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HK$
100.6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HK$
109.8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HK$
99.7
《
无端欢喜
》
售價:HK$
76.2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HK$
53.8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HK$
87.4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HK$
44.6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HK$
134.2
|
編輯推薦: |
本书主要由田野调查、口述材料等*手调查资料汇编而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资料翔实。
|
內容簡介: |
厦门市海沧区风土海沧民俗调查组于2016年春节前夕,走访了渐美村下辖的渐美社、芦坑社两个自然村,采访了渐美村老人会、宫庙理事会成员等多位知情人士,实地调查了古迹宗祠的保存现状,收集了许多宝贵的*手材料。调查组对这些材料加以整理,形成了渐美村的历史沿革、滩涂旧事、文化遗产和人物故事等内容。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资料翔实。
|
關於作者: |
黄达绥,女,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文化馆馆长,群文研究馆员,海沧区第十一届、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海沧基层委主委,撰写的多篇专业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曾出版《我的群文工作》《海沧民俗》等个人专著。
吴光辉,男,湖北武汉人,现为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日本思想史、比较文化学,代表作有《日本的中国形象》《他者之眼与文化交涉》等。
|
目錄:
|
第一章 历史沿革1
第一节 社区概况1
第二节 教育事业6
第二章 滩涂旧事10
第一节 渐渐消失的海10
第二节 吃海的那段日子32
第三节 滩涂的海产品39
第三章 文化遗产54
第一节 文物古迹54
第二节 古厝老宅66
第三节 民俗风情72
第四章 人物故事112
第一节 古村先贤112
第二节 渐美侨踪117
第三节 人物访谈125
附录 《风土志》 153
后记163
|
內容試閱:
|
闽南,锦绣中华的灿烂奇葩,扬名世界的创业热土!闽南,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外华夏游子的故乡!闽南,博采古越文化、中原文化、外来文化,形成了一体多元的文化融合;闽南,凝聚山岳部落、海岸文明、海洋文化,构建了自由开放的文化模式。晴天碧海、红砖古厝,组成了闽南的主流格调;南曲雅韵、绿芽春茗,谱写了闽南的无数传奇。
如果说闽南是中华文化的奇葩、扬名世界的热土,那么我们如今所要讲述的海沧,就是这一朵奇葩、一片热土的缩影。正如海沧这一名称所谕示的,它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天然港湾,它是一个物产繁多的无尽宝藏。同时,它也是我们毕生难以割舍的留恋之根,一世无法忘怀的风土之乡。
作为陆地门户,海沧自古以来就具有极为突出的重要地位。据《三都建义仓奏记》梁兆阳邑令之记载:澄地为漳门户,治之北有隔衣带地,周环四十里许,年所征赋予澄籍居十之三,名三都者。
三都之名,始于南宋时期的保甲制度,该地设置海沧一都、二都、三都。到了明代,一都、二都、三都合并为一二三都,简称三都。作为三都之地的海沧,一直以来就流传着九头九尾十八坑之传
说。所谓头,是指曲折海岸线中凸出的部分,九头是指石塘村的水头、排头、地头、渐美村的马地头、贞庵村的澳头、后井村的石甲头、许蓝头、地岸头、海沧村的大路头。所谓尾,是指沿海凸出一部的末端,九尾是指渐美、坂尾(锦里)、钟林尾(钟山)、后山尾、草仔尾、陈都尾(温厝村属)、路头尾(海沧村属)、下尾(吴冠村属)、山尾(吴冠村属)。所谓坑,是指低洼的地方,十八坑则分别指青礁村的龙湫坑(东宫故地),古楼村的后陵坑,困瑶村的西宁坑,锦里村的马坑、肖坑,温厝村的寮坑、宁坑、苏坑、蔡坑、徐坑,海沧农场的洪坑,后井村的内坑,渐美村的芦坑,石塘村的马内坑、花坑、斜坑、东坑。正是在这样的自然风土上,海沧构建起了独特的人文气息。
作为海上枢纽,海沧的战略地位一直备受世人关注。革命先驱孙中山在其《建国方略》对厦门港的规划中留下了这样一段记载:(厦门)此亦一老条约港也,在于思明岛。厦门有深广且良好之港面,管有相当之腹地,跨福建、江西两省南部,富有煤铁矿产。此港经营对马来群岛及南亚细亚半岛之频繁贸易,所有南洋诸岛、安南、缅甸、暹罗、马来各邦之华侨大抵来自厦门附近,故厦门与南洋之间载客之业极盛。如使铁路已经发展,穿入腹地煤铁矿区,则厦门必开发而为现在更大之海港。吾意须于此港面之西方建新式商埠,以为江西、福建南部丰富矿区之一出口。此港应施以新式设备,使能联陆海两面之运输以为一气。其中的 此港面之西方建新式商埠施以新式设备,使能联陆海两面之运输以为一气,也就是在厦门港的西侧,即海沧建设一个新式港口,形成海陆联运的东方大港。
作为文化荟萃之地,海沧这一片热土始终充满着丰富多样的人文气息。海沧的文化之根在于陆地,源于中原。但是,海沧的文化并没有停留在陆地或者中原的文化传承,而是不断地向大海延伸、向海外扩展。如果说闽南是大海的故乡,那么海沧则也是一大批海外人士的故乡。钟山蔡氏、石塘谢氏、锦里林氏、祥露庄氏、贞庵江氏不仅在海沧繁衍生息,同时也在数百年期间先后迁移到了中国台湾地区、东南亚等一带。为了不忘祖先福荫之恩、水源木本之义,海沧先民修建祠堂、重整家庙,构建起了闽南地区极为独特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传承。在这片土地上,保生大帝的民间信仰、闽台送王船的风俗礼仪、海沧蜈蚣阁进香等活动,既充满了无比浓郁的地方传统氛围,同时也带有不断创新的现代人文特征,形成了具有自身独特风格的人文风土。
作为文明窗口,海沧的社会进程展现了中国乡村文明的深化与发展,并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步伐。三都之名凸显了海沧的历史渊源,行政变迁提示了海沧自乡村向城市不断发展的区域演变,经济腾飞再现了海沧改革开放、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传统回归彰显了海沧人不忘根本、探索文化融合的质朴性格。如果说《建国方略》展示的是海沧在海西建设中的未来性,那么如今的海沧随着新开发区的建设,已经成为厦门联络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日本、韩国、东南亚、印度乃至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构建福建乃至中国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基地。所谓文明窗口,也就是海沧经历了从传统乡村到现代都市的蜕变,成为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一道缩影;所谓与时俱进,或许并不只是海沧一地所独有的根本性格,但可以说它正是海沧得以蓬勃发展、不断进步的思想源泉与核心动力之所在。
或许我们可以说,海沧的本质在门户枢纽、文化、文明之中彰显海沧魅力,而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城市化的不断扩张,海沧正在历经变迁,甚至体验痛苦的蜕变,以实现新时代的自我定位的转型。但我们相信,海沧的变迁并不是遮蔽或者隔断源于传统地区定位,而是将它进一步加以深化,或者说展开了一个全方位的科学定位。
时代的步伐不可阻挡,时代的变迁令人回想。如今,在海沧这一片历经千年传承、东风西雨一遍遍洗礼的土地之上,拥有数不尽的文化传统、历史遗迹、人文风格的乡村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究竟是一个时代的进步,还是一个文化的遗失;究竟是一个现代是将它们记录下来,使它以一个新的形式流传下去。
风土海沧系列研究,就是对海沧乡村的城市化而展开的人文调查。这一研究的缘起,来自海沧文化馆黄达绥馆长的执着追求,同时也是立足于过去的海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编撰基础。这样一个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无疑是漫长而痛苦的一段经历,但是同时也是面临城市新规划必须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不仅如此,作为编写委员会的一员,我也禁不住不断地质问自己,海沧是什么?如何来表述海沧?如何来评价表述海沧的行为?
首先,海沧是什么?或许对于大多数的外来者而言,它不过是一个流动人生的驿站,一个短暂休憩的港湾。但是,对于一直生活在这一片土地上的人而言,它是一条没有发生任何转移的根;对于始终眷念着这一片土地的宁静与和谐的人而言,它是一片可以寄托希望、实现梦想的热土。海沧不再是与我们相对立的存在,而是我不得不加以依托且将我们包容在一起的故乡。而且,也正是海沧文化风土的极为丰富的多样性,使我们找到寄存于我们心底的故乡。海沧是一片海,展现出了它的包容性;海沧是一首诗,述说着它的曲折历史,海沧就是这样的一片热土。
如何来表述海沧?它给予我们的感动,不仅在于它的风土地貌、建筑景致、民俗祭祀,同时也在于它深切的、终极的人文关怀。海沧的风土地貌并不稀奇,但是却充满了崎岖坎坷;海沧的建筑景致也不独特,但是却带有了斑驳沧桑;海沧的人文祭祀也不新奇,但是却依托在了山海之间。就在这样的不起眼处、不经意间,海沧的人文风土得以凸显。茅草屋上吹拂的茅草,小桥流水间逝去的落叶,远山烟雾笼罩下的杉树林,常常让我面对海沧的这一片宁静而和谐的大海发出无限感叹。这样的感动,并不是将会给我带来什么惊诧的表情或者什么紧张的情绪,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不断深入心底的流动。或许也就在这样的不起眼处、不经意间,我们已融入了它的人文风土之中。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智慧之根,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任何国家和民族在世界的崛起,不仅需要经济、军事等国家硬实力的强大支撑,也需要内向凝聚力、外向感召力和文化软实力相辅相成,从而不断增强建设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努力提高全社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如何来评价我们的表述海沧的行为?看起来我们所尝试的,不过是将历史的资料、现实的感受、口述的文本堆砌在一起,但我们是用这种最为直观的呈现,来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把握未来前行的方向,这也正是本系列图书始终坚持不变的叙述方式的根源之所在。
夕阳西下,古榕参天,海沧风土系列考察就是以钟山村为起点而逐步深入的。我还依稀记得第一次踏入钟山村的情形:在一片夕阳的光晕之中,榕树留下了无数的斑驳身影,长街两畔的古宅越发凸显出了历史的沧桑,黄达绥馆长、林致平顾问、刘丽萍女士与厦门大学人类学的博士们一道朝着夕阳下的道路前行。就在这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生命的永恒。这是一种夕阳、古树、小道、旧宅联系到一起,流淌出和谐静谧的氛围的一种生命的永恒,会伴随着我们的工作而不断地延伸下去,并激励着我们一路走下去的一种生命的永恒。
吴光辉 谨记
厦门大学囊萤楼
2015年10月2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