魂腔系剧种的代表性剧目
第五节 由皮影和木偶演化而成的剧种
第十一章 评剧的形成、发展与艺术形态
第一节 评剧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第二节 评剧的代表性剧目
第三节 评剧的艺术特征
第十二章 滩簧腔系剧种的形成、发展与艺术形态
第一节 滩簧的起源
第二节 锡剧的历史与艺术形态
第三节 苏剧的历史与艺术形态
第四节 沪剧的历史与艺术形态
第五节 甬剧的历史与艺术形态
第十三章 花鼓戏系剧种的形成、发展与艺术形态
第一节 湖南花鼓戏的历史与艺术形态
第二节 湖北花鼓戏的历史与艺术形态
第三节 安徽花鼓戏的历史与艺术形态
第十四章 花灯戏系剧种的形成、发展与艺术形态
第一节 川渝花灯戏的历史与艺术形态
第二节 贵州花灯戏的历史与艺术形态
第三节 云南花灯戏的历史与艺术形态
第十五章 采茶戏的形成、发展与艺术形态
第一节江西采茶戏的历史与艺术形态
第二节广东采茶戏的历史与艺术形态
第三节福建采茶戏的历史与艺术形态
第十六章 越剧的形成、发展与艺术形态
第一节 越剧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第二节 越剧的代表性剧目与表演艺术
第三节 越剧的表演流派
第十七章 二人转系统剧种的形成、发展与艺术形态
第一节 二人转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二人转的艺术形态与演出习俗
第三节 二人转到吉剧、龙江剧、龙滨剧的剧种衍变
第四节 民间二人转的演出现状
第十八章 黄梅戏的形成、发展与艺术形态
第一节 黄梅戏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第二节 黄梅戏的音乐变革
第三节 黄梅戏代表性剧目与表演艺术
余论
一、诸剧种衰弱的状况与原因
二、剧种振兴的措施与发展的方向
附录:中国戏曲剧种研究主要论著索引
中国戏曲剧种研究主要论文索引

后记
內容試閱
《中国戏曲剧种研究》绪 论

剧种一词,较为晚出,据现存文献,它第一次出现于洪深写于1947年的《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一书,但他的剧种概念的范畴很大,包括话剧、戏曲、曲艺,甚至武术杂技。仅将它作为戏曲种类的概念来运用的,大约始于上海在1950年创办的《戏曲报》。在该报的第1期,刘厚生在其献辞中说:上海戏曲曲艺界一解放就以无限的欢欣下厂宣传,以后就一直以国家主人的身份参加劳军救灾,在创作活动方面,各剧种都竞演新戏。同期伊兵在《大竞赛大改革》一文中亦用了剧种这一词语,说:要做好戏改创作的工作,必须要很好地经常进行学习。1949年所有的戏曲改革的成就应该归功于学习地方戏剧研究班、各剧种的学习小组、编导座谈会等学习组织及其活动。此词创立之后不久,就得到了学术界和社会的认同。一些戏曲专家在其文章中也运用了这一术语。之后,这一名词成了戏曲界习惯性的用语,使用频率也较高,是凡省级以上的戏曲汇演或在戏曲学术研讨会上,都会不断地出现。1954年,华东戏曲研究院在将华东文化部艺术事业管理处于1952年编辑出版的《华东地方戏曲介绍》的内容扩展并重新出版时,干脆将书名改为《华东戏曲剧种介绍》。
一、剧种的定义
然而,什么是剧种?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华东戏曲剧种介绍前记》云:华东地区的地方戏种类,包括本地区出生的与其他地区流传过来的,现在流行经常演出的与已经不流行不经常演出的,计达五十种左右。这段表述虽然不是关于剧种的定义,但是含有剧种的范畴与性质,范畴是地方戏,性质是不同于其它戏剧形式的一个种类。当然,这样的概念过于笼统,让人们不得要领。《中国戏曲曲艺词典》剧种条目曰:戏剧名词。指戏剧艺术的种类。根据不同艺术形式而分话剧、戏曲、歌剧、舞剧等,或根据不同表现手段而分木偶戏、皮影戏等。戏曲又根据起源地点、流行地区、艺术特色和民族特点之不同,再分为许多地方戏曲剧种和民族戏曲剧种,如越剧、黄梅戏、川剧、秦腔、藏剧、壮剧等。三种不同含义中,目前用得最广泛的是第三种,一般称为戏曲剧种。这个定义与实际情况相距太远,几乎从来没有人将话剧、歌剧、舞剧放在剧种的范畴之中,也没有人在给某个剧种定名时,不考虑它的声腔来源与现时的声腔形态。《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的编者可能觉得下此定义太难,虽为剧种大辞典,却没有设剧种这一条目。
之所以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为人们所公认的定义,是因为剧种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在各个剧种的来源、艺术表现形态、流行区域等方面的情况极其复杂。就数量来说,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到今日,从来就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1959年《戏剧报》国庆专号刊登《十年来戏剧事业的巨大发展》一文说全国共有368个剧种;《中国戏曲曲艺词典》在剧种条目中则说:根据1962年统计,我国共有剧种四百六十多个(其中木偶、皮影等剧种近一百个)。李汉飞编辑于1985年的《中国戏曲剧种手册》在其附录《各省市自治区本地外来戏曲剧种简况表》中公布的剧种为360个;《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却说有317个,而《中国戏曲志》编委会通过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宣布中国历史上曾有文字记载和舞台演出的剧种共有394个。就现存剧种的问世时间上来说,则先后不一。有产生于宋元的,有产生于明代的,有产生于清代的,有产生于民国的,也有产生于上个世纪下半叶的。在名称上,从没有一个统一的命名规则,有的反映其发祥地与主要流行地域,有的表现其音乐声腔形态,有的是根据其表演方式,有的则以民族来划分,等等。
没有确切的定义,便带来了下列问题:将许多同为一种艺术表现形态的戏曲形式划分成若干个剧种;将本来不具备戏曲艺术特质的戏剧形式纳入戏曲的范畴之内;将本应为多个剧种的戏曲形式却共用一个剧种之名,等等。而要较为完满地解决这些问题,唯一的办法,是根据戏曲的艺术性质与它多姿多彩的表现形态,下一个比较科学的定义,然后将此定义作为判别剧种的标准。
我们在经过深入的研究后认为,剧种的定义应为:有着个性鲜明的主体性的声腔音乐、系统的表演程式与由人演唱的民族的戏剧形式。
种本是生物学的概念,指生物在生态和形态上具有不同特点的分类的基本单位。移用到戏曲上,就是戏曲种类的意思。戏曲何以要有种的区分,是因为戏曲不像话剧、舞剧、歌剧那样,只是一种艺术表现形态,而是在它的内部,存在着多种艺术表现形态。昔时,人们为了区别不同的剧种,用了不同的称呼,如高腔、梆子、弦子、锣鼓杂戏。也有用某某班,或大戏、小戏来称呼的。而用某某班或大戏、小戏之名,显然,是在一个区域内人们熟知什么班唱什么腔和什么戏是大戏、什么戏为小戏有着共识的基础上,才能将不同的剧种区别开来。
不同的剧种可以演唱同一个剧目,譬如《琵琶记》,昆剧可以唱,弋阳腔、青阳腔以至后来的花部诸腔都可以唱,所以,剧目不能作为判别剧种的标准。舞美、乐器在一个剧种的形成之初或许有自己的特色,然而,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它会自觉地接受大剧种的影响,也模仿大剧种的舞美、使用大剧种的乐器,尤其在京剧成为剧坛霸主之后,许多剧种在舞美、乐器上步武其后,几无差异,所以,舞美、乐器也不能成为判别剧种的标准。就各剧种历史与现实的表现形态来看,只有声腔音乐与表演程式,具有不可替代的特点,能体现出不同剧种的性质。不过,声腔音乐与表演程式在剧种中的表现形态也是极为复杂的,在整个戏曲中,有多种类型。
就声腔音乐来说,有单声腔、双声腔、三声腔和四声腔及以上之分。
单声腔如梆子、碗碗腔、渔鼓戏(娃娃腔)、淮海戏(拉魂腔)、松阳高腔、莆仙戏(兴化腔)、梨园戏(泉腔、下南腔)、潮剧(潮腔)、四平戏(四平腔)、清戏(高腔)、楚剧(迓腔)、湖北东路花鼓戏(哦呵腔)、湖北梁山戏、云南杀戏、陕西八岔戏,等等。
双声腔的如北方昆曲(昆腔、弋阳腔)、山西河东线腔(线腔、乱弹)、平陆高调(高调、板式吹腔)、山东莱芜梆子(梆子、徽调)、山东平调(梆子、罗罗腔)、山东茂腔(南罗、娃娃板腔)、浙江调腔(调腔、四平腔)、浙江平调(平调、昆腔)、甬昆(昆腔、调腔)、湖北山二黄(西皮、二黄)、湖北越调(越调、潼南调)、湖北远安花鼓戏(桃腔、汉腔),等等。
三声腔的如河北梆子(以梆子为主,另有吹腔、昆腔)、河北西调(梆子腔、十二黄、昆腔)、山东梆子(梆子、笛戏、罗戏)、绍剧(乱弹、吹腔、调腔)、湖南和剧(平腔、哭腔、仙腔)、广西丝弦戏(南北路、七句半、补缸调)、闽南四平戏(四平腔、吹腔、梆子腔)、福建饶平戏(四平腔、二黄、西皮)、湖北随县花鼓戏(蛮调、奤调、梁山调)、湖南巴陵戏(弹腔、南北路、昆腔),等等。
四声腔及以上的有章丘梆子(梆子、昆腔、乱弹、罗罗腔、柳子、皮黄)、山东柳腔(悲调、花调、娃娃、南锣)、山东四平调(花鼓、京剧、四平调、评剧)、山东蓝关戏(高腔、平调赞子、老调、昆腔、说书调)、浙江诸暨乱弹(乱、吹、皮、拨、调、梆)、浙江温州瓯剧(永、昆、乱、皮、滩、时)、安徽徽戏(吹、拨、皮黄、花腔杂调)、川剧(昆、高、弹、胡、灯)、京剧(西皮、二黄、吹腔、拨子、南梆子、四平调、昆腔、民间小曲)、湘剧(高腔、低牌子腔、昆腔、弹腔南北二路)、祁剧(高腔、昆腔、弹腔南北路)、辰河戏(高腔、低腔、昆腔、弹腔南北路)。等等。
单声腔的音乐,其旋律、色彩,决不会同于或近似于其它的声腔,由它们所构建的剧种音乐体系,应该说,个性一定是鲜明的。问题是一些单声腔的剧种在向外埠传播之后,会繁殖出许多子孙,它们除了在语言上不同于母体剧种之外,唱腔曲调基本上是一样的。如常锡滩簧成长为戏曲剧种后,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孕育出了申滩、苏滩、湖滩、杭滩、姚滩、甬滩等。它们的主要曲调或称为基本调的都是【簧调】、【紫竹调】、【九连环】等,虽然各地的滩簧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本地的民歌小调,但因为其基本调相同,听上去都是差不多的旋律色彩。因此说,后来衍生的滩簧,其声腔音乐的个性就不够鲜明了,严格地说,它们不能算作独立的剧种,而只能算作常锡滩簧的分支流派。像这样的情况还很多,如柳琴戏、五音戏、茂腔、淮海戏、泗州戏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妈妈,就是肘鼓子。尽管它们在成长之时,吸收了当地的艺术尤其是音乐的营养,但是它们的基因是改变不了的。如肘鼓子在清代乾隆年间传入胶州、胶南等地后,运用当地的方言,吸取了胶州秧歌、诸城秧歌的曲调,形成了原板、二板、反调、大悲调、快打慢唱等板腔体系,使得原先的艺术形态发生了变化,于是,产生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本肘鼓。清咸丰年间,本肘鼓又与苏北的海冒调相结合,便形成了茂肘鼓,即后来的茂腔。何以还称肘鼓,是因为其基本声腔还在。正由于柳琴戏、五音戏、茂腔、淮海戏、泗州戏的基本调相同或接近,声腔音乐便没有什么个性可言,因此,它们各自也就不能算作独立的剧种。以此类推,一些道情戏、秧歌戏、花灯戏、花鼓戏等,都应该重新核定其性质,是属于剧种,还是属于某一剧种的流派。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