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HK$
236.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HK$
93.2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HK$
337.5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HK$
80.2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HK$
1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HK$
81.4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HK$
81.4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HK$
87.8
|
內容簡介: |
《翻译与影响:〈圣经〉与中国现代文学》是汉学家马立安?高利克多年来研究《圣经》对中国现代文学影响的论文集。本书立足于比较文学,主要就《圣经》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进行研究。全书共收录23篇文章,其中正文20篇,1篇序言,1篇自序,1篇附录。正文又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圣经》与现代中国、《圣经》与中国现代文学、《圣经》与港台文学。*部分主要论述《圣经》在20世纪中国的译介和接受情况;第二部分主要研究《圣经》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如周作人、海子、冰心、茅盾、顾城、王蒙等文学创作都受到《圣经》的影响;第三部分主要论述韩素音、张晓风、蓉子、夏宇、斯人几人如何受《圣经》的影响并进行文学创作的。通过本书,读者可以较为详细地了解《圣经》在中国的译介、接受以及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通过本书,读者也可以拓展研究视野,发现新的研究视角、研究思路,从而更好地研究《圣经》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
|
關於作者: |
[斯洛伐克] 马立安?高利克(Marin GLIK)著,刘燕主编,刘燕、吕伟民、尹捷等译。国际著名汉学家、比较文学家马利安?高利克(Marin GLIK,1933-)担任斯洛伐克科学院东方研究所的研究员至今,是布拉格汉学派中坚人物,被授予2003年斯洛伐克科学院最高荣誉奖;2005年德国亚历山大-洪堡奖。他的四本书已有中文版:《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生史(1917-1930)》(社科文献出版社1997)、《中西文学关系的里程碑(1898-1979)》(北大出版社1990、2008)、《捷克和斯洛伐克的汉学研究》(学苑出版社2009),《茅盾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4)。《汉学研究》主编阎纯德高度评价他:作为布拉格汉学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和比较文学领域的国际著名学者,高利克的贡献是双向的:无论是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影响,或是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他的研究中,也体现了在东西方的学术精神中。
|
目錄:
|
第一部分 《圣经》与现代中国/1
第三约与宗教间的理解: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信念/3
《圣经》、中国现代文学与跨文化交流/11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与创作(1921~1996)中的《旧约》/32
《圣经》在20世纪中国的译介以《诗篇》为例/56
《圣经》在中国(1980~1992)一个比较文学学者的观察/68
对中国三部《圣经》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论著的评论/90
《圣经》与现代中国的研究硕果对三部西方论著的评论/108
吕振中:中文《圣经》译者之一/119
第二部分《圣经》与大陆现代文学/137
《圣经》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从周作人到海子/139
中国现代文学对爱情的全新书写与《雅歌》
论希伯来与中国文学的互动/165
斗士与妖女:茅盾视野中的参孙和大利拉/177
公主的诱引向培良的颓废版《暗嫩》与《圣经》中的暗嫩与他玛/193
青年冰心的精神肖像和她的小诗/213
顾城的《英儿》和《圣经》/232
在客西马尼花园与骷髅地之间: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耶稣受难日1921~1942)/246
痛苦的母亲:对王独清《圣母像前》与基多雷尼《戴荆冠的基督》的思考/258
王蒙拟启示录写作中的谐拟和荒诞的笑/275
第三部分 《圣经》与港台文学287
韩素音的诗篇第98篇和中国的人民新民主/289
《诗篇》第137章与张晓风的短篇小说《苦墙》/302
论台湾女诗人对《圣经》智慧书的理解/314
附 录 漫漫求索之路:汉学家马立安高利克博士80寿辰访谈/333
后 记/348
|
內容試閱:
|
序言 《圣经》:活水的泉源
〔以色列〕 伊爱莲
一 《圣经》与中国现代文学
《圣经》与西方文学之间深层的渗透性关系已经获得了学界广泛的研究。最近,文学批评与《圣经》研究两个领域的交会拓展了一种新的视角:不仅关注《圣经》(无论是基督教版本还是犹太教版本)给文学带来的灵感启示和信仰支撑,而且关注它对文学技巧的影响,比如《圣经》故事及其叙述策略、《圣经》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如何被塑造出来的所有这些都对小说和诗歌的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如弗兰克麦康奈尔Frank McConnell所言:
没有哪本书曾对西方文学进程产生过这样巨大的影响。没有哪本书不仅仅是作为一本书,而且是作为一种有生命的实体推动着西方人的意识进化。
对于有生命的实体(living entity)这样的概念,我们可能会听到反对的声音。然而大多数人都会同意《圣经》具有的持久的生命力,很大部分原因在于从古至今,人们对它做出了丰富多彩的阐释。这个持续不断的阐释过程被称为米德拉西(midrash)至少对希伯来《圣经》来说,并不存在定于一尊的阐释。关于如何解释《圣经》文本,有关《圣经》文本内涵的米德拉西式的阐释在很多实例中呈现了各式各样、相互交错甚至截然对立的诠释。通过不同的路径和提出不同的问题,今天的文学批评家和《圣经》研究者仍在延续这一阐释学传统。《圣经》与对它进行训诂的文本之间的关系,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与其无数支流之间的关系,或者不如说是一棵充满活力、不断生长的大树与其枝干、树叶和汁液之间的关系。这些阐释反映了《圣经》文本的无限开放性,阐释给《圣经》注入了内在张力,用麦康奈尔的话,(这种张力)使之成为后来世俗写作的生命之泉。正是《圣经》文本的敞开性(open-endedness),促使读者在对它进行阐释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
显而易见,这种阐释的展开需要了解《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