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HK$
445.8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HK$
221.8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HK$
99.7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HK$
109.8
《
不止江湖
》
售價:HK$
98.6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HK$
154.6
《
双城史
》
售價:HK$
110.9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HK$
55.8
|
編輯推薦: |
本书侧重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中,书中不仅介绍了各种技术、场景、组网模式等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还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提出了相应得规划方案与运维技术,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并学以致用。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终端通信接入网的基本架构为主线,以电力业务应用为场景,以网络资源、接入技术为基础,以业务需求为导向,旨在对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进行全面梳理,为形成具有适用性强、灵活性高、易操作的终端通信接入网规划与运维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全书共8章,第1~4章为基础资源分布和技术条件、业务应用场景与应用需求分析、业务与接入网技术匹配性分析、规划和运维技术需求分析,均以业务应用为出发点,是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的分析基础;第5~7章为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规划、典型组网模式、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运维技术,均以业务与技术的应用为结合点,对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的规划和运维技术进行了讨论和研究,第8章梳理了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新技术,并结合电力应用场景进行展望。 本书对全国电力终端通信网以及通信接入网的建设有重要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可供从事电力系统通信研究和规划建设的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供对终端通信接入技术在电力场景中应用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
目錄:
|
目 录
第1章 基础资源分布和技术条件 1
1.1 业务资源分布情况 2
1.1.1 终端通信接入网的概念 2
1.1.2 配电自动化 2
1.1.3 用电信息采集 3
1.1.4 分布式电源 5
1.1.5 电动汽车充电站(桩) 6
1.2 网络资源分布情况 7
1.2.1 光缆资源 7
1.2.2 载波资源 8
1.3 无线网络资源 9
1.3.1 无线公网 9
1.3.2 无线专网 10
1.4 存在的问题 11
1.4.1 技术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1.4.2 信息安全防护存在的问题 11
1.4.3 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2
1.4.4 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2
1.4.5 运维中存在的问题 13
1.5 技术条件分析 13
1.5.1 有线通信技术 13
1.5.2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 17
1.5.3 无线通信技术 18
1.6 总结 22
第2章 业务应用场景与应用需求分析23
2.1 业务应用场景模型分析24
2.1.1 配电环节业务 24
2.1.2 用电环节业务 26
2.1.3 用能服务业务 27
2.1.4 移动互联业务 28
2.2 业务需求分析 30
2.2.1 配电环节业务 30
2.2.2 用电环节业务 35
2.2.3 用能服务业务 39
2.2.4 移动互联业务 42
2.3 多业务公共接入分析46
2.4 总结 46
第3章 业务与接入网技术匹配性分析 47
3.1 终端通信接入网技术体系 48
3.2 终端通信接入网技术应用方式分析50
3.2.1 匹配分析概述 50
3.2.2 匹配原则 51
3.2.3 配电自动化 52
3.2.4 用电信息采集 57
3.2.5 分布式电源 63
3.2.6 电动汽车充电站(桩) 68
3.2.7 扩展业务匹配 73
3.3 总结 74
第4章 规划和运维技术需求分析 77
4.1 终端通信接入网规划技术需求分析78
4.1.1 EPON规划 78
4.1.2 无线专网规划 79
4.1.3 工业以太网规划 81
4.2 终端通信接入网运维技术需求分析82
4.2.1 运维模式 82
4.2.2 运维技术需求分析 82
4.3 终端通信接入网运维评价体系的研究 86
4.3.1 综合评价的概念和基本过程 86
4.3.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87
4.3.3 评价指标的建立过程 88
4.3.4 评价指标 89
4.3.5 终端通信接入网运维评价方法介绍 95
4.3.6 终端通信接入网运维评价方案确定及算例分析 100
4.4 总结 104
第5章 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规划105
5.1 终端通信接入网业务分析 106
5.1.1 生产类业务 106
5.1.2 管理类业务 107
5.2 终端通信接入网业务对接入技术的需求分析108
5.2.1 各种接入技术分析 108
5.2.2 终端通信接入网新技术 109
5.2.3 终端通信接入网业务与接入技术匹配度分析114
5.3 终端通信接入网业务对传输速率的需求分析 116
5.3.1 10kV通信接入网业务传输速率需求 116
5.3.2 0.4kV通信接入网业务传输速率需求 117
5.4 终端通信接入网系统容量需求分析 117
5.4.1 终端通信接入网业务流量模型117
5.4.2 典型业务流量分析118
5.4.3 典型业务流量计算 120
5.4.4 各类业务系统容量需求分析 122
5.5 终端通信接入网通信延时需求分析125
5.5.1 不同业务类型通信延时要求 125
5.5.2 终端通信接入网接入技术延时分析 126
5.6 终端通信接入网业务安全稳定需求分析 127
5.6.1 安全防护需求 127
5.6.2 业务安全分区 127
5.7 终端通信接入网业务控制技术 128
5.7.1 基于业务等级的接入控制技术 128
5.7.2 基于业务等级的分组调度技术 130
5.7.3 基于业务等级的队列调度机制 131
5.7.4 基于业务等级的队列管理机制 136
5.8 终端通信接入网业务等级映射及QoS机制 142
5.8.1 EPON的业务等级映射及QoS机制 142
5.8.2 LTE 的业务等级映射及QoS机制147
5.9 终端通信网综合网络优化策略 153
5.9.1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终端通信网络分层模型 154
5.9.2 网络资源映射算法 156
5.9.3 面向流的虚拟网络调度方案 163
5.9.4 终端通信接入网路由优化策略研究 171
5.10 总结 179
第6章 典型组网模式181
6.1 终端通信接入网典型场景 182
6.1.1 配电自动化应用场景 182
6.1.2 用电信息采集应用场景 182
6.1.3 电动汽车充电站应用场景 183
6.1.4 电动汽车充电桩应用场景 183
6.1.5 分布式电源接入应用场景 184
6.1.6 配用电多业务接入应用场景 184
6.2 终端通信接入网技术特征分析 185
6.2.1 EPON技术特征 185
6.2.2 工业以太网技术特征 186
6.2.3 无线专网技术特征 187
6.2.4 技术特征总结 188
6.3 适用场景分析 189
6.4 总结 190
第7章 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运维技术 191
7.1 行业外运行监视与故障分析技术手段和应用效果 192
7.1.1 基于设备自身网管的运行监视技术 192
7.1.2 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194
7.2 行业内运行监视与故障分析技术手段和应用效果 196
7.2.1 基于载波设备的网管技术 197
7.2.2 基于综合网管的运行监视技术 198
7.2.3 基于业务流量的流量分析技术 206
7.3 通信网性能分析与探测技术 210
7.3.1 网络性能保障概述 210
7.3.2 性能评价体系 212
7.3.3 网络性能指标 214
7.3.4 网络性能探测技术 215
7.4 基于探针的故障定位技术方案 217
7.4.1 故障检测的探测选择技术 217
7.4.2 故障定位的探测选择技术 219
7.5 网络性能保障机制研究221
7.6 典型应用环境 231
7.6.1 典型应用场景 231
7.6.2 典型场景探针部署模式 236
7.7 面向资源优化的分布式智能测量探针监控部署策略 238
7.7.1 被动式流量监测探针部署 238
7.7.2 主动式网络连通性监测探针部署 240
7.8 基于主动探测技术的故障定位 242
7.8.1 主动探测技术逻辑部署 242
7.8.2 故障定位的原理 246
7.9 运维支撑工具安全及权限管理策略251
7.9.1 运维支撑工具安全及权限管理总体设计 251
7.9.2 物理环境安全防护策略 251
7.9.3 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252
7.9.4 探针设备安全防护策略 256
7.9.5 主机安全防护策略 257
7.9.6 应用与数据安全防护和权限管理策略 258
7.10 运维支撑工具接入访问控制技术方案265
7.10.1 终端通信接入网访问控制机制 265
7.10.2 运维支撑工具访问控制设计方案 270
7.11 总结 274
第8章 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新技术展望 277
8.1 新型通信技术的研究278
8.1.1 可见光通信技术 278
8.1.2 NB-IOT283
8.1.3 LoRa 286
8.1.4 SigFox290
8.1.5 G 292
8.2 有线专网技术研究 294
8.2.1 10G PON294
8.2.2 WDM PON295
8.3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研究 297
8.4 卫星通信技术研究 298
8.4.1 北斗技术 298
8.4.2 宽带卫星通信 302
8.5 通信安全技术 305
8.5.1 可信计算 305
8.5.2 量子通信技术 312
8.5.3 光锁技术 314
8.5.4 区块链技术 316
8.6 新技术应用与路线预测322
8.6.1 总体趋势 322
8.6.2 新技术的电力应用 323
8.7 总结 330
参考文献 332
|
內容試閱:
|
终端通信接入网是电力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骨干通信网的延伸,是配、用电终端与主站信息交互的核心平台。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开展,面对配电网的发展与营配调贯通等新形势和新需求以及新兴业务的展开,如何构建架构合理、性能可靠、安全可控、成本适中的接入网,应用技术手段实现从规划到运维的全环节专业化管理,始终是公司各业务部门、研发以及产业支撑单位需要攻克的重大命题。建设多手段、多功能、全业务、全覆盖的终端通信接入网,能有效提升配用电网的安全生产和对外的优质服务,对落实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的战略意义重大。
本书针对终端通信接入网承载业务的特征,结合现有终端通信接入网的基础资源、技术要求、业务需求、存在问题、规划与运维需求与目标,辅以作者多年来在终端通信接入网技术及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参与国家相关重大项目的经验,系统地分析了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规划与运维工作的基础理论。本书第1章介绍了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的业务资源、网络资源、存在的问题和现有的技术条件;第2章介绍了业务应用场景模型和应用需求,并进行多业务公共接入分析;第3章介绍了终端通信接入网的技术体系,并进行了技术匹配性分析;第4章分析了终端通信接入网规划及运维需求,并进行运维评价体系研究;第5章主要对终端通信接入网的业务接入需求、传输速率、系统容量、延时、安全稳定性要求进行分析,提出业务控制技术、等级映射技术、网络优化技术等一系列适用于终端通信接入网的规划手段;第6章根据业务需求梳理了终端通信接入网承载的所有业务典型的接入场景以及技术特征,并进行了经济性分析;第7章介绍了运行监视与故障分析技术、性能分析与探测技术,并提出故障检测与定位的方法,给出了电力的典型应用环境,同时从部署策略、管理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第8章对有线专网、PON、宽带电力线载波、北斗、宽带卫星通信、可信计算、量子通信、光锁、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对新技术在电力场景的应用路线进行预测。
本书由国家电网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中国信息通信研
究院、东北大学、辽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相关专家策划并编写。衷心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对本书出版工作的大力支持!由于作者水平有限,编写时间较为仓促,书中内容难免会出现疏漏与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2018年5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