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镜中的星期天
》
售價:HK$
76.2
《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售價:HK$
188.2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HK$
65.0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6.3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1.2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HK$
177.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HK$
177.0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HK$
109.8
|
內容簡介: |
《边境壮寨新风云南省河口县南溪镇马多依下寨经济社会发展调查报告》一书是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当地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典型百村调查项目的成果之一。本书的调研对象云南省河口县南溪镇马多依下寨是一个地处中越边境的壮族聚居村,它在云南省边疆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的典型性、代表性。本书对马多依下寨近60年的总体情况进行回顾,反映了该村政治、经济、社会、民族、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变迁,展现了边疆壮族村寨的民族特色与全新风貌,探讨了边疆地区农民在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佤族家园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乡翁丁村调查报告》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热情豪放的民族;翁丁是一个位于阿佤山腹地的佤族村寨,至今仍保留着佤族原始民居建筑风格和传统文化,被誉为中国*后一个原始部落。本书作为调查报告,调查深入科学,资料丰富翔实,全面反映了翁丁的社会历史发展风貌,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景象。《边境壮寨新风云南省河口县南溪镇马多依下寨经济社会发展调查报告》一书是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当地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典型百村调查项目的成果之一。本书的调研对象云南省河口县南溪镇马多依下寨是一个地处中越边境的壮族聚居村,它在云南省边疆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的典型性、代表性。本书对马多依下寨近60年的总体情况进行回顾,反映了该村政治、经济、社会、民族、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变迁,展现了边疆壮族村寨的民族特色与全新风貌,探讨了边疆地区农民在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佤族家园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乡翁丁村调查报告》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热情豪放的民族;翁丁是一个位于阿佤山腹地的佤族村寨,至今仍保留着佤族原始民居建筑风格和传统文化,被誉为中国*后一个原始部落。本书作为调查报告,调查深入科学,资料丰富翔实,全面反映了翁丁的社会历史发展风貌,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景象。
《滇东南壮族传统社会与变迁云南省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丫口村调查报告》本书以麻栗坡县猛硐乡丫口村为调查点,从历史性和现实性的视角出发,对该村政治、经济、社会、民族、宗教、教育、卫生、传统文化,尤其是经济社会、教育卫生和传统文化在全球化、现代化社会场域之下所经历的现代性变迁,甚或是社会转型,作了较为深入的调查和了解。丫口村地处滇东南地区,具有边疆和边境的区位性特点。作者数次深入猛硐乡、丫口村调研访谈,并以此作为案例,就麻栗坡县中越边境沿线地区民间边境互市贸易、基础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村建设等诸多层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对策作了探讨。本书对读者了解云南中越边境地区少数民族村寨传统社会的现代性变迁以及边境现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翱翔中的拉祜族乡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南美拉祜族乡调查报告》南美拉祜族乡是临沧市境内拉祜族的主要聚居地,是云南拉祜族原始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由于此地所处位置较为封闭,拉祜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部分传统文化至今仍得以保存。据其保存至今的语言、生活、服饰习俗以及口碑材料可知,他们是古代氏羌族群的后裔,在历经由北至南的历史迁徙后开创了临沧坝子,后因战争失利避难迁入今居住地。解放后,在政府扶贫助困工作下,南美拉祜族乡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村容村貌较之原样发生了极大变化。然而,在惰性文化心理作祟、文化适应性地下、文化自觉缺失综合作用下,当地的反贫困工作遇到了诸多问题。要从根源上解决贫困问题,文化反贫困之途不失为一条可行之策!
《陆疆华侨农场的兴衰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青龙厂镇华侨事务管理区红新村调查报告》本书在收集资料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采取以原甘庄华侨农场为整体,红新村为重点,总结半个世纪(1958-2008)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青龙厂镇华侨事务管理区(原甘庄华侨农场)红新村的政治、社会、经济、民族、宗教、文体卫生等方面的变迁,突出其陆疆迁入型新侨乡典型的多元文化和谐发展,归难侨对中国社会与自然环境的调适过程,*后融入地方的特点,起到存史、资政、育人、团结、和谐的作用;同时,它对探索和处理好陆疆农垦农场融入地方的改革,稳定边疆,巩固国防,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關於作者: |
《边境壮寨新风云南省河口县南溪镇马多依下寨经济社会发展调查报告》黄禾雨,瑶族,云南大学历史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边疆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产业研究。主持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杭州市级、校级课题3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作为正式代表参加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10余次。获2012年教育部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云南大学一等奖学金等各级奖项10余项。吴 喜,彝族,博士,三级警督,云南警官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西南边疆发展战略、东南亚民族文化、西南地区地缘政治关系研究。为云南及东南亚警务部门担任翻译。多次赴缅老泰越警察院校及机构访问。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各级项目10余项。在《贵州民族研究》、《国外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1部。
《佤族家园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乡翁丁村调查报告》杨宝康,云南省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教授。主要从事云南地方历史和佤族文化研究。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二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三项。出版学术著作四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五十多篇。主要学术兼职有云南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临沧市民族理论学会副会长、临沧市佤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李国明,云南省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教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云南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参与2项云南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研究,2项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边境壮寨新风云南省河口县南溪镇马多依下寨经济社会发展调查报告》黄禾雨,瑶族,云南大学历史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边疆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产业研究。主持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杭州市级、校级课题3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作为正式代表参加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10余次。获2012年教育部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云南大学一等奖学金等各级奖项10余项。吴 喜,彝族,博士,三级警督,云南警官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西南边疆发展战略、东南亚民族文化、西南地区地缘政治关系研究。为云南及东南亚警务部门担任翻译。多次赴缅老泰越警察院校及机构访问。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各级项目10余项。在《贵州民族研究》、《国外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1部。
《佤族家园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乡翁丁村调查报告》杨宝康,云南省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教授。主要从事云南地方历史和佤族文化研究。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二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三项。出版学术著作四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五十多篇。主要学术兼职有云南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临沧市民族理论学会副会长、临沧市佤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李国明,云南省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教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云南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参与2项云南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研究,2项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滇东南壮族传统社会与变迁云南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丫口村调查报告》杨永福,历史学博士,文山学院政史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西南边疆史、民族史研究。参与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主持、参与云南省高校古籍整理项目3项、校级课题4项,出版有《边疆民族史专题研究》、《开放视野下的边境苗寨》、《云南壮族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提要辑录》等,发表论文50余篇。王明富,壮族,主要从事古籍收集、翻译整理工作。著有《那文化探源云南壮族稻作文化田野调查》、《云南壮族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提要辑录》(合著),主编《文山少数民族风情奇趣》。组织传承者翻译整理壮族古籍《布洛陀》。发表《试论壮族早期的社会形态》、《论稻作民族的隐形文化》等多篇论文,首次提出壮学研究中的那文化概念。李锦发,彝族,云南建水人,文山学院民族研究所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云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文山学院基金课题各一项,发表论文10余篇。
《翱翔中的拉祜族乡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南美拉祜族乡调查报告》李红军,汉族,云南临沧人,副教授,法学硕士,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1998年7月毕业于云南大学历史系人类学专业获历史学学士,2006年6月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获法学硕士。梅英,满族,云南临沧人,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技处处长、民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1998年7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教育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里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西南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曾参与、主持国家级、省级、校级课题多项,独著、参著学术著作多部,撰写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科研成果多次在省、市评奖活动中获奖。
《陆疆华侨农场的兴衰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青龙厂镇华侨事务管理区红新村调查报告》何作庆,彝族,教授,硕士生导师,云南省红河县人,现就职于云南省红河学院人文学院,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和边疆民族社会研究。1996年获得复旦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目前主持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西部项目一项,先后主持完成云南省哲社规划项目、厅级、州级项目等各一项。出版个人学术专著一部,主编四部,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社会学术兼职主要有云南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红河学院哈尼文化研究会会长等。
|
目錄:
|
《翱翔中的拉祜族乡》目录
序 言/1
第一章 概述/1
第一节 南美拉祜族族源/5
第二节 南美拉祜族族称/13
第三节 南美拉祜族迁徙史/21
第四节 南美拉祜族语言文字/32
第五节 南美拉祜族体质特征/38
第二章 基层组织/47
第一节 传统的卡些卡列/47
第二节 现代党政组织/50
第三章 社会经济/57
第一节 南美拉祜族生活原态/58
第二节 政府推行反贫困之策/62
第三节 社会生产方式变迁/75
第四节 南美拉祜族乡十五发展回顾/81
第五节 南美拉祜族乡十一五建设概况及未来发展蓝图/87
第四章 文化与教育/107
第一节 南美拉祜族乡学校教育发展史/108
第二节 南美拉祜族学生学业成就现状调查/110
第三节 南美拉祜族乡文化现态调查/122
第五章 宗教/129
第一节 神、鬼、魂理念/130
第二节 宗教活动/134
第六章 民俗/140
第一节 居室/140
第二节 婚恋/146
第三节 生死/150
第四节 节日/154
第五节 日常禁忌/162
第七章 南美拉祜族文化发展困境及对策探讨/164
第一节 文化交流不足/164
第二节 惰性文化心理作祟/170
第三节 文化适应性低下/176
第四节 文化自觉缺失/180
第五节 反文化贫困对策思考/183
参考文献/197
《陆疆华侨农场的兴衰》目录
序 言/1
第一章 概况/1
第一节 自然环境/2
第二节 建制沿革与行政区划/16
第二章 侨务/27
第一节 安置归难侨/27
第二节 侨联组织/46
第三章 侨场政治建设/58
第一节 党的组织/58
第二节 农场行政组织/68
第四章 经济变迁/84
第一节 计划经济概述/84
第二节 向市场经济转型/100
第三节 蔗糖产业/111
第四节 芒果产业/123
第五章 民族与宗教/130
第一节 概述/130
第二节 民族经济/137
第三节 民族习俗/141
第四节 民族节日/158
第五节 宗教信仰/164
第六章 文教卫生/171
第一节 文化/171
第二节 教育/184
第三节 卫生防疫/200
第七章 融入村镇/216
第一节 改革模式选择/216
第二节 侨居造福工程/251
第三节 成绩与问题及建议/258
参考文献/269
后 记/272
《边境壮寨新风》目录
序 言/1
第一章 概述/1
第一节 概况/1
第二节 历史沿革/9
第二章 政权组织/13
第一节 基层党组织/13
第二节 基层行政组织/42
第三章 新农村建设/80
第一节 新农村建设/80
第二节 活动建设/91
第三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101
第四章 社会经济/122
第一节 主要经济门类/122
第二节 现代科技农业/159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188
第五章 风俗习尚/199
第一节 社会风俗/199
第二节 婚嫁丧葬/236
第三节 宗教信仰/261
第六章 教育卫生/267
第一节 教育/267
第二节 医疗卫生/284
参考文献/302
后 记/305
《佤族家园》目录
序 言/1
第一章 概况/1
第一节 沧源佤族自治县及勐角乡概况/1
第二节 翁丁村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6
第二章 政权组织/12
第一节 基层组织/12
第二节 选举/17
第三节 村规民约及财务制度/23
第四节 社会治安/34
第三章 经济发展/38
第一节 沧源县及勐角乡经济发展概况/38
第二节 翁丁村经济发展概况/42
第三节 耕作农具与生产方式/54
第四节 新农村建设/65
第四章 旅游业/79
第一节 旅游业开发/79
第二节 问题与对策/83
第五章 文教卫生体育/91
第一节 民间文学/91
第二节 民间艺术/98
第三节 教育事业/104
第四节 医疗卫生事业/109
第五节 民间传统体育项目/122
第六章 婚姻家庭/124
第一节 婚丧习俗/124
第二节 家庭构成/131
第三节 传统节日/145
第七章 民族与宗教/153
第一节 佤族/153
第二节 宗教信仰/164
附 录/180
后 记/220
|
內容試閱:
|
序言
一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全省东西横贯864.9公里,南北纵跨990公里,总面积38.3万多平方公里,居全国第八位。境内绝大部分是山地,矿藏丰富,有25种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三位。不仅动植物资源呈多样性,而且少数民族文化也是复杂多样的。云南是个多民族的省份,有52个少数民族,其中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25个,是全国边疆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区。云南历史悠久,公元前五六世纪,滇池地区已出现创造了灿烂青铜文化的滇国,两汉时云南正式进入中央王朝的版图。19世纪后期,英法殖民者以缅甸、越南为基地,把侵略矛头指向云南。传教士进入云南传教,随后开埠通商和修筑滇越铁路,蒙自、河口、思茅与腾越是最早设立的商埠。英法殖民者大量掠取锡等矿藏资源,云南封闭的状况也逐渐改变。1950年云南和平解放。1952年至1956年,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在白族、回族、纳西族和壮族聚居的地区,采取政策略宽于汉族地区的土改方式;在处于封建领主制和奴隶制阶段的傣族、藏族、哈尼族、普米族以及一部分纳西族、彝族的地区,采取和平协商土改的方式;在保留原始公社制度残余的傈僳族、景颇族、佤族、布朗族、基诺族、怒族、独龙族以及一部分拉祜族的地区,不进行土改,通过发展生产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土地改革与民主改革完成后,各族农民分到耕地和生产资料,农业生产获得较大发展。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云南在农业、工业、贸易、文教卫生等诸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目前与内地其他地区相比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据调查,云南边境县市地区有以下特点:一是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普遍缓慢,总体上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仍在扩大。二是基础设施与基本建设滞后,严重制约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突出,治理难度很大。四是跨境民族境内外不同部分往来密切,本民族自我统一意识增强,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