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HK$
44.7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HK$
112.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1.6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HK$
109.8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HK$
110.9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HK$
87.4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HK$
50.4
|
編輯推薦: |
★ 一部经济学各门派英雄逐鹿、各领风骚的长卷 ★ 赖建诚读毕感慨:高手在民间,我自叹弗如!
★ 经济学疆土谁主沉浮?江湖是非谁说了算?细数各路学术豪侠的爱恨情仇和江湖恩怨
★ 凯恩斯 vs 哈耶克!干预派 vs 自由派!再现经济思想史上蕞著名的华山论剑
★ 配第、休谟、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熊彼特、哈耶克、弗里德曼、萨缪尔森打碎固有标签,再现生活细节,还原大神的真实性情与进击足迹
★ 蕞有温度的经济学大师群像,蕞浅白风趣的极简经济学史
|
內容簡介: |
那些在经济思想史上留下名字、被一代代读者阅读、影响亿万人生活的经济学大师,究竟是怎样一群人?他们是拥有超强大脑、为荣誉而生的天才,还是跟你我一样,虽砥砺奋进,仍会失意彷徨?他们是课本上的一个名字、一张脸、一句话,还是跟你我一样,是会呼吸、有心跳的人?他们在道德上可以俯视我们吗,还是跟你我也一样,介于魔鬼和天使之间?
这本《经济学江湖事》将经济学大师放置在广阔的社会时代背景下,无论是配第、斯密、凯恩斯,还是哈耶克、熊彼特、弗里德曼,都被还原为活色生香、有血有肉、爱恨交织的活生生的人。我们试图将课本中刻板僵硬的人和理论生动交织起来,以全新方式介绍经济思想的传承演变。每一位经济学大师不再是砂砾一样安静孤立的存在,不再是课堂上的生卒年月和理论观点,而是在历史长河中顺流激荡或逆流而上的勇者,是在经济学殿堂中跨越时空彼此握手或激烈争论的动态鲜活的存在。
我们展示经济学大师彼此人生的交织和穿越时空的相会,再现观点的尖锐交锋和思想的发展流转。我们在浩瀚的经济思想海洋中遨游,抽丝剥茧般寻找某个观点发展的脉络,在漫天文字中读到经济学家的八卦,也在无数的学术争论中,找寻经济学大侠之间的恩怨情仇。
|
關於作者: |
徐秋慧 〇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
〇 研究方向包括外国经济思想史、宏观经济政策。
〇 醉心经济学科普,通过微信公众号经济学江湖事发表大量文章
|
目錄:
|
开场白:经济思想史这件小众的事
序篇:经济学从何而来
▌1. 经济思想史上两个彪悍的朋友圈
如果一环一环分解下去,经济学说史上那么多的星星,最终在黑暗夜空中彼此连接,成为星空中看不到的一张网,学术和友情互相交织、难分彼此。
▌2. 经济学说史上的六次革命
经济学说史上的六次革命有的是整容术,比如新自由主义革命、理性预期革命,而有的完全是换头术,比如边际革命和凯恩斯革命。
▌3. 经济学为何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萨缪尔森的教材其实是个合成品。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彼此毫不相干,各自带着各自的基因,宣扬着互相矛盾的经济理论。
▌4. 宏观经济学,不只有教材说的那一种
目前我们的宏观经济学教材忽视了自由派的理论。自由派认为经济中只有个体知道个体的想法,只有自由市场经济是有效率的,政府的任何干预政策都是错误的。
第一篇:经济理论的先驱们
▌5. 节操碎一地的威廉配第
配第几乎能在任何领域中做成任何事。他是穷困窘迫中自我奋斗而获得成功的典范,也是时来天地皆同力的幸运儿,同时也是个不择手段的掠夺者。
▌6. 孟德维尔和他的《蜜蜂的预言》
《蜜蜂的寓言》是个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故事,需求管理者看到消费促进繁荣和就业的重要性,而自由主义者看到个体自由决策带来繁荣兴旺的重要性。
▌7. 关于亚当斯密的一些流言蜚语
一些学者指责斯密是欺世盗名的剽窃犯,指责斯密在英国和法国的图书馆中,埋首书堆刻苦抄袭十多年,才精心撺掇出了字里行间都闪烁着前人不朽光辉的《国富论》。
▌8. 亚当斯密的数字人生
作为一位54岁的单身汉,仍然在期待上帝能赐予他后代,这的确出人意料且令人遗憾。也许,斯密始终在期待爱情、婚姻、家庭和后代吧。
▌9. 斯密和休谟的友谊与龃龉
斯密和休谟在精神上形影不离,彼此支持,互相砥砺,成为启蒙时代最伟大的两位学者。他们也一起讨论哲学、经济、历史问题,也互相倾诉各自生活中的趣事和麻烦。
▌10.休谟和卢梭的疯狂大战
所谓知识精英吵起架来,架势和农夫别无二致,而其出言之卑劣、中伤之狠毒,完全超越了乡野农夫所能达到的高度。休谟和卢梭之间就发生过这样一场喷血自污的江湖恩怨。
第二篇:杰文斯和他重新发现的天才
▌11.戈森:史上最悲催的经济学家
有些经济学家似乎被上帝抛弃,他们在世时提出的原创思想,未能被同辈学人理解、接受和认可。他们终其一生,默默无闻。戈森就是这样的一位生不逢时的经济学家。
▌12.古诺:历史上第一位数理经济学家
古诺首先提出了边际分析方法,但40年后才终于得到了边际效用学派的认可和接受,并被公认为经济学说史上第一位数理经济学家。
▌13.杰文斯:冰火两重天的短暂学术生涯
杰文斯的时代恰恰是斯密李嘉图穆勒学术线路发展到顶峰的时代。杰文斯石破天惊的效用价值论就如同闯入玉皇殿的孙猴子,被刻意回避和漠视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第三篇:凯恩斯和他的时代
▌14.霍布森:启迪凯恩斯的先知
社会的储蓄习惯可能过度了,而这种过度储蓄会使社会日益贫困,令工人失业,拉低工资水平,使沮丧情绪蔓延,令商业世界的动力衰竭,并导致众所周知的贸易恶化。
▌15.凯恩斯一统经济学江湖
凯恩斯的《通论》在理论界实现了一统江湖的大梦。二战后,凯恩斯的疆域进一步从理论界扩展到政策制定者那里,一直扩展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每个角落。
▌16.凯恩斯 vs 哈耶克:经济学史上至今未决的华山论剑
干预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江湖领袖,在20世纪30年代展开了一场笔枪纸弹的世纪之战。凯恩斯兵不血刃地奠定了九五之尊位,而后生之辈哈耶克,却落得个败走麦城、铩羽而归。
▌17.凯恩斯 vs 马克思:自由,还是计划?
崇尚个人自由的凯恩斯对斯密李嘉图马克思这一脉络的理论厌恶之至,这才有了凯恩斯对古典经济学的冷嘲热讽。如果马克思还活着,一定可以擂起战鼓来场你死我活的恶战。
▌18.希克斯:被凯恩斯拒绝的凯恩斯主义者
这个世界需要的也许并不是始终如一的执着,而是应时应事而变的灵活。伟人存在的意义并不是他们说了什么,而是我们如何让他们说的契合今天我们想说的。
▌19.凯恩斯去世之后美国英国两支花
主流经济学占据话语权之后,新剑桥学派似乎已经被经济学世界遗忘,埋葬在孤山野岭里了。罗宾逊夫人擅于雄辩,可即便赢得了一时的论战,最终却失去整座江山。
▌20.卡恩:忠诚的朋友,静默的英雄
在凯恩斯的学术圈子里,卡恩比任何人的数学能力都要强大,以至于凯恩斯只要遇到数学问题都需要卡恩来把关。但是卡恩总喜欢将自己光芒四射的脑袋隐藏在黑暗的角落里。
▌21.罗宾逊夫人:战力十星的辩论女王
和她唇枪舌战极其困难,罗宾逊夫人会无情地碾压对手,以至于很多人在其泼妇般的攻击中抱头鼠窜,甚至精神崩溃。
第四篇:熊彼特和他的宿命
▌22.熊彼特:让人唏嘘的一生
熊彼特不断模仿贵族的言行举止和对奢侈生活的追求,加上与生俱来的对知识的渴望,这都促使他成为一位举止优雅、态度尊贵、学识渊博、充满魅力的伪贵族青年。
▌23.熊彼特 vs 凯恩斯:既生瑜,何生亮?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没有一个人比凯恩斯更有才华,更为聪明。熊彼特则正好相反,平淡无奇,枯燥无味但他有智慧。聪明可风光一时,智慧则可显耀千秋。
第五篇:弗里德曼和他的野心
▌24.弗里德曼:备受争议的新自由主义领军人
诺贝尔奖颁奖仪式进行到一半,弗里德曼正要发表获奖演说时,突然在门厅大门处出现了一位穿着燕尾服的男士,高举双手用英语大喊:打倒资本主义,智利自由万岁!
▌25.弗里德曼 哈耶克:把凯恩斯埋在这春天里
哈耶克不相信政府,警告追随者们要远离政治。而弗里德曼却承认政府存在的必要性,利用所学积极靠近政府,庙堂之上到处看到他的身影。
第六篇:经济学家的脸孔
▌26.电机工程师菲利普斯画的那条线
萨缪尔森和索洛正式以菲利普斯曲线来命名通胀率和失业率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自此,菲利普斯曲线成为全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唯马首是瞻的理论大旗。
▌27.电缆工程师詹金画的供求均衡图
说起来,这个人还真的经历丰富,专业多元,职业头衔包括铁路工程师、电气和电缆工程师、经济学家、评论家、演员、剧作家和艺术家。他就是巴黎总工程师弗莱明詹金。
▌28.专治各种不服:萨缪尔森开挂的一生
萨缪尔森始于1948年塑造的经济学模样,至今无人可以撼动。萨缪尔森出生到离世,任何与他相关的事情似乎都透着一股牛逼劲儿。
▌29.费尔普斯和全世界最牛的小镇
萨缪尔森出生的小镇出了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一位是他,另一位是他的学生斯蒂格利茨。而费尔普斯出生在纽约州的黑斯廷斯镇,这座小镇前后共有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30.改行做个经济学家又何妨?
74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只有27位经济学博士,其余的是哲学博士、数学博士,以及物理学、工学、法学、社会学和理学博士等,还有人压根儿就没有博士学位。
▌31.经济学家告诉你活得长有多重要
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是否科学,能否立住脚,既不取决于行政权威的批示,也不取决于学术权威的票决,而只服从于社会实践的最终检验。而实践检验是需要时间的。
终篇:经济学与中国
▌32.那些跻身国际前沿的中国经济学家
他们让中国曾经的经济学研究与世界最前沿并驾齐驱,体现着中国经济学家与世界学术界发展保持同步的决心、热望和努力。即使在战火纷飞、颠沛流离中,他们都不曾放弃。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开场白:经济思想史这件小众的事
记得在报考博士时,高鸿业先生年事已高,故只招收两名学生,一名西方经济学专业,一名外国经济思想史专业。当时有二十人左右报考了先生,但没有人报考思想史(或称学说史)专业,大家都是奔着热门的西方经济学去的,因为大家都认为,学了纯粹理论的思想史的话,找到工作可能就是个难题。
成绩出来,我考了第二名,而西方经济学专业只要一人,先生面试时告诉我,你的选择是学习外国经济思想史和放弃回家。我说那我就选择思想史吧。先生接着又问,你喜欢思想史吗?我当时对思想史的了解仅限于鲁友章的《经济学说史》(上册1965年出版,1979年修订再版;下册1983年出版),这本书来自父亲的藏书,里面充斥了很多当时政治环境下必须要说的一些话,对于那个角度和那些话,我内心是有些排斥的,所以让我说我喜欢学说史是挺违心的一件事。不过为了上学,我回答老师说我喜欢思想史。
先生听到我的回答竟然立即发火了,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一听你就是说假话。先生的直率令我惶恐和惭愧,我只得实话实说,目前我是不喜欢,但是我愿意更多地去学习和了解,不能在不了解之前就下断论喜欢或不喜欢。根据先生的反应可以推断,先生也知道经济思想史并不是人人都爱的专业。尽管如此,先生最终还是收了我做思想史专业最后一位弟子,自此该专业关门,先生只招收西经的学生了。
刚上学的时候,心里特别纠结。学习之初,外国思想史专业和西方经济学专业的必修课完全相同,只有到了二年级之后,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上才会有区别。所以,我也就勉为其难地把自己当西方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对待了,而先生对我们的要求也基本按照西经的要求来的。
真正喜欢上思想史,是从听方福前老师讲流派开始的,方老师博学多才、涉猎广泛,是个真正的读书人,仅仅从他的谈吐中,就可以感受到他无比深厚的积淀,而且方老师的讲课涉及西方经济学前沿非常多,那需要不断的跟踪和研究才能实现上课的挥洒自如。方老师上课时喜欢从讲台这边走到那边,说话的声音不急不缓,却句句入心,一言一行之间诠释着学者的涵养。
因方老师的课程,特别是方老师本人的学者魅力,我喜欢上了思想史,喜欢在浩瀚的经济学家思想海洋中遨游,喜欢抽丝剥茧一般寻找某个观点发展的脉络,喜欢在漫天的文字中看到经济学家的八卦,也喜欢在无数的理论传承和争论中找寻恩怨情仇,从中颇能获得一种福尔摩斯般的快感。也许,我天生不是个做学术研究的人,我喜欢把思想史看成是故事,每一个观点后面都是一段人生的起起落落。
然而,很快我就发现,思想史其实是件非常小众的事情。当你兴奋地从故纸堆中找寻到某个秘密时,却遗憾地发现,你找不到人分享,身边几乎没有人知道你在说什么,你在兴奋什么。别人甚至有时根本不知道你说的经济学家的名字,或者你说的那个流派对他来说陌生得犹如火星上的一块石头。没有知己,没有同伴,只有自己在故纸堆中嬉笑怒骂,这就是一个喜爱经济学说史的人的快乐和悲哀吧。
这种小众的感受在教学中也得到体现,学生普遍认为经济学说史和经济学流派就是一门需要大量背诵的枯燥课程,教材中充斥着乏味的理论和评价,甚至一学期上下来,学生对经济思想史的理解是支离破损的,都搞不清楚斯密写作《国富论》的缘由为何,《国富论》是否就是斯密个人原创的思想,他的思想到底受到哪些人和那些经济事件的影响,在后人的传承中,人们继承了什么,抛弃了什么,如果以《国富论》作为经济学大树之根,这两百来年中,哪些枝枝叶叶在繁茂伸展,而哪些枝枝叶叶却逐渐凋零,繁茂或凋零的经济社会背景又是什么,到底哪些人决定着这些发展,这些人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谁的思想是如何影响了另一位的思想。所谓知来处方知去处。
恰逢此时,张正平教授转发给我赖建诚老师的《经济思想史的趣味》,这本书带给我很大的启发,告诉我思想史也有另一种表达方式。赖老师以风趣幽默的笔触问答式解说经济思想史上的功败垂成和理论演变,语言风格真诚洒脱,严谨中透着不羁,令人忍俊不禁中饱餐精神食粮。读罢此书意犹未尽,立即推荐给好友小郑哥和宋彪同学,他们二位听闻此书,即刻买来彻夜捧读,相见恨晚之下强烈推荐给身边的同学们,由此可见以趣味文笔讲述严肃知识的必要性。
赖老师的书偏重理论知识的介绍,而我则开设公众号经济学江湖事撰写与课堂理论知识相关的经济学家生平和思想脉络关系,试图以一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发学生学习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学流派的兴趣。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尝试对课堂教学具有积极作用,同学们非常乐于读这些文章,并根据这些文章中的线索去了解和研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甚至有些大一本科生也在这些文章引导下通读了部分学说史专著。
曾有学生兴奋地告诉说,原本做好了经济学流派是一门特别枯燥课程的思想准备,却不曾想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喜欢这门课,教材和这些辅助文章相得益彰,趣味性和知识性完美结合,这门课竟然越来越有趣。还有学生因为这门课而引发了做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想法。这些教学辅助文章将课本中刻板、僵硬的人和理论生动地交织起来,每一位经济学家不再是砂砾一样的安静和孤立的存在,不再是课堂上的生卒年月和个人理论介绍,而是在历史长河中顺流激荡或逆流而上的勇者,是在经济学殿堂中跨越时空彼此握手或激烈争论的动态鲜活的存在。只有这种跨越时空的交织才能体现经济学思想的传承和演变。
本书是公众号文章的结集,在成书过程中,很多师友给予我帮助和支持。赖建诚教授自告奋勇为本书撰写推荐序,诱掖后进之心令人感动;我校经济学院张伟副教授多次鼓励我将公众号文章结集出版,若非如此绝无此书的问世;格致出版社编辑王萌先生主动邀约出版此书,前前后后付出了很多辛苦的工作;我校经济学院王依婷也为该书翻译整理了部分文献。在此向他们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我还要感谢这两百多年来经济学说史领域中著书立说的所有中外学者,以及翻译国外经典著作的所有译者,正是研读他们的著作,才使得我能够今天坐在这里写这篇自白。
鉴于笔者才疏学浅,挂一漏万之处俯拾皆是,敬请您不啬指教。
徐秋慧
2018年9月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zhongze_lx@163.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