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HK$
64.4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HK$
59.8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HK$
538.2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HK$
227.7
《
耕读史
》
售價:HK$
112.7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HK$
124.2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9.7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HK$
74.8
|
內容簡介: |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从宏观(区域)、中观(产业)、微观(企业)三个层面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评价中国物流业发展水平。(2)剖析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演变特征。从需求、供给、创新、制度四个方面剖析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轨迹;通过比较分析要素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创新)对物流业增长的贡献度,归纳总结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演变特征;将制度质量、消费者的技术偏好等因素引入新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中,阐述创新驱动、制度质量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关联;提出创新驱动效应的测算方法,并根据测算结果实证检验了创新驱动物流业增长的门槛效应,*后通过双重变量门槛模型的估计结果剖析物流业增长动力转换的内在路径,探寻经济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可行路径。(3)从空间结构网络化、产业内部融合与一体化运作、产业联动发展与价值创造、智能化与创新这四个角度探寻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关键路径选择。①空间结构网络化。从时空演进视角分析物流业规模分布的空间特征;选取城市群作为空间单元,从物流交通基础设施、物流企业、物流产业等多角度考察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空间结构。②产业内部融合与一体化运作。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结合物流产业的特征,剖析物流业产业融合的机理、模式与效应;分析我国物流业产业内部融合的发展实践,考察我国物流企业提供一体化与综合化物流服务的能力。③产业联动发展与价值创造。主要构建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工商业(制造业、商贸业)与物流业的耦合协调度,并通过对工商业(制造业、商贸业)与物流业存增量系数的调节模拟产业联动的演化;利用产业协同集聚指标测算中国物流业与工商业的空间协同程度,探究物流业与工商业之间的空间效应差异。④智能化与创新。从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思维和网络效应4个维度分析互联网对中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并进一步探究互联网影响中国物流业效率的门槛效应与地区差异,同时还探讨互联网影响中国物流业效率的内部机理。(4)根据前文的分析结果,提出新时代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關於作者: |
梁红艳,管理学博士,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物流系教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物流、物流产业、服务经济。先后主持承担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福建省社科联重大项目、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以及产业界研究课题10多项;以第二成员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合著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经济管理》、《科研管理》等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福建省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三等奖、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学名师。
|
目錄:
|
第一章 中国物流业发展的脉络、现状与问题
一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脉络
二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三 中国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第二章 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实现路径
一 中国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机制
二 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路径选择
第三章 中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及其贡献
一 生产函数设定
二 变量说明
三 结果分析
第四章 中国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分布体系与差异分解
一 研究方法
二 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三 制造业与物流业规模分布的时空特征
四 省域制造业与物流业规模分布特征的进一步分析
五 城市群制造业与物流业规模分布特征的进一步分析
六 东中西部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规模分布特征的进一步分析
第五章 空间结构网络化与区域物流协调
一 研究方法
二 中国省际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
三 中国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
第六章 产业互动融合与物流业价值创造
一 产业互动融合的理论基础
二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综合发展水平评价
三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互动关系
四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耦合协调度
第七章 信息化与物流业生产率
一 物流业与信息业产业融合的理论基础与实践
二 中国物流业与信息业发展水平评价及其互动关系分析
三 中国物流业与信息业的融合水平
四 中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与分析
五 中国物流业与信息业产业融合的生产率效应
第八章 战略联盟与物流业市场竞争力
一 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理论基础
二 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三 理论分析与研究设计
四 检验结果与分析
附 录
附录1 中国各省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其分解项
附录2 中国各省份物流业生产率的贡献
附录3 中国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测度结果
附录4 物流企业战略联盟调查问卷
|
內容試閱:
|
前言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并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现代物流业和现代供应链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备条件。物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在新时代面临着新要求、新任务。如何发展新时代的新物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新任务。
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我国物流业从探索起步到创新发展,在供给推动、市场拉动、技术驱动与政策促进的综合作用下,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物流业规模扩张、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201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252.8万亿元,相当于同期GDP总量的3.27倍;全社会货运量达到472亿吨,全社会货物周转量达19.3万亿吨公里,比改革开放初期分别增长14倍和18倍;全年快递业务件量超过400亿件,连续四年稳居世界第一;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下降为14.6%,比有记录的1991年下降近10个百分点。二是物流企业群体趋于成熟。通过改革国有企业、引进外资企业、发展民营企业,我国物流市场出现了多种所有制企业参与竞争、繁荣发展的局面。目前,全国物流相关法人单位已近40万家,其中A级物流企业5355家。各类物流企业坚持创新驱动,转换发展动能,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不断提升,基本符合市场需要的物流企业群体趋于成熟。三是物流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截至2017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公路总里程477.3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6万公里;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达1913个;民航运输机场229个;规模以上物流园区超过1600家,物流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与运作基础设施网络基本成型。
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物流业多项指标排名居世界前列,在规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