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大家小书 儒学十讲(精)

書城自編碼: 335870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汤一介
國際書號(ISBN): 9787200147414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05-01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1.3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晋国600年(全四册)
《 晋国600年(全四册) 》

售價:HK$ 250.7
深中通道 穿越千年文明 迈向中国式现代化
《 深中通道 穿越千年文明 迈向中国式现代化 》

售價:HK$ 101.2
礼不远人:走近明清京师礼制文化
《 礼不远人:走近明清京师礼制文化 》

售價:HK$ 109.3
杯中风土:日本酒的文化史
《 杯中风土:日本酒的文化史 》

售價:HK$ 90.9
简读中国史(全四册)
《 简读中国史(全四册) 》

售價:HK$ 282.4
全球基础研究人才指数报告(2023)
《 全球基础研究人才指数报告(2023) 》

售價:HK$ 342.7
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海岸线演变特征
《 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海岸线演变特征 》

售價:HK$ 423.2
更好的行为:给教师的指南(教师成长系列)
《 更好的行为:给教师的指南(教师成长系列) 》

售價:HK$ 78.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2.0
《佛教与中国文化(增订本)(汤一介集)》
+

HK$ 88.5
《早期道教史(增订本)(汤一介集)》
+

HK$ 133.5
《和记者谈心——记者的访问记(汤一介集)》
+

HK$ 87.0
《有话要说——序跋和致辞(汤一介集)》
+

HK$ 102.0
《面对中西文化(汤一介集)》
+

HK$ 73.5
《深夜一盏灯——散文和随笔(汤一介集)》
內容簡介:
本书辑录汤老10篇有关儒学的文章,大致反映了著者对传统儒学的深入思考,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论天人合一》《论知行合一》《论情景合一》探讨儒学有关真、善、美三个价值取向的基本态度;《论普遍和谐》《论内在超越》《论内圣外王》等篇意在多元共生、普遍和谐的背景下为当今人类解决矛盾冲突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其他《论道始于情》《论和而不同》《论周易哲学》各篇亦从多个视角深入浅出地对传统儒学作整体观照,高屋建瓴,发人深省。在新旧世纪之交,汤老标举反本开新这一哲学命题,指出中华文明的复兴之路在于抓住当今中西文明对话、激荡的契机,反思、自省其传统,打通古今中西,从而使国人在华夏文明丰厚遗产的基础上重构价值理念。
關於作者:
汤一介(19272014),著名学者。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从1956年起一直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曾创办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三智文化书院等学术研究机构,并曾担任中华孔子学会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国际价值与哲学研究会理事等职。主要著作有《郭象与魏晋玄学》《儒道释与内在超越问题》《早期道教史》《佛教与中国文化》《儒学十论及外五篇》等。晚年主持大型文化工程《儒藏》精华编的编纂。
目錄
目录
论天人合一
论知行合一
论情景合一
论普遍和谐
论内在超越
论内圣外王
论道始于情
论和而不同
论周易哲学
论儒学复兴
內容試閱
《儒学十讲》序李中华汤一介先生(19272014)是当代中国学术史上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问大家。他的学术研究领域和学术视野宽广深厚,其学问所及不仅广涉中西古今、儒道玄佛,且对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均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在其十卷本的文集中, 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有四种:《郭象与魏晋玄学》《早期道教史》《佛教和中国文化》《在儒学中寻找智慧》。这四种著作不仅可以反映汤一介先生学术体系的构成,也可反映其由玄入道,由道入佛,由佛返儒的学术根脉和学术历程,其学术体系和学术思想的特点,可谓三教递进,尤精儒学。汤一介先生之精于儒学,其表现主要体现在《儒学十讲》中。关于此书的来龙去脉,有许多故事和背景。今天出版的《儒学十讲》,是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汤一介集》第五卷《在儒学中寻找智慧》中精选出来而结集成书。而《在儒学中寻找智慧》一书,又是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儒学十论及外五篇》一书基础上增补而成。而《儒学十论及外五篇》,原本是汤先生为主编并亲自撰写多卷本《中国儒学史》中的一卷而准备的材料。据我的记忆,《中国儒学史》当初只设计为九卷:分别为先秦卷两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卷宋元卷明代卷清代卷近代卷现代卷。之后,分别聘请九位对各卷有专门研究的学者各担纲一卷分别撰写。在撰写过程中,我曾向汤先生建议,是否可再增加一儒学总论卷,作为《中国儒学史》的第一卷或最后一卷。我同时又建议儒学总论卷可由汤先生亲自撰写。汤先生当时表示同意,但可能感到他总揽《儒藏》编纂的任务太重,很难抽出更多时间专门撰写这一卷,只是同意考虑一下。后来,汤先生确实感到时间不足,再加之精力有限(此时汤先生已年过七十),总论卷的撰写便延宕下来。此后我又提议,能否由我写出总论提纲,大家讨论确定后,再请九位作者各自承担一章,共同完成总论的撰写。汤先生同意我的意见,并让我先写出一章或一节看看,同时他也表示先收集一下他已有的儒学研究材料和已有的儒学研究的文章,还是准备总论卷的撰写。又隔了很长一段时间,汤先生告诉我,他实在没有精力独自完成一卷,但他答应会为九卷本的《中国儒学史》写一长序, 以补没有总论卷的不足。由此,总论卷的计划基本 放弃了。据我推断,《儒学十论及外五篇》及《在儒学中寻找智慧》这两部论文集应该是或可能是儒学总论的准备材料或未成稿。汤先生之所以放弃把它作为儒学总论一卷,可能觉得还不够充分和逻辑化,这充分反映了汤先生做学问的严谨和认真。现在看来,汤先生的《儒学十论及外五篇》或《在儒学中寻找智慧》两书,如再稍整理、补充并使之逻辑化,完全可以成为多卷本《中国儒学史》的总论卷。我至今感到遗憾和后悔的是,没有坚持和帮助汤先生做好总论卷 的撰写工作;至今也还觉得九卷本《中国儒学史》似乎缺点 什么。在汤先生《儒学十讲》再结集出版之际,勾起很多对汤先生的回忆。汤先生的儒学十讲,可以说是汤先生儒学研究的精华。当初,汤先生让我先写出《儒学总论卷》的一章或一节,我遵命很快写出,却没有拿给汤先生看。但后来,《儒学总论卷》从延宕到放弃,我写出的这一节也置之高阁。现在我把它抄录在这里,也算对汤先生的一种纪念和对儒学十讲 的一些学术铺垫。儒学自孔子创立至今,已逾两千五百多年。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记忆中,作为中国文化主干和主流的儒家思想,可以说一直没有中断过。它像滔滔不断的长江、黄河, 既有其源,又有其流。尽管有时因高山阻隔或水旱影响,使其流向、流速和流量因时因地而异,但既然能最终流入大海,说明其流未断。我们今天谈国学或传统文化,首先必涉及儒学, 在一定意义上说,国学或传统文化的核心在儒学。因此,要了解国学或传统文化,就一定要了解儒学;要了解儒学,就该了解儒学的根脉源流及其称谓和内涵。儒学一词,一般是对儒家思想和学说的概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史记五宗世家》有河间献王德,从孝景帝前二年用皇子为河间王。好儒学,被服造次必于儒者;《后汉书伏湛传》亦有累世儒学,素持名信,经明行修,通达国政等提法。这可能是儒学一词的最早出处。因儒家学派为孔子所创,故在孔子前,似无儒学的提法。古代儒字所代表的意义,最初盖指巫、史、祝、卜等早期宗教的教职中分化出来的一批知识分子。后世学者如俞樾、章太炎、钱穆等遂把原始儒者称为方士或术士。《说文》:儒, 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钱穆据《说文》称:柔乃儒之通训,术士乃儒之别称。章太炎称:儒之名盖出于需,需者,云上于天,而儒亦知天文,识旱涝。因此,原始意义上的儒,应该是一种宗教性、政治性和教化性的 职业。随着中国古代理性的发展和三代文明的转型,从事原始巫术礼仪活动的儒,逐渐从宗教与巫术中分化出来,开始向两个路向发展:其中一部分利用他们所掌握的原始礼仪知识,成为国君或诸侯的助手,致仕后又多为政府进行贵族子弟的培养和教育;一部分则散于民间,利用他们所具有的礼的知识和经验,成为专门为贵族相礼的实践家。在孔子以前的古代文献中, 儒学比较晚出。《诗》 《书》《易》三部文献中都没有儒字。《论语》中只两见,《孟子》中亦两见,《庄子》内七篇中仅一见,并且都未做具体说明。在先秦的著作中,从孔子开始,方见儒字。其后,《墨子》《庄子》《孟子》《荀子》等著作中又有儒者、儒术、大儒、小儒、雅儒、俗儒等称谓,其中一部分是对孔子以前儒义的追述,如《周礼大宰》说:以九两系邦国之民:一曰牧,以地得民;二曰长,以贵得民;三曰师,以贤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五曰宗, 以族得民;六曰主,以利得民;七曰吏,以治得民;八曰友,以任得民;九曰薮,以富得民。这里所列举的协调和维系邦国之民的九条官制,与儒有关的是三、四两条。这两条内容,不仅与孔子以后的儒家均有关系,而且也透露出孔子以前儒的意义。师,以贤得民, 郑玄注说:师,诸侯师氏,有德行以教民者。贾公彦疏云:三曰师,以贤得民者,谓诸侯以下,立教学之官为师氏,以有三德、三行,使学子归之,故云以贤得民,民则学子是也。这里所谓三德三行,按《周礼师氏》:师氏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以上是师氏之所掌教。四曰儒,以道得民者,郑玄注: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贾公彦疏:诸侯师氏之下,又置一保氏之官,不与天子保氏同名,故号曰儒。掌养国子以道德,故云以道得民,民亦谓学子也。按《周礼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