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李白传(20世纪文史学家李长之经典传记)
》
售價:HK$
45.8
《
津轻: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太宰治自传性随笔集
》
售價:HK$
66.7
《
河流之齿
》
售價:HK$
59.8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HK$
89.7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HK$
57.3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HK$
66.7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HK$
103.3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
內容簡介: |
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下垫面,在生态系统服务和功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陆地生态系统土壤观测指标与规范》从土壤学角度出发,概述了土壤长期生态网络的国内外现状和CERN土壤长期观测的概念模型,针对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农田、森林、草地、荒漠和沼泽湿地),详细介绍了土壤要素的观测目标和任务、样地选择和设置、观测指标与频次、采样方法、样品制备和保存、土壤指标分析方法以及土壤长期观测质量控制措施,基本涵盖了土壤长期观测全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和技术。
《陆地生态系统土壤观测指标与规范》主要用于规范CERN土壤长期观测,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可用于指导相关领域的土壤监测。
|
目錄:
|
□□篇 土壤长期观测概述
1 土壤长期观测的发展
1.1 土壤长期观测的目的和意义
1.2 □□土壤长期观测的发展
1.3 国内土壤长期观测与调查
2 土壤长期观测的设置
2.1 土壤长期观测的目标
2.2 土壤长期观测场地的布局
2.3 土壤长期观测的指标体系概念模型
第二篇 不同生态系统长期土壤观测方法
3 农田生态系统土壤长期观测方法
3.1 土壤长期观测的目标和任务
3.2 长期观测场布设和管理
3.3 农田生态系统土壤长期观测的指标和频度
3.4 采样点的布设
3.5 土壤采样的准备
3.6 样品采集
3.7 特殊土壤样品采集
3.8 代表性区域监测
4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长期观测方法
4.1 土壤长期观测的目标和任务
4.2 长期采样地的选择和设置
4.3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长期观测的指标和频度
4.4 样方划分
4.5 野外采样方法
4.6 采样注意事项
4.7 代表性区域监测
5 草地生态系统长期观测方法
5.1 土壤长期观测的目标和任务
5.2 长期采样地的设置
5.3 草地生态系统观测项目与频次
5.4 土壤采样方法
5.5 代表性区域监测
6 荒漠生态系统土壤长期观测方法
6.1 土壤观测目标和任务
6.2 长期采样地的选择和设置
6.3 荒漠生态系统土壤观测项目与频次
6.4 土壤采样方法
6.5 样品采集
6.6 代表性区域监测
7 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土壤长期观测方法
7.1 土壤观测目标和内容
7.2 长期采样地的选择和设置
7.3 沼泽湿地生态系统观测项目与频次
7.4 采样方法
7.5 采样准备
7.6 样品采集
7.7 代表性区域监测
8 专项观测研究的指标与方法
8.1 养分平衡长期定位试验方法
8.2 侵蚀区坡地土壤流失和氮、磷迁移长期定位观测
8.3 中国关键带观测指标与方法
第三篇 土壤样品分析方法
9 土壤样品的制备和保存
9.1 土壤分析过程中土样的代表性
9.2 土壤样品的常规处理
9.3 特殊土样的处理
9.4 土壤样品的长期保存
10 土壤分析实验室和仪器设备
10.1 土壤常规理化分析实验室组成
10.2 土壤常规分析实验室的基本要求
10.3 实验器皿及准备
10.4 实验用水
10.5 化学试剂及其保存
11 土壤物理性质
11.1 土壤颗粒组成的测定
11.2 土壤容重的测定
12 土壤化学性质与养分
12.1 土壤pH和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
12.2 土壤交换性能分析
12.3 土壤氮的测定
12.4 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碱解扩散法)
12.5 土壤磷的测定
12.6 土壤钾的测定
12.7 土壤硫的测定
13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13.1 土壤有机质分析方法
13.2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测定方法
14 土壤矿质全量、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分析
14.1 土壤矿质全量的测定
14.2 土壤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测定
15 其他土壤性质分析
15.1 土壤水溶性盐的测定
15.2 土壤中农药和有机污染物的分析
第四篇 土壤长期观测的质量控制
16 土壤长期观测的质量保证体系与质量控制方法
16.1 质量保证体系
16.2 质量控制方法
17 数据管理方法
17.1 土壤观测元数据
17.2 观测场长期采样地的背景信息调查
17.3 专用术语的规范和统一
17.4 数据填报
17.5 数据质量控制
17.6 数据管理
17.7 数据质量评估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A.1 土壤分类与剖面调查
A.2 长期采样地背景信息调查表
A.3 背景信息规范化描述
A.4 数据表数据字典
附录B 土壤分析方法汇总及其引用标准
|
內容試閱:
|
土壤是五大成土因素(母质、气候、地形、生物、时间)相互作用下形成的能支持植物生长的疏松陆地表层。土壤具有肥力、环境和健康3个方面的功能,土壤圈与其他圈层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周转和能量交换,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维持中起重要作用。土壤资源是一种脆弱的非再生资源,随着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日益加剧,土壤演变及其调控等问题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
土壤与生态系统中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演变过程存在时间和空间效应。在大的时间、空间尺度下,研究土壤生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长期时空演变,需要借助长期定位观测和试验以及国家、区域乃至□□范围的监测网络。为了保证区域尺度土壤长期联网观测和研究的可靠性和可比性,需要采用规范化的样地设置、样品采集、观测、分析和数据处理方法。2007年欧阳竹等主编《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长期观测规范》丛书,针对我国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农田、森林、草地、荒漠、沼泽),根据土壤长期(百年尺度)观测的要求建立了土壤观测规范,主要内容包括观测场地的设置、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和保存、样品测定、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为我国土壤长期联网观测的规范化及可靠性打下基础;同时为土壤资源的时空演变规律发掘和土壤的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