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168.0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HK$
99.7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HK$
88.5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HK$
62.7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HK$
53.8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HK$
66.1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7.3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HK$
100.6
|
內容簡介: |
技术发展是政党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推进,我国基层党建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书首先梳理了大数据的技术格局与当今基层党建信息化的*探索,总结了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党建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展望了大数据在基层党建中的应用方向。其次,本书还关注了移动互联网条件下党建宣传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探讨了党建规律与新媒体规律的契合之处。*后用上海两新组织运用新技术探索积分制管理为典型案例,展示了新技术帮助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开展工作,促进党员间的多元化,横向的交流互动的生动场景。
|
關於作者: |
束赟,女,江苏南京人。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法学博士。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思想史、政党政治。
|
目錄:
|
第一章新技术时代政党发展新趋势001
一、 技术发展是政党政治进步的重要内生动力001
(一) 技术与政党模式的双重变奏001
(二) 当今新技术的发展期待新的政党模式与政党理论
003
二、 技术发展对政党功能的影响005
(一) 政治宣传与动员功能005
(二) 党员管理与党务应用008
(三) 社会整合与政策制定功能010
三、 新技术时代政党可能面临的困境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012
(一) 新技术时代政党可能面临的困境012
(二) 新技术时代政党未来的发展方向014
四、 小结: 先进的技术与先进的政党015
第二章大数据时代基层党建信息化新探索016
一、 大数据的特点与技术格局对基层党建的挑战016
(一) 大数据的定义与特点016
(二) 大数据的核心技术与运用017
二、 大数据时代上海基层党建信息化的现状与探索018
(一) 上海基层党建信息化总体状况018
(二) 上海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与特点021
(三) 上海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的实践经验023
三、 当前党建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总结027
(一) 在党建工作中大数据技术运用的三重功能027
(二) 在党建工作中应用大数据技术所需的三重能力
029
四、 基层党建革新思路建设要点031
(一) 大数据技术下的党建方法论031
(二) 基层党建大数据应用的建设要点033
(三) 基层党建大数据应用的建设思路035
第三章移动互联网条件下党建宣传新效能038
一、 移动互联网条件下党建工作的研究背景038
(一) 移动端已经超过了PC端038
(二) 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039
(三) 移动互联网条件下的党建工作顺应要求开始
起步040
二、 移动互联网条件下的党建工作传播力、影响力实际
状况分析041
(一) 新媒体党建的传播力、影响力的总体成效与
问题042
(二) 上海市新媒体党建工作传播力、影响力调查
问卷分析044
(三) 移动互联网党建典型个案共产党员
公众号的传播与影响分析049
(四) 成效与问题分析053
三、 移动互联网条件下增强党建工作传播力与影响力的
对策055
(一) 提高对移动互联网条件下的党建工作的认识055
(二) 党建工作者要确立移动互联网思维,创新党建
工作方法056
(三) 丰富移动互联网下党建平台的内容057
(四) 建立科学合理的党建工作传播力与影响力评判
机制 060
四、 结语: 党建规律与新媒体规律的契合之处与发展方向
062
(一) 移动互联网时代党建工作的变与不变062
(二) 把握线上与线下关系的轻重062
第四章典型案例: 上海两新组织运用新技术探索积分制
管理064
一、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及对党建工作科学化提出的挑战
064
二、 两新组织党建信息化开展现状以及积分制管理的
实践基础067
(一) 党建创新平台小新的运行状况分析067
(二) 积分制管理实践状况071
三、 两新组织党建信息化工作的经验做法及其发展
难点与困境074
(一) 创新党建平台的经验总结074
(二) 发展党建平台的难点及困境077
四、 两新组织党建信息化工作以积分制管理系统引领
发展的对策及建议079
(一) 强化使命感与科学性,坚持线上线下结合079
(二) 衔接更多的平台,推进党员的终身学习080
(三) 探索一元管理、多元活动的积分管理模式081
(四) 创立多样化、个性化、情感化、社会化的工作机制
08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