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HK$
109.8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HK$
44.7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HK$
112.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1.6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HK$
109.8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HK$
110.9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向世界同行讲述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独具特色的中国故事。
站在21世纪步入第三个十年的门槛,我们需要用国际的视野和思维方式,系统回顾和梳理四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经验与道路,向世界同行讲述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独具特色的中国故事,让我们反思其中的得与失。本书试图通过理论辨析、政策梳理,实践分析来考察中国高等教育如何通过国际化的政策和实践,不断从世界高等教育体系的边缘迈向中心,展现其融入国际高等教育体系的进程及其国际化各个维度的发展特点。
|
內容簡介: |
《从边缘迈向中心: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置于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宏观视野之中,在融会贯通中英文政策和研究文献基础上,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从学术人才的外流与回归,海归教师的学术职业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来华留学,城市高等教育国际化等多个维度深入考察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进程、路径、模式与特征,刻画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独特景观,为中国高等教育走向国际提供启示,为世界认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打开一扇门窗。
|
關於作者: |
李梅,香港大学比较教育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自2013年任The 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资深副编辑。研究领域主要为比较与国际高等教育、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管理。在Higher Education、《教育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著有《高等教育国际市场:中国学生的全球流动》。刊于《教育研究》的论文获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社联2018年度推介论文。
|
目錄:
|
序
前言
第一章 从边缘走向中心:全球化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第一节全球化时代的高等教育国际化
第二节边缘变迁: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进程、模式与展望
第二章学术人才国际流动的理论透视
第一节学术人才国际流动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学术人才国际流动的理论视角
第三节学术人才跨国流动与跨国学术工作的新特点
第三章从外流到环流:中国学生和学术人才的国际流动
第一节中国学生与学术人才国际流动的状况与特征
第二节留美中国学术人才的调查分析
第三节中国学术人才国际流动的新趋势与思考
第四章从引才到用才:海外学术人才引进政策及实施状况
第一节海外学术人才政策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实施状况
第三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第五章从回归到扎根:海归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制度环境与样态
第一节海归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文献回顾
第二节海归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制度环境与境遇
第三节青年千人的跨国资本迁移与学术职业发展特点
第四节海归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思考
第六章从外围到主要接受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政策与实践
第一节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政策与发展特点
第二节上海高校国际学生的政策与发展特点
第三节上海研究型高校国际学生的调查分析
第四节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第七章从数量发展到质量提升:中外合作办学
第一节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宁波诺丁汉大学与上海纽约大学的发展比较
第三节西交利物浦大学的质量保障体系
第四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师资建设
第八章亚洲国际大都市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比较
第一节新加坡、香港和上海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发展比较
第二节三地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特点、路径与模式比较
第三节上海未来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构想
后记
|
內容試閱:
|
一、成书背景与书名含义
笔者自攻读博士学位以来,一直对全球化背景下和世界体系中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进程和独特道路抱持浓厚的研究兴趣。这本著作即是我自2008年出版《高等教育国际市场:中国学生的全球流动》之后对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的延续和拓展。第一本著作专注于高等教育国际市场上中国学生的全球流动,而这本书将研究的触角深入到高等教育国际化多维度的政策和实践之中,从来华留学教育、学术人才国际流动、海归的学术职业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大都市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等多个方面呈现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景观、新趋势、新问题和新动力。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呈现欣欣向荣面貌,但理论研究并未提供前瞻性、全局性、基础性引导,政策制度不断完善,政策实施不断推进,但仍然难以适应快速而复杂的现实发展需要。本书集结了过去多年笔者在这个领域的些许探索和思考,希望为学界同行进行相关研究提供思考的素材和燃料。
本书所指的从边缘迈向中心具有两层含义。首先是指4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藉由国际化策略而从边缘大国迈向半中心乃至中心大国所经历的历史进程,而非指中国高等教育已然处于世界高等教育体系的中心。也就是说,本书呈现的是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维度的发展过程和特征,并非是指中国高等教育处于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心的发展状态。从边缘迈向中心的第二层含义是指国际化策略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边缘和局部位置,日渐成为高等教育部门,特别是其研究型高校发展的核心策略和关键特征。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从单个机构的国际化,走向高等教育部门广泛的国际化,乃至实现与地区社会经济综合发展进程相协同的发展状态。高校内部,从局部的国际化,日渐发展为更综合的国际化。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未来发展模式和道路虽初见雏形,但面临更大的复杂性、多面性和不确定性,尚需要更长的时间去探索、实践和反观,亟需学界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以为实践发展提供思想指引和理论资源。
二、本书的目的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从世界高等教育体系的边缘地位,经过四十年的持续发展和建设,已经迈入了高等教育大国,实现了大众化并即将走向普及化,其规模和体量居全球之首,但较之欧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在结构与规模、投入和产出、类型与质量、管理与制度、公平与效益等诸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在此持续积累和稳定发展的进程中,国际化、市场化、多元化和大众化是其主要特征和趋势。而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对外开放是我国高等教育融入世界高等教育体系,提升其质量水平之关键战略和发展路径,对各方面都产生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需要全面梳理四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为未来迈入高等教育强国之列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支撑。站在21世纪即将步入第三个十年的门槛,回顾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的经验与道路显得尤其重要。本书试图通过理论辨析、政策梳理与实践分析来考察中国高等教育如何通过国际化的政策和实践,不断从世界高等教育体系的边缘迈向中心,展现其融入国际高等教育体系的进程及其国际化各个维度的发展特点。具体而言,本书的目的如下。
1. 阐述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经验,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供借鉴
本书旨在阐述和概括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从边缘到中心的发展经验,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供借鉴。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实现高等教育从世界体系的边缘迈向中心的必由之路。国际化和对外开放是4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面与策略,国际化使得高等教育从宏观到中观乃至微观层面都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转变,也为社会经济发展和融入国际体系提供了智力支撑、人才资源和科研基础。但学界对这一深刻而重要的发展过程及其推动力量、变化特征尚缺乏系统研究。中国高等教育边缘崛起的实践路径是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以改革开放促发展。通过对外开放,国际化的策略和实践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影响程度日益深入到实质层面,成为关键策略。整体上高等教育机构在人才培养、科研和管理服务中,整合国际、跨文化、全球的维度的程度日渐深入系统。
2.描述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模式和道路
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作为一个非西方的亚洲大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社会主义国家,其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在数十年来不断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所走出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世界格局的全球转型变幻莫测,像中国这样非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道路和发展经验,对于其他国家具有借鉴意义。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对于世界的整体发展,也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已有研究鲜有将理论考察、政策分析和实践探索融为一体,整体勾勒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多维景观和各个向度发展状态。本书试图突破这种局限,为政府和高校从事高等教育国际化管理工作的管理者提供咨询参考和决策依据,也为学界同行进行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提供参照。
三、内容与结构
本书试图展现四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政策演变和实践特征。受篇幅和精力所限,本书并不打算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作面面俱到的刻画,故有些国际化的方面,如课程与教学国际化、科研国际化、教育枢纽、孔子学院、境外办学与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等,不作详细探讨。本书主要侧重两个方面的国际化,即在地的国际化( 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与学术人才的国际流动 (Transnational Academic Mobility)。在理论阐释上,本书梳理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界定、国际化理念、学术人才国际流动理论、跨国资本与海归学术职业发展等理论文献。在政策分析上,描画了高等教育不同维度(来华留学、中国学术人才国际流动、海外人才引进、中外合作办学、亚洲大都市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体系及其发展变化。在实践考察上,通过数据统计与调查研究,分析和归纳了来华留学、海外人才引进、中国留美学者、海归与青年千人、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型高校国际化等方面的发展经验与特征。
本书共八章,第一章是总论,后面七章是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不同维度的分论。第一章概述本书的背景、理论基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阶段、模式演变与展望。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章都是聚焦于学术人才的国际流动。第二章系统梳理了学术人才全球流动的理论基础,以为阐释第三、四、五章学术人才流动的政策与实践提供理论背景。第三章着重分析中国学生和学术人才的国际流动,涵盖其趋势、特征与影响。同时通过留美中国学者的调查,揭示其留美成因、归国意向及职业发展状态。第四章着重梳理海外学术人才的引进政策及其实施效果。概述了海外人才政策的变迁,重点考察了青年千人政策的实施状况,并为完善政策提出了对策建议。第五章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通过对于普通海归教师和青年千人的田野调查,刻画和归纳了海归的学术职业发展特征以及中国高校的学术职业发展环境。第六章考察来华留学教育,侧重讨论来华留学教育政策的演变,国际学生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第七章以三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为案例,揭示其发展特点、管理制度与质量保障体系,并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师资建设和国际师资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第八章对新加坡、香港、上海三座亚洲国际大都市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