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HK$
87.4
《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HK$
143.4
《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售價:HK$
87.4
《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售價:HK$
55.8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HK$
77.3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HK$
89.4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HK$
87.4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HK$
188.2
|
編輯推薦: |
中国人的智慧取自自然,自然的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明前茶,在每年的三月中旬到清明前采摘,所采的茶芽叶细嫩,色翠香幽,你几乎不用做什么,它就是一杯味醇形美的茶中上品。
大山深处的油茶林,不用施肥,也不用除虫,十月采收后,用传统的古法压榨工艺木笼榨,经十几道工序榨出来的山茶油总是自然纯正,沁人心脾,味道也zui是绵久悠长。
乌黑朴拙的荥经砂器,粗粝的泥料在炭火中焚烧,每一个砂器都能看到泥与火的相互作用。清风雅雨间已有两千年历史,千锤百炼中付出的情感与时间,造就朴拙的器物之美。
......
这顺应节气的生活之中,有勤劳的耕作,有耐心的守候,更有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生活智慧,是我们都应该遵循的生活方式。-----萧萧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节气为主线,以匠人故事展现日常生活的传统文化之所在,是一部以匠心美意呈现中国人智慧的生活书。
千百年来,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既是中国人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又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跟着节气过日子,渗透在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书围绕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的时令节点,把节气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联,全面记录30位手作匠人对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追求,使传统文化在丰富多彩的当代匠人生活实践中得以存续,传达出他们的精致匠心和跟着节气过中国日子的纯粹之美。
|
關於作者: |
成琳,北京转转会女主人,华裔。出生于危地马拉,自小生活在海外。其父母因思念中国,给予她严格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及长,游历欧美,旅居日本,一路受不同文化美学基因滋养。她是建筑学博士,也是资深收藏家,喜爱自然、美食与艺术,更喜欢朋友。为了分享艺术与生活的美好,她在不同的国家居住时,总喜欢在自家举办派对,与朋友分享艺术与生活的美好。退休后,除了四处旅行外,时常逗留北京,与许多艺术家、收藏家、文人雅士过从往来。
|
目錄:
|
前言:跟着节气过日子
序:光阴里的中国智慧
立春
尝尝被我们遗忘,却藏在中国人骨子里的酒
每一次开窑,都是火与土的新生
爱上,才知茶滋味
将陶艺语言融入日常器物
内心里装着原野,朽木也会焕发新生
雨水
小方家的笋,大自然最好的馈赠
山里酿酒,酿的是唐僧也能喝的那种一针一线, 绣出开满小花的山坡
旧时花生酥糖,每一口都尊重食物的本味
听着山风,枕着泉水,过一种自在轻生活
惊蛰
缂丝,光阴的果实
用金属器物重建美学与生活的关系
制一盒香就是为你写首风物诗
大器至极,则简
染一块布,喝一杯茶,村中岁月长
春分
山中的那座油坊
只用双手,让拿捏的痕迹爬满器物
这罐野生蜂蜜,只为最初的纯正
为了找到最好吃的一粒芝麻
以情为料木为碗,留住生活本来的味道
清明
这双手,注定与蓝有染
把古瓷片写进诗里
深入大山,只为追寻古茶树上那片鲜叶
将野草织入面料,留住记忆中的草木四季
乌饭香里蜜橘甜
谷雨
做陶如生活,踏实才能存活久远
从插画师走入非遗再设计的世界
这份无添加的心意,深深蕴藏在植物能量中
髹物成器,找寻漆艺在日常生活中的美
阿珂和她的肥皂们
跋
有些情感只能从手中传递
----访转转会女主人成琳
|
內容試閱:
|
光阴里的中国智慧
编者
二十四节气,唯中国所独有,它蕴含着农业文明的时间智慧。它让自然有了规律的细分,让一年有了分明的四季。二十四节气,说的是气候、物候,实际上,也是在说我们人类的生存之道,尤其是我们民族性格形成的底色和背景。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个荣誉想必大家都像我一样引以为傲,通过这种形式保护祖先遗留下来的文明,需要我们用心灵触碰和感受其美好。
你还记得小时候常背的《二十四节气歌》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逢六二一,下半年逢八二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从立春的料峭到夏至的炎热,从秋分的落叶到大寒的风雪,作为古老智慧的传承,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鲜明体现。古人不仅据此来安排农事,还形成了诸如:咬春、踏青、祭祀、登高等民俗,更在季节的轮回中,感受着星辰的起落、草木的枯荣。
二十四节气,在四季轮回流淌,不曾虚度。那些关于生活的美好,都有四季岁月替我们好好珍藏。
应天时而动,就地利而兴。在与天地的对话互动中,中国人认识了自然,创立了二十四节气。从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到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二十四节气从最初的指导农耕生产逐渐深入到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已经穿越了2000年的时光。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对于久居城市的现代人而言,二十四节气不只是农耕时代的文化遗产,更多的是中国人世代相传的生活艺术尊重自然、感时应物的背后,我们还有一个细腻诗意的世界。它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四时的变化特别敏感的转转会女主人成琳,她每天的生活,不仅仅是穿衣吃饭,即使是家里的摆设、欣赏艺术品的心情、瓶中的花草、宴客的主题总是脱离不了与节气时令的关系。春天的嫩叶、夏天的艳阳,秋天的果实,冬日的白雪,都是我每天生活的载体,让我能够真切感知四时的变迁。时间是抽象的,也是具象的,但永恒美丽的事物即使仅闪现一瞬也会长存于心中。
节气生活是全貌的,是鲜活的、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以及心觉的综合;节气生活不只是物质的享受,生活美学的实践更需要遵从自然规律,从启发个人的六感开始,只有从体验、动手、游历、行动才能将审美的历程真正实现。
近两年来,程琳女士和她的转转会生活美学实验室,根据24节气的节奏与韵律,举办了各种展览与活动,就是希望从衣食住行的生活角度,跟随着大自然的韵律,进而追求琴棋书画诗酒花的精神与形而上的生活。〝生活美学实验室〞并不是完美的,也不是成熟的,这是一个自我实践的过程与互动平台。在追求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大理念下,从自身做起,逐步透过更多人的参与,实践才能逐步完善的。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李汉秋说,新年迎春,端午迎夏,中秋节秋收有成,入冬冬闲,以过年为中心安享一年劳动成果。而这个年节体系,其实也恰是生命的流程图。在天人合一的主导观念中氤氲化育成的节日,重视个体生命与自然节气和谐,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透过传统节日的内涵,阐述其与个人生命中每一特定成长阶段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不仅教会我们懂得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更能唤起我们对生命本身的体悟,掌握自然的节奏与律动,主动安排自己生命的途程,不至于在多岔的路口迷失方向。
我们是大自然的一份子,与社会、与大自然是连动的,独乐乐不如乐乐乐,把生活过好,更需要把包含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这是生活美学的最高境界。因为岁时与节气正是中国人与自然生活的一种智慧,涵盖了不同地域、文化、情感的生活体系。
跟着节气过日子,这里面的寓意,不只是西方慢生活的哲学,更是中国人古老的天人合一的生活智慧,蕴含了敬天爱人的敦厚与永续发展。
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不只是影响世界,寻求对传统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一种回归,更需要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重新找到与自然相处之道,寻求一种平衡、和谐、美好的生活方式。
跟着节气过日子,这是一种日常生活的智慧,更应该成为口耳相传的传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