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HK$
76.2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HK$
54.9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HK$
781.8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HK$
132.2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HK$
80.6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HK$
12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HK$
60.5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HK$
77.3
|
內容簡介: |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相关知识点,是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实用性专业设计书。本书区别于传统教材,书中选取了大量优秀案例并进行了解析,采用图解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了图像化的处理,方便读者更直观地理解,提升读者的设计思维能力、设计操作能力与设计表达能力。本书既可以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教材,也可作为相关行业人员的自学书籍。
|
目錄:
|
目录前言第一章 设计与构成概述? 6第一节 构成设计的发展7第二节 形态构成的认识与分类10第三节 构成与设计的关系12第四节 案例解析:三大构成作品赏析13第二章 平面构成? 17第一节 概述18第二节 基本造型要素19第三节 构成形式22第四节 表现语言与构成规律30第五节 案例解析:优秀平面构成作品赏析与创作35第三章 色彩构成? 41第一节 概述42第二节 色彩的发展42第三节 色彩表示系统45第四节 色彩的基本属性46第五节 色彩调性50第六节 色彩节奏52第七节 色彩对比和调和53第八节 色彩心理65第九节 色彩的采集与重构69第十节 案例解析:优秀色彩构成作品赏析与创作73第四章 立体构成? 78第一节 概述79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形态及基本要素79第三节 立体构成的美学原则83第四节 立体构成的材料与加工方法86第五节 立体构成练习方法88第六节 线材的立体构成92第七节 体块的立体构成95第八节 案例解析:立体构成作品赏析与制作98第五章 三大构成的设计运用? 105第一节 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运用106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运用112第六章 构成设计作品点评与赏析? 114第一节 平面构成作品115第二节 色彩构成作品117第三节 立体构成作品120参考文献? 123
|
內容試閱:
|
前言设计的概念是有目的地策划,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受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设计师的设想和计划,这是设计最初的定义。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发展决策,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以及市场推广、广告宣传、品牌规划上越来越需要构成设计思想的帮助,为设计公司的介入和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机会,设计行业将成为未来十年内最有发展前景的十大行业之一。基础设计专业在商业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重视,优秀的构成设计将为企业和商家带来巨大的利润,同时,能欣赏到构思新颖、创意独特的创意和美轮美奂的设计,也不失为一种享受。而每年国内和国际的设计大赛又将这种享受推到了一个闪耀着光环的荣耀地位。这种让人们眼球得到充分享受的行业还会更加红火。图像化、信息化的发展使得设计行业前所未有地发展起来,消费者在购买时不只是注重产品质量,还开始对产品的品味有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也对品牌的塑造与推广重视起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企业,都把提高设计水平作为提升竞争力的一种手段,从报纸到杂志、从电视到网络、从品牌到包装、从广告到形象设计,平面设计的功能和作用不断放大,其影响力涉及社会各个行业和生活各个方面。就以平面设计为例,平面设计是将不同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组合成图案所表现出来的立体空间感,即用视觉语言来传递信息和表达观点。它的设计范围和门类非常广泛,如各种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广告设计等。平面设计不仅涉及多种元素的运用,而且还涉及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技巧的运用。任何一个设计都必须按照客户的要求去打动受众。因此,平面设计艺术必须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具备综合知识和相关技能,才能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设计对象的本质特征,运用各种设计元素进行有机的艺术组合,形成图形有创意、色彩有品位、材料质地能打动人的作品。一个好的设计,不仅是图形的创作,也是中和了许多智力劳动的成果。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立体构成合称为三大构成,它是一切设计的基础。构成是一个富有弹性的模式,它包括了设计语言与设计思维的综合训练。也可以把构成当作进入设计的一种手段。构成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设计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独特的形态与形体的合理组合及色彩的搭配,运用形式法则将造型要素、色彩要素有机组合,创造出有秩序感、空间感或虚实矛盾等不同效果的画面。构成的弹性在于不必考虑设计的具体功能性和应用性,可以纯粹研究设计手法与创新体验,便于以后在设计中,结合设计目的与用途,凭借构成的基础专业思维方式完整独特的设计作品。书中用到的图片由业界同行、同事、学生无私提供,经过严格筛选以后才与读者见面,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参与本书编写或提供图片的同仁如下:万丹、汤留泉、董豪鹏、曾庆平、杨清、万阳、张慧娟、彭尚刚、黄溜、张达、童蒙、柯玲玲、李文琪、金露、张泽安、湛慧、万财荣、杨小云、吴翰、董雪、丁嘉慧、黄缘、刘洪宇、张风涛、杜颖辉、肖洁茜、谭俊洁、程明、彭子宜、李紫瑶。本书配有课件文件,可通过邮箱designviz@163.com获取。编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