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HK$
98.6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HK$
77.3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HK$
77.3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HK$
80.6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HK$
109.8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HK$
109.8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HK$
67.0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本书稿系关于上海民生民意的调研报告,本书稿比较全面、深入地论述与研讨了2018年上海民生民意状况,具体内容包括劳动就业、收入消费、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健康等,其对于人们深入了解和研究2018年上海民生民意情况具有较大的参考作用,因此具有出版价值。
|
內容簡介: |
为了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民生、民意和民情发展变化的动态与趋势,为党政部门全面提高决策水平提供科学、可靠的*手资料和决策依据,上海社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社情民意调查与公共政策评估智库团队通过连续跟踪调查,形成权威和具有公信力的年度上海民生民意民情系列报告。2019年调查采用PPS 抽样法,与前几年抽样框基本一致,在调查数据基础上,运用科学方法,编制构建上海民生民意发展指数,形成对民生民意发展状况的总体评价,除此之外,还将从劳动就业、收入消费、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健康、居住环境、社会体验、社会热点等维度详细分析本市民生民意状况,同时,统计分析还设计今年与前几年的纵向比较研究,以更好地描述民生民意的发展趋势。
|
關於作者: |
杨雄,社会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主要研究领域:社会治理、社会调查与决策咨询、教育社会学、独生子女与家庭教育、青年思潮与青年文化等。近年来出版著作《社会凝聚力:国际视野与本土探索》、《上海民生民意报告》(2016-2018)、《巨变中的中国社会》、《巨变中的中国青年》(专著)、《教育合作论》(合作)、《儿童福利政策》(主编)、《中国青年发展演变研究》(专著)等,主编《上海社会发展蓝皮书》、《上海社会报告书》(年度)。
|
目錄:
|
◆ 杨雄序言1◆ 华桦第1章2019年上海民生民意发展报告1一、 新时代民生建设的新特征和新发展2(一) 新时代民生建设的新特征2(二) 获得感: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新动力3(三) 新时代民生民意调查的取向和意义4二、 研究方法7(一) 民生民意发展指数设计7(二) 抽样设计11(三) 实际样本描述13三、 研究结果13(一) 民生民意发展水平13(二) 民生民意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19〖KH2D〗◆ 雷开春第2章劳动就业26一、 研究背景:体面劳动26(一) 体面劳动的内涵26(二) 体面劳动的衡量指标28(三) 体面劳动的实证研究30二、 劳动就业调查的分析框架32三、 上海劳动就业发展(20152018年)33(一) 劳动条件33(二) 劳动权益40(三) 未来发展46四、 政策建议50(一) 政府:充分发挥保障职责51(二) 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53(三) 劳动者:努力提升自身素质54◆ 何芳第3章收入消费55一、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消费的变迁历程55(一) 第一阶段:消费以满足衣食温饱为主56(二) 第二阶段:消费向小康迈进56(三) 第三阶段: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57(四) 第四阶段:消费实现全面升级58二、 上海居民的收入状况59(一) 调查框架59(二) 近三年来居民工资水平持续增长60(三) 不同职业群体的收入增长情况存在差异61(四) 外地来沪人员工资增长明显62(五) 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63(六) 储蓄仍是居民最主要的理财手段64三、 上海居民的消费状况64(一) 调查框架64(二) 近三年居民消费收入比逐年提升65(三) 近八成居民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65(四) 文化消费增速较缓66(五) 约四成居民认为自己的消费水平属于社会中层67(六) 网购与移动支付成为年轻居民的主要消费和支付方式67四、 结论与建议69(一) 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69(二) 健全法律法规69(三) 建立健全税收制度70(四) 拓宽居民收入渠道70(五) 营造文化消费氛围71◆ 张虎祥第4章公共教育72一、 教育发展态势及其相关分析72(一) 上海教育发展态势73(二) 教育期望持续高企74(三) 家庭教育行为的持续强化75二、 主要调查结论76(一) 教育期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76(二) 课外补习的现状与影响因素78(三) 学校选择的现状与影响因素81三、 对策建议83(一) 在教育均等化基础上推进多样化的教育供给84(二) 在有效减负的同时提升教育质量85(三) 规范教育市场促其健康发展86(四) 形成理性教育期望的社会氛围86◆ 裘晓兰第5章社会保障88一、 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状况88(一) 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基本形成89(二) 社会保险事业稳步发展89(三) 社会救助事业成效明显91(四) 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趋向成熟92二、 社会保障调查框架93三、 主要调查结果94(一) 五险一金覆盖率94(二) 补充社会保险参与率99(三) 市民社会保障使用率103(四) 社会保障制度满意度107(五) 养老模式109四、 政策及建议116(一) 构建全民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116(二) 推进社会保障资源的均衡配置117(三) 拓展养老保障服务层次118(四) 提升社会救助执行效能119〖KH2D〗◆ 何芳第6章医疗健康120一、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120(一) 新中国前五十年:医疗卫生事业重新建立120(二) 九五期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起步121(三) 十五期间:公共卫生事业明显加强121(四) 十一五期间: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完善122(五) 十二五以来:健康中国建设加快推进123二、 上海居民医疗健康调查的主要结果124(一) 分析框架界定124(二) 医疗服务124(三) 健康保健131(四) 公共卫生132三、 对策建议134(一) 继续推进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建设和应用134(二) 进一步提升就医体验134(三) 尽快实现全国医院联网135◆ 刘程第7章公共文化服务136一、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及其市民满意度评价137(一) 上海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进展137(二) 市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评价138二、 上海市民的文化休闲生活现状139(一) 市民的文化休闲时间139(二) 市民的文化休闲场所选择145三、 公共文化服务的市民满意度评价151(一) 公益性文化场所的市民满意度评价151(二) 商业性文化场所的市民满意度评价158四、 对策建议167(一) 不断改善基层文化设施的不均衡问题168(二)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化供给格局168(三) 创新公共文化供给手段与供给结构169◆ 李友权第8章居住环境171一、 住房问题理论及实证研究172(一) 住房阶级研究172(二) 住房分层研究177(三) 居住隔离研究180二、 上海市民居住基本状况181(一) 居住方式181(二) 人均建筑面积185(三) 公共交通186三、 上海市民居住地的配套服务188(一) 基本商业设施圈188(二) 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圈189(三) 基础公益文化设施圈191四、 上海市民居住地的社区环境193(一) 环境卫生193(二) 社区管理194(三) 社区参与195五、 对策建议197(一) 坚持市场化导向的住房政策197(二) 扩大保障性住房受益面198(三) 构建高质量的公共文化体系198(四) 打造高水平的社会治理框架199◆ 张虎祥第9章幸福感200一、 幸福感的理论研究200(一) 幸福感的理论范型201(二) 主观幸福感的中国研究202二、 调查结果203(一) 身心健康状况204(二) 家庭和谐状况208(三) 工作满意状况211三、 对策建议215(一) 在经济发展同时提高市民福祉216(二) 进一步推进社会阶层关系均衡217(三) 进一步优化社会治理体系218◆ 裘晓兰第10章安全感219一、 风险社会与公众安全感219(一) 风险社会概念和理论的提出219(二) 转型期我国社会安全面临的问题220(三) 公众安全感调查框架221二、 公众安全感调查主要结果223(一) 公共安全223(二) 经历安全228(三) 社会信任232三、 对策建议237(一) 健全公共安全治理机制237(二) 纳入法治化轨道238(三) 推进信息化发展239◆ 刘程第11章社会认同感241一、 社会认同理论与社会认同感测量241(一) 社会认同理论241(二) 社会认同感的测量243二、 上海市民社会认同感的统计分析244(一) 身份认同244(二) 价值认同257(三) 土客关系认同263(四) 社会公平感知272三、 对策建议278(一) 深化人才配套政策改革279(二) 加快外来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与社会融合进程280(三) 培育市民的社会诚信和责任意识280(四) 营造和谐包容的土客关系281(五) 不断提高市民的道德风尚281〖KH2D〗◆ 陶希东第12章社会信心283一、 2018社会信心的调查框架283(一) 社会信心的基本内涵283(二) 社会信心调查的逻辑框架284二、 上海市民社会信心的2018年度调查情况285(一) 个人发展信心的变化285(二) 城市发展信心的变化286(三) 国家发展信心的变化288三、 近年来上海市民群体社会信心的变动趋势291(一) 个人发展信心291(二) 城市发展信心297(三) 国家发展信心301后记305
|
內容試閱:
|
序言改革再出发:上海社会发展成效、经验及新挑战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社会发展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在党中央领导下,上海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理念,在探索符合特大城市特点与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方面做了积极努力。尤其是近三年来,上海市在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实践中,秉承共享发展、增进市民福祉的理念,持续推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升教育质量、健康和医疗服务水平、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不断实践创新,取得了积极成效。一、 十三五以来上海社会发展:成绩与经验
(一) 上海十三五中期社会发展总体状况十三五规划实施近三年来,较大地改善了社会民生,反映在民生指数方面则是稳定上升。从市民的满意度、获得感与幸福感等主观感受上,也处于较稳定水平。客观民生与主观民意发展水平基本一致、总体持平。民生指数较十二五末期有明显提升,2015年民生指数得分为123.60, 2018年为126.70,总体提升3.1。从民意指数得分看,相较于2015年的126.68, 2018年为126.77,略有提升。再从同期各分项指标分析,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民生指数以文化教育改进最为突出(得分提升9.37),其后依次为医疗健康(提升6.68)、劳动就业(提升2.33)、社会保障(提升1.38)以及收入消费(提升0.79),需要指出的是,居住环境得分在2017年大幅提升后有所回落,但仍低于2015年水平,反映出环境大整治长效化仍面临相当挑战。在民意指数方面,以信心度最为明显(提升3.34),然后依次为幸福感(提升0.49)、安全感(提升0.29),均反映出市民对十三五以来社会发展的认同,虽认同度得分下降3.77,但从三年平均来观察,依然相对稳定。可见,十三五以来民生领域的改革和发展成果,切实提高了市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二) 上海社会发展各领域发展状况评价如前所述,上海在十三五期间的社会发展,无论是从客观水平的提升,还是主观民意的认同来看,都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势。上海社会发展正呈现出城市变美、治理变好、环境变佳、品质变高的总体特征。以下我们将对社会发展的各分项进行分析,以进一步凸显十三五期间上海社会发展的局部特征。1. 劳动就业:劳动关系持续改善,工作状况有待提升十三五前半期,在劳动就业领域,上海积极促进就业服务,进一步加强创业带动就业,积极促进重点人群就业。2016年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9.93万个;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4.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 2017年新增就业岗位57.90万个;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2.0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相较于2016年下降了0.2个百分点。同时,上海深入推进第三轮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创业人数持续增加。2016年全年帮扶引领成功创业人数11795人,2017年全年帮扶引领成功创业12628人;同时,积极推进职业培训,培训人数持续增加,2016年全年共完成职业培训64.94万人,其中,农民工职业培训27.77万人;2017年全年共完成职业培训106.84万人。其中,农民工职业培训49.56万人。总体上看,劳动就业数据持续向好。从市民对劳动就业的切身感受来看,总体呈现出积极改善的态势。市民对劳动关系、就业状态以及工作满意度等指标的得分近年来分别提升了5.79、 2.96和2.01,反映出十三五以来就业、劳动关系等方面改进明显,由此也使得市民工作满意度得以提升。但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工作状况得分则下降了1.49,反映出部分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则不容乐观。2. 收入消费:收入水平持续提升,生活压力较为明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