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HK$
168.0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HK$
54.9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HK$
87.4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HK$
99.7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HK$
99.7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HK$
110.9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HK$
62.7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HK$
58.2
|
內容簡介: |
本专辑收选改革开放以来《文史哲》杂志刊载的有关先秦诸子研究的19 篇论文,是该领域的代表性成果。其中,杨义《先秦诸子发生学》、余敦康《先秦诸子哲学对宗教传统的继承与转化》、刘光裕《子书崛起与书籍变革》等论文聚焦于发生学角度的先秦诸子思想研究,并探索了子书编撰与诸子流派形成的关系;曹峰《孔子正名新考》、陈明《孔孟仁说异同》等论文,则从哲学、政治学等角度,探讨了包括孔子、孟子、子思在内的先秦儒家思想;《庄子人生哲学中的矛盾》与《三墨学说与楚国墨学》等论文,从文本与作者考据到思想研究,对先秦道家、墨家进行了思考。所选论文为当代诸子研究的重要成果,对于推动相关学科的研究,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
關於作者: |
李梅,女,生于山东烟台,山东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史哲杂志编辑,1997年硕士师从山东大学古籍所所长、秦汉文献方向著名学者郑杰文先生学习中国古典文献学,获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学位,2002年又投长江学者、山东大学副校长陈炎先生门下学习文艺美学,获文艺美学专业博士学位。博士后跟随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籍所所长舒大刚先生学习。博士后出站即入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担任学术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思想史、古代审美文化。已发表《身份化、艺术化与象法天地中国古代服饰的美学特征及深层原因》等学术论文数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参与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重点项目中国古代史论研究、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周易参同契》集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子海等项目的研究工作,承担 《汉书》导读、古代礼制专题研究、中国史学史文献导读、中国史学简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文史哲》、《文艺研究》、《社会科学家》和《学术论坛》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
目錄:
|
先秦诸子发生学..............................................杨 义 1
先秦诸子哲学对宗教传统的继承与转化.........................余敦康 62
子书崛起与书籍变革.........................................刘光裕 83
先秦子书的编集与轴心时代的经典生成
以《韩非子》成书过程为例...............................马世年 148
从楚简本、帛书本、北大汉简本及今本看《老子》的编纂..... 徐 莹 167
对话圣贤与经典
孔子成圣之路与先秦诸子经典的形成.....................钟书林 189
孔子正名新考.........................................曹 峰 226
孔孟仁说异同论...........................................陈 明 248
试论子思遗说.............................................郑吉雄 264
服从还是不服从?
孟子论人臣的政治义务................................ 方旭东 306
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乎德
由《要》与《诸子略》对读论儒之超越巫史................ 李若晖 329
论先秦儒家理论视域中的同................................晁福林 353
先秦儒家身体观中的两个功能性概念..........................黄俊杰 365
心性与性情:先秦儒学思想中的人..........................林启屏 387
论老子的精英意识........................................乔 健 415
简本《老子》与阴阳两仪思维范式形成再审视................. 廖 群 443
庄子人生哲学中的矛盾......................................刘笑敢 462
《管子》四篇中的心论与心术..................匡 钊 张学智 476
三墨学说与楚国墨学....................................高华平 503
后 记....................................................... 5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