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谁杀了诗人?(左岸译丛)

書城自編碼: 324741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小說侦探/悬疑/推理
作者: [法] 路易斯·德米兰达 著 钟一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50724396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9-01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4.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百年“巨富长”——建筑中的人文与历史
《 百年“巨富长”——建筑中的人文与历史 》

售價:HK$ 82.8
鲁迅“传统”与余华的小说创作
《 鲁迅“传统”与余华的小说创作 》

售價:HK$ 101.2
性心理学(裸脊锁线装,一部剖析性心理的百科全书,一本好读实用的性学指南)
《 性心理学(裸脊锁线装,一部剖析性心理的百科全书,一本好读实用的性学指南) 》

售價:HK$ 64.4
抢人:数字时代如何快速吸纳精准人才(美国商业图书大奖AXIOM年度图书)
《 抢人:数字时代如何快速吸纳精准人才(美国商业图书大奖AXIOM年度图书) 》

售價:HK$ 66.7
给好奇者的黑洞简史
《 给好奇者的黑洞简史 》

售價:HK$ 67.9
债务机器:美国的银行政策与个人陷阱
《 债务机器:美国的银行政策与个人陷阱 》

售價:HK$ 79.4
朝鲜半岛古代史研究
《 朝鲜半岛古代史研究 》

售價:HK$ 182.6
钱穆:国史新论
《 钱穆:国史新论 》

售價:HK$ 78.2

 

編輯推薦:
1、这是一部哲理小说,一个当代神话,一瓶烈酒,也是一瓶浓烈的香水。这是我*醉人和迷人的作品。作者
2、888次呼吸的传说在故事中揭秘,期待88个译本掀起全球阅读热潮,多国出版家联手力推。
3、作者读者国际互动,参与国际讨论 http:whokilledthepoet.org
4、诗人弟弟被人暗算,孪生哥哥万里追凶;温柔女友谎称血癌,其中辛酸谁人能懂?
教授父亲禽兽不如,竟是莎士比亚专家。隐形男孩如同幽灵,引各路人马往北往北决一雌雄。
內容簡介:
诗人巴多死了,被人推下了地铁站台。他的双胞胎哥哥踏上了寻找真相的旅程。巴多的前女友奥菲利亚被怀疑与其死亡有关,一个幽灵男孩成了寻找真相的向导。随着调查的深入,奥菲利亚的黑暗过去也随之浮现到底是谁杀了诗人
關於作者:
路易斯德米兰达(Luis de Miranda,1971 ),小说家、哲学家、电影导演,巴黎大学博士。生于葡萄牙,3岁移居法国巴黎,青少年时期独自周游世界,行至非洲、亚洲、欧洲及美国等地,并在纽约度过了两年时光,现定居瑞典。1997年出版处女小说《欢愉》,后又陆续推出《鲁本斯的回忆》《沙漠绿洲》等,论著主要有《机器人时代自由的艺术》《新生活可能吗?》《生存与霓虹灯》。2012年之前一直用法语写作,近年来转向用英语创作
內容試閱
翻译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严格来说,《谁杀了诗人?》是我翻译的第一部文学作品,其中不时穿插的诗歌段落、蕴藏的文字游戏以及与莎士比亚作品的互文片段,都增加了表达译文的难度。但同时,也正因有了这些元素,整个故事不落俗套、闪烁灵光。
作者路易斯德米兰达既是小说家,也是哲学家。他出生于葡萄牙,3岁移居法国巴黎,青少年时期独自周游世界,行至非洲、亚洲、欧洲及美国等地,后在纽约度过了两年时光。他在1997年出版了个人第一部小说《欢愉》。2012年至2013年之前,他一直用法语写作,近年则转向探索英语创作。
《谁杀了诗人?》首版于2011年,可以说是路易斯德米兰达法语小说的封笔之作。随着2017年这部小说英译本的问世,他发起了一项88种语言翻译的世界文学计划,邀请不同国家的译者翻译这部小说,试图探索语言的可能性作为一部具有永恒主题的小说,是否可能跨越语言的藩篱,抵达人类共通的某种情感。
包裹在破案动机外衣下的,是多层次的时空交叠、点缀全篇的诗意乐章,以及对情感、父权、自我与生死的不断追问。显然,《谁杀了诗人?》借鉴了《哈姆雷特》的要素,例如灵魂显形这类关键情节的设置,甚至直接挪用了女主人公的名字奥菲利亚等。但作为一个发生在当代语境下的故事,作者也赋予了它更丰富的时代声音如果你留心的话,你会发现,对于被数字化信息技术包围的当代人类,他的叙述口吻往往会突然变得辛辣反讽。有意思的是,作者善于在小说中模糊虚实的界限,不仅仅是文中梦幻与现实情境的来回摆荡,更在于史实、真实存在过的人物与他虚构的角色和情节彼此交错,为读者的阅读体验带来别样的乐趣。这真的是一个关于孪生兄弟离奇死亡的追凶故事吗?抑或这一切只是自我与分身的对话,一场梦境的投影?
身为一名跨语言创作的作者,路易斯德米兰达与《谁杀了诗人?》里的主人公(死去的诗人弟弟巴多)一样,都相信词语的力量。如果将小说比作一栋房子,那么《谁杀了诗人?》这座房子里有许多扇门,通往不同的可能。而命名(naming)以及文字游戏(jeu de mots)或许正是打开这些门的钥匙。从某种角度来看,这的确是一部挑战读者的小说。因为,如果对莎士比亚一无所知,或者对文学和艺术缺乏基本的概念,文中的某些隐喻便无法被识别,一些秘语也难以破译,那些本应蒙上超现实光晕的词句便丧失了它们的魔力。

时间与空间的不停转换,也是这部小说的特色之一。作者故意打乱叙事的连贯性,将过去时与现在时混杂。也许我们可以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为整个故事绘制一条时间线与坐标系。关于主人公踏足的那些欧洲地名,我不够时间过多深究,但有一种预感,作者不会只是随意地选取这些城市或海湾,那背后应该有更多的诠释可能,静待读者去发掘。
如同小说里提到的偏差行动,翻译也可以说是这样一个过程。身为译者,能做的是尽可能准确地捕捉、还原作者的初衷和用意,然而总不可避免地有一些信息的错失或添加,进而构成语言这一产生共鸣与误解的形式的巧合艺术。而文中时不时出现的诗歌段落,作为最难翻译的文学形式,仿佛游离于世俗的情节,悬浮于小说文字之上,成为某种不可言说的精神力量本身。
从法文原作出版到如今,这几年间,数字科技与虚拟现实技术迅猛发展,其无疑正在深入地改变我们的认知与生活。科技提供的幻觉,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关系的异化正在发生。而《谁杀了诗人?》中反复出现的有关大自然的意象树、森林、海角,以及直接点出的专属名词Crel(超感现实),都传达了拥有哲学家背景的路易斯德米兰达的主张回归本能,尊重感觉,真切地凝视对方的眼睛,听从生命之火的驱动,不要坠入树的虚无主义,相信空气中仍有一股无法定义、难以掌控的力量会左右我们的决定与未来。

译者
2018年6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