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蜀故

書城自編碼: 321750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會學
作者: [清]彭端淑 等著,刘兴亮等 整理
國際書號(ISBN): 9787501361915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8-01


書度/開本: 32开

售價:HK$ 65.3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HK$ 80.6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HK$ 109.8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168.0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HK$ 99.7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HK$ 88.5
以爱为名的支配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HK$ 62.7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HK$ 53.8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HK$ 66.1

 

建議一齊購買:

+

HK$ 407.0
《世界的记忆》
+

HK$ 132.0
《城市重特大事故大规模人群疏散及其优化决策》
內容簡介:
《蜀故》是清代学者彭遵泗编著的一部著作,辑录了四川古今百业的大量资料,写成后未及付印即殁,后由其兄彭端淑、彭肇洙和子彭延庆整理成书。本书是研究四川古代风土人情、社会风俗、山川地理、人文教育重要的参考资料,此次将其整理点校出版,方便大家阅读。
關於作者:
彭肇洙(1699?),字仲尹,四川丹棱人。清代雍正十一年(1733)中进士,历官刑部主事、户部主事、户部员外郎、户部郎中。乾隆十六年(1751)服阙补授河南道监察御史,严正不阿,遇事敢言。老年离职归乡。学识渊博,工诗好著,有《抚松亭遗编》二卷、《竹窗巽言》二卷等。彭端淑(16971777),字仪一,号乐斋。四川丹棱人。清代雍正十一年(1733)中进士,授吏部主事,出任广东肇罗道。赋归后居家,致力于古文辞研究,主锦江书院讲席,名重一时。为人博洽,诗学质实。著有《白鹤堂文稿》《晚年自订诗稿》《白鹤堂诗话》《戊戌草》等。
目錄
敘一............................... 一
敘二............................... 一

卷一
方域........................... 一
卷二
形勢......................... 一三
卷三
田賦......................... 二一
户口......................... 二二
賦税......................... 二二
貢土......................... 二三
商税......................... 二四
關務......................... 二五
鹽井......................... 二六
鹽政......................... 二八
卷四
茶税......................... 三三
茶政......................... 三六
酒税......................... 四〇
錢文......................... 四一
錢法......................... 四三
卷五
城市......................... 四九
村........................... 五三
坊........................... 五四
里鄰......................... 五五
官制......................... 五五
文潞公二則................... 六四
安酋三則..................... 六四
卷六
兵衛營制................... 六七
衛所......................... 七三
土兵......................... 七五
關隘......................... 七六
橋........................... 七七
渡........................... 七八
津........................... 七九
蜀道......................... 七九
卷七
宮室......................... 八一
闕........................... 八一
樓........................... 八一
臺........................... 八四
亭........................... 八七
閣........................... 九〇
堂........................... 九一
遺像......................... 九二
神君張亞紫府飛霞洞記......... 九二
廟........................... 九三
祠........................... 九五
寺觀......................... 九八
卷八
選舉....................... 一〇一
明登科録................... 一〇三
皇朝進士題名............... 一〇五
眉山科第................... 一〇六
文學....................... 一〇六
士風....................... 一〇七
遊賞....................... 一〇八
風俗....................... 一一〇
口語....................... 一一〇
民謡....................... 一一一
忌諱....................... 一一二
卷九
故事先聖................. 一一五
行幸....................... 一一五
進獻....................... 一一五
姓氏....................... 一一六
餘録....................... 一一六
杜鵑考..................... 一一九
富足....................... 一一九
偏刻....................... 一二〇
諷謔....................... 一二〇
詭詐....................... 一二一
詆嘲....................... 一二三
黠刺....................... 一二四
報應....................... 一二四
孽報....................... 一二六
遺臭....................... 一二六
妄逆....................... 一二九
補故事類................... 一三〇
卷十
古蹟....................... 一三三
古器....................... 一三九
碑......................... 一四〇
墓......................... 一四四
卷十一
人物....................... 一四九
卷十二
人物....................... 一六九
附:歐文公《贈李士寧詩》 一七三
附:東坡《仇池筆記》... 一七三
附:《鹽亭志》載何畊雲溪
題詩一首.......... 一七五
卷十三
人物....................... 一八九
附:老泉答雷簡夫書..... 一九一
附:歐文公輓老泉詩..... 一九一
蘇叔黨無諂事梁師成事... 一九七
蘇叔黨................. 二〇〇
卷十四
人物....................... 二一一
卷十五
人物....................... 二三一
唐子西事............... 二四三
卷十六
列女女子................. 二四七
浣花夫人任正一紀略......... 二四九
四一居士《浣溪志敘》....... 二五〇
貞烈....................... 二五一
貞節....................... 二五二
壺德....................... 二五三
義女....................... 二五三
詞女....................... 二五四
宮妃....................... 二五六
花蕊夫人................... 二五六
女將....................... 二六一
妓女....................... 二六二
薛濤....................... 二六二
補婢妾..................... 二六三
卷十七
著作....................... 二六五
卷十八
著作....................... 二九七
眉山著作............... 三〇六
蜀府藏書............... 三一四
陳壽《進〈諸葛亮集〉表》 三一五
卷十九
物産....................... 三二一
卷二十
物産....................... 三三三
木..................... 三三九
竹..................... 三四一
鳥..................... 三四二
獸..................... 三四四
物..................... 三四五
龍類................... 三四七
介虫................... 三四八
卷二十一
神異....................... 三五五
佛像................... 三五七
神異................... 三五七
異人....................... 三六三
仙家....................... 三六四
仙......................... 三六六
卷二十二
神異仙道................. 三七三
仙異....................... 三八〇
道流....................... 三八〇
僧釋....................... 三八三
卷二十三
神異先兆................. 三八九
夢兆....................... 三九〇
異夢....................... 三九一
瑞應災異................... 三九一
卷二十四
藝術....................... 三九七
畫師....................... 三九九
畫圖....................... 四〇〇
畫......................... 四〇二
醫術....................... 四〇二
技藝....................... 四〇四
藝術....................... 四〇五
樂器....................... 四〇五
音樂....................... 四〇六
樂伎....................... 四〇七
卷二十五
術士....................... 四一一
術數....................... 四一二
前知....................... 四二二
先見....................... 四二三
法術....................... 四二三
異術....................... 四二三
卷二十六
邊徼....................... 四三一
松茂....................... 四四二
永寧....................... 四四三
建昌....................... 四四四
哀牢彝..................... 四四五
牂牁....................... 四四六
吐蕃....................... 四四六
蠻夷....................... 四四七
獠人....................... 四四七
卷二十七
故事僭竊................. 四五三
流賊....................... 四六五
賊......................... 四七四
補遺 四七五
內容試閱
点校说明
《蜀故》二十七卷,清人彭遵泗等著。舉凡守土考鑒之資、學士采獲之助,靡不畢具。又有謂,其一書而兼備各類,存治要,彰法戒,極人事之變化,窮天地之所有,使人流覽便可知巴蜀梗概。故被時人譽爲可當於《通志》之一助[一]!
有關彭遵泗生平及著述,史少明文,幸有羅建新《彭遵泗〈蜀故〉版本源流考》一文,不但詳考其生平,還對《蜀故》一書之成書過程及版本情況進行了仔細的梳理。今據其所論,知彭遵泗字磐泉,號丹溪生,眉州丹棱(今四川丹陵)人。遵泗幼穎悟,七歲能詩。與兄端淑、肇洙同讀於紫雲寺,得父向及外祖父王庭詔之教誨。博覽群書,學識大進。據《[乾隆]丹棱縣志》卷八、法式善《清秘述聞》卷五載:彭遵泗於雍正八年(一七三〇)拔貢生;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中舉人;乾隆二年(一七三七)進士及第,選翰林院庶吉士;後調兵部主事,擢兵部員外郎;至乾隆十五年(一七五〇),放甘肅涼州同知,轉調湖北,任黄州府同知;乾隆十九年(一七五四)署江防同知,爲官清正,卓有政績;乾隆二十一年(一七五六),辭官歸里,後病卒於家,封奉政大夫。彭遵泗學問淵博,勤於著述,據黄廷桂等《[嘉慶]四川通志》、丁仁《八千卷樓書目》、張廷玉等《清文獻通考》、鄭珍《[道光]遵義府志》、佚名《清史列傳》諸史籍載,其先後纂輯有《蜀碧》《蜀故》《丹棱縣志》諸書,另有詩文《過應山楊大洪宅》《過草堂》《述舊示子侄》《蜀中煙説》《陳家庵碑記》《興福河橋記》《大雅堂銘》等行世。身後,其兄端淑、肇洙與子延慶將其僅存的數十首詩作整理,録爲《丹溪遺編》二卷,並於乾隆年間梓行,今《清代詩文集彙編》七九九册收入是書[二]。
《蜀故》之成書並非得於彭遵泗一人之力,而是出於衆人之手,彭氏子弟延慶、肇洙、端淑等人均曾參與該書的纂修。
據彭端淑《蜀故序》所載,時爲邑侯黄公聘修縣志,隨輯《蜀故》,知《蜀故》一書之纂,實肇於彭遵泗修《[乾隆]丹棱縣志》之時,也可以説,該書是彭氏修《丹棱縣志》時,因輯史料而成的副産品。今檢視《[乾隆]丹棱縣志》,知時任丹棱縣令爲黄雲,其於乾隆十年(一七四五)至二十年(一七五五)間任丹棱知縣,則據此知,彭遵泗《蜀故》之纂輯當始於這一時期。
也正是由於《蜀故》乃彭遵泗隨輯之作,冀晚年歸里,始考訂行世,故其編寫時,皆旭素狂草,塗乙縱横,不盡可識,且隨書隨擲,未曾有意編輯整理。因此,直至其身故之時,書稿實際仍爲散篇斷章,更遑論付梓了。所幸當時有其子彭延慶,亦長於史事,常將零散之稿逐一秘藏,《蜀故》稿本方纔得以留存。
今傳諸《蜀故》刻本,多附彭端淑《蜀故敘》一文,據該文所述,我們可以基本瞭解到《蜀故》的刊刻過程。該文云:余三侄延慶,侍左右有年,一一秘而藏之篋笥。又云:至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匏繫江右清江縣事畢,録簡册欲付梓人,而未敢以行世也。余時適掌錦江書院,延慶以書稟命於余曰:此吾父數十年之筆墨也。余不没磬泉之苦心,細加翻閲,真有補於博覽稽古之士,誠非淺鮮。異日表而出之,以公同好。據此知,《蜀故》稿本,雖有其子盡心整理,但直至乾隆三十八年始有端緒。彼時彭端淑掌錦江書院,爲山長。延慶遂請其爲序,以求彰明之,端淑盡心校改,最終促使該書如願刊行。另據彭肇洙敘中所言,余戊辰歲解組歸來,余弟三子延慶,携以請予批閲諸語,知肇洙時因母喪而歸籍守制,而其所見之《蜀故》乃彭延慶初步整理之部分抄本。羅建新也認爲,彭肇洙所獲,衹是《蜀故》的部分篇章,因其時遵泗並未纂成此書,此可從該書卷五具載乾隆十八至十九年(一七五三一七五四)間由廣東、福建、湖南、江西諸地遷蜀之人數這一情況而得到證明。
總之,《蜀故》一書,從乾隆二十年彭遵泗開始纂輯,至乾隆三十八年以後形成定稿刊刻,頗賴彭氏子弟多人之力,方纔完成,可以説,其過程是較爲曲折漫長的。
今觀《蜀故》一書所記,上自天文,下迄疆域,名賢事功,辨其真贗,內容涉及方域、形勢、賦税、貢土、茶税、酒税、錢法、城市、坊、官制、宮室、選舉、風俗、文學、人物、古跡、列女、著作、物産、仙道、藝術、邊檄等各方面,故彭端淑稱其書:括全省之典章、人物,以佐案頭之博覽者也。上自天文之分野,古今之興廢,官則之沿革,名賢之著作,凡夫忠孝、節烈、釋道、仙佛、關河、險阻,無不略備。
薛新立《巴渝古代要籍敘録》一書認爲,《蜀故》一書的價值雖巨,但首要價值在於其關注民生方面。如卷三詳細記録了清朝時蜀中的田畝賦税額度:田地四十五萬九千一百二十三頃五畝,每年增減原無定數。已熟田地,當年起科。報墾荒地,分别水田六年,旱地十年。田地徵糧科則重輕不一,上田每畝四分六釐零至八分四釐,中田每畝三分六釐至七分八釐,下田每畝二分二釐至五分八釐。上地每畝一分五毫至一分三釐,添增中地每畝七釐二絲至八釐九毫。同時還記載了各縣賦税情況:保寧府屬之通江縣,上田每畝徵銀一錢二分六釐,下田每畝徵銀六分五釐。中田與下田一體徵收,實爲特重。惟重慶巴縣等處,上田徵糧不滿一分,該地方地脈淺薄,不及他處,照舊徵收。這對研究川東地區賦税制度提供了翔實的資料。又如卷五詳細記載了重慶城當時的面貌:重慶府城,依山勢爲之,兩面大江,一面合江,惟西北有一路與成都通,計至省一千二百里,門十七,朝天、翠微、通遠、金湯、定遠、南紀、鳳凰、金字、仁和、太平、出奇(今爲儲奇)、大安、臨江、洪崖、千斯、興福、東水,今存者九。則乾隆時重慶城門就剩九門了。另,對枳城提出了新的看法:枳城,夔府北,漢縣。《史記》楚得枳而國亡即此。對歷史上的張儀城作出判斷:張儀城,保寧東,秦時築。今名曰白沙壩。卷六對捍關提出自己的見解:捍關,關廩君浮夷水所置也。又如卷八:蜀雖僻左,而先正大儒如濂溪周先生、河南二程先生,嘗不鄙而幸臨之。今其遺墨多在蜀三先生始在蜀時,所聞未彰,而蜀人從者已衆矣。誦其詩,讀其書,且猶以爲未足也。得其隻詞斷册,猶寶之不置,至貽之子孫,不敢失墜。則蜀中實爲理學傳播之重鎮[三]。
《蜀故》版本,大抵有抄本與刻本兩種形態。然據現存文獻,彭延慶所據刊刻的《蜀故》稿本已佚,其他抄本亦未見面世,傳世版本皆爲刻本,大體主要有:
(一)乾隆補修本。此本爲《蜀故》傳世之最早刻本。九行二十二字,小字雙行,四周雙邊,白口,單魚尾,版心上題蜀故,標明卷數與每卷頁碼。首《乾隆三十四年壬申仲秋月上浣肇洙仲尹氏並序》,概括《蜀故》之性質,典故也,括全省之典章人物,以佐案頭之博覽者,説明其得見此書之原委;次《乾隆三十八年丙子仲春月上浣書於錦江之石室端淑樂齋氏序》,陳述遵泗編纂《蜀碧》《蜀故》之動機與時間,交代作《蜀故序》之因由及用意;次《蜀故目録》,目録末注明監刻者爲彭照、彭堉坤,繕寫者爲彭懷初。卷一下題丹棱彭遵泗磬泉氏纂輯,仲兄端淑樂齋、叔兄肇洙仲尹仝校。
(二)白鶴堂本。此本乃據乾隆補修本翻刻,其卷首增補《道光甲午年仲冬月桐城李宗傳序》,以爲《蜀故》則全省中數千年之掌故備焉,所以攄懷舊之蓄念而發思古之幽情也,其微顯闡幽、論辯得失類,皆犁然有當,於人心而不可易,則又以見學識之正,而非第才之賅冾已也,餘者仍其舊。
(三)讀書堂本。此本乃新鐫之本,封面題彭磬泉先生輯,光緒丙子鐫,讀書堂梓,九行二十二字,小字雙行,四周雙邊,上下粗黑口,雙對黑魚尾,版心標明卷數與每卷頁碼,次以肇洙、端淑之敘,次《蜀故目録》。據《彭遵泗〈蜀故〉版本源流考》一文所考,該本多有異於乾隆補修本者:如卷三增入户口、商税、關務、鹽井、鹽政、水引羨餘,抽取乾隆補修本卷六之官制、文潞公二則、安酋三則置於卷五,卷七無乾隆補修本之祠條,卷八增列風俗、口語、民謡、忌諱四目,卷九增列故事、進獻、詭詐、詆嘲、黠刺、報應、孽報、補故事類諸目,卷十五增補唐子西事目,卷十六增浣花夫人任正一紀略目,卷二十三增異夢目,而將乾隆補修本仙兆條誤書爲先兆,卷二十四增畫、樂器、音樂目而重出藝術目。卷一下題丹棱彭遵泗磬泉氏纂輯,無乾隆補修本所提之端淑、肇洙校訂之信息。
(四)玉元堂本。此本乃據乾隆補修本翻刻,封面牌記鐫光緒戊戌年玉元堂校刊,首肇洙敘,次端淑敘,次目録,版式、內容等一仍其舊。
(五)耕道齋本。光緒二十八年(一九〇二),耕道齋據白鶴堂本影印,牌記鐫光緒壬寅重鐫,時策必用,耕道齋發售,首李宗傳序,次肇洙序,次端淑序,次目録,版式、內容等别無一致。
自乾隆年間成書後,《蜀故》長期流傳不廣,見者不多,其有補於博覽稽古之士的價值並未能得到充分顯現。直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四庫未收書輯刊》出版後,該書纔漸爲學人所知。然《四庫未收書輯刊》所收録《蜀故》,乃據乾隆補修本影印而成,字跡漫漶不清,難以卒讀,這就使有欲尋《蜀故》而治蜀地文史者,難得其本真。有鑒於此,我們決定對《蜀故》進行初步的點校整理,以求有助於學林。
總體看來,《蜀故》刻本大致可分爲兩大系統:一爲乾隆補修本系統,白鶴堂本、玉元堂本、耕道齋本皆出於此;一爲讀書堂本。而就版本價值而言,讀書堂因刊刻者廣輯博採,校訂時尤參考衆本,故版本價值較高,訛誤之處相對其他刻本也最少。故我們這次點校是以讀書堂本爲底本,校以乾隆補修本、白鶴堂本、玉元堂本、耕道齋本。另外,需要説明的是,本次點校,針對底本中存在的明顯訛誤,均據他本所載作了改動。諸本均誤之處,則據他書校改,並出校記。對於一時無法改動之異詞,並列諸書之説,不作辨證。文中所見之異字、俗字、避諱字,均徑改,不出注。凡原刻本雙行夾注,則置於括號之內,以小號字體標出。由於讀書堂本目録,多有異於他本,文中諸多條目,原目録遺漏者仍在在有之,爲避免原目録所存在的上述問題,我們點校過程中,在綜合比對各版本目録的基礎上,對底本目録進行了重新編排。
本次點校,亦如《蜀故》之纂修,成於衆手。劉興亮負責全書統稿,並完成第一至十卷點校;殷玉玲負責第十一至十八卷;張校承擔了餘下各卷的點校工作;唐昌倫則負責全稿的審定。因我們學力有限,雖志願盡善,但錯誤和不妥之處在所難免,至盼讀者指正。

劉興亮
二〇一七年三月

參考文獻
[一] 《蜀故序》,清道光十四年白鶴堂刻本。
[二] 羅建新:《彭遵泗〈蜀故〉版本源流考》,《文藝評論》二〇一四年第十二期。
[三] 薛新立:《巴渝要籍敘録》,中州古籍出版社二〇〇八年,第九十三頁。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