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HK$
1097.6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HK$
55.8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HK$
54.9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77.8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201.6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HK$
76.2
|
編輯推薦: |
通过对此书内容的学习,使读者不仅可以学会PKPM2010软件操作,还可以学到贴近工程实际的CAD设计方法,建立与实际需求接轨的CAD设计思维,帮助读者搭建更加完善的专业知识架构,实现达成学以致用教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
內容簡介: |
作者根据长期从事建筑结构CAD教学及工程实践的经验体会,结合PKPM2010 V3.2版本,在本书编写过程中,采用规范条文、设计方法、软件操作和设计示例四条主线同时推进,设计原理和PKPM操作两个层面顺序展开的写作思路,实现了由简至全、由易到难、方法与应用并举,操作与示例同存写作模式。本书采用了活泼多样的体例形式,内容条理性层次性十分明显。全书共分CAD基本知识、PKPM系列软件介绍、结构建模中的特殊构件、结构建模基本方法及操作、坡屋面与错层结构建模、用SATWE软件分析设计上部结构、弹性动力时程分析、施工图绘制及基础设计等9章。本书可做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建筑结构CAD课程教材及研究生课外读物,也可做为初中级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设计参考书。
|
目錄:
|
第1章建筑结构CAD基本知识
1.1建筑结构设计与PKPM2010
1.1.1建筑结构CAD的概念与发展现状
1.1.2建筑结构CAD的基本内容
1.1.3CAD的意义和作用
1.1.4建筑结构设计与PKPM
1.2建筑结构CAD的基本环节要求
1.2.1建筑结构CAD的基本过程及内容
1.2.2计算分析结果出现异常错误的原因及类型甄别
1.2.3CAD软件的选用原则
1.3建筑结构CAD的工作与思维方式
1.3.1建筑结构CAD与传统手工设计之间的区别
1.3.2建筑结构CAD与设计经验、设计规范的关系
1.4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2章PKPM软件的组成及界面
2.1PKPM研发历史及PKPM的基本组成
2.1.1PKPM软件的历史与特点
2.1.2PKPM软件的多版本安装
2.1.3PKPM的主界面
2.1.4PKPM的图形平台
2.1.5PKPM的软件模块及集成设计主线
2.2建筑结构的类型及PKPM集成设计主线的选择
2.2.1建筑结构的类型及PKPM软件模块的选择
2.2.2建筑结构设计时的结构分析方法
2.2.3选择合适的集成设计主线
2.3用PKPM软件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操作流程
2.3.1PKPM2010 V2.X的设计操作流程
2.3.2PKPM2010 V3.X的设计操作流程
2.4SATWE核心的集成设计主要软件界面及菜单
2.4.1结构建模模块的菜单及工具面板
2.4.2SETWE分析与设计菜单及多模型多性能包络设计
2.4.3砼结构施工图及AutoCAD版砼施工图PAAD菜单介绍
2.5了解结构建模并创建一个简单设计模型
2.5.1结构建模的适用范围及基本功能
2.5.2创建工程文件及工程名
2.5.3利用结构建模初创一个简单结构模型
2.5.4结构建模的界面环境
2.5.5结构建模的【基本工具】菜单及坐标定点方式
2.6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3章结构模型中的特殊构件
3.1建筑结构普通构件和特殊构件的甄别
3.1.1主体结构的一级结构构件和二级结构构件
3.1.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梁、柱、板及短柱、细长柱、深受弯梁
3.1.3剪力墙结构中的墙、框支墙、短肢墙、连梁及边缘构件
3.1.4基础部位的基础、柱墩、基础梁、拉梁及地框梁
3.1.5砌体结构的构件
3.1.6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非主体结构构件
3.2上部结构的嵌固端及嵌固部位
3.2.1上部结构的嵌固层、嵌固部位及嵌固端
3.2.2地框梁层、基础梁、柱墩及基础方案选择
3.3扭转零刚度设计方法和协调扭转设计方法
3.3.1主梁、次梁的划分及PMCAD房间的概念
3.3.2次梁按主梁布置的扭转零刚度设计方法与协调扭转设计方法
3.4虚梁、虚板、虚柱及刚性梁的概念及作用
3.4.1虚梁、虚板、虚柱的概念及作用
3.4.2刚性梁、刚域的概念及作用
3.5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4章结构建模基本方法及操作
4.1结构设计基本参数及结构方案的确定
4.1.1设计条件及建筑条件图举例
4.1.2结构选型
4.1.3结构层数和结构标准层数的确定
4.1.4设计参数、本层信息定义
4.2定位轴网建模方法及交互识别操作
4.2.1轴网的基本概念及作用
4.2.2确定轴网方案及轴网交互输入
4.2.3利用DWG建筑图交互识别轴网
4.2.4定位网格对力学模型的影响
4.3梁柱墙建模方法与建模交互操作
4.3.1梁柱构件布置与编辑
4.3.2梁截面类型、截面尺寸的初选
4.3.3基于衬图的梁输入、编辑与校核
4.3.4经济柱距、柱截面初选及柱交互输入
4.3.5混凝土墙、连梁及洞口的处理与布置
4.4楼板建模方法与建模交互操作
4.4.1初估楼板厚度
4.4.2自动生成现浇板与交互修改楼板
4.5创建主体结构模型时对楼梯的处理
4.5.1结构建模时考虑楼梯对主体结构影响的参数化楼梯输入
4.5.2处理楼梯荷载及导荷方式
4.6实例商业建筑构件模型
4.7荷载统计与荷载输入
4.7.1结构建模的导荷特点与方式
4.7.2楼面、屋面、楼梯间恒荷载的统计与布置
4.7.3楼面、屋面、楼梯间活荷载的取值与布置
4.7.4梁上荷载统计方法及交互输入操作
4.7.5节点荷载、墙间荷载、柱间荷载、吊车荷载
4.7.6实例商业建筑荷载的输入
4.8楼层组装
4.8.1楼层组装的普通组装及广义层组装
4.8.2退出保存与数检定位
4.8.3对结构建模模型数据异常损坏的恢复
4.9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5章坡屋面、错层结构及多塔结构
5.1坡屋面结构
5.1.1坡屋面的分类
5.1.2构件空间位置与节点之间的关系
5.1.3坡屋面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多模型包络设计的概念
5.1.4坡屋面结构恒活荷载、特殊风荷载及地震作用
5.2错层结构
5.2.1错层结构的概念
5.2.2梁错层结构的建模方法与注意问题
5.3多塔结构或分缝结构的建模策略
5.3.1多塔结构建模
5.3.2多塔结构整体建模和多塔结构分拆建模的异同点
5.4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6章SATWE软件分析设计上部结构
6.1SATWE软件的基本功能与使用范围
6.1.1SATWE软件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6.1.2SATWE软件的基本功能
6.2参数设置及定义
6.2.1【总信息】中的整体性能控制与多模型包络设计参数
6.2.2SATWE多模型及包络设计策略控制选项
6.2.3计算控制信息中传基础刚度及自定义补充风荷载
6.2.4风荷载信息中的水平风荷载和特殊风荷载信息参数
6.2.5地震信息中的地震区划图等参数
6.2.6活荷信息中的按房间属性折减活荷载
6.2.7【调整信息】中的地震作用调整及自动读入动力时程分析结果
6.2.8【设计信息】定义结构重要性系数及梁柱配筋方式等参数
6.2.9地下室信息
6.2.10性能设计中的专项包络设计参数
6.2.11需要经过多重分析修改的SATWE分析设计参数总结
6.3设计模型补充处理
6.3.1特殊梁及特殊柱补充定义
6.3.2弹性板补充定义
6.3.3结构局部抗震等级调整
6.3.4特殊风荷载补充定义
6.4多塔结构或分缝结构的多塔定义
6.4.1多塔定义
6.4.2多塔多模型控制信息及生成多模型
6.5多模型包络设计与构件性能指标定义
6.5.1SATWE多模型包络设计功能
6.5.2SATWE多模型包络设计操作
6.6SATWE分析计算与包络设计
6.6.1生成SATWE数据与分析计算
6.6.2分析计算及包络设计
6.6.3PM次梁内力与配筋计算
6.7SATWE输出结果查看
6.7.1SATWE计算结果图形显示查看
6.7.2SATWE计算结果文本查看
6.8结构整体性能指标评价与控制
6.8.1不规则结构的界定及超限结构的处理
6.8.2控制结构整体性能的七大宏观指标和七方面判断
6.8.3设计信息校核及质量信息、舒适性验算
6.8.4层刚比、刚重比及结构竖向规则性、抗倾覆和薄弱层判断
6.8.5抗震性能的自震周期、周期比、剪重比及地震力分析
6.8.6变形验算的位移比、层间位移角及最大层间位移分析
6.8.7结构体系指标及二道防线调整
6.9结构构件性能判断与设计优化
6.9.1结构构件设计需要检查或注意的六大微观指标
6.9.2结构变形性能观察、内力图观察及构件变形检查
6.10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7章结构弹性动力时程分析
7.1结构弹性动力时程分析计算及依据
7.1.1弹性动力时程分析的基本概念
7.1.2为何要对结构进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
7.1.3弹性动力时程分析与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的应用范围
7.2动力时程分析有关规范条文的运用及操作示例
7.2.1需要做动力时程分析的结构
7.2.2弹性动力时程分析时初始地震波选择
7.2.3弹性动力时程分析参数
7.2.4弹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有效性分析及波形筛查
7.2.5动力时程分析结果利用
7.3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8章绘制结构施工图
8.1建筑结构施工图的基本组成及表达方式
8.1.1建筑结构施工图的基本组成及表达深度
8.1.2梁柱墙结构施工图的不同表达方式
8.1.3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介绍
8.2砼结构施工图软件模块的主要功能及界面
8.2.1砼结构施工图软件模块的主要功能
8.2.2砼结构施工图软件模块的人机交互界面
8.3用砼结构施工图软件模块绘制楼板配筋图
8.3.1绘制楼板平法配筋图的操作流程
8.3.2确定绘制平法表示的楼板配筋图的楼层和参数
8.3.3楼板计算及配筋设计
8.3.4多设计模型楼板设计计算结果的比对分析
8.3.5依据制图标准设定图线宽度
8.3.6楼板配筋图绘制与编辑
8.4用砼结构施工图软件模块绘制梁柱配筋图
8.4.1砼结构施工图绘制平法表示的梁配筋图的主要操作
8.4.2配筋结果的验算、修改与梁配筋图的绘制
8.4.3柱施工图绘制、校核与改选钢筋
8.5用AutoCAD板砼施工图PAAD软件模块绘制板梁柱施工图
8.5.1初识PAAD与PAAD功能介绍
8.5.2用PAAD绘制楼板配筋图
8.5.3用PAAD绘制梁平法表示的配筋图
8.5.4用PAAD绘制柱平法表示的配筋图
8.6楼梯设计与楼梯施工图绘制
8.6.1楼梯图纸组成方式
8.6.2用平法绘制楼梯施工图
8.7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9章基础设计
9.1JCCAD的基本功能及软件菜单
9.1.1JCCAD模块的基本功能
9.1.2用JCCAD进行基础设计
9.2基础模型的准备
9.2.1读取上部结构分析程序数据
9.2.2基础荷载
9.2.3定义基础设计参数
9.2.4独基设计的上部构件
9.2.5基础设计时的网格节点修改
9.3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9.3.1柱下独立基础自动布置与交互布置
9.3.2更新上部结构或进行基础重新设计
9.4地基沉降控制相关及柱下独立基础沉降控制
9.4.1地基沉降的有关规范条文及基础沉降控制
9.4.2柱下独立基础沉降计算
9.5基础施工图的绘制与修改
9.5.1用JCCAD绘制基础施工图
9.5.2在传统基础施工图基础上绘制平法图纸
9.6本章小结
|
內容試閱:
|
PKPM软件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用户最多、功能最强大的建筑结构CAD系统之一,PKPM2010 V3.2是PKPM于2017年推出的执行所有新编设计规范的版本。
本书依照PKPM软件操作顺序,通过一个贯穿全书的坡屋面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示例,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CAD的基本方法和相关概念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把相关设计规范条文应用融入设计方法、软件操作和设计示例中,使读者不仅能更加直观地了解PKPM的操作,同时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在建模操作相关章节,简述了用Spas PMSAP创建复杂大空间组合结构设计模型的方法,详细论述了以建筑条件图作为衬图的轴网、构件及荷载输入方法; 讨论了建立网格时的力学关系与结构模型的协调性问题、标准层划分原则; 叙述了短柱、短肢墙、框支墙、剪力墙、深梁、深受弯梁、浅梁、连梁、设缝连梁等诸多构件类型的概念及应用; 讲解了这些构件的甄别及相应的建模策略、主次梁设置及相应的设计方法; 讲解了框架结构地框梁结构方案、地下柱墩结构方案、普通简支基础梁结构方案的优缺点; 叙述了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强柱根、弱柱根设计概念; 叙述了虚梁、虚板、虚柱及刚性杆的应用; 讲解了基于房间属性的活荷载布置策略及方法; 叙述了板及梁上荷载统计与输入,普通风荷载、特殊风荷载及板上局部荷载的建模处理的方法,楼梯与主体结构关系处理,错层和结构下沉、坡屋面结构设计方法等诸多概念,以及与SATWE专项多模型包络和用户自定义多模型包络设计相应的建模概念及方法。
在结构分析软件相关章节,论述了结构分析模型的选择原则,介绍了SATWE及弹性动力时程分析等软件的基本功能,叙述了软件主要设计参数的基本含义及选取方法,并讲解了如何通过SATWE输出结果对所设计的结构进行评价,判断结构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介绍了进行结构弹性动力时程分析以及如何把分析结果导入SATWE的方法,重点描述了SATWE专项多模型包络设计及用户自定义包络设计的基本概念及操作方法,并介绍了设计优化的基本概念。
在绘制建筑结构施工图相关章节,介绍了砼结构施工图绘制和AutoCAD版砼施工图PAAD两个施工图绘制软件的操作,叙述了图纸的基本组成及表达深度,在讲解了梁柱板施工图的不同表达方式之后,重点叙述了利用软件绘制施工图、平法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及绘图操作。
在基础设计相关章节,讲解了JCCAD用于独立基础设计时,如何创建基础模型、附加荷载处理、基础分析与计算及平法图纸绘制的基本方法和软件操作,讲解了柱下独立基础平法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及绘制方法。
本书第1~5章、第7章、第8章由张晓杰编写,第6章由周涛、张晓杰编写,第9章由王中心编写。张晓杰对全书进行最后统稿及修改。山东省城镇建筑设计院的辛崇东院长对本书的写作提出了十分宝贵的建议和帮助,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限于作者水平,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8年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