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HK$
1156.4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HK$
162.3
《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售價:HK$
54.9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HK$
50.4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HK$
109.8
《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售價:HK$
55.8
《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售價:HK$
143.4
《
中国历代竹器图谱与数字活化
》
售價:HK$
557.8
|
編輯推薦: |
一部被选为学校教材且雄踞畅销榜30年的文学奇书
诗一般优美的小说 献给逝去故乡的挽歌
西班牙新小说的代表人物胡里奥亚马萨雷斯 里程碑式作品
本书自1988年出版后成为现象级畅销书,人们络绎不绝地造访故事的原型地,为姑娘们起上与这个地方相同的名字,每年都会结队重走书中主角的下山道路。迄今,该书已在西班牙国内再版30余次,并被列入学校指定教材。
|
內容簡介: |
西班牙新小说代表人物 西班牙国家文学奖得主
胡里奥亚马萨雷斯 献给逝去故乡的挽歌
《黄雨》是一部西班牙经典文学作品:村里的磨坊关闭后,村民们纷纷离开,另谋生路,*后只剩下一对年老的夫妻。妻子也因衰老和孤独自杀后,老人与小狗相伴,仍守在这个他从出生起便没有离开过的家里。在他生命的*后一夜,老人忆起一生的种种经历,而离家的儿女、逝去的亲朋,也如鬼魂般纷纷造访一个人,守住一个村子; 一个人,对抗一个时代。本书自1988年出版后已在西班牙国内再版三十余次,并被列入学校指定教材。
|
關於作者: |
胡里奥亚马萨雷斯(1955 ),西班牙诗人、小说家、记者,现居马德里。他是新小说的代表人物,作品以诗意的文字和对自然的关注为特色,小说代表作有《月夜狼影》《黄雨》《忘却的河流》等,均在文坛大放异彩,得到读者和评论界的如潮好评。他曾获得西班牙国家文学奖及其他多项大奖。
他出生于西班牙莱昂省的贝加米安,年幼时,这座小村庄在一次水库垮塌事件中被淹没,全家不得不迁往同省的萨维罗。村庄的毁灭,以及对于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回忆都为作家后期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和灵感。这部《黄雨》便是典型代表,作家借书中主人公之口,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恋恋深情,探讨了现代文明给自然带来的巨大冲击和人们为此付出的代价。
|
內容試閱:
|
写于《黄雨》问世二十五周年
自一九八八年《黄雨》问世已过去二十五年。《黄雨》是我的第二部小说,也是目前为止读者和译版最多的小说,这虽不能表示它比别的作品更胜一筹,但也的确证明:如果作家写作的目的在于使人阅读,那么在鄙人所有拙作中,《黄雨》无疑最为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
除此之外,小说刚现身各大书店,几乎立即引起了让我颇为自得的、文学之外的影响。这让我很是意外,毕竟,我在创作时如何料想得到作品会给民众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何况,这些影响绵延至今,是读者对《黄雨》的认可度远远超过对普通小说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人们络绎不绝地造访哀涅野故事的原型地,虽然已沦为废墟,但依然存在(该地位于韦斯卡省的索雷波多地区,景色优美,人烟稀少,条件艰苦);给姑娘们起上与这个地方相同的名字;在每年十月的第一个周六成群结队地重走书中主角当年从偏远的哀涅野下山的道路;甚至有读者将《黄雨》视为俗世的《圣经》,因为它前所未有地使这片原野如失落的天堂般重获新生。凡此种种无不表明至少就我写作的初衷而言部分读者对于《黄雨》的解读已经超越小说的范畴。在我眼里,《黄雨》原本只是一本普通小说,与其他小说相比无谓优劣。当然,倒也不至于成为最肤浅的那本。在出版初期,我以为它会读者寥寥,受到冷遇,还把这一想法告诉过我当时的编辑,已故的马里奥拉科鲁兹。在我的第一部小说《月夜狼影》出人意料地大获成功后,他满心期待这第二部,坚信它的成绩足以比肩我的小说处女作。
《黄雨》的成绩没有比肩《月夜狼影》,而是远远超过了后者。我异常惊讶(马里奥拉科鲁兹同样惊讶,后来他坦言,他从未奢望这样一部作品会大受欢迎。归根结底,这无非是一个幽居荒村者临终前的内心独白)。小说在短短几月内数次再版,跻身畅销书行列,斩获无数好评(当然,也不乏差评)和包括当年西班牙图书金书奖在内的若干不期而至的奖项,并开始在国外出版,且延续至今。然而,撇开辉煌的销量和如潮的好评,最让我惊讶的莫过于小说从一开始就在民众中形成的冲击力,且这种冲击力的社会意义远超文学意义相信我这样说不会削弱小说的地位(即使削弱也无妨,毕竟我是作者,我有资格说这话)。这与西班牙乡村人口减少这一恰好产生于《黄雨》描述的年代的现象相切合。就这个话题而言,《黄雨》亦可算作以文学笔调对此进行探讨的先驱之作。如同《月夜狼影》,我在《黄雨》中再次不经意地涉及了这样一种话题:除了我,还有成千上万有过相关经历的读者也对此颇为关注,但他们却从未在别处读到过同类题材的作品。
《月夜狼影》是除了佛朗哥时期的寥寥几例之外(还显而易见都是站在佛朗哥的立场),西班牙的第一本游击队题材小说。我得承认,《黄雨》的成就一部分归功于它诞生得恰逢其时。对此我不但不曾有丝毫料想,而且恰恰相反,我以为在八十年代这种对现代化生活满怀憧憬的时期,一部关于死亡和乡村人口减少的作品恐怕跟我的写作风格一样,相当不合时宜。所幸,这一点并不会削弱我的自豪之情。除了西班牙国内外不计其数的读者,小说还让我结识了大量朋友。他们当街向我倾诉小说如何让他们深受震撼(不少人还夸耀自己已经送出几十本、甚至上百本给亲朋好友)。更有像胡里奥加文和恩里克萨图埃一样深爱着比利牛斯山的索雷波多这片土地上的阿拉贡人(胡里奥致力于挽救当地财产,保护被居民们遗弃的废墟;恩里克则和哀涅野地区颇有渊源,那是他母家的故里。同时他也在开展关于此地的调研,最新的一篇专著恰好名为《哀涅野,泛黄的记忆》),他们把我视作老乡,将我除了这本小说之外跟这一地区毫无交集的事实抛之脑后。哥伦比亚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说过写作是为了交友,如果此言属实,那《黄雨》同样也出色地实现了这一目标。
《黄雨》问世二十五周年之际,赛斯巴拉尔出版社再版了这部小说,并随书附赠一张由爱德华鲁伊斯德拉克鲁斯制作的风光纪录片DVD,以飨读者。除了茵康斯坦特斯戏剧公司根据小说改编的戏剧片段(之前还有另两部分别由荷兰和西班牙改编成歌舞剧的作品),纪录片中还收揽了哀涅野有人居住时及荒芜初期的风光,既与文字相得益彰,亦可吸引读者,帮助他们了解小说的场景原型。
我个人深切感谢出版社的此次再版,感谢再版给予我机会,向读者朋友们一直以来的亲切和热情(当然,针对小说的感情远大于针对我本人),以及向所有为本书的成绩作出贡献的友人致谢。诚然,即使《黄雨》籍籍无名,我也会一如既往,坚持写作。在如今这个一切都匆匆而过、转瞬即逝的年代,感谢小说在二十五年之后依然广为传阅。
译后记
胡里奥亚马萨雷斯是西班牙作家、记者,一九五五年出生于西班牙莱昂省的贝加米安,但作家年幼时,这座小村庄却在一次水库垮塌事件中被淹没,随后作家全家迁往同省的萨维罗。村庄的毁灭以及对于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回忆,都为亚马萨雷斯后期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和灵感。
虽然亚马萨雷斯在大学学习的是法律专业,但他热情投身于文学创作,一九八五年,其小说处女作《月夜狼影》问世后,大受欢迎;发表于一九八八年的《黄雨》更是收获了如潮好评,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西班牙文坛大放异彩,掀起了至今未退的阅读高潮。
亚马萨雷斯现居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涉猎的文学体裁种类丰富,除了长、短篇小说,还包括诗歌、散文、电影剧本等。其作品多以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情感见长,对于乡村生活饱含深情,曾两次获得西班牙国家文学奖及其他多项大奖。
为了更好地理解《黄雨》中的场景原型,读者有必要大致了解小说中几处主要地点间的关系:韦斯卡紧邻比利牛斯山麓,是西班牙北部的阿拉贡自治大区最北的省份,首府城市也叫韦斯卡。上加耶戈地区位于韦斯卡省北面,小说中出现的小城萨维尼亚尼戈和小镇别斯卡斯都位于这一地区,是哀涅野的居民迁徙离开后的主要目的地。而哀涅野则是别斯卡斯的一座小村庄,地处偏远,海拔近一千四百米,最后的居民已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搬离。小说主人公多次提到的白蒲萨村以及埃斯比雷、奥利万、苏辛等小村都分布于哀涅野附近的山间,人烟稀少。不过近年来,这片地区以其优美的山村景色和颇具沧桑感的民宅废墟,越来越受到远足旅游爱好者的青睐。
《黄雨》采取了回忆叙事的手法,以主人公哀涅野的最后一位村民在生命最后一夜的内心独白为开场展开叙述,并以此为时间参照点,在过去和现在之间穿插讲述了哀涅野从人烟稀少到彻底荒芜这段时期中,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虽然小说反映的是比利牛斯山区人口减少这一现实的社会话题,读来却毫不乏味。一方面,主人公独居荒村数十年的经历已足以让人不寒而栗,而作品中四处游荡的亡灵、挥之不去的死亡阴影几乎会让读者以为这是一个鬼故事,开卷便有欲罢不能之感。另一方面,静心细读,主人公对于家园败落的惋惜,对于亲朋好友相继离去的痛心,以及在孤独中缓缓走向灭亡的绝望无不哀婉动人。这一切通过作者诗意的语言娓娓道来,又让人不由掩卷沉思。
随着小说叙述的深入,读者似乎也和主人公一起,在一场场黄雨中感受时间的流逝、记忆的湮灭、死亡的临近;也感受着人性的孤独,思考着人与自然的关系。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小说的字里行间触及的这一话题,不但没有随着时光流逝而淡出人们的视野,相反,在科技、自然与人性激烈碰撞的当今社会,似乎更值得世人关注。
小说虽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但原文语言甚是精致,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时被文采斐然又饱含哲理的语句打动。由于水平有限,翻译中难免存在疏漏,恳请各位读者不吝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