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HK$
60.5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HK$
77.3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21.8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HK$
132.2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HK$
77.3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HK$
80.6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HK$
109.8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168.0
內容簡介:
本书立足国际视野,基于中国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特定阶段,聚焦创新驱动的内涵与机理,分别从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模式创新体系和空间创新体系四个维度,构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对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同时,本书还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当前上海经济创新转型的实践结合起来,围绕创新驱动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设、科技创新团队激励、互联网 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探讨上海率先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对策建议。
關於作者:
李凌,经济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创新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理论与政策方面的研究。获上海市曙光学者(2016)、上海市晨光学者(2010)、上海社会科学院张仲礼学术奖(2017)、创新工程优秀青年人才(2015)等荣誉。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8项。出版《中国居民消费需求研究:基于波动与增长的视角》(2016)、《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形成机理与调整思路》(2015)等学术著作5部(含合著)。在《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经济科学》《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社会科学》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na Studies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刊物发表文章30余篇。荣获上海市决策咨询成果二等奖、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和内部探讨奖,以及全国优秀皮书报告奖一等奖、三等奖等。多次赴美国、英国、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学术交流。
目錄 :
导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中国经济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一、中国经济的高速度增长
二、外部冲击与转向高质量发展
三、质量变革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四、效率变革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五、动力变革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二节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共识
一、发展阶段的共识:转入新常态
二、增长动力的共识:转向创新驱动
三、深化改革的共识:改善资源错配
四、全面开放的共识:对接国际标准
第三节本书的基本观点与主要内容
一、基本观点
二、主要内容
理论框架篇
第一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
第一节从三次工业革命看创新驱动的历史演进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与创新驱动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创新驱动
三、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创新驱动
第二节创新驱动的理论内涵与解读
一、斯密式创新
二、熊彼特式创新
三、波兰尼的大转型
四、创新驱动的内涵辨析
五、简要评述
第三节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
一、纵向维度: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创新驱动的内在逻辑
二、横向维度:四大创新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动力
第二章知识创新体系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知识创新与人力资本
一、何谓知识创新
二、人力资本是知识创新的载体
三、知识创新的三种推进模式
第二节作为创新驱动策源地的知识创新体系
一、知识创新体系是网络化的知识创新
二、知识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
三、知识创新体系的智库介入:以美国为例
第三节知识创新体系形成与高质量发展: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为例
一、教育投入的视角
二、科学研究的视角
三、职业培训的视角
第三章技术创新体系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技术创新与技术开发创新链
一、何谓技术创新
二、技术创新的四个实践环节
第二节作为创新驱动主战场的技术创新体系
一、技术创新体系是集成化的技术创新
二、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技术创新体系
第三节技术创新体系变革与高质量发展
一、市场环境与企业创新活力
二、薪酬激励与人员创新动力
三、部门利益与技术开发衔接
四、产权保护与创新成果转化
五、产学研与技术创新协同力
第四章模式创新体系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模式创新及其影响因素
一、何谓模式创新
二、信息技术催生模式创新
三、影响模式创新的市场与政府因素
第二节作为创新驱动应用端的模式创新体系
一、模式创新体系是系统化的模式创新
二、企业战略视角下的模式创新体系
三、产业发展视角下的模式创新体系
第三节模式创新体系生长与高质量发展
一、物联网促进业态创新与资源整合
二、平台经济发展加速商业模式创新
三、移动智能技术开启全球化新模式
第五章空间(区域)创新体系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空间创新、创新空间与创新能力
一、何谓空间创新
二、空间创新与创新空间
三、空间创新与空间创新能力
第二节作为创新驱动承接点的空间创新体系
一、空间创新体系是高能化的空间创新
二、空间创新体系的动力机制: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
三、空间创新体系的保障体系:公共服务和文化氛围
第三节空间创新体系演化与高质量发展
一、互动性与空间创新体系的发展质量
二、空间创新体系的互动机制与溢出效应
三、创新城市的演化路径与空间结构
实证研究篇
第六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
第一节创新驱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与借鉴
一、创新驱动的国际评价指标体系
二、创新驱动的国内评价指标体系
三、评论与借鉴
第二节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与基本框架
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设计的四个原则
二、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设计
第三节上海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二、上海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指数及其分解
第七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国际视野
第一节世界城市转型发展的经验事实
一、德国鲁尔区:从工业城市到文旅城市
二、美国匹兹堡:从钢铁之都到文教中心
三、日本川崎:从工业都市到环保典范
四、印度班加罗尔:从纺织城到IT城
第二节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国际经验
一、知识创新体系:培育创新型人才
二、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模式创新体系:鼓励新业态发展
四、空间创新体系:形成多中心布局
第三节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美德俄的创新理念
一、美国的国家创新基础架构
二、德国的工业4.0战略
三、俄罗斯的国家创新体系
上海实践篇
第八章创新驱动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
第一节关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六个基本判断
一、上海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二、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六个基本判断
第二节上海创新驱动与四个中心建设历程回溯
一、20世纪80年代:完备的工业体系与上海经济发展战略转型意向
二、20世纪90年代初:浦东开发开放与上海发展的国家战略高度
三、世纪之交:迈向21世纪的上海与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四、后金融危机时代:创新驱动发展与四个中心建设
第三节上海创新驱动与四个中心建设总体评价
一、创新驱动与四个中心建设取得新突破
二、创新驱动与四个中心建设产生新问题
三、创新驱动与四个中心建设面对新变量
第四节创新驱动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路径再选择
一、创新驱动与四个中心的关系
二、四个中心内在联系再认识
三、四个中心联动发展机制再造
第五节四个中心未来30年的创新发展
一、信息化对四个中心演变的影响
二、四个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因素
三、未来30年上海四个中心演变与展望
第九章创新驱动与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第一节创新驱动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新特征
一、科技创新中心视域下的创新
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新特征
第二节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渊源与优势
一、科技创新是中国之强国策
二、上海具备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条件与优势
第三节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面临的三大挑战
一、挑战之一:人口红利消失与老龄化趋势
二、挑战之二:高企的生活支出与创业成本
三、挑战之三:企业家精神与创新文化缺失
第四节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瓶颈
一、科技人才
二、科技创新资金
三、成果转化
四、利益分配
五、创新政策
六、创新生态环境
第五节制度变革引领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一、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政府与市场关系再思考
二、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政策突破口
第十章创新驱动与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设
第一节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是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知识产权和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二、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与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第二节上海知识产权交易现状与组建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可行性分析
一、全国布局与上海的定位
二、上海知识产权交易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三、组建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的可行性
第三节国外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的主要模式与经验启示
一、国外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运作的四种模式
二、国外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运作的主要经验
三、对上海组建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的几点启示
第四节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能级提升的关键举措
一、核心功能升级:机制设计与相关举措
二、非核心功能延伸:机制设计与相关举措
第十一章创新驱动与上海科技创新团队激励
第一节创新团队是上海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单元
一、创新团队的内涵
二、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基本情况
第二节上海科技创新团队激励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内部激励不充分及原因分析
二、市场激励不到位及原因分析
三、政策激励不解渴及原因分析
第三节外资(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团队建设的案例与启示
一、全力争夺创新团队的领军人物
二、全方位创建跨区域的创新团队
三、营造乐于创新的团队组织机制
四、培育浓厚、宽松、自由的创新团队氛围
五、强化培训为创新团队注入持久活力
第四节完善上海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激励政策的举措和建议
一、 内部激励要打破平均主义
二、 市场激励要遵循市场规律
三、 政策激励要营造创新环境
第十二章创新驱动与上海经济的互联网
第一节互联网 行动计划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 推动传统产业深度变革
二、 致使众多创客脱颖而出
三、 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第二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共享发展新理念
一、双创模式:核心理念、建设载体与主要特征
二、上海和杭州双创态势对比分析
三、双创模式开启劳动关系新时代
四、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助推双创
第三节分享经济的创新模式与管理变革
一、分享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二、分享经济撬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分享经济需要共享、共建、共治
第十三章创新驱动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第一节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时空契合
一、科技创新贯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
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科技与文化创意融合发展的创新空间
第二节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现状与问题
一、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二、聚焦质量: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融合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一、 美国硅谷:开放式创新
二、 英国伦敦:创意企业集群
三、 中国台湾:科技人才延揽
第四节科技创新助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若干建议
一、 精准规划细化产业分类
二、 构建全面开放的创新空间
三、 发展中小创意企业集群
四、 探索全产业链盈利模式
五、 培养文化与科技跨界人才
六、 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后记
內容試閱 :
当代世界是飞速发展和变化的世界,全球性的新技术革命迅速而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观念形态、行为模式和社会生活,同时推动着人类知识系统的高度互渗,新领域、新学科不断被开拓。面对新时代新情况,年轻人更具有特殊的优越性,他们的思想可能更解放、更勇于探索,他们的研究可能更具生命力、更富创造性。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一书中提出,向年轻人学习,将成为当代世界独特的文化传递方式。我们应当为年轻人建构更大的平台,倾听和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
2018年,适逢上海社会科学院建院60周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向全院40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征集高质量书稿,组织资助出版上海社会科学院院庆60周年青年学者丛书,把他们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推向社会,希冀对我国学术的发展和青年学者的成长有所助益。本套丛书精选本院青年科研人员最新代表作,内容涵盖经济、社会、宗教、历史、法学、国际金融、城市治理等方面,反映了上海社会科学院新一代学人创新的能力和不俗的见地。年轻人是上海社会科学院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是上海社会科学院面向未来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