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HK$
143.4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HK$
188.2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HK$
76.2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HK$
69.4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HK$
62.7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HK$
109.8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HK$
65.0
|
內容簡介: |
本研究在历史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发展现状的分析,探究海外华侨华人社会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发展与中国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以此回应如何通过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发展完善来助推中国梦实现的主题。研究在历史回顾的基础上,主要分专题展开,选择有关华侨华人社会发展严重中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对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发展展开深入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章对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发展的历史进行概述,作为下文专题研究的背景和基础。第二章至第十章分海外华侨华人经济发展、海外华人的政治参与、海外华侨华人的族群关系、海外华侨华人的认同、海外华侨华人的跨国网络、海外华侨华人新移民、海外华裔新生代研究、台湾地区的侨务政策及海外移民、海外和谐侨社研究等几个专题具体展开。每章分三节:*节为该专题问题的历史回顾或理论梳理;第二节为现状分析;第三节为广受关注的重点问题或有争议的理论问题及现实问题的案例分析。研究力图做到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厘清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社会与祖籍国之间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借助对这些问题的理论及实证分析,来回应如何通过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发展完善来助推中国梦实现的问题。
|
關於作者: |
朱东芹:女,湖北襄樊人。历史学博士,先后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现为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华侨华人问题研究。
胡越云:女,湖南岳阳人。历史学博士,先后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厦门大学历史系,现为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讲师,主要从事华侨华人问题研究。
郑文标:男,福建漳州人。哲学硕士,先后就读于厦门大学社会学系、华侨大学人文学院,现为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华侨华人、网络传媒等领域研究。
|
目錄:
|
第一章 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发展与中国梦/1
第一节 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发展简史/1
第二节 华侨华人与百年中国梦/14
第二章 海外华人的政治参与研究/19
第一节 政治参与概念及相关问题探讨/19
第二节 海外华人政治参与现状/24
第三节 有关海外华人参政问题的思考/46
第三章 海外华侨华人的族群关系研究/61
第一节 海外华族的形成/61
第二节 他者的排斥/72
第三节 海外华侨华人与主体民族关系现状/83
第四章 海外华侨华人的认同研究/93
第一节 认同概念及其理论探讨/93
第二节 海外华侨华人认同的历史变迁/101
第三节 海外华侨华人认同现状评估/115
第五章 海外华侨华人新移民研究/133
第一节 何为新移民?/133
第二节 新移民的现状及特点/141
第三节 有关新移民问题的思考/161
第六章 海外华裔新生代研究/173
第一节 华人移民及其代际划分/173
第二节 海外华裔新生代的现状与特点/177
第三节 面向华裔新生代的侨务对策/185
第七章 海外华侨华人的跨国网络研究/203
第一节 跨国主义、跨国网络与华商网络的理论探讨/203
第二节 华侨华人跨国网络的构建/209
第三节 跨国网络与华侨华人的生存和发展/213
第八章 海外和谐侨社研究/228
第一节 早期华侨社会的历史回顾/228
第二节 海外侨社内、外部冲突现状/236
第三节 构建和谐侨社的理论阐释/255
参考文献/262
后 记/276
|
內容試閱:
|
前言
华侨华人研究是一门以特定人群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在我国,华侨华人研究起步于20世纪初。1905年以后,梁启超先生发表了《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等一系列有关中国海外移民的著述,从此拉开了我国华侨华人研究的序幕。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包括刘士木、李长傅、温雄飞、张相时、刘继宣、束世瀓、陈达等在内的一批热衷南洋问题研究的学者发表了许多有关华侨华人的著作,掀起了华侨华人研究的一股热潮。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受战事纷扰及时局动荡影响,华侨华人研究陷入低迷。新中国成立之后,加强了对国际问题的研究,东南亚周边国家也成为关注的重点,一批专门的研究机构应运而生:1956年,厦门大学成立南洋研究所;1958年,暨南大学成立东南亚研究所;1959年,中山大学历史系成立东南亚历史研究室。东南亚华侨作为中国人在海外最大的移民群体,成为东南亚研究中不可回避的话题,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华侨华人研究逐步复苏,在当时,围绕华侨历史展开的基础性研究仍是主流,参与的学者也以历史学背景居多。文革开始后,受极左思潮影响,华侨华人和海外关系成为被批判和攻击的对象,高校及科研机构也陷于瘫痪,华侨华人研究因而陷入停顿。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伴随教育及侨务工作的拨乱反正,华侨华人研究再度复苏。可以说,直到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的华侨华人研究还只是一门不成规模的边缘学科,而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 受东南亚华人经济起飞及中国改革开放等热点问题影响,华侨华人再度聚焦了研究者的目光,华侨华人研究因而形成一股新的研究热潮,延续至今。与早期华侨华人研究话题及研究者背景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历史学领域不同,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华侨华人研究已突破历史学领域而向经济、政治、国际关系、文化、教育、民族、宗教等诸多学科扩展,日益凸显出多元化、交叉性的特点,成为一门新的显学。
在海外华侨华人研究中,有关华侨华人社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