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HK$
76.7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HK$
80.2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HK$
94.4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HK$
68.4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HK$
92.0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HK$
81.4
《
花外集斠箋
》
售價:HK$
151.0
《
有兽焉.8
》
售價:HK$
70.6
|
內容簡介: |
本书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
选题视角新颖,在梳理铜瓦厢决口改道事件基本史实的基础上,从荒政与河政两个层面探讨其与晚清政局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借此探究单次灾荒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于铜瓦厢决口改道事件的把握较为准确,并得出了一些合理的结论。比如:申报人认为铜瓦厢决口改道具有双重属性,其既为近代重大灾害事件,又是清初以降备受重视的河务问题,在清代黄河史上具有时间坐标意义。
|
關於作者: |
贾国静,1977年生,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师。
200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取得历史学硕士学位;
200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取得历史学博士学位;
2010年,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
2010年至今,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师。
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清代黄河史,近代灾荒史,社会史。
|
目錄:
|
绪论1
第一章 天灾还是人祸:距今最近的黄河大改道16
第一节 大河改道17
第二节 缓堵对策的出台30
第三节 救灾举措乏力42
第四节 决口改道原因探究48
小结56
第二章 复故还是走新:一场牵动朝野的持久论争57
第一节 清中期的改道论57
第二节 咸同战乱时期的新旧河道之争61
第三节 同治中兴时期的新旧河道之争70
第四节 光绪年间应对河患之策与争论再起81
小结96
第三章 从中央到地方:改道后黄河管理规制的演替98
第一节 清前中期黄河管理制度概况98
第二节 咸同战乱时期干河机构的裁撤109
第三节 同光时期地方性治河规制的设置118
第四节 清末黄河管理制度的终结133
小结140
第四章 民埝与官堤:新河道治理的地方实践141
第一节 民埝修筑:基层官绅的治河努力141
第二节 官修大堤的断续进行:地方督抚担当大任147
第三节 地方督抚的废埝努力164
第四节 晚清黄河治理相关因素分析175
小结190
第五章 河患与内乱:黄泛区的叛乱及捻军兴亡192
第一节 黄泛区叛乱加剧192
第二节 皖北捻军趁势发展203
第三节 清廷对东路捻军的剿杀212
小结223
结语226
附录231
参考文献237
索引250
后记255
|
內容試閱:
|
从自然之河走向政治之河(代序)
这几年因缘际会,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专心于自己的学术志业,也就是灾害史和生态史,故此一方面如饥似渴地狂读各类先贤、同仁的著作,一方面如鱼得水般地在大数据时代日趋膨胀的文献之海中肆意冲浪,只是由于生性懒散,以致在长时间的阅读和文献搜集过程中固然不乏创获,且不时迸发出新的思想火花,可一旦拿起笔来,准确地说,是动起手来,顿觉千钧之重,怎么也敲不出像样的文字来。万千思绪,成就的不过是茶壶里的风暴。就如这篇序言,著者早在数年前就已将她的书稿电邮给我,希望我这个师兄给几句美言,我居然也一拖再拖,屡屡失约。好在她的大作即将付梓,我再找不到像样的借口,只好硬着头皮,谈几点感想,也算了了一笔宿债。当然,以我个人的秉性,这里都是实话实说,算不上什么美言,希望著者不至于太失望。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贾国静是在2005年秋季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师从我的导师李文海先生,攻读博士学位。其时先生正主持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清代灾荒研究,后又受托担任国家清史纂修工程《清史灾赈志》的首席专家,当然希望自己的学生也能参与这一事业,从而壮大灾害史研究的力量。尽管贾国静在读硕士时做的是近代教育方面的研究,对灾荒史原本十分陌生,但考虑到她的老家距离山东黄河不远,对黄河灾害多少也有直接间接的体验,而黄河灾害又是近代中国灾害史研究,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研究都无法回避的重大话题,所以建议她以此作为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没想到一晃十三四年过去了,先生离开我们也有将近六年的时间,而贾国静却依然耕耘在这片学术园地之上,始终不辍,此种执着,不能不令人钦佩;特别是她不辱师命,不仅对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反复修改,还在取得博士学位之后不久,就将研究范围从1855年黄河铜瓦厢改道之后的晚清河政扩展到对整个清代河政体制的探讨,足见其勇气和魄力。时至今日,这两项研究终将同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