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HK$
100.6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HK$
109.8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HK$
99.7
《
无端欢喜
》
售價:HK$
76.2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HK$
53.8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HK$
87.4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HK$
44.6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HK$
134.2
|
編輯推薦: |
这本书就这么组合起来,前后几篇,论文、访谈、问卷,提纲挈领地将鲁院的历史以断面的深究、散点的折射的方式,呈现了出来,使我们看到了鲜活的鲁院记忆。作家们的五光十色的问答和回忆,最终构成了李蔚超本人调色盘里的颜料,就像她受到了印象派画家的影响画的油画那样,这本打捞作家记忆里的鲁院的五光十色的问答,这本集合了研究论文、访谈、调查问卷、作家档案的《鲁院启思录》,就成了一本关于鲁院历史研究的相册式的独特著作。
|
內容簡介: |
鲁院文丛之一种,《鲁院启思录》是作者李蔚超在文学研究、特别是鲁院研究方面的*成果。选取了鲁院历史中的几个时间点来切片,进行一种对鲁院的节点性观察和散点性访谈分析。这本书就这么组合起来,前后几篇,论文、访谈、问卷,提纲挈领地将鲁院的历史以断面的深究、散点的折射的方式,呈现了出来,使我们看到了鲜活的鲁院记忆。作家们的五光十色的问答和回忆,最终构成了李蔚超本人调色盘里的颜料,就像她受到了印象派画家的影响画的油画那样,这本打捞作家记忆里的鲁院的五光十色的问答,这本集合了研究论文、访谈、调查问卷、作家档案的《鲁院启思录》,就成了一本关于鲁院历史研究的相册式的独特著作。
|
關於作者: |
李蔚超,鲁迅文学院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做文学教育与当代文学史研究,及文学现象研究、作家作品评论等,文章见于各类学术期刊、文学报刊。有评论集《批评的左岸》。
|
目錄:
|
代序:鲁院记忆的五光十色邱华栋 /1
社会主义文学教育的试验与试错 /1
从中央文学讲习所到鲁迅文学院:追忆80年代的文学院 /49
鲁院启思录 /63
文学何以分南北?/235
中国作家之仿普鲁斯特问答 /279
附录:作家档案 /301
后记:鲁院启我之思 /330
|
內容試閱:
|
代序:鲁院记忆的五光十色
邱华栋
2018年,我们在鲁院八里庄校区建起了一间百草书屋,是将过去的一间餐厅改成了自助式的读书室。在百草书屋里沿着墙排列得整整齐齐的书柜上方的墙上,还有一些空地儿,就挂了一些美术作品。这些绘画、书法、摄影和手稿作品,大都是鲁迅文学院学员的作品,但其中有一幅,是鲁院青年教师李蔚超画的油画。画面上,一个年轻的母亲带着自己的女儿,站在有栏杆的海边步道上,她关注着孩子,孩子在举手投足地活跃着,似乎想挣脱母亲的手跑开。而远处的大海上,旭日东升,波光潋滟,霞光闪烁,一种温暖和宽阔、宁静和沸腾的气息在洋溢。这幅画,有着印象派的风格,莫奈和凡高的画风。很多人看到这幅画之后,听说是李蔚超画的她和孩子的自画像,都说,李蔚超老师真有才啊!你们鲁院的好多老师,都有多方面的才华!
我也有这个同感。2015年我从《人民文学》杂志调到鲁迅文学院工作,一晃四年过去了。2004年我曾在鲁院的第三期中青年作家高研班上学习过。没有想到,作为曾经的学员,我后来变成了这所中国文学的黄埔军校的副院长。我来的这四年多的时间里,鲁院马不停蹄地举办了多种类型的作家培训班超过了六十个,培训的作家超过了三千五百名,还开创性地举办了国际作家写作计划、与北师大联办作家研究生班等,使得鲁院的作家培训形式更丰富有效。而之所以鲁院人能有这么强的干劲儿,和鲁院的老师们的才华、专业精神和敬业精神,都有很大关系。
在鲁院工作,我常常感叹,女士多男士少,一大半的同事都是孩子母亲,平日里她们既要把日常工作做好,还要回家带好孩子,爱护好家庭,做到工作、家庭两不误,这是十分不容易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也常常鼓励和提醒大家,尤其是教研部和培训部的老师们,在繁重的工作之外和繁忙的家务事之余,别忘记我们是鲁迅文学院中国最高文学殿堂的老师,我们自身也都是文学人,有着文学梦,应该在文学研究和创作上不断精进。搞研究的,应该出成果,写东西的,应该有作品。我也常常拿自己举例子,说我是多么多么的忙,可我用碎片连缀法的方式,把零碎时间连缀起来、把创作计划化整为零,每年都能完成一些创作计划,不断出书,始终不忘自己在作家协会工作,是个作家。因此,这几年,鲁院的同事们也都抓紧时间,忙里偷闲,在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不断发表作品、出版新著。这让我很高兴,而能在文学研究、批评和创作上出成果的同事中,李蔚超是很突出的一个。
李蔚超在2010年由北京大学硕士毕业后就来到了鲁院工作,她是大连人,形象亮丽,性格开朗,在鲁院的教学工作上很努力,当过多个高研班的班主任,每个班结束之后,她就和很多作家成为了好朋友。鲁院是一个亦师亦友亦兄弟姐妹的地方,和一般的大学是不一样的,大家在一起学习培训,年龄相仿,更多的都是同道关系。李蔚超把工作和生活的关系都处理得很好,结婚之后家和万事兴,有了孩子,孩子也带得好,逐渐长大。业余继续从事文学研究和批评,作为一个当代青年评论家,她已经获得了很大的瞩目,与文坛上的80后批评家们形成了很好的阵容。她对当代文学现场的观察和当代作家的研究,也很有见地,并能结合鲁院的教学研究来进行。前两年,她还考上了北大中文系主任陈晓明教授的博士生,眼下正在为博士论文而鏖战。能够不断进取,且能够在进取中,获得一种难得的平衡掌握自己的能力和能量,李蔚超很突出。
平时聊天,我知道她志在做文学研究,搞文学批评,那么,这本《鲁院启思录》,就是她在文学研究、特别是鲁院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以鲁迅文学院作为研究对象,她应该说有相当独特的条件。就像她在这本书的后记里说的那样,这本书的完成,和我的鼓励是分不开的。这点功劳,我也就当仁不让了。当初,我是看到了她在《江南》杂志上发表的对鲁院结业作家的问卷调查之后,非常感兴趣,就对她说,为什么不能继续扩大内容成一本书呢?为什么不能多设计几个问卷,从各个方面调查鲁院结业作家的状况呢?等到她有了更多的想法,比如撰写鲁院创立时期研究的论文,我也是十分赞许。可是我知道,一个人有很好的想法和完成这个很好的想法之间,往往有着一段距离和难度,必须要加以催逼。不然,很可能就只是一个想法罢了。我当了二十多年的编辑,当编辑,一要有抓稿子的狠劲儿,必须紧盯作者,三不五时地询问稿件进展,不能丢掉作者;二要有催稿子的黏糊劲儿,告诉对方这稿子必须给我,你给别人不行,我会翻脸。所以,我就对蔚超说,你赶紧写哈,夏天交给我,咱们有个鲁院后续教育项目,能够资助出书的。可到了夏天,她没有完成。我也知道,她现在面对着工作、家庭、孩子和攻读博士,几个方面都要协调,不催促这本书是出不来的。就这么又过了几个月,我是连催促带威胁、连鼓励带激将,使她终于排除万难,完成了这本书稿。
在台灯下翻阅书稿,我很惊喜。到2020年,就是鲁迅文学院建院七十周年了。七十年的时间里,除掉1958年到1978年之间那二十年时间里鲁院停摆了,其他的五十年里,鲁迅文学院都在培训着一拨拨的中国作家。这些作家在不同的阶段,都受到了鲁迅文学院的滋养,都对中国文学做出了贡献。因此,将鲁迅文学院的历史作为文学研究的对象,本身就是非常有意思、有价值的题目,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对当代文学的生产机制的研究,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每个研究者应该选取自己的角度。那么,李蔚超的这本论文和问卷著作,就是选取了鲁院历史中的几个时间点来切片,进行一种对鲁院的节点性观察和散点性访谈分析的。如开篇第一章,就是一篇关于鲁院是如何成立起来的过程的研究论文。在这篇论文里,我们看到了鲁院成立时的前前后后的情况,李蔚超花了很多功夫,通过对档案材料的详细解读,让我们看到了新中国成立那一时刻,那些有着理想主义热情的文学大家、前辈们为鲁院的前身中国文学研究所、讲习所所付出的巨大努力。第二篇是对作家邓刚的访谈,则一下子就跳到了上世纪80年代,是对80年代鲁院的培训和如何由文学讲习所改成了鲁迅文学院这一过程的最好回顾。而第三、四、五篇,文体上变成了多点访谈,是李蔚超对新世纪作家,尤其是21世纪的当下在创作上最为活跃的中青年作家的访谈问卷,既是对鲁院作家培训效果的跟踪调查,也是作家们自我呈现的百花齐放,内容极其丰富。看着这些作家们独具个性的表达,实在是接地气、最现场、极生动。因此,这本书就这么组合起来,前后几篇,论文、访谈、问卷,提纲挈领地将鲁院的历史以断面的深究、散点的折射的方式,呈现了出来,使我们看到了鲜活的鲁院记忆。这些作家们的五光十色的问答和回忆,最终构成了李蔚超本人调色盘里的颜料,就像她受到了印象派画家的影响画的油画那样,这本打捞作家记忆里的鲁院的五光十色的问答,这本集合了研究论文、访谈、调查问卷、作家档案的《鲁院启思录》,就成了一本关于鲁院历史研究的相册式的独特著作。
李蔚超完成了这本书,我十分高兴,在阅读书稿的时候,我自己也获益良多。希望读到这本书的朋友们,能够看到当代中国作家的成长和鲁院之间如此深切的关系,自然,鲁院也将因为还会有更多的作家加入,而不断创造着崭新的历史。
2019年1月25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