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HK$
67.9
《
周易
》
售價:HK$
45.8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HK$
69.0
《
乾隆制造
》
售價:HK$
87.4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HK$
296.7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HK$
308.2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HK$
74.8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HK$
101.2
|
編輯推薦: |
本书从儿童优先的视角出发,介绍了与灾害相关的z新理论,讨论了儿童权利保护和社区儿童保护体系建设,以512汶川特大地震为例解读了地震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受灾害影响儿童群体的脆弱性和韧性表现,并对社区儿童保护体系建设工作做了简要的实践总结和经验分析,z后尝试对我国儿童优先工作视角的减灾备灾工作以及社区儿童保护体系建设与运行提出相应建议,希望能为儿童保护体系建设的理论完善、实践操作和政策推进提供一定帮助。
|
內容簡介: |
全书由三篇共九章内容构成。在上篇,以四个章节回答与灾害儿童保护相关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现行有关灾害研究的范式转变之前是怎么样的,新的研究范式有什么创新突破,不同研究范式如何应用于儿童保护和灾害社会工作实践。在中篇,基于对儿童友好家园的多层次、多角度剖析,对灾害儿童保护展开实证分析。在下篇,着重通过四川省儿童优先视角的减灾备灾项目(20162018)的探索实践,结合前两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提出未来儿童保护工作的可能目标方向及相关政策探讨。
|
關於作者: |
李海梅,女,1978年生,江苏徐州人,四川大学博士。现任成都理工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社会工作专业负责人。主要从事灾害社会工作与儿童保护研究。2011年6月以来,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等10余项。在省级以上刊物上独立发表论文15篇,其中CSSCI期刊12篇。出版教材1部,参编教材和专著2部。
郭沁,男,1983年生,四川内江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在读博士。现任成都理工大学党委组织部(学校党校)办公室主任,讲师。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主持学校研究基金、青年科学基金2项,参编教材和专著3部,发表论文5篇。
|
目錄:
|
上篇 基本理论:灾害新论、儿童权利保护与社区儿童保护体系001
第一章 厘清脉络:灾害认知与灾害研究范式002
第一节 认识灾与害:致灾因子、诱因与脆弱性的三角关系002
第二节 传承与重构:灾害研究范式的重要转型014
第三节 困境破解:灾害研究的最新发展与反思020
第四节 别样灾害:灾害与儿童脆弱性024
第二章 建制与行动:儿童权利保护027
第一节 必要的理解:概念界定及基本内涵027
第二节 应有的坚守:儿童权利保护的基本原则031
第三节 责任的承担者:儿童权利保护主体037
第四节 特别的守护:灾害儿童权利保护039
第三章 最后一公里的启示:社区儿童保护体系建设043
第一节 缘起:社区儿童保护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分析043
第二节 解读:社区儿童保护体系框架构成045
第三节 行动:社区儿童保护体系运行机制052
第四章 延伸:减灾备灾中社区儿童保护能力建设056
第一节 资源整合:社区能力建设056
第二节 智力行动:社区工作者能力建设060
第三节 坚持儿童优先:儿童能力建设066
中篇 实践分析:512汶川特大地震、儿童友好家园CFS与儿童之家建设073
第五章 沉痛的记忆: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实074
第一节 认知地震:概念界定与类型分析074
第二节 特大灾害:512特大地震诱因及灾害影响087
第三节 脆弱与韧性的综合体:512地震与灾区儿童095
第六章 儿童友好家园:国际灾害社区儿童保护理念的本土化尝试099
第一节 儿童友好家园:国际先进理念与模式本土化发展的典范099
第二节 助推灾后重建:儿童友好家园20082011三年建设成效显著134
第三节 拓展服务:依托儿童友好家园探索社区儿童保护体系建设141
第七章 儿童之家建设:儿童友好家园实现成功转型144
第一节 顶层设计:儿童友好家园向儿童之家转型144
第二节 落地生根:儿童之家对儿童友好家园理念的传承与创新152
第三节 百花齐放:顺势而为推进儿童之家建设量的加强,质的保障156
下篇 政策推进:儿童优先视角的减灾备灾与社区儿童保护体系建设161
第八章 儿童优先视角的减灾备灾:试点探索推进儿童之家建设162
第一节 学以致用:灾害社会学研究对灾区儿童保护的启示162
第二节 抛砖引玉:试点推进儿童优先视角的减灾备灾项目165
第三节 最新理念:建立并运行省级儿童工作资源中心168
第九章 政策推进:多措并举推进灾害社区儿童保护体系建设177
第一节 顶层设计:以建设省级儿童工作资源中心为契机,推进社区
儿童保护体系建设177
第二节 实务取向:依托试点儿童之家,促儿童优先视角的减灾备灾
运行机制180
第三节 借智借力:依托专家智库力量,在整合资源中显效力181
参考文献183
|
內容試閱:
|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有关灾害的学理研究和实务探索再次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并日益成为多门学科研究的新兴领域,尤其成为灾害儿童保护和灾害社会工作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灾害中的儿童、妇女、老人和残障者等弱势群体z容易受到伤害,此外,儿童有不同于成人的特殊需求,需要更周到的生活照顾、不间断的营养供给和社会心理支持。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从紧急事件中特别突出儿童保护的理念出发,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借鉴国际上紧急救灾中儿童保护的经验,在四川省8个重灾市州的21个县区建立并运行了40所儿童友好家园,为受地震灾害影响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与社会心理支持等一体化服务,帮助灾区儿童减少地震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回归正常生活。由于三年灾后重建提前完成,儿童友好家园也从z初为儿童提供安全空间、帮助回归正常生活等灾害应急模式,转型为植根于社区,集传播儿童保护理念、促进儿童综合发展、关爱服务特殊儿童、开展减灾备灾工作等为一体的社区儿童服务平台儿童之家。至此,我国的灾害儿童保护和灾害社会工作从实践摸索到理论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也构成了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框架。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在上篇,以四个章节回答与灾害儿童保护相关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现行有关灾害研究的范式在转变之前是什么样的?新的研究范式有什么创新突破?如何将不同研究范式应用于儿童保护和灾害社会工作实践?在中篇,通过对儿童友好家园的多层次、多角度剖析,对灾害儿童保护展开实证分析。在下篇,着重通过四川省儿童优先视角的减灾备灾项目的探索实践,结合前两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提出未来儿童保护工作的可能目标方向,探讨相关政策。
本书由李海梅成都理工大学法学院、郭沁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在读博士、成都理工大学组织部共同完成,其中,李海梅负责全书的撰写思路和结构设计。撰写工作的具体情况如下:第一、二、三、八、九章由李海梅撰写,第四、五、六章由郭沁撰写,第七章由李海梅、郭沁共同撰写。全书由李海梅统稿、校对、修改并z终定稿。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也借鉴了多位灾害和儿童保护领域的研究者的著述和观点,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撰写过程中,硕士研究生范航、雒珊、杜思、王箬茗、蒋子蘩等同学在文献整理与分析等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在此要感谢他们的付出。
本书是四川省儿童优先视角的减灾备灾项目研究阶段性成果。由于作者学术视野有限,书中一些观点难免存在疏漏甚至值得商榷,恳请读者提出宝贵建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