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HK$
67.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HK$
67.1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HK$
62.7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HK$
110.9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HK$
121.0
《
清洁
》
售價:HK$
65.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HK$
77.3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HK$
53.8
|
編輯推薦: |
聚焦年轻父母的育儿焦虑与难题: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养育孩子?
养育孩子,父母分别该扮演什么角色?谁为丧偶式育儿中父亲的缺位负责?
我们该如何养育女孩,给她从容一生的智慧和豁达?我们该如何养育男孩,给他相伴一生的梦想和勇气?
|
內容簡介: |
面向男孩的现代教育应该有哪些内容?怎样培养具有独立意识和领导力,敢于担当的强大男孩?在父职逐渐被消解的当下,父亲应该如何成为男孩的榜样?为什么说要给予男孩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拥有健康融洽的家庭关系?又该怎样让男孩懂得纪律和规则,使他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女性意识真的可以培养吗?在我们所谓的女性意识中,有多少是基于男女之间真实的性别差异,又有多少是社会,尤其是消费社会塑造的刻板印象呢?在一个女孩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是应该鼓励女性意识的表达与探索,还是应该主张一种更弹性的性别差异,甚至无性别差异教育呢?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一个女孩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可能性?
另外,男女真的有别吗?养育不同性别的孩子,我们是应该更多关注性别的差异,还是他们之间的共性呢?美国神经学家里斯艾略特博士说,我们在男孩和女孩身上看到的差异,极少是由天生因素造成的,大部分都是养育的结果。本书正是写给年轻父母的科学教养手册,它启迪我们怎样帮助孩子挣脱标签,勇敢做自己。
《孩子,愿你成为你自己》是《三联生活周刊》文丛新家庭系列第二部作品。新家庭丛书聚焦当下年轻人组成的新家庭,针对其在摆脱原生家庭影响、养育孩子、婚姻经营方面的困惑与难题,为年轻的父母们提供新颖的、科学的、健康的幸福家庭养成观念。新家庭系列书目:《成为更好的父母》《孩子,愿你成为你自己》《天上的爱情,人间的婚姻》。
|
關於作者: |
陈晓,毕业于四川大学文新学院,2009年进入《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离职,曾担任资深主笔。;.;陈赛,1978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自2005年加入《三联生活周刊》至今,现任周刊主笔,《新知》杂志编辑。
|
目錄:
|
总序
序言 写给新家庭的爱的教育
上篇:养育男孩,让孩子拥有非凡的梦想和勇气
男孩、男人与科学:现代社会的男孩成长之惑
社会规则与男孩精力:寻找男孩成长的方向
男幼师的期待与守护
打通世界的男孩
85后男孩走进社会时
寻找上海男孩
性别成长:新男性与新女性
下篇:养育女孩,愿你活得漂亮,却只为悦纳自己
一个女孩的可能性
青春:不过是正式生活令人不悦的前奏
我的四个青春期
永不忘记,又永远沉默
和解:妈妈和女儿
黑森林蛋糕上的樱桃
李亚鹏:李嫣成长记
养育女孩:你能给的和无法逃脱的
是公主还是病
女校的困惑
成为悦纳自己的女孩
后记
|
內容試閱:
|
写给新家庭的爱的教育
母亲与孩子的关系,是我们在谈论家庭关系时的一个经典议题。
《亨塞尔与格莱特》是格林童话里的一个经典故事。樵夫一家很贫穷,又遇到了饥荒,母亲向父亲提议:与其一家四口人都等着饿死,不如把两个孩子扔进密林里去。母亲向父亲提议丢掉孩子,显露出母性的负面性。但是故事第二段马上又交代两个孩子听见了继母对父亲说的话,不经意中传达出母亲是继母的信息。众多读者因为继母这个词安心起来,变得能接受这一切。
可是事实上,在这个故事最初的版本中,母亲就是孩子的亲生母亲。1840年定稿时,格林兄弟将之改成了继母。白雪公主那个恶名远扬的母亲也一样,那个因忌妒企图杀害女儿的王后,在最初版本里是白雪公主的亲生母亲。对于这种改变,研究格林兄弟的日本著名学者高桥健二先生说:在最初的故事中,亲生母亲忌妒女儿的美貌,企图杀害她,这未免太缺乏人性,太残酷了。日本心理学家河合隼雄因此感慨道,人们总是只承认母亲的正面性是母性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文化和社会,但她的负面性却始终存在于人的无意识中,威胁着我们。
母性中存在负面特征,让人们有意识地承认这点比较困难,所以就由继母这一形象来承担一切负面特征。继母将母性的所有负面特征都背到了身上,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好的继母也并不少见。孩子通过暗中偷听父母的谈话,认识了父母不为人知的一面,因而走向了独立的第一步。如果父母不为人知的一面对孩子打击太大,也会使他们走向极端。在《亨塞尔与格莱特》中,被樵夫哄骗着抛弃的两个孩子在走向密林的途中,和父母之间的对话很有意思。亨塞尔不断回头看,遭到父母的斥责。父母在想:这孩子竟然把早上的太阳照在烟囱上的影子看成小猫,怎么会有这么笨的孩子?! 亨塞尔实际上并非真的在看烟囱,而是希望记住家里的样子。认识了父母不为人知的一面的孩子,开始有了父母不知道的心眼儿。他开始一步步地走向独立的道路。这则残酷的故事讲述着童话里一个经典的主题:孩子离开母亲,开始独立。被扔在密林中的两个孩子又害怕又饥饿,却突然看见了由面包、蛋糕、糖果做成的面包屋巫婆准备的甜美丰盛的糕点。河合隼雄说,这令人联想起母亲的溺爱,溺爱会妨碍孩子独立。亨塞尔和格莱特两兄妹在短短的时间里先后经历了极端的冷酷和极端的宠爱。说白了,这样的冷酷和宠爱是性质相同的行为。物质上过度宠爱的反面,往往是精神上爱的缺失。最后这对机智的兄妹将巫婆推进了烤炉,得以逃脱。经历了这么多磨难之后,兄妹俩变得勇敢坚强。当他们回到家后,发现继母已经死了。这显示母亲和密林中的巫婆有微妙的共性。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合隼雄在将荣格的心理分析方法引进日本时,看到了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现代家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比如:母亲对孩子竭尽所能,为了孩子在所不惜,甚至为他们建立面包屋。与母亲在家中的强势态度相比,父亲则比较弱势,经常对母亲言听计从。为了弥补父亲的不足,母亲还必须承担一部分父亲应尽的责任。由于母亲过分为孩子操心,她们开始发挥父亲的作用,时常督促孩子抓紧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
当母亲同时扮演父亲角色时,普通母亲应有的特征越来越少。孩子一方面受到过分的宠爱,另一方面却缺乏人性化的待遇,体验着母亲并没有意识到的冷酷。很多母亲会说为了孩子好为了孩子的将来,她们不是紧紧抓住孩子,就是完全撒手不管。可是一旦发现孩子没有按自己的目标前进,又出现撒手不管的慌乱。
河合隼雄体会到的日本家庭的状况,今天何尝不就在我们身边上演着呢?当我读河合隼雄的书时,从他研究的东西方神话传说的不同、日本与欧洲社会文化结构的差异中,意识到了观察一个社会的现代家庭,可以从中看到这个社会的神话传统、文化结构、经济变化、不同阶层的心理状态对家庭中每个角色的影响。
前几年,中国从70 后一直到90 后,似乎掀起了一股声讨原生家庭的浪潮。我们用现代的平等意识去反观自己童年时期的经历,抱怨父母的严厉、生硬、缺乏情感沟通。但是随着我们逐渐成为父母,又往往在无可奈何中,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像曾经的父母,于是有了我们编辑部策划的《爱的错位》的一期封面故事,讲述当我们是孩子时,当我们成为父母后,我们如何理解关于爱的教育。这期杂志获得了读者热烈的反馈,它也在不知不觉中,帮助《三联生活周刊》更有意识地去做教育与心理相叠加的封面选题。当我们关注一个小家庭里的各个角色心理时,找到了一个与每个人的切身感受都高度相关的小切口,提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独特的中国话题。
母亲对孩子的高度关注、对孩子教育问题的焦虑、多数父亲的缺位、母亲的自我是否缺失等热门的社会话题,让我们重新反思在新家庭中,母亲、父亲、孩子这三个独立的角色,各自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一步步往前探索,想知道母亲、父亲、孩子这三个角色之间的两两关系,经历了怎样的新挑战。当不是一味抱怨母亲的强势、父亲的缺位时,我们又能提出什么有建设性的议题,帮助我们的社会去关注每个角色可以努力的空间?养育不同性别的孩子,我们是应该更多关注性别的差异,还是它们之间的共性呢?
带着这些思考,我们推出了《男孩的目的》《生为女孩》《成为父亲》等一系列封面故事,并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话题:如何意识到男孩教育的特点;在养育女孩的过程中有没有理想的女性形象;当父职在经济上和知识权威上都被消解的当下,父亲应该如何寻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家庭位置这些话题并没有既有答案,不能照搬西方的或日本的心理学理论给出某个结论,也不是单一解答能够给人抚慰的。但正是在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试图带领读者超越自己家庭里具体的问题和困惑,看到在宏观的历史轴线与深厚的社会心理积淀之下我们所处的位置,知晓我们经历的困惑有何意义。它也试图让我们反观自己的家庭角色,意识到母亲可能带给孩子的负面压力,缺失的父爱可能给孩子带来的不安全感;也让我们能够正视孩子成长中的伟大之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边体会离别的伤感,一边大胆地鼓励他们独自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