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HK$
132.2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HK$
80.6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HK$
12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HK$
60.5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HK$
77.3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21.8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HK$
132.2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HK$
77.3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第四届全国经济史学博士后论坛的论文精选集,以中国经济史学的话语体系构建为主题,分别从传统市场的近代化转型、经济转型中的制度变迁、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经济组织及其管理模式的变化、社会转型与经济思想变迁等方面,对我国经济改革与转型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展开论述。
|
關於作者: |
何善蒙,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浙江大学哲学系副系主任,浙江省哲学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浙江大学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等。目前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中国民间宗教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
目錄:
|
目 录
宗教文化专题
黎民百姓,平安幸福 王铠
侗族萨信仰与道教 华婷婷
试论侗族宗教中萨崇拜与世俗的疏离 王子健
黎平县侗族丧葬习俗初探 王思佳
侗族的祈雨与占雨:基于黎平黄岗侗寨喊天节与存世文献的考察 赵江红
宗族文化专题
黔东南地区黎平县侗族宗族制度考察 陈伟良
侗族的姓氏与姓氏节 赵卓
款文化对当今侗族地区社会团结的意义 陈子豪
建筑文化专题
论侗族鼓楼建筑的保护与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 陈慧本
侗族鼓楼在当今社会的角色转变 陈寅莹
鼓不复存,传统仍在:侗族鼓楼文化 章梦珂
从侗寨建筑门匾看黔东南侗寨文化变迁 李含雨
音乐文化专题
黔东南州侗族大歌研究 刘思怡
音乐、习俗与教化:以黎平侗族为例解读音乐的多元价值 赵雅鑫
饮食服饰专题
浅谈侗族稻鱼鸭共生系统及其传统饮食文化:以贵州黎平县侗族为例 任康英
把侗族穿在身上:从社会角度看侗族服饰 严颜
|
內容試閱:
|
以民族文化调查,探寻民族融合经验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相依共存的国家,各民族文化保持自己鲜明的个性,又相互吸纳和融合,最终形成了凝聚力、熔铸力、生命力极强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促进少数民族的全面发展,不仅有利于加强民族间的交流合作,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加中华文化的活力,促进中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当前受经济全球化和消费型文化的冲击,我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在加快流失,许多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处于濒危状态,我国文化多样性优势正在不断丧失。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对少数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严重影响,对中华文化的生机和活力造成严重影响,对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强调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背景下,如何重新认识并弘扬优秀少数民族文化代转换来说,都是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贵州是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大省,由于地处偏远,山水相隔,与外界及相互间交往较少,这些少数民族以及各个分支都长期按照各自不同的自然环境在生产、生活中传承和发展着自己的历史,形成了人类学上极为独特的文化千岛现象。无论是其中的传统节日、舞蹈、歌唱、戏曲、服饰、传说、故事、风俗习惯、娱乐竞技等,还是具有独特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风雨桥、鼓楼、吊脚楼等,都从不同角度向世人展示着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与中华文化的风采。然而,如今,贵州省少数民族文化现状令人担忧。贵州省少数民族文化原本就缺乏完善的传承体系,随着经济发展、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贵州省内大量人口外迁,再加之当地人民的文保意识薄弱,当地缺乏专门的文保人才,其无疑会面临着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失传、古籍文物流失、民族村消亡、民族文化资源濒临灭绝、民族民间文化艺人缺乏接班人等众多少数民族文化危机。
贵州正是因为有独特的少数民族研究条件,才使得人们对其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有更突出的重视。通常来说,对少数民族传统的调查和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层面:第一,是直观的少数民族特点,体现在当下少数民族村寨的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观察和对话记录得到,例如传统的建筑样式、服饰特征和语言文字,可以最为明显地区别各个民族。第二,是少数民族的历史,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历史,在分享同样的时间区间时,因为地理环境等因素的作用,发展出了风格迥异的人情和风俗,生活在时间中动态的历史变化一直延续至今,从发源到逐渐成型,直至今天的民族融合,每一个民族的形成不仅因为相对封闭和隔离突出了区别,很大程度上具有一样的发展进程形成了共性。特性虽能够引起人的好奇心,丰富中华文化,但是融合的基础在于更显著的共性,因为人性的相通,再长的距离、再奇特的气候都能在一个行为习惯上找到大家一致认可的理由。第三,即是由历史变化衍生出的民族融合,虽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过程,却是发展过程中意义特殊的阶段。在交流越来越便捷的情况下,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习俗可能会由于追求生活的高效,逐渐变得一致化和公式化,但是民族融合既然是不可缺失的部分,并且在历史的动态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关注民族融合是研究融合的原因和融合的方式以及融合的结果,并非以融合的目的去探求民族融合。事实上融合并非意味着一种文化的消亡,而是意味着一种文化的新生,每一个民族文化的产生都是在实践借鉴中成型的,而保留至今、能够使人们认可并且视作瑰宝的部分,都是融合、比较之后被选择的结果。虽然不能避免融合的同化作用,但是融合的提炼作用相对更为突出。
贵州因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所以产生了其他地区所没有的、极为独特的民族融合现象,这种融合既保留有各个民族自身的特点,使得贵州不被称作某一个民族的据点,又使得每个文化具有很高的接受度和价值性。不论是从单个民族看,还是从多个民族观察;无论是从单个民族纵向比较,还是从多个民族横向比较,融合广泛存在的现象不难发现,有表现一致的融合性,例如一天的作息习惯;也有内涵一致的融合性,例如不同仪式下同样的精神追求。这些均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和保护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深入了解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融合性的特点,在当前具有尤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由浙江大学和贵阳孔学共同推出民族文化与民族融合系列调查,旨在通过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入考察,在尽量反映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现状的基础上,探寻贵州少数民族融合经验,并试图在此基础上为民族融合提供一种思考的可能范式。这样的理解对于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梳理和现代转换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来说,也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该系列调查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尽量囊括贵州境内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深入少数民族聚居区进行田野调查,最终形成能够反映贵州少数民族融合特征的丛书。
何善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