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HK$
87.4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88.5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HK$
236.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HK$
93.2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HK$
337.5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HK$
80.2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HK$
1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HK$
81.4
|
編輯推薦: |
从网络种菜热,到现实种菜热,这股持久的热潮,反映的是处在繁华都市中的人们对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在作者笔下,这小小的一方菜园,是体验生活的乐园,也是安放心灵的家园。捧起这样一本书,读者也仿佛拥有了一方菜园,可以肆意行走、随处停留,是一份难得的精神滋养。
这是一本种菜散文集。播种、施肥、浇水、除草,挖地、搭架、间菜、排蒜,这是真正用心种菜的人才能细数出来的生活细节;菜有百样绿,把土豆种进土里,一茎山药爬上来,玉牙似的米,撒把菜籽便成景,清丽如斯菊花脑这是真正醉心于与蔬菜相处的人才能写出来的诗意文字。
这也是一部生态蔬菜志。蔬菜有多少种绿?为什么有的蔬菜经冬更甜?山药和山药蛋是什么关系?作者的种菜不只是种菜,他在与蔬菜近距离接触之余,也研读了很多与蔬菜相关的书籍,或许关于蔬菜的很多疑问,你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这还是一本私人阅读史。作为一名高级语文教师,作者涉猎广泛,阅读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所以即便是写蔬菜,作者也能写得不落俗套,恰到好处的古诗词引用,种菜之余的阅读体会,都为这本蔬菜散文集增添了内蕴与深度,值得一读再读。
这更是一部生活美学指南,是诗意生活的完美呈现。当然,作者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雅活书系之一,它是一部种菜散文集,也是一部生态蔬菜志,还是一部私人阅读史,更是一部生活美学指南。全书分为春、夏、秋、冬四辑,这个四季既是蔬菜的四季,也是指人生的四季,耐人寻味。作者以一颗敏感的心,感受着一年四季中蔬菜的生长变化,观察着社会万象与生活百态,以时而感性时而犀利的笔触,记录种菜点滴、描摹蔬菜百态,同时佐以广泛的阅读体会、独特的生命体悟,引导读者认识蔬菜、体味生活、感悟人生。文字清新隽永、灵动而不失深度,笔到意随,就像作者的这一方菜园,带给人自然清新的阅读享受。
晴耕雨读固然令人向往,随遇而安才是生活的真谛:无论身处何方,一双善于发现诗意的眼睛、一颗乐于感知美好的心灵,总会带我们找到那独一份的三分自留地。
|
關於作者: |
徐斌,中学语文高级老师,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语言学会会员,和县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鸡笼山佛教书画报》编辑。迄今已发表散文千余篇,小说、评论多篇。其中散文《听螃蟹》入选《安徽文学》安徽散文五十家,散文《年轻的歌声》入选《安徽教师散文百家:诗意的红烛》。著有评论集《行走文字间》、散文集《蔬菜物语》。
|
目錄:
|
第一辑:春
每每邂逅 003
欣欣向荣 008
被春天吵醒 012
菜有百样绿 015
今日雨水 018
白菜之名 021
拍拍春天的脸 024
播种希望 027
拜访蔬菜 030
蔬菜月令 033
第二辑:夏
搭起豆架是立夏 085
一茎山药爬上来 088
洋辣子 091
小满 094
把老蒜编成辫子 97
芒种驿站 100
芒而不茫 103
绿瓠子 106
一抹胭脂 109
清丽如斯菊花脑 112
第三辑:秋
秋日款款 187
一帘幽梦 190
时光的记忆 193
处暑不惊 196
米豇豆 199
另类妩媚 202
蔬眠雨后畦 205
撒把菜籽便成景 208
不够用的秋天 212
空心菜 215
第四辑:冬
多么美好的世界 245
万物美好 248
把生活过成诗的模样 251
暖心萝卜 254
芫荽 257
初冬的慈姑 260
我的黄金时代 263
贴地飞行 266
芹菜自来香 269
一棵青菜就要起薹 271
|
內容試閱:
|
序:体恤、悲悯和感恩
魏振强
我和徐斌相识十几年了。这要感谢文字的缘分。十多年前,我初次读到徐斌的文字,就被它的平实、素雅和安静打动。文字是一个人的影子,徐斌的文字背后也该立着一个可爱的人。
这十多年来与徐斌交往的经验让我有些得意我当初的判断是对的。
徐斌和我是老乡,我们都是1960年代生于乡下,童年和少年时代喂过猪、养过牛、砍过柴、割过稻子,也都饿过肚子挨过冻,而后通过高考的严酷考验,摆脱了世代为农的命运。有些意思的是,我离开当初任教的学校不久,徐斌被调进了那所学校。在那里,我们虽然并无交集,但在学校的史册中,我们的职务都是教职工。
我们的家乡和县地处长江下游,与芜湖、南京等地交界,曾为古和州所辖。因为地处要冲,历代兵家曾厮杀于此。境内的乌江系长江的一条支流,原本寂寂无名,后因楚霸王在此拔剑自刎而广为人知。徐斌的老家就在离乌江不远处的一个村庄。在农村长大的徐斌,年幼时历经诸多艰辛,这当然不值得大惊小怪,他的艰辛其实也是那个年代乡下人共同的艰辛。所不同的是,徐斌在人生的初始即遭遇了生活的严寒冰霜失去了疼他爱他的母亲。幼时失恃,乃人生至痛。漫漫长夜中,年少的徐斌一定有过仰望天空、暗自垂泪的经历。泪水柔软,也坚硬,被泪水淘洗过的眼睛,更清澈;被伤痛侵害过的心会更慈悲,也更坚忍。我读过徐斌的很多叙述少时生活的文字,很少看到对苦难的描述;他偶尔叙述少时的窘迫,也多半是为了烘托和感激别人的恩惠,即使写到他早逝的母亲,也仅是三言两语,像是独自在风中的小声叹息。这样的姿态,总会让我动容只有对苦难感受深切的人,才不会轻言伤痛,不会炫耀苦难。这样的人,更有体恤和悲悯之心,更容易对他人的苦痛感同身受,对他人的幸福和幸运报以真诚的祝贺和祝福;同样,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也会更练达,更柔润,更迷人。
我用迷人来形容徐斌,并非溢美之举。我和徐斌有着频繁的交流和交往,在我的印象中,徐斌为人热情,但这种热情却不是夏日般的那么炽烈,而是如冬阳一样悄然散发热量,让人有一种妥妥的熨帖;他在众人欢聚的场合,总是安静地坐着,笑眯眯地听,小声地说,纵然偶尔率性,喝得有点高,也不会妄言乱语;倘若有朋友失态、失言,他还会巧妙地帮着圆场,免于让人陷入尴尬、窘迫。这些都是琐事,但透过琐事最能看清一个人的真面目。徐斌在琐事中表现出的沉静、温润和周到,让我常有在发黄书页中邂逅古君子的感觉。这种难得一见的老派风格,与乡村曾经的淳朴有关,与他父母的血脉有关,与他年少时遭遇的艰辛和伤痛有关,也与他朴素的知识分子的自觉意识息息相关。
徐斌爱读书,涉猎极广,特别是文学、哲学和自然之类的书籍,他更是痴迷有加;他又是极爱观察和思考的人,他从鲁迅如刀似剑的文字中读出脉脉温情,从魏晋文人的豪放不羁中读出雅人深致,从前辈教育家的闲谈、逸事中读出责任和职业尊严。这种读书姿态,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的养分,更是为了检点内心,涵养自我。徐斌深爱自然,他喜欢静坐水边垂钓,不是为一鱼之乐,只是为了享受面对微波的安宁和惬意;他喜欢独自在荒野、河边骑行,晨露初起时悄然出发,夕阳西下时方归,虽满身疲惫,却又是满心欢喜。徐斌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并不是消极的遁世,而是一种更为主动的发现和寻找,寻找生活的诗意,让自己的生活更纯净、内心更丰盈,让自己更懂得体恤、悲悯和感恩。正是这种自觉自省的意识和主动寻找生活诗意的姿态,才成就了徐斌身上可贵的老派风格。
徐斌的体恤、悲悯和感恩,在这本著作中也得以完整呈现。
三年前,徐斌幸运地与一块城市菜园相遇;那块菜园也是有幸地,遇到了一位最懂它、最会善待它的人。春去冬来,日升日落,菜园中的徐斌不是一个矫情的体验者,他脱去衣衫,弯腰屈膝,翻地、播种、浇水、施肥、掐尖、除草,每一个细节都是那么谨严而虔诚。他小心翼翼地侍弄、呵护每一棵弱小的幼苗,像是在课堂上小心地呵护他的那些敏感而自尊的学生,生怕伤到它们、弄疼它们、委屈它们;面对泥土下的一条蠕动的蚯蚓,面对土垄上一朵悄然绽开的萝卜花,或是一个含羞待放的番茄花苞,徐斌总是满怀诚敬,满心怜爱。在徐斌的眼中,每一粒种子,每一棵蔬菜,每一只路过的蝴蝶、蜜蜂,都是可亲可爱的小生灵。他笑意融融地打量它们、抚摸它们,又面带几分得意,描述它们的模样,讲述它们的故事。
徐斌这几年为他的那块菜园写下了三十万字的散文。在我有限的阅读经验中,如此大体量地为平凡的蔬菜写下这么多文字的人,确实少见。徐斌不厌其烦地书写、讲述他的每一种蔬菜、每一次种菜经历,是因为他的内心洋溢着对生活的深情。因了这份深情,他对泥土的热爱,对植物、动物的体恤和悲悯,对每一缕及时赶来的阳光、每一阵如约而至的雨水的感恩,总是让人怦然心动。同样,因为披着真挚、深情的底色,徐斌的文字像是初阳下的露珠,始终闪耀着澄澈而灵动的光芒。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因为有着丰厚的学养和深厚的文字功力,徐斌写菜园,写茄子、辣椒、白菜、芫荽,神游八极,张弛有度,偶尔的联想和议论,总会让人惊喜、艳羡,又不禁静默、长思。
能让人掩卷长思的文字,无疑有着动人的力量;能让人珍惜和敬重的人,一定有着迷人的灵魂。对我来说,能与徐斌相识,与他的诸多文字相遇,确实是幸运之事。我这么说的时候,徐斌笔下的那些蔬菜们说不定也会说,瞧,我们也幸运啊,我们遇到了一位懂我们、惜我们的人,他是我们的知音!
(魏振强,《安庆晚报》副刊部主任,安庆市作协副主席。著有散文集《茶峒的歌声》,《最后一份晚报》入选语文版小学语文课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