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HK$
109.8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HK$
76.2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HK$
87.4
《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HK$
143.4
《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售價:HK$
87.4
《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售價:HK$
55.8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HK$
77.3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HK$
89.4
|
編輯推薦: |
★刘一达京味儿小说语言的第四代传人
★京味儿小说语言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
★《人虫儿》《北京爷》被列为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北京主题百部推荐图书
★北京市京味语言进校园工程推荐书目
☆京味小说作家刘一达的小说来源于生活,有他自己和身边人的故事为原型。
☆典型的北京方言,让故事有极强的代入感。刘一达笔下的北京故事,有个庞大的构架,故事中的主角们,都好像是你身边的亲友家人。
☆ 多部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
幽默之处,仿佛听了段相声,也似手握一本方言辞典,跟着故事走进胡同深处;一张活地图,让你仿佛穿越时空看到老北京的人情世故。本系列丛书立足当下、面对现实,将北京四十年来的社会变革、市井变迁透过其创作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和精彩传奇的故事表达了出来。书中不但有丰富的人物形象,更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也为北京传统文化提供了权威、丰富的文学史料,带给老一代美好的回忆,新一代年轻人阅读北京、感受北京的文学读本。北京老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北京人民爱国爱家的情怀,都通过本系列丛书中一个个典型的文学形象、一篇篇精彩的文学故事,生动地展现出来。
|
內容簡介: |
到处散播谣言,经常吃白食的老豆,这次不知道又从哪听来了消息,说华子他们家闺女跟人家跑了。身为记者的老刘找到华子聊起这事,才知道其中复杂的真相。而这跨越了几十年的故事把胡同儿里长大的七零届们又拉回到往事的回忆中去,这要从那对曾经苦恋的情侣维克和小宁说起
|
關於作者: |
刘一达,1980年开始从事写作,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迄今已创作出版10多部长篇小说,40多部纪实文学、散文、随笔等1400多万字的作品,获得各种文学奖、新闻奖50多项。曾荣获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全国报刊之星等称号。其创作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京味儿风格,深受读者喜爱,被读者誉为京味儿文学的掌门人。
其创作的多部作品屡登图书畅销榜、中国好书榜,另有三部作品入选北京阅读季首批百部北京主题推荐图书、北京市京味语言进校园工程。
作为我国著名京味儿作家,刘一达老师自身有着浓浓的读北京、游北京、爱北京、讲北京情怀。北京人、北京人的生活,以及北京的城砖、城墙和城门、名人故居、老字号、大杂院、王府所有这一切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聚焦在作者眼中、浓缩在作者的笔下。
|
目錄:
|
上册
目录
自序:带您到胡同遛个弯儿 001
自己说孩子/001
艺术的真实/001
故事是亲身经历/002
话说七零届/003
留在心里的胡同儿/005
耐心看才有味儿/007
买本活的词典留着/008
胡同儿的根儿在哪儿/010
第一章 013
新闻/015
老豆/016
段爷/017
人五人六/018
弹球儿/019
套磁/021
抖机灵/022
念央儿/024
脸面/025
找病/026
第二章 029
赶嘴/031
吃烤鸭/032
老谣/033
段子/034
嘴把式/035
鸭架子/036
绕脖子/037
拴扣儿/039
遮说/041
第三章 043
破戒/045
难堪/045
仗义/046
缝裤子/047
腼腆/048
天真/049
空白/051
早熟/052
样板/053
讲用 /055
拉腕儿/056
第四章 057
养马营/059
董爷/059
仁义/060
铜作/061
绝活/063
沧桑/064
关大妈/066
念旧/067
心缝儿/069
第五章 073
电话/075
庙门/076
容颜/078
刮目/079
吃白食/080
哩哏愣儿/082
下套/084
拿熟儿/086
花活儿/088
面软/089
第六章 091
爽快/093
往事/094
思绪/095
女孩/096
苦衷/097
干闺女/099
疑惑/100
第七章 103
性格/105
茶座儿/106
小芸/108
老孙头/109
壮门面/110
带徒/112
老鼻烟壶/112
荤事儿/113
跳楼/114
挂桩/116
惊梦/117
翻脸/118
内疚/119
第八章 121
小红帽儿/123
生簧/124
拍婆子/126
递葛/127
揿头拍子/129
说情/129
官司/131
拉骆驼/132
德性/134
闹心/135
嘬冤/136
痴情/138
黄昏恋/140
认亲/142
自信/143
隐私/144
第九章 147
书法/149
恶作剧/151
事件/151
走穴/153
门道/155
起腻/156
故事由儿/158
顾脸/159
拉幌绳/160
究根儿/162
第十章 165
辟才胡同/167
鬼门关/168
宅门/169
默石先生/170
外祖父/171
街坊/173
背古文/174
城厨/175
造访/176
品墨/178
初识/179
第十一章 181
白日/183
现行/184
插班/185
撞客/185
免灾/187
烟盒/188
天赋/189
大字报/190
大金牙/191
碴口儿/193
挡横儿/194
报应/197
第十二章 199
充鹰/201
遮面儿/202
重逢/204
反差/206
归根/207
第十三章 211
上中学/213
军队化/214
胡同儿串子/215
决裂/216
孤独/217
冰棍棍儿/219
玩命/220
知己/222
红卫兵/223
挖防空洞/224
另册/226
第十四章 229
表忠心/231
本性/232
约会/233
看书/235
枣树/237
偷枣/238
感动/239
小提琴/241
陶醉/242
夜深沉/244
第十五章 247
过节/249
尹大妈/250
张神/251
妩媚/252
拔尊/253
王主任/255
立场/256
请罪/258
通话/259
窦尔敦/260
第十六章 263
借书/265
犯轴/267
宣传队/268
冬天/269
滑冰/270
飞帽子/271
虚荣/272
第十七章 275
吸引/277
情缘/278
初恋/278
借帽子/280
情窦/281
第十八章 283
思维跳跃/285
大话/286
慷慨/287
做东/289
感叹/290
第十九章 291
别墅/293
矜持/294
感触/295
观念/296
深思/297
潮流/299
心态/301
大彻大悟/303
独来独往/304
第二十章 307
滕家小院/309
名绣/310
铺眼儿/311
滕氏兄弟/314
分灶/316
滕二爷/317
贪杯/319
酒话/319
第二十一章 321
白如玉/323
绝情/324
憾事/325
闺秀/326
候爷/328
俏浪/330
艺术/331
大窝脖/333
第二十二章 335
台阶/337
羞涩/339
街上的舅舅/340
窝屈/341
亢奋/343
第二十三章 345
损条子/347
软底子/348
拉和儿/350
放鹰/351
祥子/352
小黑丫头儿/354
流氓/356
专政/357
流逝/358
第二十四章 361
小资情调/363
摆忙/363
踌躇/364
汇演/366
铁树开花/368
吊毛儿/369
懊丧/371
牵魂/372
第二十五章 375
踪迹/377
坛子/379
失望/381
摇头晃脑/382
大面儿/384
豪爽/385
实话/386
前科/388
做人/389
黄瓜/391
第二十六章 393
塔爷/395
义气/396
双杠/398
海涛/399
单相思/400
撞盘儿/401
气走迷津/403
扫顶/404
找/406
下册
目录
第二十七章/001
老家儿/003
心眼儿/004
演义/005
露相/006
认怂/008
打卦/010
顽主/012
生瓜蛋子/014
功夫/015
拉稀/018
当兵/019
第二十八章/021
幺蛾子/023
模子/024
招供/025
毒草/026
老张/028
脸色/029
《牛虻》/029
宽大处理/031
批判会/033
滋味儿/035
灵魂深处/036
记性/038
第二十九章/041
阴影/043
崩豆/044
纪念章/046
迷惘/046
体己/048
情书/049
情感世界/051
困惑/053
寒夜/054
彷徨/055
第三十章/057
军训/059
活思想/060
出身/062
文艺兵/064
摘心/065
蹂躏/067
不论秧子/069
威慑/071
荣光/073
创伤/075
第三十一章/077
熬慆/079
心病/080
疑虑/081
刺激/082
魔怔/084
块儿李/086
崩溃/087
分配/089
《山楂树》/090
毕业/092
第三十二章/093
烧包儿/095
白朗/097
电子邮件/098
酒吧/099
助兴/101
音乐人/102
知音/104
惊羡/105
缘分/107
第三十三章/109
辅导员/111
钢笔/112
真诚/114
悬念/116
火候/117
大喘气/118
第三十四章/121
探隐情/123
老照片/125
流光碎影/127
魅力/128
风流/130
疯人院/131
心灵/132
牵手/133
爱河/135
第三十五章/137
春梦/139
挂络儿/140
红脸/142
婚事/142
蜜月/144
捉奸/145
人性/146
回老家/147
良知/148
慰藉/150
身孕/151
远行/152
第三十六章/155
苦恋/157
遭业/159
打胎/160
期盼/163
分娩/164
幻境/167
弥留/169
凋零/170
第三十七章/173
人情冷暖/175
对象/176
外遇/179
离婚/181
克宁/182
寄托/184
出走/185
老外/187
第三十八章/189
个性/191
转影壁/193
克隆/195
意外/196
神色/197
邂逅/199
代沟/200
心血来潮/202
坐蜡/204
第三十九章/207
网主/209
定神丸/211
人到中年/212
挂色/213
嗔掇/214
打马虎眼/215
跑龙套/218
第四十章/221
丧礼/223
兄弟/224
寒暄/225
享受生活/226
根/228
深呼吸/229
回忆/230
隐痛/231
蝴蝶/232
回北京/234
朋友/235
世态炎凉/235
去美国/237
第四十一章/239
阅历/241
治病/242
心理障碍/244
凯瑟琳/245
还阳/247
美国舅舅/248
闯江湖/249
乔尼/250
厌倦/251
小费/252
他乡遇故知/253
灯泡/255
圈套/256
虎口脱险/257
第四十二章/259
流浪者/261
汉斯/262
海难/263
鲨鱼/266
遇救/267
岛国/268
拘留/269
逃跑/270
林先生/271
伊莎贝尔/272
绝处逢生/273
亲情/275
妻子/276
流星/277
恩师/278
第四十三章/279
糯米团子/281
世风/282
灵魂伴侣/283
大梦初醒/285
骨血/286
遗产/288
心愿/289
第四十四章/291
故地/293
逛胡同儿/293
文化顾问/295
活着就好/297
拍卖会/299
大头/300
眼里插棒槌/302
猫腻/303
龙袍/305
添堵/307
第四十五章/311
闲人/313
熊哥/313
打眼/315
鉴赏家/317
王子谦/318
潘家园/320
鬼市/320
玩家/322
物是人非/324
第四十六章/327
唐老师/329
棉鞋/329
反动/331
小人/333
上纲/335
暗枪/336
得道/337
换个活法/338
顿悟/339
打炮/340
第四十七章/343
杠头儿/345
演杠/346
阴阳界/347
遗风/348
找乐儿/349
茶馆/350
摆谱儿/351
驾衣/352
泄底/354
第四十八章/357
挂相儿/359
眼泪/360
意志力/362
迁坟/364
牢骚/365
侯二爷/368
小莲/369
老情人/371
箱子底儿/371
人这一撇一捺/373
第四十九章/375
盆儿糕/377
小吃/378
老豆腐/379
出息/380
心气儿/382
玉碎瓦全/384
母爱/385
心扉/386
舐犊之情/388
动心/389
签证/390
尴尬/392
蔑视/395
尊严/396
出气/399
第五十章/401
精神/403
凝重/404
告慰/405
老地方/407
古槐/408
暮色/410
墓地/411
心弦/413
安魂曲/414
悲怆/416
返璞归真/418
平常心/419
浮生/421
丑末寅初/424
|
內容試閱:
|
序
自序:带您到胡同遛个弯儿
自己说孩子
按通常的做法,一部长篇小说总要有个序。我理解,所谓的序,无非是给拾掇挺干净的脸蛋儿上涂点儿粉,或者说给脑袋上戴顶帽子。自然,这些装饰并非多余的点缀。
照编辑的意思,最好请个名人来做这件事儿。道理不言自明。
我却不想先让人捧我。其实,您说当记者的在世面儿上混,能不认识几个名人?我的想法很实在,自己的孩子还是自己抱着说吧。孩子好坏,您看完之后,自然会有评价,别人再怎么夸,也是白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观。
不过,有些话还是有必要在您看这本书之前,跟您交代几句。
艺术的真实
这是一部长篇小说。您在读它的时候,千万别把它当成我的自传或纪实文学。它是实实在在的文学作品。虽说里头难免会有我的影子,也不乏有些真人真事儿,甚至地名。但您千万别上当。这里头的事儿多半是虚构的。如果您一定要对号儿入座儿,那只能说,您看得太投入了,或者说我写得太真实了。
其实,书里的人是艺术化了的人。如鲁迅先生所说: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九三三年三月)我为什么要啰唆这个呢?因为我的职业是记者,我的创作主要是以采访写社会纪实为主。所以,熟悉我的读者往往容易把纪实与小说弄混。其实,对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体的界限,我心里是有数的。
纪实必须真实,写的是真人真事儿,因为它属于新闻报道的范畴;小说不必真实,也不必写真人真事儿,因为它是文学创作。这个区别您得明白,所以对书里的有些事儿,您千万别较真儿。
当然,小说要反映现实生活,它也要有真实性。不过,这种真实是艺术的真实。鲁迅先生说:艺术的真实非即历史上的真实,我们是听到过的。因为后者须有其事,而创作则可以缀合,抒写,只要逼真,不必实有其事也。然而他所据以缀合,抒写者,何一非社会上的存在,从这些目前的人的事,加以推断,使之发展下去,这便好像预言,因为后来此人,此事,确也正如所写。(鲁迅《致徐懋庸》一九三三年十二月)这大概就是生活中的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界限吧。您不妨在书里书外慢慢儿咂摸。
故事是亲身经历
这本书不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我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故都子民》,是一九九三年出版的。
以后,我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新闻报道上。一是因为我的职业是记者,记者的业务不是写小说,而是写新闻报道,我当然首先要考虑自己的饭碗;二是当记者每天都要深入现实生活中去采访,我发现现实生活中的事儿,远比有的作家蹲在家里编小说要精彩生动,所以,我写了大量的社会纪实作品,而把小说的创作放在了一边儿;三是我觉得写小说必须要平心静气,不能浮躁,不能毛糙,所谓潜心创作的核儿就在这儿。当我既不想舍弃自己的记者职业,又不想放弃写小说的冲动时,我只能忍痛割爱,这就叫鱼与熊掌不可得兼。
我非常喜欢,不,应该说非常热爱自己的记者职业。因为当记者,可以每天都接触到正在发生的事件,它会让你的心随着时代的脉搏不停地跳动,让你紧随社会前进的步伐。尽管记者的生活节奏比常人要快得多,但每天都能接触新鲜事儿,自然生活积累会越来越厚实,创作的素材会源源不断。的确,要写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这使我的小说创作增加了现实社会的厚重感。您在读这部小说时,会感觉到这一点。书中的人和事儿,大多是我的亲身经历,只不过将这种真实艺术化了。
我之所以在紧张的日常采访写作中,要写这部小说,实在是出于一种创作冲动和一种历史责任感。可以说,这部长篇小说,完全是我用业余时间写出来的。它耗费了我三年多的心血!在写这部小说的同时,我在《北京晚报》主持广角专版,每周要采写一版新闻专稿,这种工作量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而在这种高强度的紧张工作中,写出这样一部长篇小说,确实挺不易的。
话说七零届
为什么要写这部小说呢?回想三年前的创作初衷,主要有两个动机:一是因为我是七零届初中毕业生,二是因为我是在胡同儿里长起来的。
七零届几乎成了专有名词。这届学生经历的事儿太多,从出生到成长,几乎都是在政治运动的旋涡中走过来的。人到中年,赶上了改革大潮和市场经济、知识经济时代。我们这拨儿人不论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在知识结构上,都有一种力不从心的落伍感。七零届也曾有得宠的时候。当年七零届在老三届之后,赶上了留城,没去插队,也没去农垦兵团,大都分配到了国企。
可是,在改革开放中,受市场经济冲击最大的就是国企。当时企业的生力军,如今已是太阳偏西,大部分人享受到裁员下岗的命运。而活到这把年纪,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压力自不必说。这届学生里真正混出个模样儿来的很少,有出息有作为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这真是此一时彼一时。恰逢世纪之交,七零届人的命运委实让我感到叹息。
几年前,我在京城劳务市场采访时,碰到了几个下岗后谋职的七零届。写写我们的命运吧。他们用恳切的口吻对我说。七零届学生仅北京就有三十多万,全国至少有五百万人。这是多么大的一个群体呀!为七零届人写部书也是值得的。
这之后,我动了这个心眼儿,先后走访了不下一百多位七零届人。说老实话,跟他们一深聊,我恨不得大哭一场。当年初中毕业时,那些精壮小伙儿和欢蹦乱跳的姑娘,如今有的因过度地操劳,从相貌上看几乎成了一脸沧桑的小老头儿和老大妈。一个半个的甚至早早儿地奔了八宝山。真怪难为我们这一代人的。而大部分尚未早衰或夭折的七零届们,一个个面临着就业压力和赡养父母、培养子女的重负,活得都挺累。我的心为同一届人的命运怦然而动,这就是我写这部书的最初动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