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HK$
65.0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6.3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1.2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HK$
177.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HK$
177.0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HK$
109.8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HK$
76.2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这是一项百年工程。这套丛书以1949年以前的主要经典著作文本编辑整理为重点,原汁原味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以及人们对马克思主义重要观点理解的不断变化和深入。
这是一项经典工程。这套丛书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为对象,采取版本比较研究的方法从中发现规律,以此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的理解和把握。
这是一项创新工程。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的方法对近百年来中文版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进行考据和整理性研究是*次,体现了方法上的创新性,学科上的综合性。
|
內容簡介: |
本项目旨在立足于21世纪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历史高度,对我国1949年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重要著作的中文版本进行收集整理,并作适当的版本、文本考证研究,供广大读者特别是致力于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原著的读者阅读使用。所收文献除原著外,还甄选不同版本的教材及报刊摘录等,对于苏联学者的一些相关著作也适当收录,以保证丛书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
關於作者: |
杨金海,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央编译局原秘书长、研究员,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
李惠斌,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社原主编,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巡视员,中央联系专家,国家智库专家。
艾四林,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高校徳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首席专家。
|
目錄:
|
001 总 序杨金海
001 导 言
009 《哲学的贫困》原版考释
010 一、写作及出版背景
025 二、各版本说明
034 三、内容简介
037 《哲学的贫困》杜竹君译本考释
038 一、译介背景
046 二、译者介绍
047 三、编译过程及出版情况
049 《哲学的贫困》杜竹君译本译文解析
050 一、术语考证
057 二、观点疏正
063 三、译文校释
067 结 语
069 参考文献
073 原版书影印
341 后 记
|
內容試閱:
|
总序(节选)
杨金海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文本,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在我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曾经翻译出版过很多种经典著作的中文本。比如,《共产党宣言》总共有至少12个完整的中文译本;《资本论》在1949年以前也有好几个中文译本。这样说来,光是1949年以前翻译出版的经典著作文本或专题文献文本就有上百种。这些不同的中文译本反映了中国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理解的不同水平。
编辑这套丛书的直接目的,是要把1949年以前的主要经典著作文本原汁原味地编辑整理出来,并作适当的考证说明,供大家作深入的历史比较研究、国际比较研究之用;从更长远的目的看,是要为建构完整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典藏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乃至为建构现代中华文化体系做一些基础性工作;最终目的,则是要通过历史比较,总结经验,澄清是非,廓清思想,统一认识,破除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或教条式的理解,全面而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弘扬马克思主义精神,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此基础上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研究,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确保科学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长久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本丛书体现如下特点,这也是丛书编写工作所力求遵循的原则:第一,体现历史性和系统性。本丛书主要收集1949年以前的经典著作中文译本,对1949年以后个别学者的译本也适当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中央编译局翻译出版的经典著作,由于各大图书馆都可以查到,且各种译本变化不大,故不在收录范围。对所收集的历史文献力求系统、完整,尽可能收集齐全1949年以前经典著作的各种译本,按照历史顺序进行编排。对同一译本的不同版本,尽可能收集比较早且完整的版本。对特别重要的片段译文作为附录收入。第二,突出文献性和考证性。力求原汁原味地反映各种经典著作的历史风貌。为此,采取影印形式,将经典著作的文本完整地呈现给读者。同时,要对文本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考证研究,包括对原著者、译者、该译本依据的原文本、译本翻译出版和传播的情况及其影响等作出科学说明。这些考证研究要有充分的史料根据,经得起历史检验。要力求充分反映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特别是要充分反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典著作文本、版本研究方面所发现的新文献、取得的新成果。第三,力求权威性和准确性。一方面,所收集的经典著作文本力求具有权威性和准确性。力求收集在当时具有权威性的机构出版的、质量最高的经典译本,避免采用后人翻印的、文字错误较多的文本。另一方面,考证分析所依据的其他文献资料,也力求具有权威性和准确性。要选择国内外在该研究领域最具权威性的专家学者的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和最有影响力的文章。再者,对文本有关问题的阐述,比如,对人名、地名、术语变化的说明,或对错字、漏字等印刷错误的说明等,要具有权威性和准确性。第四,力求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本丛书的主要任务是对经典文本以及相关问题进行历史性的考证梳理,但考证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根本目的还是要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全面的、准确的理解,并最终用以指导实践。所以,在考证研究的同时,要始终牢记最终目标,以便从历史文献的分析研究中得出令人信服的科学结论。所以,在每一经典文本的考证说明中,都既要说明经典文本文献的来龙去脉以及考证梳理的情况,又要从中得出若干具有启发性的结论,以帮助读者正确认识经典著作中的有关重要思想,特别是要在统一认识、消除无谓争论上下功夫。这样,该丛书就不仅能够为读者提供原始的经典著作文本文献,还能够为读者进一步研究这些文本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具有权威性和准确性的相关文献资料,并提供尽可能中肯的观点和方法,从而能够使丛书成为马克思主义典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流芳后世。
基于上述考虑,本丛书采取大致统一的编写框架。除导言外,各个读本均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原著考证部分,其中包括对原著的作者、写作、文本主要内容、文本的出版与传播情况的考证性介绍;二是译本考证部分,包括对译本的译者、翻译过程、译本主要特点、译本的出版和传播情况的考证梳理;三是译文考订部分,包括对译文的质量进行总体评价,对有关重要术语进行比较说明,对错误译文、错误术语或错误印刷进行查考、辨析和校正性说明;四是原译文影印部分,主要收入完整的原著译本,同时作为附录适当收入前人关于该书的片段译文。
通过这样的考证研究,力求凸显这套丛书的编辑思路,即对经典著作的文本、版本有一个建立在考据研究基础上的总体性认识。每一本书都要能够回答这样一些问题:如这本书是什么,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如何,它在世界上的传播情况怎样,它是什么时候传播到中国的;该中文本的译者是谁,译本的版本、传播、影响、收藏情况怎样;该译本中的重要概念是如何演化的,中国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过程怎样,对我们今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特别是对解决今天有关重大理论问题的争论有何启示,等等。这些问题回答好了,就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经典著作中的思想观点,并能够从文本的历史比较、国际比较中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思想历程,从而为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供深厚的思想资源和学理支撑。
旦复旦兮,日月光华。我们是怀着一种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对马克思主义学术文化的深深敬畏之情来做这项工作的。一是敬畏经典。近百年来,为振兴中华民族,为推进中国思想文化的现代化,无数志士仁人历经千辛万苦把马克思主义真经取回来,并通过翻译研究形成了汗牛充栋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由此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典藏基础,为实现中华文化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面前的这些文献,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形成的马藏中的重要经典文本。拂去历史尘埃,整理、考证和再现这些经典文献的历史原貌,发掘其中的深厚文化意蕴,敬畏之心油然而生。能够通过我们的工作使这些闪耀着历史光芒的典籍和伟大思想更好地传承下去,为中国现代文化体系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典藏基础,正是本丛书作者和编者的共同期愿所在。二是敬畏先驱。近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翻译家和理论家薪火相传,把马克思主义经典引进中国,特别是在民主革命时期,很多翻译工作是在十分困难和危险的条件下进行的,有不少先辈为此贡献了一生乃至宝贵生命。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艰辛堪比大唐圣僧玄奘西天取经,他们的历史功绩和伟大精神将在历史的天空熠熠生辉!能够通过我们的这项工作,让一代代后人记住这些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并将先辈们的宝贵精神传承下去,我们将备感荣幸。三是敬畏责任。面对百年来形成的浩如烟海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需要研究整理,面对百年来一批批可敬可爱的译介者需要研究介绍,面对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需要梳理继承,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太多太多。由此,不论是作者还是编者,都不能不对自己所从事的这项工作产生出由衷的敬畏之情。唯有通过努力,精心整理好这些文献,为最终形成完整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典藏体系作一点贡献,为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乃至世界千秋万代薪火相传做一点铺路工作,才能告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告慰这些理论先驱和翻译巨匠们!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2019年是中国先进分子自觉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中国和世界命运之思想武器100周年;2020年是《共产党宣言》第一个完整的中文译本问世100周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个个光辉的历史节点展现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强大生命力。在这个新时代的新时期,陆续出版大型丛书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作,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经典文本的研究,往往会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所以,尽管我们在组织编写工作中努力体现上述编写思路、原则和精神,书中的观点也不一定都很成熟,不可能与每一位读者的观点完全一致。加之每位作者研究角度不同,水平各异,每一本书的结构、篇章、内容、观点都不尽相同,其权威性也不尽一致,其中很可能有疏漏和错误之处,谨请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