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3卷(第二版)

書城自編碼: 333448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工業技術機械/儀表工業
作者: 秦大同,谢里阳 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122333810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03-0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268.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HK$ 308.2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HK$ 74.8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HK$ 101.2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HK$ 66.7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HK$ 79.4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HK$ 112.7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HK$ 43.7
推拿纲目
《 推拿纲目 》

售價:HK$ 414.0

 

編輯推薦: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二版是顺应中国制造2025智能装备设计新要求的、技术先进、数据可靠的一套现代化的机械设计大型工具书,涵盖现代机械零部件设计、智能装备及控制设计、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三部分内容。具有以下六大特色。
1.权*威性。《现代机械设计手册》阵容强大,编、审人员大都来自于设计、生产、教学和科研一线,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这支专业的编审队伍确保了手册准确、实用的内容质量。
2.现代感。体现现代机械设计气氛,满足时代要求,是《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的基本宗旨。现代二字主要体现在:新标准、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产品、智能化、现代的设计理念、现代的设计方法和现代的设计手段等几个方面。第二版重点加强机械智能化产品设计(3D打印、智能零部件、节能元器件等)、智能装备(机器人及智能化装备等)控制元器件及系统设计、数字化设计等先进设计方法的应用技术等内容。
3.实用性。新版手册继续加强实用性,对传统机械零部件设计选用等基础性内容的选定、深度的把握、资料的取舍和章节的编排,都坚持从设计和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为方便广大读者的使用和查阅,手册在具体内容的表述上,采用以图
內容簡介: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二版是顺应中国制造2025智能装备设计新要求、技术先进、数据可靠的一部现代化的机械设计大型工具书,涵盖现代机械零部件及传动设计、智能装备及控制设计、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三部分内容。第二版重点加强机械智能化产品设计(3D打印、智能零部件、节能元器件)、智能装备(机器人及智能化装备)控制及系统设计、现代设计方法及应用等内容。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共6卷,其中第1卷包括机械设计基础资料,零件结构设计,机械制图和几何精度设计,机械工程材料,连接件与紧固件;第2卷包括轴和联轴器,滚动轴承,滑动轴承,机架、箱体及导轨,弹簧,机构,机械零部件设计禁忌,带传动、链传动;第3卷包括齿轮传动,减速器、变速器,离合器、制动器,润滑,密封;第4卷包括液力传动,液压传动与控制,气压传动与控制;第5卷包括智能装备系统设计,工业机器人系统设计,传感器,控制元器件和控制单元,电动机;第6卷包括机械振动与噪声,疲劳强度设计,可靠性设计,优化设计,逆向设计,数字化设计,人机工程与产品造型设计,创新设计,绿色设计。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二版是顺应中国制造2025智能装备设计新要求、技术先进、数据可靠的一部现代化的机械设计大型工具书,涵盖现代机械零部件及传动设计、智能装备及控制设计、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三部分内容。第二版重点加强机械智能化产品设计(3D打印、智能零部件、节能元器件)、智能装备(机器人及智能化装备)控制及系统设计、现代设计方法及应用等内容。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共6卷,其中第1卷包括机械设计基础资料,零件结构设计,机械制图和几何精度设计,机械工程材料,连接件与紧固件;第2卷包括轴和联轴器,滚动轴承,滑动轴承,机架、箱体及导轨,弹簧,机构,机械零部件设计禁忌,带传动、链传动;第3卷包括齿轮传动,减速器、变速器,离合器、制动器,润滑,密封;第4卷包括液力传动,液压传动与控制,气压传动与控制;第5卷包括智能装备系统设计,工业机器人系统设计,传感器,控制元器件和控制单元,电动机;第6卷包括机械振动与噪声,疲劳强度设计,可靠性设计,优化设计,逆向设计,数字化设计,人机工程与产品造型设计,创新设计,绿色设计。

新版手册从新时代机械设计人员的实际需求出发,追求现代感,兼顾实用性、通用性、准确性,涵盖了各种常规和通用的机械设计技术资料,贯彻了*的国家和行业标准,推荐了国内外先进、智能、节能、通用的产品,体现了便查易用的编写风格。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可作为机械装备研发、设计技术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目錄
第14篇 齿轮传动

齿轮传动总览14-3

第1章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

1.1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基本齿廓和模数系列14-7

1.1.1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基本齿廓(GBT 13562001)14-7

1.1.1.1标准基本齿条齿廓14-7

1.1.1.2不同使用场合下推荐的基本齿条14-8

1.1.1.3其他非标准齿廓14-8

1.1.2渐开线圆柱齿轮模数(GBT 13572008)14-9

1.2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参数选择14-9

1.2.1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基本参数14-9

1.2.2变位圆柱齿轮传动和变位系数的选择14-10

1.2.2.1变位齿轮传动的原理14-10

1.2.2.2变位齿轮传动的分类和特点14-11

1.2.2.3外啮合齿轮变位系数的选择14-13

1.2.2.4内啮合齿轮变位系数的选择14-17

1.3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14-23

1.3.1标准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14-23

1.3.2高度变位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14-24

1.3.3角度变位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14-25

1.3.4齿轮与齿条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14-28

1.3.5交错轴斜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14-29

1.3.6几何计算中使用的数表和线图14-29

1.4渐开线圆柱齿轮齿厚的测量计算14-33

1.4.1齿厚测量方法的比较和应用14-33

1.4.2公法线长度(跨距)14-35

1.4.3分度圆弦齿厚14-43

1.4.4固定弦齿厚14-47

1.4.5量柱(球)测量距14-48

1.5圆柱齿轮精度14-50

1.5.1适用范围14-50

1.5.2齿轮偏差的代号及定义14-51

1.5.3齿轮精度等级及其选择14-54

1.5.3.1精度等级14-54

1.5.3.2精度等级的选择14-54

1.5.4齿轮检验14-56

1.5.4.1齿轮的检验项目14-56

1.5.4.25级精度的齿轮公差的计算公式14-57

1.5.4.3齿轮的公差14-57

1.5.5齿轮坯的精度14-75

1.5.5.1基准轴线与工作轴线之间的关系14-75

1.5.5.2确定基准轴线的方法14-75

1.5.5.3基准面与安装面的形状公差14-75

1.5.5.4工作轴线的跳动公差14-77

1.5.6中心距和轴线的平行度14-77

1.5.6.1中心距允许偏差14-77

1.5.6.2轴线平行度偏差14-78

1.5.7齿厚和侧隙14-78

1.5.7.1侧隙14-80

1.5.7.2齿厚公差14-80

1.5.7.3齿厚偏差的测量14-81

1.5.8轮齿齿面粗糙度14-81

1.5.8.1图样上应标注的数据14-81

1.5.8.2测量仪器14-82

1.5.8.3齿轮齿面表面粗糙度的测量14-83

1.5.9轮齿接触斑点14-84

1.5.9.1检测条件14-84

1.5.9.2接触斑点的判断14-84

1.5.10新旧标准对照14-86

1.6齿条精度14-88

1.7渐开线圆柱齿轮承载能力计算14-88

1.7.1可靠性与安全系数14-89

1.7.2轮齿受力分析14-89

1.7.3齿轮主要尺寸的初步确定14-90

1.7.3.1齿面接触强度14-90

1.7.3.2齿根弯曲强度14-91

1.7.4疲劳强度校核计算14-91

1.7.4.1齿面接触强度核算14-91

1.7.4.2轮齿弯曲强度核算14-111

1.7.4.3齿轮静强度核算14-129

1.7.4.4在变动载荷下工作的齿轮强度核算14-129

1.7.4.5薄轮缘齿轮齿根应力基本值14-131

1.7.5开式齿轮传动的计算14-131

1.7.6计算实例14-132

1.8渐开线圆柱齿轮修形计算14-135

1.8.1齿轮的弹性变形修形14-135

1.8.1.1齿廓修形14-135

1.8.1.2齿向修形14-137

1.8.2齿轮的热变形修形14-140

1.8.2.1高速齿轮的热变形机理14-140

1.8.2.2高速齿轮齿向温度分布14-140

1.8.2.3高速齿轮的热变形修形计算14-141

1.8.2.4高速齿轮热变形修形量的确定14-142

1.9齿轮材料14-143

1.9.1齿轮用钢14-143

1.9.2齿轮用铸铁14-149

1.9.3齿轮用铜合金14-149

1.10圆柱齿轮结构14-155

1.11圆柱齿轮零件工作图14-161

1.11.1需要在工作图中标注的一般尺寸数据14-161

1.11.2需要在参数表中列出的数据14-161

1.11.3其他数据14-161

1.11.4齿轮工作图示例14-161



第2章圆弧圆柱齿轮传动

2.1圆弧齿轮的分类、基本原理、特点及应用14-164

2.2圆弧齿轮的模数、基本齿廓和几何尺寸计算14-167

2.2.1圆弧齿轮的模数系列14-167

2.2.2圆弧齿轮的基本齿廓14-167

2.2.2.1单圆弧齿轮的滚刀齿形14-168

2.2.2.2双圆弧齿轮的基本齿廓14-168

2.2.3圆弧齿轮的几何参数和尺寸计算14-169

2.3圆弧齿轮传动精度14-172

2.3.1精度等级及其选择14-172

2.3.2齿轮、齿轮副误差及侧隙的定义和代号14-172

2.3.3公差分组及其检验14-176

2.3.4检验项目的极限偏差及公差值(GBT 157531995)14-176

2.3.5齿坯公差14-182

2.3.6图样标注及零件工作图14-182

2.4圆弧齿轮传动的设计及强度计算14-184

2.4.1基本参数选择14-184

2.4.2圆弧齿轮的强度计算14-186

2.4.2.1双圆弧齿轮的强度计算公式14-186

2.4.2.2单圆弧齿轮的强度计算公式14-186

2.4.2.3强度计算公式中各参数的确定方法14-187

2.5圆弧圆柱齿轮设计计算举例14-196

2.5.1设计计算依据14-196

2.5.2高速双圆弧齿轮设计计算举例14-196

2.5.3低速重载双圆弧齿轮设计计算举例14-199



第3章锥齿轮传动

3.1锥齿轮传动的基本类型、特点及应用14-202

3.2锥齿轮的变位14-204

3.3锥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14-206

3.3.1直齿、斜体锥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14-206

3.3.2弧齿锥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14-211

3.3.3摆线齿锥齿轮的几何设计14-217

3.3.3.1摆线齿锥齿轮几何参数计算的原始参数14-218

3.3.3.2摆线齿锥齿轮几何参数计算14-220

3.3.3.3摆线齿锥齿轮的当量齿轮参数及重合度14-226

3.3.3.4克制摆线齿圆锥齿轮的齿形系数14-227

3.3.4准双曲面齿轮传动设计14-228

3.3.4.1准双曲面齿轮主要参数选择14-228

3.3.4.2准双曲面齿轮几何参数计算14-231

3.3.5摆线齿准双曲面齿轮传动设计14-236

3.3.5.1摆线齿准双曲面齿轮几何参数计算的原始参数14-236

3.3.5.2摆线齿准双曲面齿轮几何参数计算14-237

3.3.5.3摆线齿准双曲面齿轮的当量齿轮参数14-244

3.3.5.4摆线准双曲面齿轮的齿形系数14-246

3.3.5.5摆线准双曲面齿轮的齿坯图14-247

3.4锥齿轮的非零变位设计14-247

3.4.1锥齿轮非零变位原理14-247

3.4.2分锥变位的形式14-248

3.4.3切向变位的特点14-249

3.4.4非零分度锥综合变位锥齿轮的几何计算14-250

3.5轮齿受力分析14-251

3.5.1作用力的计算14-251

3.5.2轴向力的选择设计14-252

3.6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14-253

3.6.1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14-253

3.6.1.1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初步计算14-253

3.6.1.2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当量齿数参数计算14-254

3.6.1.3直齿锥齿轮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14-256

3.6.1.4直齿锥齿轮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14-259

3.6.1.5直齿锥齿轮传动设计计算实例14-262

3.6.2弧线齿锥齿轮的强度计算(按美国格里森公司标准)14-266

3.6.3克制摆线齿锥齿轮的强度计算14-277

3.6.3.1摆线齿圆锥齿轮的强度校核的原始参数14-277

3.6.3.2摆线齿锥齿轮的切向力及载荷系数14-277

3.6.3.3摆线齿圆锥齿轮的齿面接触强度校核14-280

3.6.3.4摆线齿锥齿轮的弯曲强度校核14-282

3.6.3.5摆线齿圆锥齿轮强度计算实例14-283

3.6.4弧线齿准双曲面齿轮的强度计算(按美国格利森公司标准)14-287

3.6.5摆线齿准双曲面齿轮的强度计算14-290

3.6.5.1摆线齿准双曲面齿轮的强度校核的原始参数14-290

3.6.5.2摆线齿准双曲面齿轮的切向力及载荷系数14-290

3.6.5.3摆线齿准双曲面齿轮的齿面接触强度校核14-292

3.6.5.4摆线准双曲面齿轮的弯曲强度校核14-293

3.6.5.5摆线齿准双曲面齿轮强度计算实例14-294

3.7锥齿轮精度14-298

3.7.1定义及代号14-298

3.7.2精度等级、齿轮和齿轮副的检验与公差14-302

3.7.3齿轮副侧隙14-303

3.7.4图样标注14-303

3.7.5齿轮公差与极限偏差数值14-304

3.7.6齿坯公差14-316

3.7.7应用示例14-317

3.7.8齿轮的表面粗糙度14-318

3.8结构设计14-318

3.8.1锥齿轮支承结构14-318

3.8.2锥齿轮轮体结构14-320

3.9工作图规定及其示例14-321

3.9.1工作图规定及示例14-321

3.9.2含锥齿轮副的装配图示例14-322



第4章蜗杆传动

4.1常用蜗杆传动的分类及特点14-327

4.2圆柱蜗杆传动14-330

4.2.1圆柱蜗杆传动主要参数的选择14-330

4.2.1.1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14-330

4.2.1.2圆弧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14-339

4.2.2圆柱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14-344

4.2.3圆柱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14-345

4.2.4圆柱蜗杆传动强度计算和刚度验算14-346

4.2.4.1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强度和刚度计算14-346

4.2.4.2ZC1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14-348

4.2.5圆柱蜗杆传动滑动速度和传动效率计算14-351

4.2.6提高圆柱蜗杆传动承载能力和传动效率的方法简介14-351

4.3环面蜗杆传动14-353

4.3.1环面蜗杆传动的分类及特点14-353

4.3.2环面蜗杆传动的形成原理14-353

4.3.3环面蜗杆传动的参数选择和几何尺寸计算14-353

4.3.4环面蜗杆传动的修形和修缘计算14-357

4.3.5环面蜗杆传动承载能力计算14-358

4.3.5.1直廓环面蜗杆传动承载能力计算14-358

4.3.5.2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承载能力计算14-362

4.4蜗杆传动精度14-370

4.4.1圆柱蜗杆传动精度14-370

4.4.1.1术语定义和代号14-371

4.4.1.2精度制的构成14-373

4.4.1.35级精度的蜗杆蜗轮偏差允许值的计算公式14-373

4.4.1.4检验规则14-373

4.4.1.5轮齿尺寸参数偏差的允许值14-374

4.4.2直廓环面蜗杆、蜗轮精度14-387

4.4.2.1定义及代号14-387

4.4.2.2精度等级14-391

4.4.2.3齿坯要求14-391

4.4.2.4蜗杆、蜗轮的检验与公差14-392

4.4.2.5蜗杆副的检验与公差14-393

4.4.2.6蜗杆副的侧隙规定14-393

4.4.2.7图样标注14-393

4.4.3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精度14-394

4.4.3.1蜗杆、蜗轮误差的定义及代号14-394

4.4.3.2蜗杆副误差的定义及代号14-396

4.4.3.3精度等级14-397

4.4.3.4齿坯要求14-397

4.4.3.5蜗杆、蜗轮及蜗杆副的检验14-397

4.4.3.6蜗杆传动的侧隙规定14-397

4.4.3.7蜗杆、蜗轮的公差及极限偏差14-397

4.4.3.8蜗杆副精度与公差14-398

4.4.3.9图样标注14-398

4.5蜗杆、蜗轮的结构及材料14-399

4.5.1蜗杆、蜗轮的结构14-399

4.5.2蜗杆、蜗轮材料选用推荐14-401

4.6蜗杆传动设计计算及工作图示例14-401

4.6.1圆柱蜗杆传动设计计算示例14-401

4.6.2直廓环面蜗杆传动设计计算示例14-403

4.6.3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设计计算示例14-406



第5章渐开线圆柱齿轮行星传动

5.1渐开线行星齿轮传动基础14-409

5.1.1传动型式分类及特点14-409

5.1.2传动比、传动效率、齿形角14-412

5.2行星传动的主要参数计算14-413

5.2.1行星轮数目与传动比范围14-413

5.2.2齿数的确定14-414

5.2.2.1确定齿数应满足的条件14-414

5.2.2.2配齿方法及齿数组合表14-416

5.2.3变位系数的确定14-436

5.2.4确定齿数和变位系数的计算举例14-440

5.2.5多级行星传动的传动比分配14-440

5.3行星齿轮强度分析14-441

5.3.1受力分析14-441

5.3.2齿轮承载能力校核14-444

5.3.2.1小齿轮的名义转矩T1及名义切向力Ft14-444

5.3.2.2行星齿轮传动载荷系数K14-445

5.3.2.3应力循环次数NL14-445

5.3.2.4动载系数KV14-446

5.3.2.5螺旋线载荷分布系数KH、KF14-446

5.3.2.6疲劳极限值Hlim和Flim的选取14-446

5.3.2.7最小安全系数Smin14-446

5.4结构设计14-447

5.4.1均载机构设计14-447

5.4.1.1均载机构的类型及特点14-447

5.4.1.2均载机构的选择及浮动量计算14-452

5.4.1.3浮动用齿式联轴器的结构设计与计算14-452

5.4.2主要构件结构设计14-456

5.4.2.1齿轮结构设计14-456

5.4.2.2行星架结构设计14-457

5.4.2.3基本构件和行星轮支承结构设计14-458

5.4.2.4行星减(增)速器机体结构设计14-458

5.4.3主要零件的技术条件14-461

5.4.3.1齿轮的技术条件14-461

5.4.3.2行星架的技术条件14-463

5.4.3.3浮动件的轴向间隙14-463

5.4.3.4其他主要零件的技术要求14-463

5.5行星齿轮传动设计举例14-463

5.5.1行星齿轮减速器设计14-463

5.5.2行星齿轮增速器设计14-466

5.6常见行星齿轮传动应用图例14-468

5.6.1低速行星齿轮(增)减速器14-468

5.6.2高速行星齿轮减(增)速器14-474

5.6.3大型行星齿轮减速器14-474



第6章渐开线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

6.1少齿差传动基本类型、传动比及效率14-477

6.1.1基本类型14-477

6.1.2传动比及传动效率14-478

6.2主要参数的确定14-479

6.2.1主要参数的确定14-479

6.2.2主要设计参数的选择步骤14-486

6.2.3几何尺寸与主要参数的选用14-486

6.3效率计算14-500

6.4受力分析与强度计算14-501

6.4.1主要零件的受力分析14-501

6.4.2主要零件的强度计算14-502

6.5结构设计14-506

6.5.1结构形式分类14-506

6.5.2结构图例14-508

6.6设计结构工艺性及示例14-524

6.7主要零件的技术要求、材料选择及热处理方法14-527

6.7.1主要零件的技术要求14-527

6.7.2主要零件的常用材料及热处理14-528



第7章摆线针轮行星传动

7.1概述14-529

7.1.1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特点14-529

7.1.2摆线行星传动输出机构的结构形式14-530

7.1.3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几何要素代号14-532

7.2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的设计与计算14-532

7.2.1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的啮合原理14-532

7.2.1.1摆线轮齿廓曲线通用方程式14-532

7.2.1.2摆线轮齿廓曲线的外啮合和内啮合形成法14-533

7.2.1.3一齿差、两齿差和负一齿差摆线轮齿廓14-534

7.2.1.4摆线轮齿廓修形14-535

7.2.1.5摆线轮齿廓的曲率半径14-536

7.2.2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14-538

7.2.2.1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14-538

7.2.2.2W机构的有关参数与几何尺寸14-540

7.2.3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的受力分析14-540

7.2.4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强度计算14-541

7.2.4.1主要失效形式14-541

7.2.4.2主要零件的材料14-542

7.2.4.3主要零部件的强度计算14-543

7.2.5摆线轮的测量方法14-548

7.3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的设计实例14-550

7.3.1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的技术要求14-550

7.3.1.1对零件的要求14-550

7.3.1.2对装配的要求14-553

7.3.2设计实例14-553

7.3.2.1设计计算公式与示例14-553

7.3.2.2主要零件的工作图14-555

7.4RV减速器设计14-557

7.4.1RV传动原理及特点14-557

7.4.2机器人用 RV传动的设计要点14-558

7.4.3RV传动机构的安装要点14-561



第8章谐波齿轮传动

8.1谐波齿轮传动技术基础14-563

8.1.1谐波齿轮传动的术语、特点及应用14-563

8.1.2谐波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14-564

8.1.3谐波齿轮传动的分类14-564

8.1.4谐波齿轮传动的运动学计算14-568

8.1.5谐波齿轮传动主要构件的结构形式14-570

8.2谐波齿轮传动的设计与计算14-573

8.2.1谐波齿轮传动主要参数的确定14-573

8.2.2谐波齿轮传动承载能力计算14-577

8.2.3谐波齿轮传动效率和发热计算14-581

8.2.4谐波齿轮传动主要零件的材料和结构14-582

8.2.4.1主要零件的材料14-582

8.2.4.2柔轮、刚轮的结构形式和尺寸14-584

8.2.4.3波发生器的结构设计14-586

8.2.5计算实例14-590

8.3谐波齿轮减速器试验技术与方法14-593



第9章活齿传动

9.1活齿传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类型14-596

9.1.1活齿传动的工作原理14-596

9.1.2活齿传动的结构类型14-596

9.2滚柱活齿传动14-598

9.2.1滚柱活齿传动的运动学14-598

9.2.2滚柱活齿传动基本构件的结构14-598

9.2.3齿廓曲线设计14-599

9.2.4滚柱活齿传动基本构件的材料选择14-599

9.2.5滚柱活齿传动的受力分析14-600

9.2.6滚柱活齿传动计算实例14-600

9.2.7主要零件的加工工艺与工作图14-602



第10章塑料齿轮

10.1塑料齿轮分类与特点14-604

10.2塑料齿轮设计14-604

10.2.1塑料齿轮的齿形制14-604

10.2.2塑料齿轮的轮齿设计14-604

10.2.3塑料齿轮的结构设计14-604

10.2.4AGMA PT基本齿条确定齿轮齿形尺寸的计算14-604

10.2.5齿轮跨棒(球)距M值、公法线长度Wk的计算14-604

10.2.6塑料齿轮的精度设计14-604

10.2.7塑料齿轮应力分析及强度计算14-604

10.2.8塑料齿轮传动轮系参数设计计算14-604

10.3塑料齿轮材料14-604

10.3.1聚甲醛(POM)14-604

10.3.2尼龙(PA66、PA46)14-604

10.3.3聚醚醚酮PEEK14-604

10.3.4塑料齿轮材料的匹配及其改性研究14-604

10.3.5塑料齿轮的失效形式14-604

10.4塑料齿轮的制造14-604

10.4.1塑料齿轮的加工工艺14-604

10.4.2注塑机及其辅助设备14-604

10.4.3齿轮注射模的设计14-604

10.4.4齿轮型腔的设计与制造14-604

10.5塑料齿轮的检测14-604

10.5.1塑料齿轮光学投影检测14-604

10.5.2小模数齿轮齿厚测量14-604

10.5.3齿轮径向综合误差与齿轮测试半径的测量14-604

10.5.4齿轮分析式测量14-604

10.5.5国内外部分小模数齿轮检测用仪器14-604

10.6塑料齿轮的应用实例14-604

10.6.1煤气表字轮式计数器与交换齿轮14-604

10.6.2石英闹钟机芯与全塑齿轮传动轮系14-604

10.6.3汽车雨刮电机及摇窗电动机14-604

10.6.4塑料齿轮行星减速器及少齿差计时器14-604

10.6.5汽车电动座椅驱动器14-604



参考文献14-605



第15篇 减速器、变速器

第1章减速器设计一般资料

1.1常用减速器的分类、形式及应用范围15-3

1.2通用圆柱齿轮减速器基本参数15-6

1.2.1中心距a15-6

1.2.2传动比i15-7

1.2.3减速器齿轮齿宽系数a15-7

1.2.4减速器输入、输出轴中心高及轴伸尺寸15-7

1.3减速器传动比的分配及计算15-8

1.4减速器结构设计15-11

1.4.1减速器基本结构15-11

1.4.2齿轮减速器、蜗杆减速器箱体15-12

1.4.3减速器附件15-15

1.4.3.1油标和油尺15-15

1.4.3.2透气塞和通气罩15-15

1.4.3.3螺塞15-15

1.4.3.4视孔和视孔盖15-15

1.4.3.5甩油盘和甩油环15-17

1.4.3.6润滑附件15-18

1.4.4减速器轴承选择15-18

1.4.5减速器主要零件的配合15-19

1.4.6减速器技术条件15-20

1.5齿轮与蜗杆传动的传动效率和散热15-20

1.5.1齿轮与蜗杆传动的传动效率15-20

1.5.2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散热15-20

1.6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润滑15-24

1.6.1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润滑方法15-24

1.6.2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润滑油选择15-26

1.6.2.1闭式齿轮传动的润滑油选择15-26

1.6.2.2开式齿轮传动的润滑油选择15-26

1.6.2.3蜗杆传动润滑油选择15-28

1.7减速器典型结构图例15-28



第2章标准减速器及产品

2.1H1、H2、H3、H4、R2、R3、R4型圆柱齿轮减速器(JBT 8853201515-35

2.1.1适用范围和代号15-35

2.1.2外形尺寸及布置型式15-36

2.1.3承载能力15-50

2.1.4减速器的选用15-68

2.2CW型圆弧圆柱蜗杆减速器(JBT 7935201515-71

2.2.1适用范围和标记15-71

2.2.2外形、安装尺寸15-71

2.2.3承载能力和效率15-72

2.2.4润滑15-75

2.2.5减速器的选用15-76

2.3TP型平面包络环面蜗杆减速器(JBT 9051201015-78

2.3.1适用范围和标记15-78

2.3.2外形、安装尺寸15-79

2.3.3减速器的承载能力及传动效率15-83

2.3.4减速器的选用15-85

2.4HW型直廓环面蜗杆减速器(JBT 79362010)15-87

2.4.1适用范围和标记15-87

2.4.2外形、安装尺寸15-87

2.4.3减速器的承载能力和总传动效率15-90

2.4.4减速器的选用15-98

2.5行星齿轮减速器15-99

2.5.1NGW型行星齿轮减速器(JBT 6502201515-99

2.5.1.1适用范围、代号和标记方法15-99

2.5.1.2公称传动比15-100

2.5.1.3结构型式和尺寸15-100

2.5.1.4润滑和冷却15-105

2.5.1.5承载能力15-105

2.5.1.6选用方法15-109

2.5.2HZW、HZC、HZL、HZY型垂直出轴混合少齿差星轮减速器(JBT 73442010)15-110

2.5.2.1适用范围和代号15-110

2.5.2.2外形、安装尺寸及装配形式15-111

2.5.2.3减速器的承载能力和热功率15-114

2.5.2.4减速器的选用15-115

2.6摆线针轮减速机(JBT 29822016)15-117

2.6.1型号和标记方法15-117

2.6.2外形尺寸15-118

2.6.3承载能力15-119

2.6.4选用方法15-119

2.7谐波传动减速器15-121

2.7.1工作原理与特点15-121

2.7.2XB、XBZ型谐波传动减速器(GBT 141181993)15-122

2.7.2.1外形、安装尺寸15-122

2.7.2.2承载能力15-125

2.7.2.3使用条件及主要技术指标15-127

2.7.2.4减速器的选用15-127

2.8三环减速器15-127

2.8.1工作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15-127

2.8.2结构型式与特征15-128

2.8.3装配型式15-130

2.8.4外形、安装尺寸15-132

2.8.5承载能力15-138

2.8.6减速器的选用15-144

2.9同轴式圆柱齿轮减速器(JBT 70002010)15-144

2.9.1适用范围和代号15-144

2.9.2减速器的外形尺寸15-145

2.9.3减速器承载能力15-152

2.9.4减速器的选用15-174

2.10TH、TB型硬齿面齿轮减速器15-176

2.10.1适用范围及代号示例15-176

2.10.2装配布置型式15-176

2.10.3外形、安装尺寸15-177

2.10.4承载能力15-200

2.10.5减速器的选用15-215



第3章机器人减速器及产品

3.1谐波减速器原理与结构15-219

3.1.1谐波齿轮变速原理15-219

3.1.2谐波减速器结构15-221

3.1.3谐波减速器主要技术参数15-225

3.2谐波减速器选择、安装与使用15-227

3.2.1谐波减速器选择15-227

3.2.2部件型谐波减速器安装使用15-229

3.2.3单元型谐波减速器安装使用15-234

3.3国产谐波减速器15-236

3.3.1规格型号与技术参数(GBT 308192014)15-236

3.3.2CS系列谐波减速器15-239

3.3.3CD系列谐波减速器15-241

3.3.4HS系列谐波减速器15-242

3.3.5HD系列谐波减速器15-243

3.4哈默纳科谐波减速器15-244

3.4.1CSGCSF部件型谐波减速器15-244

3.4.2CSD部件型谐波减速器15-255

3.4.3SHGSHF部件型谐波减速器15-259

3.4.4FBFR部件型谐波减速器15-268

3.4.5CSGCSF单元型谐波减速器15-275

3.4.6CSD单元型谐波减速器15-282

3.4.7SHGSHF单元型、简易单元型谐波减速器15-289

3.4.8SHD单元型、简易单元型谐波减速器15-303

3.5RV减速器原理与结构15-309

3.5.1RV齿轮变速原理15-309

3.5.2RV减速器常用结构15-313

3.5.3RV减速器主要技术参数15-314

3.6RV减速器选择、安装与使用15-318

3.6.1RV减速器的选择15-318

3.6.2基本型RV减速器安装使用15-319

3.6.3单元型RV减速器安装使用15-323

3.7纳博特斯克RV减速器15-324

3.7.1基本型RV减速器15-324

3.7.2标准单元型RV减速器15-340

3.7.3中空单元型RV减速器15-365

3.7.4紧凑单元型RV减速器15-381



第4章机械无级变速器及产品

4.1机械无级变速器的基本原理、类型和选用15-396

4.1.1传动原理15-396

4.1.2特点和应用15-397

4.1.3机械特性15-398

4.1.4类型、特性和应用示例15-398

4.1.5选用的一般方法15-402

4.2锥盘环盘无级变速器15-403

4.2.1SPT系列减变速器15-403

4.2.2ZH系列减变速机的型号、技术参数及基本尺寸15-405

4.3行星锥盘无级变速器15-410

4.4环锥行星无级变速器15-416

4.5带式无级变速器15-418

4.6齿链式无级变速器15-421

4.6.1齿链式无级变速器原理、特点及用途15-421

4.6.2P型齿链式无级变速器15-422

4.7三相并列连杆脉动无级变速器15-424

4.8四相并列连杆脉动无级变速器15-427

4.9多盘式无级变速器15-428

4.10新型机械无级变速器15-431

4.10.1橡胶带式无级变速器15-431

4.10.2牵引式无级变速器15-434

4.10.3回流式无级自动变速器15-438

4.10.4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15-440



参考文献15-443



第16篇 离合器、制动器

第1章离合器

1.1常用离合器的型式、特点及应用16-6

1.2离合器的选用与计算16-10

1.2.1离合器的型式与结构选择16-10

1.2.2离合器的计算16-10

1.3嵌合式离合器16-11

1.3.1牙嵌式离合器16-12

1.3.1.1牙嵌式离合器的牙型、特点与使用条件16-12

1.3.1.2牙嵌式离合器的材料与许用应力16-13

1.3.1.3牙嵌式离合器的计算16-13

1.3.1.4牙嵌式离合器尺寸的标注示例16-15

1.3.1.5牙嵌式离合器的结构尺寸16-15

1.3.2齿式离合器16-19

1.3.2.1齿式离合器的计算16-19

1.3.2.2齿式离合器的防脱与接合的结构设计16-19

1.3.3转键式离合器16-20

1.3.3.1工作原理16-20

1.3.3.2转键式离合器的计算16-20

1.3.4滑销式离合器16-21

1.4摩擦式离合器16-21

1.4.1摩擦式离合器的型式、特点及应用16-21

1.4.2摩擦元件的材料、性能及适用范围16-22

1.4.3摩擦盘的型式及特点16-24

1.4.4摩擦式离合器的计算16-25

1.4.5摩擦式离合器的摩擦功和发热量计算16-28

1.4.6摩擦式离合器的磨损和寿命16-29

1.4.7摩擦式离合器的润滑与冷却16-29

1.4.8摩擦式离合器结构尺寸16-30

1.5离合器的接合机构16-36

1.5.1对接合机构的要求16-36

1.5.2接合机构的工作过程16-36

1.6电磁离合器16-37

1.6.1电磁离合器的型式、特点与应用16-37

1.6.2电磁离合器的动作过程16-38

1.6.3电磁离合器的选用计算16-39

1.6.4电磁离合器产品16-40

1.6.4.1摩擦式电磁离合器产品16-40

1.6.4.2牙嵌式电磁离合器产品16-49

1.7磁粉离合器16-52

1.7.1磁粉离合器的原理及特性16-52

1.7.2磁粉离合器的选用计算16-53

1.7.3磁粉离合器的基本性能参数16-54

1.7.4磁粉离合器外形尺寸16-55

1.8液压离合器16-57

1.8.1液压离合器的特点、型式与应用16-57

1.8.2液压离合器的计算16-58

1.8.3液压离合器产品16-59

1.9气压离合器16-59

1.9.1气压离合器的型式、特点与应用16-59

1.9.2气压离合器的计算16-62

1.9.3气压离合器结构尺寸16-63

1.9.4气压离合器产品16-66

1.10离心离合器16-69

1.10.1离心离合器的特点、型式与应用16-69

1.10.2离心离合器的计算16-71

1.10.3离心离合器产品16-72

1.11超越离合器16-72

1.11.1超越离合器的特点、型式及应用16-72

1.11.2超越离合器主要零件的材料和热处理16-75

1.11.3超越离合器材料的许用接触应力16-75

1.11.4超越离合器的计算16-76

1.11.5超越离合器的结构尺寸和性能参数16-77

1.11.6超越离合器产品16-79

1.12安全离合器16-89

1.12.1安全离合器的型式与特点16-89

1.12.2安全离合器的计算16-90

1.12.3安全离合器结构尺寸16-92

1.12.4安全离合器产品16-95



第2章制动器

2.1制动器的功能、分类、特点及应用16-100

2.2制动器的选择与设计16-101

2.2.1制动器的选择与设计步骤16-101

2.2.2制动转矩的确定16-101

2.2.3制动器的发热验算16-104

2.2.3.1热平衡通式16-104

2.2.3.2提升设备和平移机构制动器的发热量16-105

2.2.4摩擦材料16-105

2.3瓦块式(鼓式)制动器16-107

2.3.1瓦块式制动器的分类、特点和应用16-107

2.3.2瓦块式制动器的设计计算16-107

2.3.2.1弹簧紧闸长行程瓦块式制动器16-107

2.3.2.2弹簧紧闸短行程瓦块式制动器16-109

2.3.3常用瓦块式制动器16-110

2.3.3.1电力液压瓦块式制动器16-111

2.3.3.2电磁瓦块式制动器16-114

2.3.3.3制动轮16-116

2.4带式制动器16-117

2.4.1普通型带式制动器16-117

2.4.1.1普通型带式制动器结构16-117

2.4.1.2普通型带式制动器的计算16-118

2.4.2短行程带式制动器16-120

2.4.2.1短行程带式制动器结构16-120

2.4.2.2短行程带式制动器计算16-121

2.5盘式制动器16-122

2.5.1盘式制动器的结构及应用16-122

2.5.1.1点盘式制动器结构及产品16-122

2.5.1.2全盘式制动器结构及产品16-126

2.5.1.3锥盘式制动器16-129

2.5.1.4载荷自制盘式制动器16-130

2.5.2盘式制动器的设计计算16-133

2.6其他制动器16-134

2.6.1磁粉制动器16-134

2.6.1.1磁粉制动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6-134

2.6.1.2磁粉制动器的性能参数及产品尺寸16-134

2.6.2电磁制动器和电磁离合制动器16-136

2.6.3人力操纵制动器16-136

2.7制动器驱动装置16-137



参考文献16-142



第17篇 润滑

第1章润滑基础

1.1润滑剂的作用17-3

1.2润滑状态及分类17-3



第2章润滑剂

2.1润滑剂及其物理化学性能17-6

2.1.1润滑剂的分类17-6

2.1.2润滑剂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其分析方法17-7

2.1.2.1黏度17-7

2.1.2.2黏温特性17-10

2.1.2.3润滑剂的其他性能分析评定17-13

2.2润滑油添加剂的种类及功能17-14

2.2.1添加剂的分类与代号17-14

2.2.2各种添加剂的功能与作用机理17-16

2.2.2.1清净分散剂17-16

2.2.2.2抗氧抗腐剂17-19

2.2.2.3极压抗磨剂与油性剂17-21

2.2.2.4金属钝化剂17-25

2.2.2.5黏度指数改进剂17-25

2.2.2.6防锈剂17-26

2.2.2.7降凝剂17-27

2.2.2.8抗泡剂17-28

2.2.2.9乳化剂和抗乳化剂17-29

2.2.2.10其他润滑油添加剂17-30

2.2.2.11润滑油复合添加剂17-30

2.3润滑剂的类型及应用17-31

2.3.1润滑油17-31

2.3.1.1车用润滑油17-31

2.3.1.2工业齿轮油17-58

2.3.1.3液压油及液力传动油17-65

2.3.1.4汽轮机油17-84

2.3.1.5压缩机油17-90

2.3.1.6轴承润滑油17-97

2.3.1.7铁路内燃机车用油17-102

2.3.2润滑脂17-106

2.3.2.1润滑脂的分类、代号及组成17-106

2.3.2.2润滑脂的选用17-106

2.3.2.3润滑脂稠度分类17-119

2.3.3合成润滑剂17-120

2.3.4固体润滑剂17-121

2.3.5其他润滑材料17-123



第3章轴承的润滑

3.1滚动轴承的润滑17-124

3.1.1润滑的作用和润滑剂的选择17-124

3.1.2润滑脂润滑17-124

3.1.2.1润滑脂的选用17-124

3.1.2.2填脂量和换脂周期17-126

3.1.3润滑油润滑17-128

3.1.3.1润滑油的选择17-128

3.1.3.2润滑方式的选择17-128

3.1.3.3换油周期17-131

3.2滑动轴承的润滑17-131

3.2.1非完全流体润滑轴承的润滑17-131

3.2.2液体静压滑动轴承17-133



第4章齿轮传动的润滑

4.1齿轮润滑基础17-135

4.1.1齿轮润滑的特点和作用17-135

4.1.2齿轮传动的润滑状态17-135

4.2齿轮润滑油及添加剂17-137

4.2.1齿轮润滑油的基础油及添加剂17-138

4.2.1.1齿轮润滑油的基础油17-138

4.2.1.2齿轮润滑油的添加剂17-139

4.2.2齿轮润滑油的调制17-139

4.2.3齿轮润滑油的分类17-139

4.2.3.1工业齿轮油的分类17-139

4.2.3.2车辆齿轮油的分类17-144

4.2.4齿轮润滑油的规格标准(质量指标)17-145

4.3齿轮润滑油的合理选用方法17-145

4.3.1工业闭式齿轮油的选用方法(包括高速齿轮的润滑)17-147

4.3.1.1润滑油种类的选择17-147

4.3.1.2润滑油黏度的选择17-148

4.3.1.3润滑方式的选择17-149

4.3.2开式工业齿轮油(脂)的选用方法17-149

4.3.3蜗轮蜗杆油的选用方法17-149

4.3.3.1蜗轮蜗杆油种类的选择17-149

4.3.3.2蜗轮蜗杆油黏度的选择17-150

4.3.3.3蜗杆传动装置润滑方式的选择17-151

4.3.4车辆齿轮油的选用方法17-151

4.3.4.1车辆齿轮润滑油种类的选择17-151

4.3.4.2车辆齿轮油黏度的选择17-151

4.3.5仪表齿轮传动的润滑17-152

4.4润滑对齿轮传动性能的影响17-153

4.4.1润滑对齿面胶合的影响17-153

4.4.2润滑对齿面磨损的影响17-156

4.4.3润滑对齿面疲劳点蚀的影响17-158

4.4.4润滑对齿轮振动、噪声的影响17-160

4.4.5润滑对齿轮传动效率的影响17-160

4.4.6润滑对齿面烧伤和轮齿热屈服的影响17-161

4.5齿轮传动装置的润滑方式及润滑系统的设计17-161

4.5.1齿轮传动装置的润滑方式和润滑装置17-162

4.5.1.1油浴润滑17-162

4.5.1.2循环喷油润滑17-162

4.5.1.3油雾润滑17-164

4.5.1.4离心润滑17-165

4.5.1.5润滑脂润滑17-165

4.5.1.6固体润滑和自润滑17-166

4.5.2齿轮传动的冷却17-166

4.5.2.1功率损耗与效率17-166

4.5.2.2自然冷却17-168

4.5.2.3强制冷却17-168

4.5.3齿轮润滑油的过滤净化17-170

4.6齿轮传动装置油液监测17-172

4.6.1油液监测的方法和分析手段17-172

4.6.2油液监测流程图及取样要求17-173

4.7齿轮润滑油的更换17-173

4.7.1齿轮油使用中质量变化原因17-173

4.7.2齿轮油使用中质量变化的表现17-174

4.7.3齿轮润滑油的换油指标17-177

4.7.4齿轮润滑油的混用与代用17-179

4.7.4.1齿轮润滑油的混用17-179

4.7.4.2齿轮润滑油的代用17-180



第5章其他元器件的润滑

5.1导轨的润滑17-181

5.1.1导轨油的分类及规格17-181

5.1.2导轨润滑油的选用17-182

5.1.3机床导轨润滑方法的选择17-183

5.1.4机床导轨的维护保养17-183

5.2自动变速器的润滑17-183

5.2.1自动变速器油的特性17-183

5.2.2自动变速器油的分类和规格17-184

5.3离合器的润滑17-186

5.4联轴器的润滑17-187

5.5机械无级变速器的润滑17-188

5.5.1机械无级变速器油的分类和

5.5.2机械无级变速器油的选用17-189

5.5.3机械无级变速器油的合理使用17-190

5.6螺旋副的润滑17-190

5.6.1螺纹连接的润滑17-190

5.6.2回转变位及微调用螺旋副的润滑17-190

5.6.3机床螺旋传动的润滑17-191

5.7钢丝绳的润滑17-191

5.7.1钢丝绳润滑剂的种类及性能17-191

5.7.2钢丝绳的合理润滑17-192

5.8链传动的润滑17-194

5.8.1链传动对润滑剂的要求和选用17-194

5.8.2链条润滑方法的选择17-196

5.9活塞环和气缸的润滑17-196

5.9.1活塞环的润滑17-196

5.9.2活塞和气缸的润滑17-197

5.10凸轮的润滑17-198

5.11弹簧的润滑17-198

5.12键销的润滑17-199

字数限制,仅显示部分目录。
內容試閱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一版自2011年3月出版以来,赢得了机械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专业师生广泛的青睐和好评,荣获了2011年全国优秀畅销书(科技类)。同时,因其在机械设计领域重要的科学价值、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现代机械设计手册》还荣获2009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和2012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一版出版距今已经8年,在这期间,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尤其是2015年国家部署并颁布了实现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发布了针对中国制造2025的五大工程实施指南,为机械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国家政策号召和驱使下,我国的机械工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自主创新的能力不断加强,一批高技术、高性能、高精尖的现代化装备不断涌现,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不断产生、发展并投入实际应用,大大提升了我国机械设计与制造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二版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紧密结合中国制造2025国家规划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内容上与时俱进,全面体现创新、智能、节能、环保的主题,进一步呈现机械设计的现代感。鉴于此,《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二版被列入了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

在本版手册的修订过程中,我们广泛深入机械制造企业、设计院、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进行调研,听取各方面读者的意见和建议,最终确定了《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二版的根本宗旨:一方面,新版手册进一步加强机、电、液、控制技术的有机融合,以全面适应机器人等智能化装备系统设计开发的新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和工程设计软件的广泛应用和普及,新版手册继续促进传动设计与现代设计的有机结合,将各种新的设计技术、计算技术、设计工具全面融入传统的机械设计实际工作中。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二版共6卷35篇,它是一部面向中国制造2025 ,适应智能装备设计开发新要求、技术先进、数据可靠、符合现代机械设计潮流的现代化的机械设计大型工具书,涵盖现代机械零部件及传动设计、智能装备及控制设计、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及应用三部分内容,具有以下六大特色。

1.权威性。《现代机械设计手册》阵容强大,编、审人员大都来自于设计、生产、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他们中很多人都是所属领域的知名专家,在业内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获得过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明奖和技术专利,承担了许多机械领域国家重要的科研和攻关项目。这支专业、权威的编审队伍确保了手册准确、实用的内容质量。

2.现代感。追求现代感,体现现代机械设计气氛,满足时代要求,是《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的基本宗旨。现代二字主要体现在:新标准、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产品、智能化、现代的设计理念、现代的设计方法和现代的设计手段等几个方面。第二版重点加强机械智能化产品设计(3D打印、智能零部件、节能元器件)、智能装备(机器人及智能化装备)控制及系统设计、数字化设计等内容。

(1)零件结构设计等篇进一步完善零部件结构设计的内容,结合目前的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增加3D打印工艺下零件结构设计的相关技术内容。

机械工程材料篇增加3D打印材料以及新型材料的内容。

(2)机械零部件及传动设计各篇增加了新型智能零部件、节能元器件及其应用技术,例如滑动轴承篇增加了新型的智能轴承,润滑篇增加了微量润滑技术等内容。

(3)全面增加了工业机器人设计及应用的内容:新增了工业机器人系统设计篇;智能装备系统设计篇增加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开发的内容;机构篇增加了自动化机构及机构创新的内容;减速器、变速器篇增加了工业机器人减速器选用设计的内容;带传动、链传动篇增加并完善了工业机器人适用的同步带传动设计的内容;齿轮传动篇增加了RV减速器传动设计、谐波齿轮传动设计的内容等。

(4)气压传动与控制液压传动与控制篇重点加强并完善了控制技术的内容,新增了气动系统自动控制、气动人工肌肉、液压和气动新型智能元器件及新产品等内容。

(5)继续加强第5卷机电控制系统设计的相关内容:除增加工业机器人系统设计篇外,原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篇充实扩充形成智能装备系统设计篇,增加并完善了智能装备系统设计的相关内容,增加智能装备系统开发实例等。

传感器篇增加了机器人传感器、航空航天装备用传感器、微机械传感器、智能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的技术原理和产品,加强传感器应用和选用的内容。

控制元器件和控制单元篇和电动机篇全面更新产品,重点推荐了一些新型的智能和节能产品,并加强产品选用的内容。

(6)第6卷进一步加强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应用的内容:在3D打印、数字化设计等智能制造理念的倡导下,逆向设计数字化设计等篇全面更新,体现了智能工厂的全数字化设计的时代特征,增加了相关设计应用实例。

增加绿色设计篇;创新设计篇进一步完善了机械创新设计原理,全面更新创新实例。

(7)在贯彻新标准方面,收录并合理编排了目前最新颁布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3.实用性。新版手册继续加强实用性,内容的选定、深度的把握、资料的取舍和章节的编排,都坚持从设计和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例如机械零部件数据资料主要依据最新国家和行业标准,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实例供设计人员参考;第5卷机电控制设计部分,完全站在机械设计人员的角度来编写注重产品如何选用,摒弃或简化了控制的基本原理,突出机电系统设计,控制元器件、传感器、电动机部分注重介绍主流产品的技术参数、性能、应用场合、选用原则,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选用实例;第6卷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中简化了繁琐的数学推导,突出了最终的计算结果,结合具体的算例将设计方法通俗地呈现出来,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为方便广大读者的使用,手册在具体内容的表述上,采用以图表为主的编写风格。这样既增加了手册的信息容量,更重要的是方便了读者的查阅使用,有利于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设计速度。

为了进一步增加手册的承载容量和时效性,本版修订将部分篇章的内容放入二维码中,读者可以用手机扫描查看、下载打印或存储在PC端进行查看和使用。二维码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即将被废止的旧标准(新标准一旦正式颁布,会及时将二维码内容更新为新标准的内容);部分推荐产品及参数;其他相关内容。

4.通用性。本手册以通用的机械零部件和控制元器件设计、选用内容为主,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基础资料、机械制图和几何精度设计、机械工程材料、机械通用零部件设计、机械传动系统设计、液压和气压传动系统设计、机构设计、机架设计、机械振动设计、智能装备系统设计、控制元器件和控制单元等,既适用于传统的通用机械零部件设计选用,又适用于智能化装备的整机系统设计开发,能够满足各类机械设计人员的工作需求。

5.准确性。本手册尽量采用原始资料,公式、图表、数据力求准确可靠,方法、工艺、技术力求成熟。所有材料、零部件和元器件、产品和工艺方面的标准均采用最新公布的标准资料,对于标准规范的编写,手册没有简单地照抄照搬,而是采取选用、摘录、合理编排的方式,强调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尽量避免差错和谬误。所有设计方法、计算公式、参数选用均经过长期检验,设计实例、各种算例均来自工程实际。手册中收录通用性强、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供设计人员在了解企业实际生产品种、规格尺寸、技术参数,以及产品质量和用户的实际反映后选用。

6.全面性。本手册一方面根据机械设计人员的需要,按照基本、常用、重要、发展的原则选取内容,另一方面兼顾了制造企业和大型设计院两大群体的设计特点,即制造企业侧重基础性的设计内容,而大型的设计院、工程公司侧重于产品的选用。因此,本手册力求实现零部件设计与整机系统开发的和谐统一,促进机械设计与控制设计的有机融合,强调产品设计与工艺技术的紧密结合,重视工艺技术与选用材料的合理搭配,倡导结构设计与造型设计的完美统一,以全面适应新时代机械新产品设计开发的需要。

经过广大编审人员和出版社的不懈努力,新版《现代机械设计手册》将以崭新的风貌和鲜明的时代气息展现在广大机械设计工作者面前。值此出版之际,谨向所有给过我们大力支持的单位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主编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