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肖申克的救赎(纪念珍藏版 )

書城自編碼: 323868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小說社会
作者: [美]斯蒂芬·金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020143405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9-01


書度/開本: 32开

售價:HK$ 78.1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暂别(邓安庆全新文集)
《 暂别(邓安庆全新文集) 》

售價:HK$ 89.7
鲍勃·迪伦为什么重要
《 鲍勃·迪伦为什么重要 》

售價:HK$ 78.2
超负荷的女性:看见内心的渴望与恐惧
《 超负荷的女性:看见内心的渴望与恐惧 》

售價:HK$ 67.9
数学史(第三版) 国际数学史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名著
《 数学史(第三版) 国际数学史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名著 》

售價:HK$ 181.7
接纳真实的自我(日本超人气禅师小池龙之介力作!"与自己和解"指南!)
《 接纳真实的自我(日本超人气禅师小池龙之介力作!"与自己和解"指南!) 》

售價:HK$ 67.9
敦煌及周边区域荒漠植物图鉴
《 敦煌及周边区域荒漠植物图鉴 》

售價:HK$ 78.2
吴哥王朝兴亡史(方尖碑)
《 吴哥王朝兴亡史(方尖碑) 》

售價:HK$ 79.4
夜幕之下.6:神祸降临
《 夜幕之下.6:神祸降临 》

售價:HK$ 63.3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62.0
《末日逼近(上、下)》
+

HK$ 79.8
《日落之后(斯蒂芬金作品)》
+

HK$ 244.2
《“梅赛德斯先生”三部曲 (套装共3册)》
內容簡介:
本书是斯蒂芬金受人喜爱的代表作,收录了他的四部中篇小说。其英文版一经推出,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冠军之位,当年在美国狂销二十八万册。这本书已被翻译成三十一种语言,并且四篇小说中有三篇被改编成轰动一时的电影,其中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曾获奥斯卡奖七项提名、被誉为电影史上完美影片之一的《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小说展现了斯蒂芬金于擅长的惊悚题材之外的过人功力。书中的另两篇小说《纳粹高徒》与《尸体》拍成电影后也赢得了很好的口碑。其中《尸体》还被视为斯蒂芬金具自传色彩的作品。
關於作者:
斯蒂芬金(Stephen King),现代惊悚小说大师。一九四七年出生于美国缅因州波特兰市,后在州立大学学习英国文学,毕业后因工资菲薄而走上写作之路。自一九七三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魔女嘉莉》后,迄今已著有四十多部长篇小说和两百多部短篇小说。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其作品是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上的常客,有超过一百部影视作品取材自他的小说,其中著名的当属《肖申克的救赎》。
二○○三年,他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杰出贡献奖,其后又获得世界奇幻文学奖终身成就奖和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爱伦坡奖的大师奖。
在斯蒂芬金的众多作品中,以历时三十余年才完成的奇幻巨著黑暗塔系列(共七卷)为壮观,书里的人物与情节,散见于斯蒂芬金的其他小说中。近年来的新作有短篇小说集《日落之后》,中篇小说集《暗夜无星》和长篇小说《112263》《穹顶之下》等。
目前斯蒂芬金与妻子居住于缅因州。
目錄
1 春天的希望肖申克的救赎
75 夏日沉沦纳粹高徒
223 不再纯真的秋天尸体
343 暮冬重生呼吸呼吸
393 后记
內容試閱
代序
他先是喜欢写作,然后赚到了钱
略谈斯蒂芬金的创作生涯
傅月庵

斯蒂芬金始终焦虑着,自从他发现自己爱上写作这件事之后。
一九五四年,七岁的他,因病休学在家,整天躺在床上看漫画。在母亲的鼓舞下,他创作了一个四页长的魔法动物故事,获得母亲赏赐的一块美金稿费。他自觉人生就此开启了一扇可能的大门,但,焦虑也随之开始了。
不同的人生阶段里,这种关于写作的焦虑,以着不同的面貌出现。退稿当然是其中一种,但不严重。对于一个以写作为乐的十四岁少年而言,墙上悬挂退稿的钉子因无法负荷重量而掉了下来,充其量换一根更长一点的就是了。类如写得很好,但不适合我们。你很有才华,再加把劲吧!的退稿注语,则让他大受鼓舞,深感希望无穷,前途无限。

一生最爱是恐怖
真正让人焦虑的是,他自小就对公认有助于精神向上提升的优良课外读物诸如《白雪公主》、《安博公爵》无甚反应,吸引他废寝忘食钻读、赶场的书籍和电影,几无例外都是关于火星人、吸血鬼、僵尸、盗墓者、活死人、蛇发魔女、开膛手杰克这种直到今天还是被教育人士视为儿童不宜的低劣创作,并且越血腥、越恐怖、越能让他感到兴奋满足。写作反映人生,你读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动之于心,很自然形诸于笔,尤其对于中学八年级生而言。
一九六一年某月的某一天,斯蒂芬金把他所看到、自认为精彩无比的彩色恐怖片《陷阱与钟摆》(The
Pit and the Pendulum )改写成小说,自编自印,带到学校去兜售,一个上午便卖了三十六本,现赚九块钱,成了他的第一本畅销书,也让他这个穷苦人家的小孩大受鼓舞,深感钱途有望,更多零用钱终于不是梦。下午两点钟,他被叫到校长室,校长要他把钱退还同学,还训了他一顿:我真搞不懂,斯蒂芬,你明明有才华,却为什么老爱写这些垃圾东西,白白糟蹋天分呢?斯蒂芬金羞愧地遵命退钱,却不认输。那年暑假,他又自写自编自印了个《外星人入侵》的故事,大卖一场。然而,赚足了零用钱的他,内心还是感到羞愧,耳边不停浮现校长的话:为何要糟蹋天分?为何要浪费时间?为何要写这些
垃圾?
此后二十多年之间,这些话成为斯蒂芬金挥之不去的阴影。他还在写,且割舍不下这些垃圾东西。写作是一种涂鸦。我们每个人的思想都像一个滤网,网的大小和尺寸都不同。我的滤网流不过的东西,也许可以流过你的滤网,而且一点困难也没有。你的滤网流不过的东西,也许在我的滤网中通行无阻。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有与生俱来的责任去转换这些堵住我们思想滤网的糟粕,最后会发展出某种才艺来。成名之后,斯蒂芬金曾经这样解释他的写作嗜好,他的思想滤网流不过去的,就是恐惧这件事,这是天性,所以他爱写,也几乎只写恐怖小说。
一生最爱是恐怖,听起来似乎有些病态,许多人也认为这是斯蒂芬金在尝到甜头、靠着吓人赚得亿万家产之后的说辞,根本是哗众取宠的一派胡言。然而,正如孔子所言: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我们若以恐怖小说跟写作来代替道与仁这两个字,再用这段话来形容斯蒂芬金的这一生,则虽不中亦不远矣。

我知道我有多认真
一九七三年的斯蒂芬金:大学毕业两年,二十七岁,已婚,眼镜镜片越来越厚重,卡其裤已快装不下日益向外扩张的啤酒肚。育有一子一女的他,好不容易在高中找到一份教职,却入不敷出,暑假里还得到洗衣工厂打工,老婆塔比莎则穿着粉红制服在甜甜圈店里当服务生。全家人住在一辆拖车里,电话被断线了,更没钱修理代步用的破烂别克车。他终日担心会有额外的账单,也被教学跟行政会议搞得兴味索然,这不是我该拥有的生活!跟所有人一样,斯蒂芬金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却看不到任何改变的曙光。
然而,即使生活如此艰难,他还是在写作,还是在投稿,而且,还是写恐怖小说,书桌抽屉里随时躺着五六份未完的手稿。为何要糟蹋天分?为何要浪费时间?为何要写这些垃圾?老校长的这几句话,想必也曾浮现在他的脑海之中,不过此时的他大概无暇顾及这些了。毕竟,有时候垃圾被录用了,额外的稿费收入总会带来意外的欢乐。全家大吃一顿、多买些日用品、带耳朵有问题的女儿去看早该看的医生。这有什么不好呢?他真正担心的是,眼见而立之年即将到来,自己到底能不能成为作家,靠写作为生呢?人的命运难说,事后回想,一个小动作,往往决定了一生的走向。要不是老婆塔比莎始终认定斯蒂芬金有才华,写作绝不是浪费时间,总是鼓励他多花时间在写作上;要不是她从字纸篓里把已经被揉掉的《魔女嘉莉》(Carrie)草稿捡了回来,抖掉烟灰,摊平开来阅读,还贴心地对老公说这个有搞头,你一定行的!斯蒂芬金能否挣脱金锁走蛟龙,平地一声起高楼,只怕还在未定之天呢。但不管怎么说,一九七四年,《魔女嘉丽》出版已经是一个历史事实了。这本书像个实现了的美国梦,让斯蒂芬金一鸣惊人,一飞冲天,一夜成名,也造就了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畅销书作家之一接下来,他花三十年时间,以双手之力,开创出社会恐怖小说这一类型阅读,与安莱丝、狄恩昆兹、彼得斯陶伯、约翰法瑞斯等人共同铺设出一条宽阔的大道来。
《魔女嘉莉》预付版税仅二千五百美元,畅销之后,光平装本版权就卖了四十万美元,他拿到一半的二十万,等于三十一年的教书薪水。斯蒂芬金时来运转,终于发了!能够无忧无虑、全心全意做他爱做的事,他也更加勤奋了。此后三十年里,每天一大早,他就坐在打字机前写作,至少要写个一千五百字才起身,且每年只在国庆日、生日和圣诞节这三天停笔歇息。(后来他承认,这是为了找话题才这样说的,其实一疯魔了,这三天照写不误!)我不断地写,因为这是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了。有人花上二十年做心理分析,想去了解他们为何有某种兴趣和感觉,我只是放纵它们。当我坐在打字机前时,我知道我有多认真。某次接受访问时,斯蒂芬金曾这样说道。
到了一九八二年,短短八年中,他已写出十本小说,本本卖钱。一九八五年之后,速度更快了,曾在十五个月内连续出版了四部新作,其中《它》(It)厚达一千一百三十八页,重逾三磅又七盎司半,简直是书市大忌,但照样呱呱叫,独占鳌头,畅销百万余册。一九八八年里,他曾有四部小说同时登上畅销书排行榜,成了美国出版界破天荒的大事。整个八〇年代里,斯蒂芬金可说攻无不胜、战无不克。据统计,这十年里,美国大大小小最畅销的二十五本书里,他一人就占了七本,当真空前绝后!
版税之外,从第一本小说起,斯蒂芬金的另一笔财富就是来自影视收入。由于他实在会讲故事,且惊悚悬疑还带着血腥杀戮的内容,又格外适合改编成影视,因此几乎每一本小说都被搬上银幕,让八〇年代过着相对太平却也单调日子的美国民众获得了刺激的宣泄。有人曾私下统计过,一九九〇年秋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斯蒂芬金同时有一部小说在电视播出、两部小说在电影院放映、另一部正在拍摄中。其利益之庞大,可想而知。事实上,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好莱坞工业与出版市场紧密结合,小说还在写,电影就说好会开拍这一生产模式,几乎斯蒂芬金就是始作俑者,再经过约翰格里逊、麦克克莱顿、汤姆克兰西这几位畅销天王发扬光大而确立的。
斯蒂芬金写得快又卖得好,名利双收,出版等于印钞票,昔日戏言富贵事,今朝都到眼前来。然而,他似乎又焦虑起来了。本来就爱喝两杯的他,到了一九八五年,酒瘾、药瘾纷纷上身,不但酗酒,还吸食古柯碱。这是为什么呢?成名症候群的患得患失,以及定期出版的压力都可能是原因,但以斯蒂芬金在此时期的出书质量来看,大约都不成问题。隐藏在意识底层的,为何要糟蹋天分?为何要浪费时间?为何要写这些垃圾?如影随形,如蛆附骨,只怕老校长的魔咒还在蠢蠢作祟着。

从担心恐怖到担心不恐怖
一九八二年,斯蒂芬金已经接连写出《撒冷地》(Salems
Lot)、《闪灵》(The
Shining)、《守夜》(Night
Shift)、《死亡区域》(The
Dead Zone)、《凶火》(Firestarter)、《狂犬库丘》(Cujo)这些哄传一时的叫座小说,声名大噪,隐隐然具备畅销霸王气象之时,他却出版了《肖申克的救赎》(Different
Seasons)。这一本书颇出乎读者跟出版界意料之外,是由四个中篇小说组成,前三个与恐怖几乎沾不上边,最后一个虽颇惊悚,但跟之前的超能力、吸血鬼、鲜血满地流相较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关于这本书,斯蒂芬金后来曾透露:我花在上面的精神比任何一本书都多。也许一生再也不会出版另一本完全相同的书了。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精神?为什么再也不会有第二本了?答案还得从这本书里去探索。
斯蒂芬金在《肖申克的救赎》的《后记》里追述,当他出版《魔女嘉莉》后,又写了《撒冷地》,编辑有点替他担心,原因是怕他被定型为专写恐怖小说的作家。斯蒂芬金对这事看得较轻松,要他等几年再说,原因是在美国,没有人能专靠写恐怖小说赚钱。言下之意,当然是指他还会转型的。后来,《闪灵》又大卖,编辑更担心定型问题了。斯蒂芬金却还是一派轻松,认为被定型也无妨,如果读者喜欢,我就继续写恐怖小说好了,这样也不错。等到《肖申克的救赎》出来了,他的编辑还是在担心,重点却不一样了,我可不这么认为。里面能不能有一篇是恐怖故事?我大概可以加强一点恐怖气氛。好极了!还有那本新小说写一辆闹鬼的车如何?这才对呀!
从担心恐怖到担心不恐怖,清楚说明了市场的力量正一步步把斯蒂芬金给定型下来。但也说明了,就算一生最爱是恐怖,就算八年写了十部小说,本本畅销之后,他还是有些疑惑,无法肯定自己到底是不是在写些垃圾、在糟蹋天分、在浪费时间?这种焦虑,透过《尸体》里被公认为斯蒂芬金的化身的叙事者戈登的口中说得很清楚:许多书评人说我写的东西都是狗屎,我也时常觉得他们说得没错我的故事太像童话故事了,显得荒诞不经。我想知道我所做的这一切是否真有任何意义?一个人能以写杜撰的小说致富,这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黑暗的另一半
读者喜欢我就写,斯蒂芬金是这样说的。然而,足以肯定一个作家的,除了读者的掌声之外,别忘了,还有书评人像老校长那样,老爱把畅销跟垃圾画上等号的书评人。在无钱买米买盐的时候,赚钱养家求温饱是最迫切的需要,旁人说好说坏都不重要。一旦财源滚滚、衣食无虞之后,自我肯定就变得重要了。这一肯定,往往都要靠名,且是好名,而不是恶名。毫无疑问,斯蒂芬金才华横溢,但正如他所说,喜爱黑暗不可知的事物是他天生的兴趣,他依着上帝所赐予的写作才华,顺着自己的天性去创作,他够认真、很努力,外界也回报他足够的财富跟名气。但,为什么总有一些人,且是他认为值得尊敬、应该重视的人,却总是认为他在哗众取宠,一味赚钱;老是批评他所写的东西不入流,赚再多的钱也还是垃圾?如果说,一个作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忠于自己,那他肯定做到这点了。但为什么主流文学界还是没办法肯定他呢?这个焦虑后来成为斯蒂芬金文学创作中很明显的一个特质,他经常以畅销作家为写作对象,远如《头号书迷》(Misery,1987 )中被狂热女书迷所绑架的那一位,近如《尸骨袋》(Bag
of Bones,1998
)里被创作瓶颈压
得喘不过气来的这一位,其中均不无夫子自道的意味。
最值得注意、也最具象征意义的则是《黑暗的另一半》(The
Dark Half,1989),那位专心于严肃文学创作却一事无成,偶然游戏文章,写了几本恐怖小说竟名利双收的中年作家。因为越写越觉得糟蹋天分、浪费时间,他想抽腿罢手了。透过杂志报道,搞了个亲手埋葬分身的仪式,在坟场拍了几张我的墓碑的照片,用以昭告世人。谁晓得竟把那个无中生有、照理说已经一死百了的通俗分身给唤醒了。他从坟坑中爬了出来,大开杀戒,把每一个涉及谋杀他的人都给杀了。最后还绑架中年作家的妻儿,威胁他再写一部系列小说,好让自己能复活,也取代他的地位。故事结局,严肃文学终究还是打败了通俗文学,把他赶回他该待的黑暗世界里。书中有一段话,让人浮想联翩:任何靠创作维生的男人或女人都必须这样。一个活在正常的世界上另一个创造世界。他们是两个人。至少是两个人。但,为什么通俗文学的那一位是黑暗的一半,而活在正常世界上的这一位又非要将他置之死地呢?现实的斯蒂芬金分明是黑暗那一边的人,可他为什么还是把自己给处死了?这种处死的深层心理结构是什么呢?
通俗文学属于黑暗的一半。就斯蒂芬金而言,现实似乎就是这样。一九八六年,他出道十二年,早已家财万贯,名利双收,在美国文坛上,却像个新兴暴发户,只能孤芳自赏。代表主流的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National
Book Foundation )从来不曾正眼看待过他,别说作品入围全国图书奖什么的,就连每年的颁奖典礼,冠盖满京华,也从来不曾寄张请帖给他:你想来,就自己掏钱买餐券吧!斯人独憔悴的斯蒂芬金或许因此气不过,决心换跑道再出发。这一年里,他公开宣布放弃恐怖小说创作,转向较无门户之见、始终很肯定他的努力的科幻、奇幻小说(这时的他,早获得代表这两类小说创作最高荣誉的雨果奖〔Hugo
Awards 〕、卢卡斯奖〔Locus
Awards 〕跟世界奇幻文学奖〔World
Fantasy Awards 〕)。



最后的肯定
一九九九年,斯蒂芬金惨遭车祸,幸得大难不死。二〇〇〇年出版《写作这回事》(On
Writting),颇有为自己一生盖棺论定、薪传后人的意味。二〇〇二年夏天,传出他罹患老年黄斑病变,恐有失明之虞;到了冬天,他又说要急流勇退,即将封笔了。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显示长日将尽,时不我予。大师一辈子念念不忘,希望能在美国文学史上立块碑,好向老校长证明自己没有糟蹋天分、没有浪费时间、不是写些垃圾的心愿,眼看是无法完成了。谁知就在这个时候,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竟然宣布,他获得二〇〇三年全国书奖的终身成就奖,理由是他的作品继承了美国文学注重情节和气氛的伟大传统,体现出人类灵魂深处种种美丽的和悲惨的道德真相。
斯蒂芬金终于收到请帖了,而且是上台领奖的请帖。消息传出,美国文学界仿如被捅穿了的马蜂窝,群情沸腾:不屑者有之,阴谋论以对者有之,鼓掌叫好者有之。争论持续一个月,从报章杂志一直延续到颁奖会场。保守派大将、一辈子宣扬西方正典不遗余力的耶鲁大学教授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开炮直斥这是可怕的错误,因为斯蒂芬金根本不是个好作家,他的作品,过去被称为廉价惊险小说。就是这玩意儿,他们竟还相信里面有什么文学价值、美学成就,以及启迪心智的思想,这只能证明这群评审都是白痴!著名文学评论家列夫格罗斯曼(Lev
Grossman )则在《时代周刊》写了一篇《老金万岁》,大力声援斯蒂芬金。他认为斯蒂芬金的努力不但是诚恳的,而且是勇敢的,下一个文学浪潮,不会来自高雅处,而是来自低俗处,来自药房架板上那些用烫金外包、封面轧花印字的平装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继续读你的吧。这场变革不会让圣徒们为之欢呼的。
圣徒不但没有欢呼,还当面吐嘈斯蒂芬金。二〇〇三年十一月十九日,颁奖典礼于纽约举行,斯蒂芬金不顾肺炎感染,抱病出席,还花了七万多美元,大手笔包下六张桌子,邀请同为畅销作家的好友谭恩美、约翰格里逊参加,也给他们一张免费的请帖。他诚恳呼吁在所谓通俗小说与所谓严肃文学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然而,以《大火》(Great
Fire )一书赢得该年度小说奖的七十二岁老作家雪莉赫札德(Shirley
Hazzard),却不买这位五十六岁小老弟的账,不但告诉美联社记者,自己从没读过斯蒂芬金的小说,还当着九百位来宾的面,老实不客气地说:就算给我们一份当前最畅销的书目,我也不认为我们会从中得到更多满足。我们的这些爱好是严肃的,我们有自己的直觉、个性,我们知道自己该读些什么。

结语
在可预见的将来,通俗与严肃之间的文学战争,只怕要再继续相持下去。斯蒂芬金还看得到,但未必还会去趟浑水,与人对骂。毕竟,他已挣得他最想要的那一块功碑,对老校长有交代了。就一位终身致力写作,花了三十年工夫,写出四十本小说和两百个短篇小说,作品被翻译成三十三种语言,发行三亿本,被誉为每个美国家庭显然都有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八成是斯蒂芬金作品的作家,要说这不是终身成就也实在太牵强了。诚如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主席鲍德温(Neil
Baldwin )在宣布斯蒂芬金得奖时所言:我们要以更广阔的视角来看什么是文学。假如我们放宽视野,不坚持作者之死,而将写作的态度视为文学的最基本要素,那么,文学的世界或将更为多元富饶、平易近人一些。而斯蒂芬金在《午夜四点》(Four
Past Midnight,1990
)序言里的这段话,也显得更有意义了:
我依然喜欢好故事,爱听好故事,也爱讲好故事。你也许知道(或在乎),也许不知道(或不在乎),我出版这本和下面两本书,赚了大钱。如果你在乎,那你也应该知道,在写(Writing
)这件事上,我并没有得到一文钱。正如其他自发性的事情一样,写作本身是超乎金钱之外的。钱当然是好的,不过在创作时,你最好不要太去想钱。这种想,只会让创作过程便秘而已。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