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HK$
50.4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HK$
109.8
《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售價:HK$
55.8
《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售價:HK$
143.4
《
中国历代竹器图谱与数字活化
》
售價:HK$
557.8
《
EDA技术与设计(第2版)
》
售價:HK$
85.0
《
揉碎浪漫(全两册)
》
售價:HK$
70.3
《
古籍善本
》
售價:HK$
537.6
|
編輯推薦: |
李白是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心怀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又追求自由解放,其诗兼有豪放与飘逸、壮丽与明秀之美,自然真率而又想象奇特,瞬息万变;杜甫则是中国文学*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全面反映唐代由盛转衰的社会生活,贯注深厚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沉郁顿挫且锤炼精工,集前代之大成,开后世之先路。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二人是唐代诗坛并峙的高峰,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本书特精选二人名篇,并加校注、赏析,以助读者品鉴其中高妙。
|
內容簡介: |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李白和杜甫则是这一时代并峙的高峰。刘学锴先生的《唐诗选注评鉴》 精选李白诗六十首、杜甫诗六十九首,是此书入选作品*多的大家,也是撰者用力*勤者。现特将书中李、杜诗的注释、鉴赏编为《李杜诗选》,以供喜爱李、杜诗的读者阅读品鉴。
|
關於作者: |
刘学锴(1933 ),浙江松阳人。19521963年就读、执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诗学研究中心顾问。曾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李商隐研究会会长。主要论著有《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2004年增订重排本)、《李商隐文编年校注》(中华书局2010年重印本)、《李商隐传论》(黄山书社2013年增订重排本)、《温庭筠全集校注》(中华书局2012年重印本),分别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第六届国家图书奖、安徽省社科著作一等奖。
|
目錄:
|
《李白诗选》
古风五十九首(其一)
古风五十九首(其十)
古风五十九首(其三十四)
蜀道难
梁甫吟
乌栖曲
将进酒
行路难三首(其一)
长相思
日出入行
北风行
关山月
杨叛儿
长干行
塞下曲六首(其一)
玉阶怨
清平调词三首
静夜思
子夜吴歌秋歌
襄阳歌
梁园吟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峨眉山月歌
江夏赠韦南陵冰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梦游天姥吟留别
金陵酒肆留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渡荆门送别
灞陵行送别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把酒问月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一)
登金陵凤凰台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其一)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其二)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望天门山
早发白帝城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苏台览古
越中览古
谢公亭
夜泊牛渚怀古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独坐敬亭山
忆东山二首(其一)
听蜀僧濬弹琴
劳劳亭
春夜洛城闻笛
哭晁卿衡
题戴老酒店
《杜甫诗选》
望岳
兵车行
醉时歌
赠卫八处士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丽人行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哀江头
述怀
彭衙行
北征
羌村三首(其一)
洗兵马
新安吏
石壕吏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佳人
梦李白二首
前出塞九首(其六)
后出塞五首(其二)
成都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房兵曹胡马
画鹰
夜宴左氏庄
春日忆李白
月夜
春望
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二)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七)
月夜忆舍弟
蜀相
江村
恨别
春夜喜雨
野望
水槛遣心二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有感五首(其三)
登高
绝句二首(其一)
登楼
宿府
绝句四首(其三)
旅夜书怀
宿江边阁
阁夜
八阵图
白帝
白帝城最高楼
秋兴八首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江汉
又呈吴郎
江南逢李龟年
登岳阳楼
|
內容試閱:
|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先世窜于中亚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五岁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二十四岁以前,在蜀中读书、任侠,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曾跟任侠有气,善为纵横术的赵蕤学习,少任侠,好神仙。开元十二年(724),出蜀漫游,历江汉、洞庭、金陵、扬州等地,后于安陆(今属湖北)入赘故相许圉师家,娶其孙女,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约开元十八年初入长安,结交张垍等人,后失意归。开元二十四年寓居东鲁任城,与孔巢父等游,号竹溪六逸。天宝元年(742),由玉真公主推荐,应诏入京,供奉翰林。三载春,因遭谗毁,被赐金还山。后漫游梁宋,与杜甫、高适同游。复游齐鲁、吴越。十一载,北游幽蓟。翌年秋,又南游宣城,后至金陵、广陵。安史乱起时在梁园,后隐于庐山。永王璘经略南方军事,召李白入幕。至德二载(757),李璘被杀,李白系浔阳狱,后定罪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北)。乾元二年(759)三月,于流放途中遇赦。东归江夏,游洞庭,下金陵,至当涂依族叔李阳冰。上元二年(761),闻李光弼自临淮率军平叛,曾请缨从军,半道病还。代宗宝应元年(762)病卒于当涂。李阳冰受托编其集为《草堂集》,并作序。李白为盛唐诗歌最杰出的代表,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儒、道、纵横诸家及任侠精神对他均有显著影响,而极为强烈的用世要求、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与不屈己、不干人、蔑视权贵、蔑视礼法、追求自由解放的精神则是其思想性格的基本方面。其诗歌创作举凡对日趋腐朽的统治集团的强烈抨击与批判,对自己高昂热烈的爱国感情的抒写,对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和蔑视权贵、反抗封建束缚精神的表现,对祖国壮伟秀丽山川的描绘和对盛唐时代生活美的反映,都贯串着他的思想性格。其诗歌风格兼有豪放与飘逸、壮丽与明秀之美,而统一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真率。想象丰富奇特,瞬息万变,极具浪漫色彩。诸体中除七律现仅存八首外,各种体裁均有佳作,七言古诗、五七言绝句尤称圣手。历代注本中以清王琦《李太白集辑注》较善。近人注本有瞿蜕园、朱金城合编之《李白集校注》,安旗主编之《李白全集编年注释》,詹锳主编之《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等。今人郁贤皓有《李太白全集校注》。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市),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市西南)。出身于奉儒守官之家。远祖杜预系西晋名将名儒,祖父杜审言为武后朝著名诗人,他们对杜甫的儒家思想、功业追求、诗歌创作均有重要影响。杜甫七岁能诗。年十四出入于东都翰墨之场。二十岁开始漫游吴越,二十四岁回到洛阳,应举未第。二十五岁复游齐、赵。天宝三载(744),结识被赐金放还的李白,同游梁、宋,在宋时遇高适,三人同游,慷慨怀古。后又与李白游齐、鲁。天宝五载至长安。六载,应举落第,遂居留长安。先后献《三大礼赋》《封西岳赋》,并投诗干谒权贵。十四载擢河西尉,不赴,改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岁末赴奉先(今陕西蒲城县)探望妻子,时安史叛军已陷洛阳迫近潼关。十年困守长安的生活,将杜甫锻炼成了忧国忧民的诗人。避乱鄜州时,得知肃宗已在灵武即位,遂冒死前往投奔,半道为叛军所俘,陷居长安。至德二载(757)夏,间道奔赴肃宗行在凤翔,授左拾遗。不久即因上疏救房琯触犯肃宗。九月长安光复,携家返京供职。乾元元年(758),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是年冬,曾至洛阳,亲见战争对人民造成的惨重伤害。二年秋,弃官携家赴秦州(今甘肃天水)、转同谷,生活陷于绝境。复由同谷入蜀,于岁末抵达成都。在友人资助下于西郊浣花溪畔营建草堂,开始了一段相对平静的生活。上元二年(761)七月,友人严武自成都尹入朝,杜甫送至绵州。适遇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在成都作乱,遂辗转徙居绵、梓、阆州。广德二年(764)严武再度镇蜀,表署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因称甫为杜工部)。永泰元年(765)正月辞幕归草堂。四月,严武卒,五月,携家沿江而下,在云安(今云阳)因病逗留约半年。大历元年(766)夏至夔州(今奉节),得都督柏茂林之助,在夔州首尾居留三年。大历三年三月,离夔州出峡,先后漂泊江陵、公安、岳阳、潭州、衡州等地。五年冬病卒。
杜甫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创作对唐代由极盛转衰时期的社会生活作了全面深刻的反映,举凡战乱的破坏、人民的疾苦、统治者的腐败、贫富的悬殊、军阀的跋扈叛乱,乃至一些重大的军事事件,在他笔下均有及时而鲜明的反映,并贯注着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被后人称为诗史。其中熔述志抒怀、叙事绘景、纵横议论为一体,将个人经历遭遇与时事政治、人民生活融合的长篇,以及以下层人民的苦难为内容,带有叙事性的短篇,都是对现实主义传统的创造性发展。在古体诗的创作中,极大地提高了诗的写实技巧和叙事艺术,并能以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段揭示出生活的本质。在古代诗史上,杜甫既是集大成者,又是开新世界者。他在诗歌体裁上,五古、七古、五律、七律、排律(尤其是长律)均达到一流水平,对七律的发展提高更有巨大贡献。不仅用七律来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抒写人民的苦难,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从而极大地扩展了七律的生活容量与政治内涵;且能运古于律,既格律精严,字句烹炼,而又气势磅礴,意境浑融,极大地提高了七律的艺术品位。晚年大量创作七律拗体,以表现内心郁勃不平之气,在艺术上也有明显创新。在艺术风格上,创造了极富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的沉郁顿挫风格,思想的深厚博大,感情的深沉凝重,意境的沉雄悲壮,表现的回环起伏、波澜曲折,构成了融时代悲剧与个人悲剧为一体的具有崇高悲壮色彩的诗风。与此同时,还创造了极其锤炼精工的诗歌语言。通过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苦心经营,达到毫发无遗憾下笔如有神的程度。而这种锤炼,又与创造浑然一体的诗歌意境结合,显得字烹句炼,力透纸背,又具整体流贯的气势。此外,为了扩展诗歌的容量,在古体、律体中大量创作组诗,并加以精工的组织经营,也是杜甫的一大创造。有集六十卷,已佚。北宋王洙重编《杜工部集》二十卷、补遗一卷,为后世杜集祖本。清代著名杜集注本有钱谦益《钱注杜诗》、仇兆鳌《杜诗详注》、浦起龙《读杜心解》、杨伦《杜诗镜铨》等。今人张忠纲等有《杜甫全集校注》,谢思炜有《杜甫集校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