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
所有的童书都能找到多个其他文本的影子,作者故意在文字和插画中埋下其他故事的些微痕迹。对一个故事加以评论,虽然一开始主要评判它的质量,但是在对其文学内容进行检视的过程中,最终往往无可避免地把它和其他作品联系起来。因为作家和插画家也阅读、学习、借鉴其他作家和插画家,特别是他们崇拜的那些作家和插画家,所以他们的作品之间就难免相互影响和启发。比如,在丽贝卡斯特德(Rebecca Stead)的科幻小说《当你到达我的地方》(When You Reach Me)中,就大大受到马德琳英格(Madeleine LEngle)的《时间褶皱》(A Wrinkle in Time)的启发,使用了四维立方体的概念。安东尼布朗(Anthony Browne)则采用了不一样的借鉴方式,他在绘本《威利的画》(Willys Pictures)中仿拟了其他知名画家的画作。而当J. 帕特里克路易斯(J. Patrick Lewis)在《最后的胜地》(The Last Resort)中构建出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时,他的故事中杂糅了很多其他经典作品的角色。插画家罗伯托英诺森提(Roberto Innocenti)的插图中则蕴含了这个故事半数以上的秘密。要读懂《最后的胜地》,读者需要有广博的经典文学知识背景,幸好作者在书后的附录中提供了很多资料。对于成年读者而言,互文性不算是新概念,而这个概念在童书和青少年书籍中也越来越常见,所以在本书第九版中,我们就把互文性的概念囊括了进来。
故事彼此之间相互交织,而文本也通常要和其他文本联系起来加以理解。因此,我们认为,对书籍的分析不应该孤立地进行。在这一版的《儿童文学经典手册》中,我们将使用互文性的理论,并且相信互文性就是两个文本以上的文本之间的各种联系。这并不是说,我们把关注点仅仅放在文本上,而忽视了读者的因素,恰恰相反,因为读者在读一个文本时,会把其他文本的经验带入阅读中,还会带入他的文化背景。只有当读者熟悉母体文本(文本指向的其他文本)时,这种影射关系才有意义。阿尔伯格(Ahlberg)夫妇的幽默隐藏在他们的经典互动性绘本《快乐的邮递员或其他人的信》(The Jolly Postman or Other Peoples Letters)中,文字和插图部分的内容解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读者对欧洲民间故事的了解。
就像阿尔伯格夫妇一样,很多作者都会有意识地从别的故事中借鉴,但是儿童文学在本质上就具有很强的互文性,由其他文本的很多元素构成。仔细研读文学作品,就会发现在诸如体裁和风格等文学要素之间存在很多不同文本的痕迹这一研读的过程会帮助人更深刻地理解文学,理解文学如何促进人的阅读、写作和文学素养。
在推荐体裁、文学元素、话题或者概念相关的书籍时,我们也将使用互文性的概念。我们的搭配阅读版块将呈现很多不同的书籍,它们彼此联系,推动读者进一步搜索高品质的书籍。劳伦斯赛普(Lawrence Sipe)称绘本中文字和插图的关系为协同增效;其实把一组图书搭配阅读,从而获得对文学更深刻的理解,这也是一种协同增效。正如大卫路易斯(David Lewis)从传统用语插图书(picture book)中创新了用语绘本(picturebook),从而重新解读了文字和插图之间的关系,我们这里也把文本组(text set)进行创新使用,创造出搭配阅读(textset)这样的概念,用来表达阅读不同图书时,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在读者头脑中创造出更多的意义,因此也是一种协同增效。
我们的搭配阅读互动能够显示出图书发生的变化,从而启发更深刻的理解即使是原创性的书籍,和其他早期作品也有着割舍不断的根源联系。比尔汤姆森(Bill Thomson)的《粉笔画》(Chalk)能够让我们想起经典的《哈尔德和紫色蜡笔》(Harold and the Purple Crayon),但汤姆森书中的那些超现实主义的插图将奇幻和现实完美结合在一起,让读者有了不一样的体验。菲利普克里斯蒂安斯特德(Philip Christian Stead)和埃琳斯特德(Erin Stead)合作的《阿莫斯麦克奇请病假》(A Sick Day for Amos McGee)是2011年凯迪克奖的获奖作品,插图优美,其怀旧风格让人不禁回忆起玛格丽特怀斯布朗(Margaret Wise Brown)和克莱蒙赫德(Clement Hurd)合作的作品《晚安月亮》(Goodnight Moon),那也是一部带给人无限慰藉的作品。而在杰奎琳普莱斯威兹曼(Jacqueline Preiss Weitzman)和罗宾普莱斯格拉瑟(Robin Preiss Glasser)合作的系列作品《你不能把气球拿进》(You Cant Take a Balloon into)中,那些动物园动物出现时总是有一只红气球,这也是很多童书中的标志性画面:在故事中,气球象征着探险。在这个前言的最后,我们也会像其他章节一样,提供一组搭配阅读的例子,阐释儿童书籍中的这种互文性。
我们在根茎植物这样的隐喻中发现了很多意味:根茎植物盘根错节,而通过这种根须网络不断复制,反复勾连,从而有了新的生长。伊丽莎德雷桑认为这一来源于植物学的比喻充满了张力,在她的经典论著《激进的变革:数字时代的青少年图书》(Radical Change: Books for Youth in a Digital Age)的序言中就使用了这样的比喻,她把数字世界的各种关系网络比作根茎植物。我们这本书也使用这样的比喻,这也将是每个章节内容和结构的状态。我们也许字面上使用这个比喻不明显,但是通过我们对文学作品的分类,这种比喻会得以呈现。尤其当你发现在我们选择分析的作品中既有经典佳作,也有刚刚崭露头角的畅销书,还有新出版的作品,而这些作品将清晰呈现作品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意识到这一点时,你会觉得根茎植物这个比喻越发明显。这个比喻也为每章的搭配阅读提供了一种结构形式,其风格将显示儿童文学在形式、风格以及主题上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学以我们可以预知的形式变化着、成熟着,但是新的体裁和旧的体裁杂糅,产生更新颖的体裁,不断给读者们带来惊喜和愉悦。要欣赏和理解儿童文学中发生的这些变化,需要积极地探索;如果阅读我们这本手册的读者能够意识到我们在新一版中所做的探索,也将和我们一样受益
良多。
第九版的新内容
得益于儿童文学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儿童文学评论的贡献以及我们对第八版的认真思考和修订,第九版反映出显著的变化。下面列出的是本版的新内容,前言介绍了每一项新内容的意义,而手册的每一章将重点阐释这些新内容。
l 丰富的推荐图书版块和其他图书列表,囊括了新作品,不仅按照儿童文学类别进行分类,而且按照现代读者感兴趣的话题和概念进行分类。
l 我们之前说过了,我们讨论的一些书被编排进搭配阅读版块,这样就使推荐的儿童书籍和青少年书籍得到了扩容。这些新的推荐列表既包括经典佳作,也有畅销书,还有新作品,这种设计不仅展示了搭配阅读应该以什么模式进行,也提供了更多的作品,期待读者有兴趣进行深入阅读研究。
l 思考题版块在每章交织出现,鼓励读者思考某个概念,探索某个新观点,或者研究其他推荐的作品,这是为了鼓励读者能主动思考、欣赏图书,了解图书之间的联系。
l 在这篇前言之后,我们增加了致读者,它是之前版本致教师和致学生的升级版,更有效地囊括了之前的很多要点。前言和致读者都是为了向您,我们的读者,更清晰地表达我们的理念。本书读者可能是教师、实习教师、图书管理员、父母或文学课程教授。它适用于所有对儿童文学感兴趣的人,尽管每个人的背景和使用本书的方式并不相同。
l 儿童图书是文化产物,正因如此,它们反映着文化变化。我们对第二章儿童文学的要素和基本变化做了很多修改。不仅借鉴了《儿童文学经典手册》的很多旧版内容,而且致力于显示如今影响儿童文学的很多重要变化。在这一章中,我们分享了一些研究发现,有的研究数字时代对于童书的影响,有的研究儿童和纯绘本之间的交互关系,有的研究人们对于绘本和诗体小说日益增长的兴趣,还有的研究杂糅的体裁与后现代主义对儿童绘本的影响。
l 第三章绘本主要介绍了绘本的形式,尤其关注了插图,包括当代儿童绘本作品的艺术风格、媒介、设计风格等。同样需要读者关注插图和文字之间的关系,这也是第三章的一个重点。这一章中所选的书籍和搭配阅读版块推荐的书与以往旧版几乎完全不同。这本手册的读者会发现,几乎每一章我们都增加了很多绘本作品。
l 第九章风格和语气显示这两种文学元素有很多相似的特质,并且彼此之间相互影响。风格主要涉及句式选择,会影响语气。在旧版中它们是两个独立的较短章节,现在我们把它们合二为一,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它们如何相互影响。
l 第十四章终身阅读中增加了很多重要的话题,如通过朗读理解文学,鼓励讨论文学作品,进行独立阅读活动等。这是为了强调,在选择和分析儿童文学作品时,既不能忽略读者,也不能忽略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