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HK$
39.2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HK$
109.8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HK$
67.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HK$
110.9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HK$
78.2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HK$
77.3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HK$
143.4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HK$
99.7
|
內容簡介: |
本书共分8章,内容涉及物联网端-管-云全链路开发流程。第1章介绍物联网发展现状、应用架构、典型应用;第2、3章分别从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的角度介绍物联网设备端开发;第4章介绍基于TinyLink系统的物联网设备端快速开发;第5、6章分别介绍物联网应用中常用的低功耗短距离以及长距离通信技术;第7、8章分别介绍目前主流的物联网云平台和物联网云-端一体开发平台。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通信、物联网工程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适合作为物联网专业开发人员的技术参考用书。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从创意到原型:物联网应用快速开发董玮,高艺编著.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9.6
(物联网工程专业系列教材)
ISBN 978-7-03-061010-2
Ⅰ. ①从Ⅱ. ①董②高Ⅲ. ①互联网络-应用-教材②智能技术-应用-教材 Ⅳ. ①TP393.4 ②TP18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067532号
|
目錄:
|
第1章物联网概述1
1.1 物联网的定义和发展趋势1
1.2 物联网的应用架构及挑战2
1.2.1 应用架构2
1.2.2 机遇及挑战3
1.3 物联网典型应用4
1.3.1 智慧城市鸿山物联网小镇4
1.3.2 智慧校园CMU Living Lab7
1.3.3 空气质量监测Mosaic11
1.4 物联网相关学术研究及前沿问题15
1.4.1 相关学术研究领域15
1.4.2 物联网的关注点及其前沿挑战问题17
1.5 总结与展望23
习题23
参考文献24
第2章物联网硬件平台25
2.1 概述25
2.1.1 简介25
2.1.2 平台组成27
2.2 关键特性27
2.2.1 成本与体积27
2.2.2 能耗28
2.2.3 运算速度和内存大小29
2.2.4 接口类型30
2.2.5 安全性39
2.3 常见的硬件平台40
2.3.1 传感器节点平台40
2.3.2 Arduino系列硬件平台42
2.3.3 树莓派系列硬件平台48
2.4 案例开发室内环境监测51
2.4.1 基于Arduino UNO的开发52
2.4.2 基于树莓派3B的开发55
2.5 学术研究前沿58
2.6 总结59
习题59
参考文献61
第3章物联网操作系统63
3.1 概述63
3.1.1 简介63
3.1.2 系统构成64
3.2 关键特性65
3.2.1 编程模型65
3.2.2 调度方式68
3.2.3 IO操作方式69
3.2.4 内存分配70
3.2.5 软件更新71
3.2.6 网络服务72
3.2.7 系统安全72
3.3 典型物联网操作系统75
3.3.1 TinyOS76
3.3.2 Contiki OS82
3.3.3 AliOS Things91
3.4 案例开发物联网防盗节点(增强版)95
3.4.1 基于TinyOS的开发96
3.4.2 基于Contiki OS的开发99
3.4.3 基于AliOS Things的开发101
3.5 学术研究前沿105
3.6 总结与展望105
习题106
参考文献109
第4章基于TinyLink的软硬件一体开发111
4.1 概述111
4.2 TinyLink使用说明114
4.2.1 开发流程114
4.2.2 功能描述117
4.2.3 API说明119
4.3 TinyLink开发实例121
4.3.1 功能使用122
4.3.2 功能扩充126
4.4 TinyLink实现机理127
4.4.1 TinyLink系统框架127
4.4.2 硬件生成系统128
4.4.3 软件生成系统129
4.5 远程实验室uDevice Center130
4.5.1 uDevice Center简介130
4.5.2 uDevice Center与TinyLink的集成131
4.5.3 开发示例132
4.6 案例开发物联网防盗节点(增强版)135
4.6.1 使用默认功能开发135
|
內容試閱:
|
物联网的概念由来已久,但其大规模实际应用则是近年来的事情。十几年前,我接触并研究传感网,经历了传感网到物联网发展过程中核心技术的巨大变化。目前,物联网硬件平台的异构性进一步加剧,工业界开始主导物联网操作系统领域,低功耗广域网的飞速发展使得物联网设备接入因特网不再困难,各大企业纷纷推出物联网云平台,物联网云-端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尽管物联网技术在飞速发展,但从应用开发的角度来看,用户想要开发一个完整的物联网应用仍不容易,他需要熟悉并掌握物联网设备端、云端、移动端中各种不同的技术。这些技术所需要的开发环境、工具链成熟度各不相同,从而给应用开发带来巨大挑战。
物联网领域中多种新技术的出现,以及物联网应用开发的困难性,使我觉得有必要撰写一本物联网开发方面的教材。愿望大都是美好的,但实施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选择和困难,本书的撰写也不例外。
首先是重原理还是重实践的选择。从本书的书名看,应该是重实践。但如果太偏重实践而忽略原理介绍,知识点的组织将变得十分零散,教师上课就无法围绕知识点展开,学习者也无法系统地掌握物联网各种关键技术。所以,本书借鉴了经典教材Computer Networks(Andrew S. Tanenbaum)的写法:每章先介绍基本原理,再介绍现有技术,最后是案例开发。介绍完基本原理之后,对各种技术的介绍就会更加简洁,也容易看出各种不同技术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案例开发部分则尽量自成一体,使得工程开发人员也可以跳过前面部分快速上手。
其次是全面性还是针对性的选择。物联网产业链长,开发技术多。硬件平台有TelosB、Arduino、树莓派、BeagleBone等;操作系统有TinyOS、Contiki OS、Huawei liteOS、AliOS Things、Android Things等;通信技术有ZigBee、蓝牙、NFC、红外、可见光、NB-IoT、LoRa、SigFox等;物联网云平台更是有亚马逊AWS IoT、微软Azure IoT、中国移动OneNet、阿里云IoT、华为OceanConnect等。每一个方面都可以单独出一本教材。但是,一个完整的物联网应用恰恰包括了物联网硬件、操作系统、通信协议、云平台以及移动端等各个方面。本书的内容涵盖了典型物联网应用架构的四个方面:物联网设备硬件及软件、通信协议、物联网云平台、移动应用端。在每个方面只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几个技术做了详细介绍。我们希望读者通过对这些技术的深入理解,能够举一反三,快速学习并掌握其他相关技术。
最后是新颖性还是基础性的选择。新颖性无论是对一篇论文还是一本书都十分重要。本书介绍了目前物联网领域比较新的技术,如Huawei liteOS、AliOS Things、NB-IoT、LoRa、微软Azure IoT和阿里云IoT的IoT Studio开发平台等。此外,在与学术研究相关的章节中,专门介绍了最新的学术研究前沿。基础性的知识也同样重要。引用Tanenbaum教授的话,某类技术非常优美,虽然现在没被使用,但有可能在未来解决某个关键问题。所以我们既要学习当前流行的各种技术,也要学习很多设计优美、在未来可能大有用处的技术。因此,本书也介绍了TinyOS、Contiki OS、基于802.15.4的传感网协议中重要的基础性知识,包括其中组件化编程的思想、轻量级线程的设计、低功耗MAC的设计等。
变与不变是一个领域微妙的两面。不变,领域就没有生机;经常变,领域就没有知识的沉淀。研究了十多年的传感网物联网,我经常在思考,物联网到底是重在系统,还是网络,或是感知与信号处理?什么是物联网专业的特长?在写完本书之后,我自己的一个体会就是,系统、网络、感知等方面都是物联网不可或缺的要素。对物联网从业者来说,熟悉并了解上述每个方面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怎样去更好地理解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怎样去选择并定制各种不同的技术,怎样去提高快速开发并实现一个完整的物联网应用的能力。
本书面向的读者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通信、物联网工程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适合作为物联网专业开发人员的技术参考用书。
本书的内容组织
如图1所示,本书共分8章内容,涉及物联网端-管-云全链路开发流程。第1章介绍物联网发展现状、应用架构、典型应用;第2、3章分别从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的角度介绍物联网设备端开发;第4章介绍基于TinyLink系统的物联网设备端快速开发;第5、6章分别介绍物联网应用中常用的低功耗短距离以及长距离通信技术;第7、8章分别介绍目前主流的物联网云平台和物联网云-端一体开发平台。
本书配套的电子材料
本书配备丰富的电子材料,包括课程讲义、案例示例代码、参考答案、案例开发视频教程等。为方便读者学习,其中,案例开发视频教程及部分内容的详细讲解在书中以二维码的形式呈现。其他材料读者可向本书责任编辑索取,发送E-mail至56813984@qq.com。
致谢
要在短时间内深入了解本书涉及的许多新技术,特别是要基于这些技术做实际案例的开发着实不易。为此,自我从2018年8月决定编写教材以来的半年内,浙江大学物联网系统与网络(EmNets)课题组的学生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素材,在此对他们的努力表示感谢。他们是:蔡振宇、曹晨红、陈共龙、程志浩、管高扬、靖远、李博睿、李惠康、林宇翔、刘汶鑫、吕嘉美、宋心怡、王一卉、张甲栋、张文照。
还要感谢阿里云IoT事业部的支持,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课题组与阿里云IoT事业部同为阿里巴巴-浙江大学前沿技术联合研究中心(AZFT)物联网实验室的成员,双方在物联网平台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也是本书许多重要内容的来源。此外,需要特别感谢科学出版社的赵丽欣女士,没有她的大力支持,这本书不会这么快和读者见面。
由于编者知识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疏漏,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董 玮
2019年3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