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售價:HK$
188.2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HK$
65.0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6.3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1.2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HK$
177.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HK$
177.0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HK$
109.8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HK$
76.2
|
編輯推薦: |
一条河流,青苍深黛;一名女子,温婉安静。生活与生命,觅渡与待渡,从此岸到彼岸,为土地和自然真诚发声,为乡村地理勾勒姿态风情,囤积的乡土精神,觉醒的自我意识,耐人寻味,意蕴深沉。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渡口,或许,就是蓝渡。
|
內容簡介: |
作者写与她*为亲密的一条河流,从出生到长大,她在那条青苍深黛的蓝渡河边,不断觅渡、待渡,从此岸到彼岸,她由此聆听时光的声音,开掘山水的灵魂,为土地和自然真诚发声,描画出湘楚间有血有肉的乡村地理,勾勒出一幅别具风情的湘西画图,表达出具有深沉意蕴的乡土精神和自我意识。
|
關於作者: |
张雪云,女,苗族,湖南沅陵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从教十余年,目前供职于毛泽东文学院。有多篇文学作品发表于省内外各报刊。
|
目錄:
|
总序 袁 鹰 1
序 与一条河流有关 叶 梅 1
第一辑 席水而居:泊在月光遍地的水途
蒙湖蒙,蓝溪蓝 3
窗外的河流 9
水底的故城 14
二酉藏书与岳麓山 21
寻找芸庐 32
龙兴讲寺的月光 41
迷失在黔中古郡 47
酉水拖蓝 52
消失的乌宿渡 57
对岸的河涨洲 62
船行丑溪 68
青素凤凰山 72
翁子洞边寡妇链 76
第二辑 长歌起处:阳雀子叫了一整天
长在瓜秧上的本事 83
祝家坪的田埂 88
茶乡三记 92
通草寻幽竹影疏 101
一树桃花一树诗 106
蒲扇中的龙船 110
夏有借母溪 115
蓝溪上的岩屋潭 119
一株野百合 123
落仙人家 127
无边落木 131
凤滩与明溪 135
树语何欢 139
后山阳光 143
桃花傩 148
第三辑 踮起脚尖:未央的流年刚刚好
炊烟内外 157
岸上秋歌 162
五溪秋水为君清 166
春天的意义 170
上下之间的遇见 174
一个句子的尽头 178
栾树花开 182
木匠二伯 187
那一年的渭溪 192
母亲的张家界 198
玩味的童年 203
夏蝉的生命 208
灯盏窝的暖 211
年 味 216
满窑木炭弥清尘 220
一个叫火场的地方 225
第四辑 微尘苍茫:一朵雪飘落在云上
云上的日子 233
天心阁的午后 237
远方的井,近处的泉 241
风居住的街道 248
雨中的清流 252
乾州慢 256
玉泉流沙 260
老城与古巷 264
古驿新雨淡淡寻 270
误入藕花深处 275
边城秋色何处苍 280
美丽总是愁人的 284
雪,落在云上 289
|
內容試閱:
|
与一条河流有关
叶 梅
湘西多河,它们的美丽出现在沈从文的笔下,沅江、沱江、酉水,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以至于他在清澈见底的河上荡漾而爱意绵绵,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人们从沈从文先生的笔下得知了湘西那些知名的河,如今我们又从一个湘西女子的描述中知道了一条小溪,一条叫蓝溪的小溪。蓝溪相对那些知名的河流,就像环绕大树而去的藤蔓,小巧但更加缠结多情,也有奇迹,自然的大胆处与精巧处,使人神往
倾心。
苗族女子张雪云自幼生长于湘西凤凰山下、蓝溪河畔,她出生的年代正是改革开放初始的1979年,她顺利地完成了学业,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在沅陵县的一所中学从教多年,对读书写作的喜爱成为她最为钟情的选择,渐次在多家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迄今为止,她的作品多是从她的家乡蓝溪生发开来,感受土地深处的呼吸,体现湘西的脉动与温度,在平常事物与百姓生活之中感悟到诸多深意,以小见大,从乡村到城市,又从城市回望乡村,以对土地与自然的真诚守望而发声,让心灵中的蓝溪所奔往的大江大河长流不息。同时,她描绘着有血有肉、阳光明媚又风雨交加、幸福与痛苦同在的乡村地理,勾勒出湘西特别的雾朦胧、湿漉漉的山水,以及在那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魂魄。她的散文集《蓝渡》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其中的篇章均是她这些年的精心之作,正是试图以土地河流为经,以苍生万物为纬,织一幅湘西地域风情的图画,从中显示出其独有的乡土精神和自我意识,表达她对乡村人物骨子里坚忍精神的敬重和承接,对湘西乡村独特风物的呵护,对乡村与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碰撞融合及变迁的若干个人思考。
显然,一抹乡愁是这幅图画的底色,张雪云以一个灵秀女性的敏感细腻,兼之深情灵动的笔触,浓墨重彩地描绘着自己的家乡。从蓝溪出发,溯游而下,相望千年的沅江、酉水两岸,如一幅水墨画卷,亦如一部典藏的古籍善本,徐徐展开,直扑人眼,不用泼墨点染,也不用刻意着色,左岸右水的原貌便成了画中的经典,氤氲出一片清澈的云水与禅心。她小时候日夜相守的蓝溪看着她长大,蓝溪很蓝,她的童年也很蓝。虽然后来的日子里走过许多的路,看过许多的风景,但仍然一遍遍梦回那山清水秀、林木繁茂、鱼鲜笋嫩,想象在曲院风荷的葱绿烟霭中,咀嚼银波碧浪的涟漪。从乡愁中寻回祖先、父母传下的魂魄和希望,还有下一代蓝色的梦想,在时光脚步中捕捉到蓝溪深处的生命喧响,从而坚定自己的求索。读者可以从她对乡愁的书写中觉察到当代人的情感诉求,并从中体味到惺惺相惜的精神共鸣。
湘西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厚重的地方,张雪云没有忽略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进行了积极的艺术开掘,穿越时代隧道的屏障,领略到意味深长的哲学价值。蓝溪口面对的沅陵位居五溪山水交汇之所,荆南要冲雄峙之地,素有湘西门户南天锁钥之称,所谓天下积储在楚,楚之咽喉在辰,辰安则楚安,楚安则天下安。战国时,楚置黔中郡,屈原曾经来此,面对沅水感叹:沅有芷兮澧有兰观流水兮潺湲;展救世安民之略的王阳明在此留下诗文;大唐而兴的龙兴讲寺的暮鼓晨钟依然在心中日日敲响,古城古寺,即使城墙不再,砖瓦难存,但凝望处蒹葭苍苍,让人获取某种庄严宁静、喜乐和力量。她常见的水边情形化作心灵的一个渡口,泊在月光下,那月光自然已有千年万年,自然会引人思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不知江月待何人。灵性的山水,即是一本自古而来的大书,于沉默中散发出悠远的气息,给每一个端详的人以尊贵,以气度,以历久弥新的相思相知。
对人性的关照与体贴在《蓝渡》的字里行间比比皆是,体现了作者与普通人的密切联系,彼此相通的温情。人民从来不是一个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个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人,在张雪云的笔下,他们挑担背篓从沅水河边走入读者的视野:早些年,我窗外的文昌码头处,是沅水流域一个重要的集散中心。周边十里八乡的农民将自己生产的桐油、菜油等农副产品从山里担来,驳船靠岸,到这里倒卖,那些挑油的汉子,穿着对襟布衫,包着白布头帕,脚穿自制的草鞋,从弯弯山道上挥汗如雨而来。妇女梳着耙耙髻,背着大背篓,弯腰蹒跚而来,背篓里面装着板栗、花椒、木耳、黄豆、花生等各种山货。他们打着手势,嚼着土语,彼此交换着各自的生活所需与小小的欢乐。他们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地在水边忙活着简单的日子,成为沅水流域独特的一景。张雪云在多年从教的岁月里,关注的目光除了教室里的孩子们,就是市井百态:卖菜的婶子、摆地摊的小贩,大清早聚集守候雇主光临的中年汉子,常在烟雨潇然、人车混杂之间,泥泞湿沥、霉味弥漫的街道,熙熙攘攘的芸芸众生,为生存奔波忙碌,或如蓬草,或如劲竹,却无论多么艰辛困苦,总能度过四季凉热,总有一份朴素的希冀与梦想。她以蓝溪为人生之河,揣摩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渡口,如自己的蓝渡。四季一如既往地变迁,流年似水无声无息,然而世间万物皆有自己渴求的境界,一条河有起伏变化的深浅,一朵花有自由开放的姿态,一棵树有别样的风骨,一个人的生命究竟应该赋予怎样的意义,要以怎样的跋涉,才能从自己的渡口抵达彼岸?
张雪云的文笔清婉朴实,恰如湘西山水幽深灵泛,时而若山静穆厚实,时而如水柔和细腻,且又酣畅淋漓。既能蹈大方,观大势,又能凝静气,清气氤氲。在书写中不乏对文体的探索,在虚实深浅或轻或重之间反复掂量,并做出了有益的
尝试。
张雪云与河流的对话、日前的问答汇成了这本散文集《蓝渡》。生活其实没有唯一的答案,所有一切都在不断的摆渡之中,她的文字和思考也因此偶见重复,但愿今后在重复之中更有新的拓展和发现,如此,或许她心中的河流将会更加澎湃,将会描画出更为深刻独到的风景。
是为序。
2019年4月于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