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迈向新时代与社会现代性加速成长

書城自編碼: 323963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會學
作者: 桂家友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52533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7-01


書度/開本: 16开

售價:HK$ 96.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HK$ 193.2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HK$ 135.7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HK$ 74.8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HK$ 102.4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HK$ 125.4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10.6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HK$ 300.2
欲望与家庭小说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HK$ 101.2

 

編輯推薦:
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迎来了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现代性加速成长,社会大转型从现代化中期向全面现代性社会迈进。本书从转型社会学视角讲述了人的现代化、社会再组织化、社会阶层结构变动、城市化跨越、城乡关系转变、社会治理现代化、国家社会关系转变等内容,透视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转变与转型。
內容簡介:
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现代化加速度发展,迎来了向全面现代性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同时在迈向新时代进程中也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等发展障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社会大转型*为关键的发展阶段。本书从转型社会学视角阐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逐步向协调、平衡发展过程中社会现代性加速发展推进了人的现代化、家庭结构现代化、社会组织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现代化、城市化社会发展以及城乡融合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强国家与强社会良性互动发展,并展望新时代建设全面的、美好的社会主义现代性社会前景。
關於作者:
桂家友 江西九江人,上海市浦东新区行政学院副教授、博士。200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社会学。曾出版专著3本:《中国城乡公民权利平等化研究》(2013)《国家与社会变革中的城市社会治理研究》(2015)《边缘化郊区到现代化城区:以浦东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为视角》(2016);参著3本:《发展中国的十大课题研究》(2005)《党校教育规律研究》(2007)《现代干部培训的理念、方法和技术》(2012);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等杂志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和主持各级各类课题近20项。
目錄
序 1
第一章导论:认识21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 1
一、 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转型分析基础 2
一 基本概念 2
二 分析视角 10
三 理论基础 12
二、 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大转型的动力 20
一 与时俱进指导思想的引领力和感召力 21
二 先进性的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力和整合力 23
三 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力和创新力 27
四 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激发的社会活力和创造力 29
五 现代化目标形成的凝聚力和追赶力 30
三、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主要特征 33
一 传统与现代从对立到融合 33
二 从经济转轨到全面转型 37
三 现代性社会加速度发展 38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42
一 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42
二 新时代的目标 44
第二章人的现代化:宗教信仰与市场经济人 46
一、 信仰与意识形态弱化 46
一 信仰的功能 46
二 主流意识形态相对弱化 48
三 缺乏信仰的人 56
二、 宗教信仰对人的影响 59
一 对宗教功能的进一步认识 60
二 宗教活动、民间信仰与迷信活动泛起 63
三 没有宗教信仰的市场经济 65
三、 无宗教信仰者的市场行为 67
一 野蛮的市场经济与法治的市场经济 68
二 市场经济初期的丑恶现象 69
三 欺诈者的宗教活动 71
四 正确认识宗教信仰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72
四、 人的现代化与21世纪的市场经济新秩序 73
一 现代社会结构变动与人的现代化 74
二 市场经济人的社会角色 77
三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79
四 规范现代市场经济秩序 81
第三章社会再组织化:现代性社会基础形成 83
一、 现代家庭结构形成 83
一 家庭与传承 84
二 家庭结构的现代化发展 86
三 现代社会结构变动对家庭结构的影响 90
二、 现代社会组织发展 94
一 社会组织含义 94

二 社会组织功能 96

三 社会组织管理 103

四 21世纪以来社会结构变动与社会组织发展 107

三、 现代企业社会责任 110

一 传统企业的社会职能 110

二 现代企业制度形成 111

三 现代社会结构变动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担当 113


第四章社会阶层结构变动:迈向橄榄型社会 116

一、 社会转型中的社会阶层结构 116

一 社会阶层结构的含义 116

二 社会阶层结构的理论认识 118

三 社会转型与社会阶层结构变动 120

二、 市场经济下的社会阶层分化 122

一 市场经济下的社会流动 122

二 21世纪以来的社会分化 124

三 现代社会阶层结构雏形 126

三、 社会固化问题 128

一 社会固化的含义 128

二 21世纪以来的社会固化倾向 129

三 底层社会现状 131

四、 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发展 136

一 脱贫与改善底层社会 136

二 扩大中等收入阶层 138

三 迈向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 140


第五章城市化跨越:乡村社会到城市社会 145

一、 城市化战略 145

一 中国城市发展战略演变 145

二 城市群与农村城市化 150

三 城市化发展制约因素 153

二、 城市化发展 154

一 改革开放与城市化 155

二 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展 156

三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159

三、 小城镇发展:资源与创业者 160

一 小城镇地位 161

二 小城镇发展资源 162

三 小城镇的创业者 163

四、 大城市困境:人口增长与资源压力 166

一 城市资源、承载力与人口增长 166

二 城市住宅问题 169

三 新市民的社会融合 170


第六章城乡关系转变:二元结构向城乡融合发展 177

一、 城乡二元结构及其演变 177

一 计划经济与城乡二元结构 177

二 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的影响 180

三 过渡性的三元结构 181

二、 封闭性社会转向开放性社会 182

一 公民迁移权与人口流动 183

二 二元结构松动与人口流动 184

三 21世纪以来的开放性社会发展 185

三、 城乡融合发展探索 188

一 城乡融合发展理论 188

二 现代城乡关系实践探索 191

三 任重而道远的城乡融合发展 200


第七章社会治理现代化: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治理 203

一、 社会治理理论的提出 203

一 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治理 203

二 社会治理体制的中国特色 208

三 一个时代性的命题 210

二、 社会治理主导者 214

一 社会治理党委领导与党的领导现代化 214

二 社会治理政府负责与政府职能现代化 218

三、 人民作主与社会治理参与者 225

一 以人民的名义管理国家 225

二 人民是社会治理主体 226

三 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实践途径 228

四、 社会治理方式创新 231

一 网络社会治理能力增强 231

二 社会整合方式创新 233

三 社会治理具体手段多样性创新 237


第八章国家社会关系转变:二元分离达至良性互动 240

一、 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 240

一 国家与社会关系基础理论 240

二 国家与社会关系典型模式 244

二、 市场经济下的国家与社会分离 247

一 现代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来源 248

二 市场经济嵌入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251

三、 21世纪以来的强国家与强社会良性互动关系发展 257

一 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关系提出 257

二 强国家与强社会良性互动关系发展 260

三 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推动社会加快发展转型 265


第九章结语:新时代建设人类美好的现代性社会 270

一、 跨越向现代性社会转型的关键期 270

二、 全面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 275

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社会 280


跋 287
內容試閱

进入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一步加快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向强起来发展的历史性飞跃,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0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的关键时期。
一、 社会大转型:中国处在加速
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阶段
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是人类社会一次重要的社会转型。英国学者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称这一过程为大转型,[英]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冯钢、刘阳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美国未来学家赫尔曼卡恩Herman Kahn称之为大过渡,陆象淦:《走向二十二世纪卡恩的大过渡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我国学者罗荣渠称为大转变时代。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从时间角度看,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完成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即所谓的经典社会转型花了两三个世纪;从空间角度看,各个国家的社会转型并不同步进行,而是一个逐步扩散的过程,从欧洲、美洲再扩大到亚非拉,至今还有很多国家正在加入这个大转型队伍。在当下中国,大转型既可以指从传统到现代发展的转变过程,也可以用来指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何显明和吴兴智认为大转型是当下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主题。何显明、吴兴智:《大转型:开放社会秩序的生成逻辑》,学林出版社2012年版,第1页。
进入21世纪的中国,社会转型发展进入机遇和挑战共生的关键时期。很多人把21世纪称为新时代。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在临近21世纪的时候曾说过在20世纪末的今天,许多人都已经意识到,我们正站在新世纪的门槛前,社会科学必须对这个即将到来的新时代作出自己的回应,这个新时代本身正引导我们超越现代性。[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那么这个新时代,对于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从社会发展来说,将意味着我们会有更大的进步和更大的成就,中国从一个发展中国家成为中等发达国家,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并最终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如林尚立所言,经历了20世纪的革命、变革与发展之后,中国在21世纪全面迈入现代化,重新成为决定人类发展的重要文明力量。林尚立:《论人民民主》,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页。美国学者李H.汉密尔顿Lee H. Hamilton认为20年高速增长改变了中国及其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美]李H. 汉密尔顿:《美国需要制定清晰、全面的中国政策》,《赫芬邮报》2017年12月20日,乔恒译,转引自《美学者:美国阻挠不了中国崛起,美中都不想战争》,《环球时报》2017年12月22日。波兰学者彼得什托姆普卡Piotr Sztompka把21世纪以来的中国称为大变革时代、迅速变革的重大时代。在21世纪的社会变革中,可能世界上没有哪个地方能像中国这样,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就能有如此大的快速发展,而且可能世界上也没有多少地方能像中国这样,人们的生活能在一代人的时间内有如此大的改善,变得越来越好。[波]彼得什托姆普卡:《社会变迁的社会学》,林聚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中文版导言,第3页。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现代化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阶段,中国现代化发展处在向现代性社会跨越的快速转型阶段。
当代中国社会大转型是多层次多领域的社会转型过程。由于地区发展差距,中国社会转型存在多层次梯度转型。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中国与西方现代化差异性较大。中国步入社会转型,是在与西欧几乎完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的,其运行轨迹及转型期的起止年代亦不相同。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当然,最大的不同或者说最特别的地方是中国社会转型不仅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同时进行着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转型。西方社会转型分两个阶段完成,且两个阶段具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而中国是在第一种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便开始了第二种社会转型。中国这种多层次并具综合性的社会转型所产生的问题和对各方面的影响,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有着较大的差异性,造成了社会矛盾问题的积累。同时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因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1页。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特别是矛盾一方面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对社会大转型多层次多领域的反映。
中国快速发展导致国际格局变动加速。从国际方面来看,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到21世纪中叶,世界舞台上各种力量发生着戏剧性的变化。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巨变,世界逐步从两极格局转变为一超多强格局。随着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力量增强,世界向多极化格局发展日趋明显。中国迅速崛起,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格局,也开始在全球政治、安全和文化等多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十八大以来,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中国文明对世界秩序最伟大的贡献,不是所谓 中国统治世界,不是 天下帝国的重归,而是中国最终促使世界进入一个对话与共建取向的后霸权秩序。如果中国终将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大国,它会成为一个致力于终结霸权逻辑的大国。刘擎:《中国的崛起不应该是重建中华帝国》,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 2016年2月2日。从中国发展外部环境来看,总的趋势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也处在大国崛起的修昔底德陷阱烦恼期。自20世纪末期以来美国对中国崛起严加防范,妄图通过组成包围圈来遏制中国并通过经济制裁来恫吓中国;作为地区性大国的日本百般阻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参与遏制中国;另外,还有一些有领土争议的周边国家也常常制造矛盾或冲突。这些都对我国崛起不利,对我国顺利实现社会转型不利。

中国社会大转型处在向现代性社会转变发展最关键阶段。中国现代化过程同近代以来中国追赶发达国家过程基本一致,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中国仍然是在各方面奋力追赶发达国家,进入21世纪中国开始在部分领域实现超越。中国从低收入国家跨入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很快进入人均收入3000美元4000美元矛盾多发期,到2010年便从下中等收入国家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进而中国已经处在向高收入发达国家迈进的征程中。当前,中国社会现代性正加速度成长,社会总体上向好的发展趋势强劲,然而由于时空压缩式发展造成社会矛盾和问题积累,特别是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带来了新的挑战。这是中国社会大转型中的最为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调整党和国家政策以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精神状态,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砥砺奋进。

二、 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路径:从嵌入到融合

中国现代化不是起因于内发的力量,而是源于外发的压力,金耀基:《中国现代化的终极愿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页。是应对外来压力而被迫作出的反应。然而,中国的现代化制度却是基于传统和历史以及现实条件形成的。正如林尚立所言:不是内生的,但却是自我生成的。林尚立:《论民主中国的理论、战略与议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53页。中国现代化是在外力影响下开启的,但是形成的结果是基于内部条件和社会基础。我们可以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将中国现代化分为五个阶段来分析。中国现代化从西方引进各种理念、制度,这些嵌入性现代性要素从最初的排斥、斗争到最终融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模式。

第一个阶段传统社会受到巨大冲击,中国现代化的启动。一般认为,中国现代化是在资本主义坚船利炮威胁下被动开启的。面对割地赔款、开埠通商口岸丧权辱国的现实,一些有识之士寻求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发动自强运动进行了局部性防卫性的现代化。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8页。中国现代化最初引进的是器物,但是嵌入的西方技艺与中国社会深层次的价值难以相容,现代化只停留在器物这些浅层文化和价值方面,最终以甲午战争失败而终结。因为西方对中国的挑战,在形式上是军事的、经济的、政治的侵略。实际上,则是西方价值对中国价值的挑战,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挑战。金耀基:《中国现代化的终极愿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4页。维新运动是对深层次的制度改革的尝试,由于触及传统中国文化和价值的里层,特别是对顽固派旧势力权势侵犯,遭到多方面的阻遏。之后,尽管清王朝启动了君主立宪改革,但是失去了时机,旧制度被辛亥革命推翻。

中国现代化的第二个阶段是从国家层面即民主共和国来启动的。林尚立认为构建现代国家,有两个基本途径:其一是从市民社会出发;其二是从国家本身的转型出发。林尚立:《论人民民主》,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62页。如果从经济社会发展层面开始,首先要从器物方面启动;如果从国家体制层面开始,就要从帝制方面着手。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全面危机的中心不是经济制度的崩溃,不是经济阶级的变化,不是人口增长,不是社会制度的衰败,而是政治领域中的危机。
[美]邹谠:《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牛津大学出版社香港1994年版,第234页。因而,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成立,是中国亘古以来制度上最彻底的变革,这一制度把整个传统结构都颠倒过来了。金耀基:《中国现代化的终极愿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1页。辛亥革命启动了中国现代化的国家现代化建构程序即从国家本身转型,然而国家自身的转型并没有很好完成,而是一个徒有虚名的民主共和国。1911年辛亥革命导致了中国现代化模式的重大转型,即从旧王朝体制自上而下的局部改革,转变为新共和体制下的全方位变革。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537页。但辛亥革命没有使中国变为成功的共和国,更没有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国。金耀基:《中国现代化的终极愿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65页。

中国现代化前两个阶段之所以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从外部发展环境来看,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两次侵略战争中断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二是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看,中国国家与社会现代化启动是彼此分开的,缺乏一致性。现代国家体制和现代社会体制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没有现代经济社会基础的现代国家体制构建,要么是存在不下去,要么就徒有虚名。因而,从自强运动开启的现代化进程,主要是西方现代化理念方式和路径的嵌入,最终被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所排斥并被打败;从1911年到1949年民国的共和体制没能很好实现,最多只能说是形式上的民主共和体制,把形式上的民主制度嵌入传统社会,也不可能产生现代化国家。三是从现代化启动的条件来看,中国现代化启动的改革都是在削弱国家权威,并导致社会涣散。一般认为,国家权力集中和社会力量凝聚是现代化开启的首要和基础条件,因为后发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任务巨大而艰难,必须集中力量克服来自各个层面的阻力,才可能成功。但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前两个阶段都没有形成这个重要的基础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现代化的第三个阶段才是真正具有实质意义的现代化进程。这个时期的现代化不仅体现在国家层面,也体现在社会层面。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实行了经济上的公有制,人人有参与工作的权利,经济平等;政治上,实现人民民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工人阶级领导和工农联盟;社会领域,人人都有享受同等的教育权利,人民生活水平基本相同,共同参与社会生活。现代化从各个方面推进,但由于当时主要集中发展经济特别是工业领域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因而也造成并不完善的现代化发展。由于忽视了生产力的发展,在生产力低下条件下不可能取得现代化巨大进步,社会转型不可能获得质的飞跃。也就是说只有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没有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改变不能完成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时期的现代化实质上是一种自觉选择的强制型工业化。它是以权力高度集中的国家作为推动社会经济改造与发展的强大杠杆,通过计划经济方式而不是通过自由市场来加速自觉的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的。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510512页。因而,这个时期的现代化取得了成就,但是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中国现代化的第四个阶段是全面现代化发展阶段。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现代化加快发展。这个时期中国现代化从工业领域向全面的经济领域推进,而且通过引进外资、引进国外技术和管理制度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现代工业主要依靠的是70年代末以后的迅速引进外资。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对外开放就没有工业现代化。[韩]金永镐:《论第四代工业化对格申克隆与希什曼模式的反思》,王小平译,载[美]塞缪尔亨廷顿等:《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张景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第295页。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现代化推动了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加快发展。这个时期中国现代化最重要的两大因素:一是中国现代化的推进能力的上升。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当代中国起到关键作用,因而中国现代化和社会转型的推动也同中国共产党自身的转型具有密切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才真正由革命党转向了执政党。陈方勐:《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共产党》,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第17页。二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推进了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的结合,市场经济体制嵌入社会主义国家与社会之中,推动了现代化国家与社会关系基础的生成。市场经济从嵌入到逐步同社会主义融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力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

从社会转型角度看,当前中国现代化进入第五个阶段,这是中国社会转型关键时期。从经济发展来看,中国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随后用了10年时间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经过4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已经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实现了从富裕起来向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重大转型。中国社会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1页。新时代是以现代化的上一个阶段发展为基础,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实现现代文明与民族文明融合发展,推进经济社会现代性加速发展的时代。

纵观中国现代化历程,我国现代化从引进或者说是嵌入了诸多外来现代要素,随着反复的较量,妥协、吸收、互动、改善,最终实现传统与现代融合、嵌入要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融合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现代化最初主张全盘西化、西方化欧洲化、美国化、资本主义化,通过引进西方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现代国家体制,并嵌入传统社会,因而造成前所未有的社会发展危机。在迄今为止的一百多年的变革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几乎从未与现代发展达成协调或适应的关系。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532页。因为思想行为层次的现代化是最难的,它牵涉到一个文化的信仰系统、价值系统、社会习俗等最内层的素质,这是整个生活方式的基料。这一层的转变是最关于个人的,也是最深刻的,因此也是最不容易的,最缓慢的。金耀基:《中国现代化的终极愿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112页。我们从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屡屡发生的各种事件和矛盾、斗争中,能深深体会到发展和转型之艰难。

曾有学者分析:在开始,西化与现代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非西方社会吸收大量的西方文化,逐步地走上现代化道路。但当现代化步伐增大后,西化的比重减少了,而本土文化再度复苏。再进一步的现代化则改变了西方与非西方社会之间权力的平衡,并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承诺。S. P. Huntington. 1996.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pp.7576.中国现代化过程逐步本土化,就是在文化意识形态上实现了中国特色与现代化的融合。传统的许多因素逐渐被现代要素吸收、改造、融合形成了新的特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素,现代性成为共同的目标追求,现代化思想已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形成共鸣,成为现代国家发展的社会基础。在现代化过程中,越来越注重从社会基础来渐进地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路径与模式以及现代化目标。我们的现代化是作为后发国家的现代化,从模仿、抄袭西方的现代化走向根据本国国情探索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241页。总之,现代化的许多因素和方式从嵌入我国传统社会到融入成为社会发展不可分割的部分,我国的现代性因素从不同的方面在社会与国家中共生成长。

三、 社会价值观冲突:个人主义与

集体主义思想的对立统一
当代中国社会秩序和社会问题的重要根源,是市场经济导致利益分化、个体原子化、社会碎片化与我国意识形态集体主义、共享发展理念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之间的矛盾,体现为个人主义倾向与集体主义思想的激烈碰撞。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