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HK$
337.5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HK$
80.2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HK$
1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HK$
81.4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HK$
81.4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HK$
87.8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HK$
705.6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HK$
76.7
|
編輯推薦: |
国内*部研究跨度超过30年的、超长期的并与中期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国家战略,重点解读2049中国发展路径的重磅力作。本书是208年国家出版基金支持项目。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组成的研究群体,秉承经世济民的中国经济学人天下家国情怀,践行求真务实融汇古今,开放包容贯通中西的理念,弘扬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莫干山精神,以长焦距 广视野 量化分析为研究方法,历经四年集体创作的中国2049战略研究课题的核心成果。根据邓小平同志70年眼界三步走的伟大战略构想,以及新供给经济学在创立初期就确立并向国家领导人及有关部委建议的五年规划与四十年规划并重,研究制定基于全球视野以及前所未有的长期概念之下超越30年时间段而对接到实现中国梦的国家发展战略,服务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贯穿全书的主线是改革开放以新制度供给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及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包括10章、约53万字。以新供给经济学核心理念和认识框架为研究基石和立论依据,归纳中国的国情特征,回顾与反思春秋战国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比较了近500年来全球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及主要经济体发展道路,量化对比分析了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金砖国家等主要经济体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中国未来35年面临的经济发展环境、发展目标、增长空间、动力机制,并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就2020年前、2021至2035年、2036至2049年三个阶段的经济发展重点及改革开放、创新驱动提出了具体举措方面的意见建议。本书是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组成的研究群体,秉承经世济民的中国经济学人天下家国情怀,践行求真务实融汇古今,开放包容贯通中西的理念,弘扬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莫干山精神,以长焦距 广视野 量化分析为研究方法,历经四年集体创作的中国2049战略研究课题的核心成果。根据邓小平同志70年眼界三步走的伟大战略构想,以及新供给经济学在创立初期就确立并向国家领导人及有关部委建议的五年规划与四十年规划并重,研究制定基于全球视野以及前所未有的长期概念之下超越30年时间段而对接到实现中国梦的国家发展战略,服务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贯穿全书的主线是改革开放以新制度供给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及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包括10章、约53万字。以新供给经济学核心理念和认识框架为研究基石和立论依据,归纳中国的国情特征,回顾与反思春秋战国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比较了近500年来全球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及主要经济体发展道路,量化对比分析了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金砖国家等主要经济体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中国未来35年面临的经济发展环境、发展目标、增长空间、动力机制,并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就2020年前、2021至2035年、2036至2049年三个阶段的经济发展重点及改革开放、创新驱动提出了具体举措方面的意见建议。
这一研究成果愿通过与各方的交流、互动,实现启发、促进功能和决策参考作用,以催化全盘思维、思路要领和重点方案的合理优化,有所裨益于天下苍生、民生社稷、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及世界未来。
|
關於作者: |
1.洪崎,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理事长,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主任科员,助理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交通银行北海分行党组书记、行长。2009年3月起担任中国民生银行总行行长;2013年7月,洪崎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最佳CEO称号。2014年8月,出任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贾康,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和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中国财政学会顾问。1997年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多次受朱镕基、温家宝、胡锦涛和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之邀座谈经济工作(被媒体称之为中南海问策)。担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财税体制改革专题讲解人之一。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曾长期担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3.黄剑辉,现任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 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原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电视台财经评论特邀专家;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近年牵头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领导人肯定性批示,并得到中财办、国研室、国家发改委等部委重视。中国2049战略课题总协调人及主报告总撰,《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副主编,《中国关键: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主编。近年研究成果获中国银监会、银行业协会等机构颁发奖项近20项。4.王广宇,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华软资本董事长。华软资本是中国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十强企业。王广宇先生是著名的投资及金融科技专家,曾参与国家九五至十三五相关课题研究,出版《先锋:股权投资在中国》《2049智能崛起》等多部著作;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校董、吉林大学校董,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洪崎,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理事长,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主任科员,助理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交通银行北海分行党组书记、行长。2009年3月起担任中国民生银行总行行长;2013年7月,洪崎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最佳CEO称号。2014年8月,出任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贾康,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和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中国财政学会顾问。1997年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多次受朱镕基、温家宝、胡锦涛和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之邀座谈经济工作(被媒体称之为中南海问策)。担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财税体制改革专题讲解人之一。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曾长期担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3.黄剑辉,现任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 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原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电视台财经评论特邀专家;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近年牵头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领导人肯定性批示,并得到中财办、国研室、国家发改委等部委重视。 中国2049战略课题总协调人及主报告总撰,《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副主编,《中国关键: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主编。近年研究成果获中国银监会、银行业协会等机构颁发奖项近20项。4.王广宇,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华软资本董事长。华软资本是中国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十强企业。王广宇先生是著名的投资及金融科技专家,曾参与国家九五至十三五相关课题研究,出版《先锋:股权投资在中国》《2049智能崛起》等多部著作;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校董、吉林大学校董,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
目錄:
|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001
第一节 多维视角下的研究背景剖析 003
一、增长背景:宏观经济新常态 003
二、阶段背景:中等收入发展阶段 005
三、起始背景:2014全面改革元年 006
四、时代背景:中国面临全球化背景下的新战国时代 007
五、理论背景:新供给经济学 009
第二节 总体框架与研究内容概览 010
一、中国的国情特征及春秋战国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回顾与反思 010
二、近500年来全球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及主要经济体发展道路比较 011
三、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金砖国家等主要经济体的发展对比及竞争力比较 012
四、中国未来35年面临的经济发展环境及发展目标 013
五、中国未来35年发展目标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的量化模型比较分析 014
六、中国未来35年经济发展的增长空间及动力机制 015
七、2020年前的经济发展重点及改革创新战略 016
八、20212035年的经济发展任务及改革创新要点 016
九、20362049年的经济发展任务及改革创新要点 017
十、专题研究 017
第三节 以新经济学思想、新经济学理论(新供给经济学)的创新发展助推
中国各项经济制度不断优化 018
一、四次三中全会一脉相承的主线指向制度供给 018
二、新供给经济学打通人与物的理论体系与对策建议 019
第四节 以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效制度供给促进中国软实力、硬实力提升
及民生持续改善,对接现代化中国梦 022
一、经济增长剖析与矛盾凸显反思 022
二、侧重与需求管理相结合的供给管理必要性认识 023
三、以新供给经济学思想增加有效制度供给,焕发改革红利,对接中国梦 024
第二章 中国的国情特征及春秋战国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回顾与反思 027
第一节 国情特征 027
一、在亚太处于适中位置,陆海兼具 028
二、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具备超大的国内市场规模 028
三、疆域地形呈西高东低,山区面积占23以上 028
四、半壁压强式胡焕庸线人口分布格局 029
五、具有深厚历史底蕴,以及历经5000年的文明 030
六、民族精神可概括为求真务实、开放包容,可用梅花与牡丹精神表达 030
第二节 从两个故事看中国的2000年兴衰 031
一、以中国式烹饪以小见大:强资源约束下的制度安排特征 031
二、从红羊劫运说开去:2000年兴衰之求索发端 032
第三节 中国崛起与社会变革期的三十年假说 034
一、旧邦新命:天下视野中的中国崛起 034
二、社会变革的三十年假说 036
第四节 治理中心与经济重心的历史变迁 044
一、中国的封建社会无封建 044
二、治理中心与经济重心相分离的千年格局 044
三、治理中心与经济重心相分离的整体维系 048
四、整体维系的路径依赖:基于治理中心与经济重心背离的几点反思 049
第五节 历史变迁视野中的国家财富分布 052
一、财富分布与王朝兴衰 052
二、财富配置机制的历史演化 053
三、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力分配关联国运 056
第六节 中外沟通路线图:一带一路的千年雏形 057
一、两千年前的两次中外沟通事件 057
二、一带一路的千年雏形:北线、中线、南线的反E形路线图 061
第七节 历史周期律与李约瑟难题 063
一、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 064
二、如何破解李约瑟难题 066
第三章 近500年来全球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及主要经济体发展道路比较 068
第一节 近500年来全球大国兴衰的主要经验教训 068
一、15世纪:世界上第一个殖民大国葡萄牙 069
二、16世纪:美洲大陆的主宰及瓜分世界的西班牙 070
三、17世纪:金融资本家荷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071
四、18世纪至20世纪初:制度变革和创新精神促进英国从地理的边缘
变成了世界的中心,两者在发展中逐步缺失导致其逐步衰落 072
五、18世纪至20世纪初:以拿破仑的崛起为核心标志的陆上强权法兰西 073
六、19世纪下叶至20世纪初:夹缝中崛起的德意志 074
七、19世纪下叶至20世纪初:东方列强日本 074
八、好霸争权的俄罗斯 075
九、美国:从蚂蚁到大象 076
第二节 全球若干代表性经济体二战以后的发展道路及启示借鉴 076
一、美国发展道路的主要启示 077
二、德国发展道路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079
三、英国发展道路对中国的启示 082
四、法国的经济发展道路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083
五、日本发展道路对中国的启示与警示 087
六、韩国发展道路对中国的启示 087
七、印度发展道路对中国的启示 088
八、巴西发展道路对中国的启示 091
第四章 中国与主要经济体的发展对比及竞争力比较 094
第一节 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094
第二节 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12大类发展指标的竞争力比较 097
一、生产力水平 097
二、经济结构 100
三、宏观经济稳定 102
四、基础设施 106
五、基础自然资源 110
六、健康与基础教育 114
七、高等教育 117
八、财政 119
九、金融市场 121
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24
十一、就业与劳动力市场 125
十二、知识经济与创新 128
第三节 中国国际竞争力与世界领先国家的差距 132
一、GDP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保持第一,
但人均水平仍很低 132
二、服务业与消费占比逐年上升,制造业占比居全球前列,
城镇化空间仍相当巨大 133
三、近年来货币与财政扩张较快,但政府债务已逐步得到控制 133
四、基础设施进步明显,但仍有提升空间 134
五、人均自然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近年来排序位次的下降
趋势已有所扭转 134
六、基础医疗与教育不断改善,但与世界领先国家差距仍较大 135
七、高等教育水平总体提升,仍在不断追赶发达国家水平 135
八、税负水平稳中有降,减税效果有所体现 136
九、金融业占比回落,但保险业发展较快 136
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有所提高,但节能减排空间仍较大 136
十一、人口红利拐点已过,劳动力成本上升 137
十二、科技研发与创新投入及产出总量较大,专利数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137
第五章 中国未来35年面临的经济发展环境及发展目标 138
第一节 中国未来35年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 138
一、中国未来35年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国际机遇 139
二、中国未来35年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国内机遇 156
第二节 中国未来35年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166
一、中国未来35年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国际挑战 166
二、中国未来35年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国内挑战 174
第三节 中国未来35年经济发展目标 184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出的背景 185
二、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186
三、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187
四、2049年建成共同富裕社会的发展目标 189
第六章 中国未来35年发展目标及与世界主要经济体
经济增长量化模型比较分析 192
第一节 未来3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192
一、传统要素变化趋势及影响分析 193
二、开放型要素变化趋势及影响分析 203
三、创新要素变化趋势及影响分析 209
第二节 中国未来35年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研究 214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特点回顾 214
二、未来35年中国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趋势判断 221
三、未来3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测 223
第三节 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发展情况比较分析 238
一、世界经济与主要经济体未来35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测 238
二、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 252
第七章 中国未来35年经济发展的增长空间及动力机制 257
第一节 大国崛起:传统动力格局及其贡献(19782010年) 258
一、投资和出口为主的需求动力 259
二、要素规模扩张为主的供给动力 261
三、工业为主的产业动力 266
四、东部为主的区域动力 268
第二节 走向新常态:新旧动力酝酿转换(20112015年) 270
一、经济增速出现换挡 270
二、经济运行呈现积极变化 272
三、新旧动力开始转换 277
第三节 迈向全面小康:两个翻番与增速预测(20162020年) 285
一、机遇与挑战并存 286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增速预测 288
三、夯实新动力成长基础 299
第四节 全面复兴之路:百年梦想与增长空间(20212049年) 301
一、中国距离现代化国家有多远 302
二、2049年目标情景设定 306
三、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可行增长路径 309
第五节 面向2049年的增长动力机制与长期发展战略 314
一、发达经济体经济结构的典型特征 315
二、20212049年中国经济结构转变与动力机制 317
三、长期发展战略分析 319
第八章 2020年前的经济发展重点及改革创新战略 322
第一节 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分析 323
一、20082022年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参考性时间窗口 323
二、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325
三、中国经济发展的劣势和优势 331
四、中国当前和未来要治疗或预防六种病 338
第二节 战略目标及思路 343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343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 345
第三节 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战略重点 348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问题 348
二、国资国企改革须攻坚克难 351
三、创新体制改革和创业创新 355
四、金融体制改革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357
五、财政税收改革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359
六、现代政府建设以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361
第四节 需要加快进行的重点改革举措 363
一、全面放开生育,改革户籍制度 363
二、推进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367
三、大幅度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科学教育等创新体制改革 371
四、稳妥推进市场化、多元化、国际化的金融改革 375
五、朝着现代财政制度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377
六、行政体制改革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381
第五节 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的重点举措 385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参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 385
二、推进汇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 387
三、加快国内自由贸易区建设 389
四、推进国际化、全球化进程 390
第九章 20212035年的经济发展任务及改革创新要点 393
第一节 以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的奋进方略 394
第二节 20212035年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分析 395
一、20212035年面临的发展条件 395
二、20212035年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403
第三节 20212035年的战略目标及思路 417
一、战略目标 418
二、发展思路 420
第四节 20212035年的发展与改革战略重点 424
一、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和政府机构改革 424
二、大力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优化社会保障体系与福利体系 430
三、改革土地制度,建立开放和包容的城乡统一土地市场 433
四、鼓励人口生育和优化人口结构 435
五、构建中华文化国际化大战略 436
第五节 20212035年构建开放型经济体重点举措 444
一、对内开放获得根本突破,形成全国通畅一体的市场体系 444
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449
第十章 20362049年的经济发展任务及改革创新要点 452
第一节 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分析 452
一、我国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但保持长期中速增长将遇到更大挑战 453
二、人口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人口政策调整的效果可能不够明显 455
三、技术创新取得积极突破,但形成新的技术经济模式将面临很多的挑战 458
四、与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但增加话语权和影响力面临多重阻力 460
五、居民生活较为富裕,但需要防止社会阶层固化 462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思路和重点 466
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 466
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路 468
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重点 470
第三节 全面改革创新中的重点举措 475
一、建立较完善的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 475
二、建立现代化行政管理体制 478
三、建立现代化财政制度 480
四、建设现代化金融制度 483
五、建立现代化社会保障制度 485
第四节 构建开放型经济体重点举措 489
一、提高经济文化软实力 489
二、增强中国在现有国际经济金融组织中的话语权 493
三、建立成熟的新型大国关系和稳定的周边关系 497
四、构建我国发挥积极作用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502
本项研究形成的中国2049战略专题报告及作者 507
跋 将中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伟业进行到底 508
一、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意义 508
二、已有的巨大进步,前行的任重道远 510
三、改革发展现阶段的四个基本特征 513
四、全面改革中攻坚克难的压力、动力与可用经验 515
五、回顾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全面配套改革冲过历史三峡
迎接现代化伟大复兴 517
参考文献 523
|
內容試閱:
|
前言
从当下展望2049年,还有30余年的时间。2049年已经被历史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这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的时点,也将是中国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当年所规划的以约70年的时间段(19802050年)经过三步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生动表述的中国梦梦想成真的除夕之夜,是自工业革命落伍、落后的这个文明古国,终于凤凰涅槃般浴火重生、和平崛起的见证之年。
从十三五前瞻到2049年,做国家发展战略的系列化研究,是我们研究群体于十三五开局之前的自觉选择。经过骨干成员反复研讨,形成了一个主报告和十余个专题报告的通盘设计。在全体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共同努力下,终于在2016年年底使文稿初具规模,又经过几轮补充完善、反复修改打磨,最终将全部成果合成丛书,付梓奉献给读者。
面向2049年的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具有不寻常的背景:
一是伟大民族复兴愿景的召唤。中国这一人类历史上唯一古老文明没有中断的多民族大国,自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拉开近现代史帷幕后,曾一路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经甲午海战惨败、戊戌变法夭折之后,在20世纪陆续展开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年帝制,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1978年后实行改革开放三件大事,终于在千年之交之后,站在现代化前两步目标提前实现的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大踏步地跟上时代,一直推进到2012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全面布局的发展新阶段,经济总量已经跃升为全球第二位,并有望在未来不太长的历史时期之内上行至世界第一。2017年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指出了在强起来历史新时代,新的两步走现代化奋斗目标:如能在人均国民收入提高进程中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继续提升硬实力、软实力而和平崛起,就将于2035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并把中国现代化的宏观蓝图在2049年的时点上作为竣工大成之品,以现代化强国之姿展现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从未如此接近伟大民族复兴的愿景,这个愿景鼓舞和呼唤着我们以集体合作的方式,提供服务于梦想成真的战略思维和科研成果。
二是行万里者半九十艰巨任务的挑战。在改革开放之后成功地实现了超常规高速发展和经济起飞而进入中等收入经济体之后,中国的经济运行虽然在总体上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成长性和黄金发展期特征,但矛盾凸显期的特征接踵而来,各种制约因素的叠加,形成了自2011年以来告别了高速发展阶段并向必须认识、适应还要引领的新常态阶段转换,同时改革进入深水区,好吃的肉吃光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必须攻坚克难冲破利益的藩篱,以实质性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解放生产力,对冲下行压力,才能形成旧动能衰退后新动能的转换升级,使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使增长过程维护其可持续性与长远的后劲,避免落入世界上绝大多数经济体已有前车之鉴的中等收入陷阱覆辙,完成中国古语譬喻的行百里者半九十的现代化长征。未来30余年征程中的一系列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形成了历史性的挑战和考验,为应对好这种挑战,经受住这种考验,必须有尽可能高水平的战略层面的系统化研究设计,对决策和相关政策的优化给予有力支撑。
三是以知识创新工程式的智力支持,助推冲破历史三峡的迫切要求。在十八大以来,最高决策层经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将治国施政的核心理念和大政方针一步步清晰化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智库建议,继现代化国家治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以创新发展引领协调、绿色、开放、发展而落实于共享发展的现代化发展理念得到清晰明确的表述之后,又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针,认定供给侧是矛盾主要方面,而以有效制度供给纲举目张地要求将改革进行到底,冲破最终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三峡,这客观地产生了对于知识创新工程式的智力支持的迫切需要,亟须以走向2049伟大民族复兴的长期视野、战略研究,助推中国经济社会的巨轮涉险滩、闯激流,克服一切艰难与风险,达于现代化的计日程功。
在此背景下,新供给智库中国2049战略研究成果出版发布的时代意义,便呼之欲出了。
第一,这一丛书系列反映的研究创新是回应时代诉求和现实生活挑战的自觉努力行为。智库的创始与工作,并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首先是基于全球视野在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之下,对主流经济学总体上的反思与创新势在必行,而反思中应该有对应于中国道路、中国方案的理性的高水平创新成果。在以和平发展对接伟大民族复兴现代化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在转轨中得到理论之光的烛照引领,把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取向下新供给群体形成的融汇古今、贯通中西的共识对接我们经过努力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研究成果,集大成式地推进改革,促成发展升级,这是研究者立身时代潮流当中的应有作为。
第二,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的中国2049战略研究,反映了我们早期就确立的新供给研究中必须明确地把五年规划与四十年规划并重的基本考量。努力实施研究而来的这项成果,要引出制定基于全球视野的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这是在前所未有的长期概念之下,超越30年眼界,对接到实现中国梦时间段的发展战略,即从具体化的十三五规划,以及2020年既定的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延伸至伟大民族复兴的现代化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正处在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关键时期,到2020年,中央要求除了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以外,攻坚克难的改革必须取得决定性成果,同时必须实现全面的法治化和全面的从严治党攻坚克难的复杂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催促理论与智力供给的有力支持。虽然在国内还没有出现过30多年以上时间跨度的类似课题的系统化专项研究,也没有检索到国外30年以上视界的国家战略规划研究,但是我们可以从一系列值得称道的研究框架上得到重要启示:比如中国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先生就考虑过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二战后一些欧洲有远见的政治家早已积极考虑,最后引到现实生活而在整个世界格局里产生重大影响力的欧洲货币同盟。在中国近4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间,越来越清晰地看到,我们实际上就是按照邓小平的70年眼界三步走伟大战略构想,在一步步前行,这些都可以给智库的长期战略研究以非常宝贵的启示和激励。2017年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做出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49年前后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的战略规划。正是基于这种认知,我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并完成了这一在具体形态上有首次特征、超越30年眼界的规划性战略研究。
第三,这项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具有优化顶层规划、助益科学发展、促进国家现代化治理的有效供给功能。从规划视角分析,中国人一向推崇有全面、长远的心胸和眼界,研究者都认同这样一种取向,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在十八大迈向十九大的新时期和十九大后的新时代,迫切需要顶层规划与基层创业创新两个层面的良性互动,应形成的规划视角的智力供给不能坐等微观、局部的试错过程。中国2049战略研究力求从学理和实证方面支持顶层规划,同时注重呼应基层民间的创新创业。从智力支持视角分析,我们高度认同智库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智库建设,这关联着各个国家在国际合作和竞争中打造软实力供给的竞争。民间独立智库,也是新供给经济学研究群体的定位,具有现代社会竞争发展、合作、供应进程中的不可替代性。我们研究中的导向既不是官场规则,也不是反对派规则,而是具有独立、公正、专业的学术严谨性,把握创新中的规范性,力求形成全面、深刻、务实的导向,以战略高度的洞察力对接具备建设性、策略性、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
第四,新供给智库关于中国2049战略的研究是各方共同应对时代挑战和中国现代化决定性历史考验的一项认知、交流和催化的基础工作。从十三五规划时期始,中国2049战略研究具有对应、涵盖但不限于的特点,是把这些时点目标放在自己研究范围之内,再往前衔接,以长期、超前期的视角支持从当下到中长期的科学决策,聚焦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中高收入阶段的最关键时期,是前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年而启动的系统工程式研究。我们内含的命题是如何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福利陷阱转轨陷阱塔西佗陷阱等一系列历史性的综合考验。中等收入陷阱概念屡屡引起争议,虽然这个概念本身有边界量化的模糊性,但是我们愿意强调,它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统计现象的比喻式表述,是无可回避的真问题,而且对于中国梦来说是顶级性质的真问题。研究的成果需要与各个方面交流和互动,以期待实现启发、促进功能和决策参考作用。我们愿以基础认识催化全盘思维、要领和重点方案的合理优化。各方面在启发、促进、交流的互动中,共同的努力也就关联了天下苍生、民生社稷、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及世界未来。
总之,我们从事这项研究、推出这套丛书的立场,确实是面对时代的客观需要,以智库研究成果与所有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的人们互动,力求再接再厉,共同努力做好与中国梦相关联的研究和各项工作,以不负伟大的新时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