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826年,法国人尼埃普斯(Joseph Nicphore Nipce)拍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照片《窗外的风景》(Window At Le Gras)。十三年后,1839年8月19日,法国科学院向全世界正式公布了由达盖尔(Louis Jacques Mand Daguerre)发明的银版摄影法。这一事件标志了对人类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伟大发明摄影术的诞生。
其实,中国人与摄影术的渊源并不比西方人晚。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墨子就发现了摄影术必备的重要光学原理小孔成像,并记录在《墨经》之中。就在银版摄影法公布五年后,法国人于勒埃迪尔在1844年携带整套达盖尔摄影器材来到中国,拍摄了广州、澳门一带的风景照以及当时少数中国人的人像照,这是保存至今最早的中国照片。同年,一位名叫邹伯奇的中国人独立制作出了属于中国人的第一架相机摄影器,并摄得平远山水一幅。可以说,于勒埃迪尔与邹伯奇是揭开中国近代摄影史序幕的两位开创者。
故宫博物院现存清末以来各种基质的照片上万张(件),其拍摄时间最早可以上溯至19世纪60年代,所摄内容以清末民国人物、宫廷建筑为主。在为数众多的影像收藏中,众所周知的慈禧太后系列照片,总量在七百张以上;包括紫禁城、三海、西郊园林在内的大量宫殿园林照片,在很大程度上指导着今日对现存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19世纪80、90年代清宫曾拍摄过一批中央部院大臣及京外官吏的组照、反映逊帝溥仪退位后小朝廷生活的历史照片及其日后寓居天津的生活掠影,还有民国时期在政治、文化、实业、教育、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名人士旧照等等,均是故宫博物院在影像收藏方面的特色种类。
《寻觅旧京--续集》的作者林京是一位在故宫工作了近四十年的老故宫,紫禁城中每一处院落、每一座建筑都留下了他奔波取景的身影。在许多图书、画册中,经常可以看到林京的作品。他拍摄的紫禁城题材照片主题鲜明、视角独特,且不局限于紫禁城这一方城池,像西苑三海、西郊园林、避暑山庄这些往日的皇家宫殿与苑囿,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很多著名历史风物的拍摄机位与视角都是他独创的。在拍摄之余,林京还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对老照片的整理与研究,对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影的整理与出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20世纪80、90年代,由林京等人翻拍的慈禧太后等清宫人物的照片,第一次系统、清晰地向社会公开了这些著名人物的影像,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掀起了一股老照片热潮。在研究方面,林京广泛搜求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寻访了包括溥杰、溥仁、完颜爱兰等皇室成员在内的诸多历史的亲历者,与他们谈往事,话变迁,挖掘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并将其付诸绘声绘色的文字中去。四十年来,林京发表在报刊、图书上的文字以数十万计,对很多资料的收集与保存带有抢救性的意义,这是难能可贵的。
林京的《寻觅旧京--续集》,是他的前两本专著《皇朝落日》、《寻觅旧京》的第三部,各述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北京清末到民国这段时间的建筑风貌、亘古地胜、九坛八庙、市井民俗、九门内外,在内容上三本书各有侧重,互为补璧。在《寻觅旧京--续》中,我们得以通过摄影师的镜头穿越百年,领略帝都北京的风貌:紫禁城里空旷宁谧的外朝与深邃幽静的内廷,诉说着严密门卫禁令;三海浩渺碧波中倒映着琼岛与团城,长堤花柳连缀着青松翠柏;帝都城垣,内外双环,虽饱经风蚀,却苍劲依然;还有敕建庙宇,御苑夏宫,历尽罹劫,风骨犹存生动复原出一幅老北京的清明上河图。书中将百余年来京城著名的影像悉数尽收,帝京群像、市井民俗、旧影风情皆娓娓道来。海量图像弥足珍贵,鲜活的文字将千年帝都之历史辙痕与昔日风貌完美呈现。打捞着京味儿文化,延续文明之吉光片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气息和厚重的历史底蕴。
阅今千年峨天阊,地灵信比长安长。乾隆皇帝曾这样形容帝都北京。希望这本《寻觅旧京--续集》能够将三千年京城营建、八百六十多年为都缔造的壮美与故事,宫规民俗、京华众生、市肆菁华真实地展现给世人,沧桑阅尽却雄浑依然,成为帝京文化的永久保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