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序二
透视景观社会的艺术景观
自从1967年法国著名思想家居伊德波(Guy Debord, 19311994)出版《景
观社会》(Socit du spectacle)一书以来,景观和景观社会这两个概念便
逐步深入人心,因为德波用景观这个词准确地定义了西方当代社会的本质特
征。德波在《景观社会》一书中写道: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里,生活
本身展现为景观(spectacles)的庞大堆聚。直接存在的一切全都转化为一种表象
(representation)。按照他的观点,摄影、电影、电视、影像技术的高度发达和图
像信息的密集传播,给人们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带来了巨大影响,进
而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在他看来,在这个一切都被拍摄的世界,人与人之间
形成了一种崭新的以影像为中介的社会关系,这就是景观社会。要知道,当年
德波写作《景观社会》一书的时候,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和互联网尚未出现。
今天,当我们进入每人都有一部与互联网连接的拍照手机的时代,图像更是像空
气一样无孔不入,德波所描述的被影像操控的景观社会现象则更加登峰造极。
事实上,景观已经变成了被世人公认的社会文化现象。本人三次作为访问学者
前去交流和研修的罗马第一大学文学与哲学学院艺术史系已于2010年将系名从
艺术史系(Dipartimento di Storia dellarte)改为艺术史与景观系(Dipartimento
di Storia dellarte e Spettacolo),并将专业范围扩展到视觉艺术、戏剧、电影、舞
蹈、数字和音乐景观、文化遗产等领域。在罗马一些书店里专门有艺术与景观
(Arte e Spettacolo)的分类标识,其中包括摄影、电影和音乐等类别的图书。
范晓楠的这部著作敏锐地抓住了西方当代艺术的时代特征,从景观社会
的角度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欧洲当代绘画进行了深入研究。全书分为四章,
前三章分别论述了欧洲当代绘画中三个最重要的主题疾病与死亡身份与
身体记忆重构在艺术家作品中的呈现方式,最后一章分析了景观社会
中的绘画的风格特征。作者选取了20世纪90年代之后欧洲画坛上最具代表性
的画家荷兰的马琳杜马斯,比利时的吕克图伊曼斯和米歇尔波利曼斯,
挪威的拉斯埃琳,罗马尼亚的艾德里安格尼,波兰的威廉萨斯纳尔,德国
的丹尼尔里希特和蒂姆艾特尔,瑞士的安迪丹泽尔和乌维维特沃及
其创作作为样本,从思想观念、创作主题和艺术语言等方面全面而深入地论述了
景观社会的绘画本质。
我们知道,spectacle一词源于拉丁文spectae和apecere,意思是观看和
被看;在法语中,spectacle这个词的基本词义是演出、表演和戏剧;意大利
语的spettacolo则有表演、节目、戏剧、场面、景象和奇观等含义;在英语中,
spectacle一词除了景观之外,还有场面、奇观、壮观、公开展示、表演、看头、
表象和假象等意思。由此可知,不管是哪一种语言,景观的同义词或近义词
都包含有表演和虚假之意。德波将spectacle作为自己创立的社会批判新理论
的关键词,这个概念揭示的是现代社会的新特质,即存在被颠倒为刻意的表象,
表象取代了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变成了一种主体性的、有意识的表演和作秀,人
们的日常行为都成为被他人观看的对象。在景观社会中,每个人都是表演者,每
个人又都是观众,表演者与观看者合二为一。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Je pense,
donc je suis)在当代社会被替换成了我秀故我在(Je presente, donc je suis),表
演成为生命的存在形式和生命存在的证明。
景观社会最大的弊端就是对历史和现实真相的遮蔽,然而,艺术家总是有
探求世界和生命的真相的冲动。在浩如烟海的图像世界,西方当代画家像侦探一
样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捕捉世界和生命的真实痕迹。
在人类生活中,疾病与死亡是最不可掩饰的客观真实,也是人们最关切的
话题。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疾病和死亡更容易触动人心了,因此,这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