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HK$
72.8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HK$
99.7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HK$
122.1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10.6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HK$
300.2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HK$
98.6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HK$
70.3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HK$
99.7
|
編輯推薦: |
精选十位鉴定名家的治学方法和鉴定经验,有实用的价值。
|
內容簡介: |
本书选择了十位具有声望的权威书画鉴定家进行研讨,他们是:张珩、谢稚柳、徐邦达、启功、刘九庵、杨仁恺、傅熹年、李霖灿、方闻和傅申,通过对他们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总结他们的经验,探讨他们的治学门径,思考他们的鉴定方法,辨别他们在方法上的异同,研究他们的得失,为书画鉴定学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可以使有志于书画鉴定的读者从中寻求学习的门径。读者从中不光可以学到名家鉴定的方法,也可以通过书中各位名家的著述了解到很多非常宝贵的实践经验,是一部具有实用价值的工具书。
|
關於作者: |
薛永年 ,1941年生。著名美术史学家、美术评论家。现任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会员书画碑帖组召集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
目錄:
|
引论书画鉴定与鉴定名家薛永年
张珩与中国古书画鉴定学陈步一
附一张珩书画著述要目
附二张珩书画鉴定文选
怎样鉴定书画张珩
《两宋名画册》说明张珩
谢稚柳书画鉴定方法探析王小梅
附一谢稚柳书画著述要目
附二谢稚柳书画鉴定文选
论书画鉴别谢稚柳
元黄子久的前期画谢稚柳
徐邦达对书画鉴定的贡献李晨
附一徐邦达书画著述要目
附二徐邦达书画鉴定文选
谈古书画鉴别徐邦达
再谈古书画鉴别徐邦达
黄公望《溪山雨意图》真伪四本考徐邦达
启功书画鉴定治学方法谈孙欣
附一启功书画著述要目
附二启功书画鉴定文选
鉴定书画二三例启功
书画鉴定三议启功
董其昌书画代笔人考启功
记著名书画鉴定家刘九庵曾君
附一刘九庵书画著述要目
附二刘九庵书画鉴定文选
谈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刘九庵
祝允明草书自诗与伪书辨析刘九庵
杨仁恺治书画鉴定学之道刘建龙
附一杨仁恺书画著述要目
附二杨仁恺书画鉴定文选
古代书画鉴定的几个问题在香港中文大学的报告杨仁恺
古代绘画史上的一桩公案对两卷传世《江山无尽图》的辨析
杨仁恺
傅熹年与古书画鉴定洪欣
附一傅熹年书画著述要目
附二傅熹年书画鉴定文选
浅谈做书画鉴定工作的体会傅熹年
关于展子虔《游春图》年代的探讨傅熹年
元人绘《百尺梧桐轩图》研究傅熹年
李霖灿书画品鉴方法评介吴刚毅
附一李霖灿书画著述要目
附二李霖灿书画鉴定文选
中国画断代研究例李霖灿
王蒙的《花溪渔隐图》李霖灿
方闻和他的视像结构分析理论傅东光
附一方闻书画著述要目
附二方闻书画鉴定文选
山水画的结构分析方闻
溪山无尽一帧北宋山水手卷及其在前期中国绘画史上的意义
李雪曼、方闻
傅申书画鉴定研究谭述乐
附一傅申书画著述要目
附二傅申书画鉴定文选
鉴赏探讨傅申、王妙莲
真伪白居易与张即之傅申
后记薛永年
再版附记薛永年
|
內容試閱:
|
具眼、真鉴和真赏
自晋唐至明清,适应收藏名作和学习传统的需要,出现了一系列的书画鉴定名家。自西晋至晚明见于张应元《清秘藏》者,就有一百七十余家,自晚明至清末见于苏庚春《明清以来书画鉴定家选》者,也有一百二十余家。考察这些名家,可以发现,他们虽在书画鉴定上各有成就,但一般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也没有把书画鉴定当做唯一工作,不少人主要是书画家,如唐代的褚遂良、钟绍京,宋代的高文进、黄居、米芾、米友仁、元代的赵孟頫、鲜于枢、柯九思、倪瓒,明代的文徵明、文嘉、董其昌、詹景凤,清代的查士标、程邃、王原祁、金农、谢凇洲、陆恢等。他们不仅熟悉书画语言和书画媒材,而且在学习传统中接触了大量作品。另一些人主要是美术史家,如唐代张彦远,宋代郭若虚、邓椿,元代汤,清代张庚等。他们既熟知书画渊源流变,又了解每家书画的风格特点。还有少部分人主要是书画商贾,如唐之穆聿、明清间之吴其贞等。他们在市场流通中广泛接触书画,有着丰富的实际经验。相当多的人主要是收藏家,如唐代的张延赏、张嘉贞、张弘靖、李勉、李约,宋代的苏易简、苏蓍、苏舜元、苏舜钦、苏澥、苏泌、韩佗胄、贾似道,元代的乔篑成、顾阿瑛,明代的王世贞、王世懋、华夏、项元汴、韩世能、严嵩、严世藩、张丑,清代的孙承泽、曹溶、梁清标、宋荦、卞永誉、高士奇、安歧、毕沅、毕泷、庞元济等。他们或位高权重,或雄于资财,既能够广收真迹、伪品,在受骗上当中增长见识,又得以网罗鉴定人才为我所用,借助别人眼光提高自己能力。韩佗胄之用向若冰,贾似道之用廖莹中,严嵩父子之用赵文华、鄢懋卿,便是如此。至于兼有画家、美术史家和书画收藏家身份者,也所在多有。在古代缺乏造就书画鉴定人才专门机制的历史条件下,鉴定名家自然便在这些相关领域中产生了。
在古代,书画鉴定这种工作,由于具有较强的实用品格,往往被视为一种技术,一种能力,一种眼光,而没有被看做一种学问。那时,无论在鉴定家心目中,还是在公众眼里,书画鉴定固然需要广博学养和专门知识,但更需要的是视觉把握的准确,是烛照幽微的眼力,是在实践中对具体作品的时代、真伪和高下判断的无误,而尚未意识到要把书画鉴定当做一种专门之学进行系统的研究,重视结论远胜于论证。唯其如此,眼力和具眼(有眼光),成了鉴定家的美称。五代梁的刘彦齐以鉴画精当而著名,当时人便有唐朝吴道子手,梁朝刘彦齐眼的比喻。明代无锡鉴藏家华夏所收多真迹精品,因而也有江东具眼之称。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自诩为独具双眼,恣意贬低他人。詹景凤的记载十分生动,他说:项(元汴)因谓余,今天下谁具双眼者?王氏二美(按指王世贞、王世懋)则瞎汉,顾氏二汝(按指顾汝修、顾汝和)藐视者尔,惟文徵仲(按指文徵明)具双眼,则死已久。今天下谁具双眼者?意在欲我以双眼称之,而我顾徐答曰,四海九洲如此广,天下人如彼众,走未能尽见天下贤俊,乌能尽识天下之眼?项因言,今天下具眼惟足下与汴耳!余笑曰,卿眼自佳,乃走则不忍谓己独有双眼,亦不敢谓人尽无双眼。
当时所谓的眼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辨别真伪的能力,二是判别高下的眼光。辨真伪称为鉴,意谓以鉴定家明镜般的眼睛去照射有待鉴定真伪的作品,使其尽现本来面目。别高下称为赏,意谓通过鉴定家训练有素的眼光去品赏有待评定的作品,洞见其艺术品质的优劣高下。明代鉴藏家张丑就此指出,鉴赏二义,本自不同,赏以定其高下,鉴以定其真伪,有分属也。当局者苟能于真笔中,力排草率,独取神奇,此为真赏者也。又须于风尘内,屏斥临模,游扬名迹,此为真鉴者也。今天的书画鉴定界,有广义鉴定和狭义鉴定之说,广义者是既鉴且赏的,狭义者唯鉴而已。古代的鉴定名家,大体是二者并重的。
高度重视眼力的古代鉴定名家,有的人故意把鉴定神秘化,故神其技,秘而不宣。清代鉴藏家宋荦即自称:黑夜以书画至,摩挲而嗅之,可别真赝。朱彝尊亦谓:中丞(按指宋荦)鉴赏妙天下,暗中摩挲缣楮,能别真伪。余尝叩其故,笑而不言。其他人虽不那么保守,却也往往只讲是什么而不讲为什么,更极少对书画鉴定的经验和方法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讨论,专门著述稀如星凤,有关见解或纳入书画史著作中,或散见于书画著录、笔记、题跋以及论画诗里。遍观这些片段,可见许多具体的心得,还可以看到经验的总结。总结大体围绕四大方面的内容,一是鉴真辨伪的要领,二是鉴家必备的条件,三是作伪伎俩的揭露,四是时代风气的变化。
就鉴定书画要领而言,张丑在《清河书画舫》里提出的四条最有代表性。四条要诀归纳了前人经验,初步形成了一个涵盖观神韵、考流传、辨纸绢和识临仿的框架,涉及了书画鉴定内外依据的几个重要方面。他说:赏鉴书画要诀,古今不传之秘,大都有四,特为拈出。书法以筋骨为神,不当但求形似;画品以理趣为主,类可徒尚气色?此其一。夷考宣和、绍兴、明昌之睿赏,并及宝晋、鸥波、清之品题,举一例百,在今犹昔。此其二。只有千年纸,曾无千岁绢。收藏家轻重攸分,易求古净纸,难觅旧素绢,展玩时,真伪当辨。此其三。名流韵士,竞以仿效见奇,取圣通人,端在于此。俗子敝夫,专以临摹藏拙,遗讥有识,岂不由兹?此其四。是故善鉴者,毋为重名所骇,毋为秘藏所惑,毋为古纸所欺,毋为拓本所误,则于此道,称庶几矣。
从鉴家必备条件而论,宋代米芾把真正的鉴赏家和附庸风雅的好事者,作了明确的界定,认为鉴赏家必须由衷爱好,认真考究文献,对艺术确有心得或者本身也能作画。他在《画史》中指出:好事者与赏鉴之家为二等。赏鉴家谓其笃好,遍阅记录又复心得,或自能画,故所收皆精品。近世人或有赀力,无非酷好,意作标韵,至假耳目于人,此谓之好事者。置锦囊玉轴以为珍秘,开之或笑倒。余辄抚案大叫曰:惭惶杀人。元代汤进一步强调了鉴家的心术要正、见闻需广、多见名迹、参考古说和深于画意。唐代张彦远则论及了史论家与鉴赏家议乎画应具备的几大条件,条件之一是了解画家的师资传授和有无发展,以便区分高下精粗。他说:各有师资,递相仿效。或自开户牖,或未及门墙,或青出于蓝,或冰寒于水。似类之间,精粗有别。条件之二是弄清南北不同的风土人情和古今有别的名物制度,以便断定时代。他说:衣服车舆,土风人物,年代各异,南北有殊,详辨古今之物,商较土风之宜,指事绘形,可验时代。条件之三是清楚风格流派的升沉起伏,以便掌握绘画的演进。当时一大流派是以顾恺之、陆探微为代表的笔迹周密的密体,另一大流派是以张僧繇、吴道子为代表的笔不周而意周的疏体。对此张彦远指出:若知画有疏密二体,方可议乎画。
对作伪现象和作伪伎俩的揭露,是古代鉴定家著述中最为突出的内容。南朝刘宋的虞和为宋明帝品鉴书法,著有《论书表》一篇,即揭出以临摹做旧伪造王羲之作品的实例,他说:作伪者锐意摹写,以茅屋漏汁染变纸色,加以劳辱,使类久书。北宋郭若虚述五代鉴定名家刘彦齐,也兼及刘氏摹写原作、利用旧裱的作伪手段。他说刘氏借贵人家图画,咸赂掌画人私出之,手自传模,其间用旧裱轴装治,还伪而留真。米芾《画史》不仅多记所见伪本,并且详载名家伪作数字,如记伪吴生(按即吴道子)见三百本,李成伪见三百本。同时他还透过实例,点破作伪手段。手段之一为妄题,米芾说:水鸟芦花六幅,图乃唐人手,妄题作韦偃,押字后人题也。又说:今人得佛即命为吴(按指吴道子),未见真者。更说:今人以无名为有名,不可胜数,故谚云:牛即戴嵩,马即韩,鹤即杜荀,象即章得。手段之二为改款,米芾说:余昔购丁氏蜀人李升《山水》一帧,小字题松身,曰蜀人李升,以易刘泾古帖。刘刮去字,题曰李思训,易与赵叔盎。手段之三为割裂,米芾称:王诜家《二马相咬》是一本,后人分开卖。手段之四为拆配,米芾指出:文彦博太师《小辋川》,拆下唐跋自连,真还李氏。一日同出,坐客皆言太师者真。手段之五为代笔,米芾又指出:李公麟字伯时家《天王》虽佳,细弱无气格,乃其(按指吴道子)弟子辈作,贵侯家所收率皆此类也。其《书史》也多以亲身经历揭露作伪伎俩,对于以临本添款造假者,米芾写道:(虞)世南《理头眩药方》双钩摹本在鲍传师家,后为俗人添入羲之两字,传入晋州法帖,以为羲之书,聋瞽可笑。对于用临本做旧配以真跋而冒充真迹者,米芾记载了一个生动事例,他说:王诜每余到都下,邀过其第,即大出书帖,索余临学。因柜中翻索书画,见余所临王子敬《鹅群帖》,染古色麻纸,满目皱纹,锦囊玉轴装,剪他书上跋,连于其后。又以临虞帖装染,使公卿跋。余适见大笑,王就手夺去。米芾之后,许多古代鉴定家都注意揭露作伪方法,其片段叙述多见于著录与论画绝句,如清代顾复《平生壮观》即指出戴进、林良和吕纪作品被去掉名款充作宋画的现象,清代吴修《青霞馆论画绝句》也指出张泰阶以伪书《宝绘录》配合伪作欺世的伎俩,又详尽地记载了伪作高克恭《青云晓霭图》二本并使藏家上当的生动过程。而清代陆时化的《书画作伪日奇论》则是专门揭发作伪手段不断更新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专论。
书画时代风气的变化,同样是一些古代书画鉴定家已注意到的问题。明代董其昌即按朝代指出书法取向的不同,他说: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唐代张彦远把魏晋至晚唐的绘画发展分成四期,指出每期画风的特点,他说:上古之画,迹简意淡而雅正,顾、陆之流是也;中古之画,细密精致而臻丽,展、郑之流是也;近代之画,焕烂而求备;今人之画,错乱而无旨,众工之迹是也。他的认识虽未免崇古而黜今,但对古近时代风格的把握却可从出土壁画得到证实。王世贞则以不同时代的名家为代表说明山水画的变化,他指出:山水至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李成、范宽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詹景凤曾直接描述几个时代绘画变化的不同特点,他指出:画家从唐至伯时良是一变,盖尽去浑拙而冲逸也,至南宋画院又一变,盖去冲逸而精奇也,至元又一变,浸假而率易也。
如上所述,中国古代的书画鉴定名家,通过鉴定实践,造成了厚积薄发的敏锐眼力,也积累了识真辨伪的丰富经验。这些经验无疑值得重视,实际上也一直为近现代的鉴定家所借鉴。但是,由于鉴定书画只是这些古代鉴定家本领和能力的一个方面,而不是他们以全部时间和全副精力从事的工作,他们也没有把书画鉴定当做一种专门之学,因此较少系统的著作。有关经验的总结,大体是零碎的和片段的,很少上升为理论。彻底改变这种局面,是从20世纪开始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