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HK$
132.2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HK$
47.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HK$
55.8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HK$
109.8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09.8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HK$
87.4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88.5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HK$
236.0
|
編輯推薦: |
本书分章以“修齐治平”价值观念体系为基础,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进行深度扫描。
|
內容簡介: |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对中 国传统文化中*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体系的深刻阐述。本书的撰写,就是试图以“修齐治平”价值观念体系 为基础,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进行深度扫描。在“修身”层面,主要 关注中国古代人对于人生、人性以及个人道德修养等问题的基本态度;在“齐家”层面,主要关注中国古 代人对于理想家庭想象和对人伦温暖的渴望;在“治国”层面,主要关注中国古代人对祖国的情感认同以 及对于美好政治的看法;在“平天下”方面,主要关注中国古代人对于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以及中国人 对于本国与他国、本国文化与他国文化、人类社会与宇宙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
關於作者: |
曾智安简介:1976年生,湖北省公安县人。现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乐府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2016年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二批次人选。主要从事乐府学及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研究,出版有《清商曲辞研究》、《乐府诗音乐形态研究》等专著,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
目錄:
|
修身篇
概说
人之初,性本善
一、性善论的
二、向善的意义
三、性善论与古代士人思想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一、自尊自强,锲而不舍
二、自省自新,生生不息
三、自强不息的践行者: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一、“学”:孔门义
二、学习是一种尚“行”的实践
三、学习的方法:“时”与“说”
仁以为己任
一、何为“仁”
二、“四为”之说
三、任重而道远
推己及人
一、“推己及人”的
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一、“文”与“质”
二、“中庸之道”下的审美
三、君子之途
齐家篇
概说
家和万事兴
一、以家为重
二、以和为贵
慎终追远
一、“慎终追远”的由来
二、百善孝为先
三、孝道的意义
琴瑟和鸣
一、夫妇有义
二、相敬如宾
三、重诺同心
棠棣之华
一、手足之情
二、四海之内皆兄弟
三、亲兄弟,明算账?
教子有方
一、人不学,不知道
二、教子以法
三、家训家风
里仁为美
一、择邻而居
二、化成仁里
三、陶渊明——构建和谐邻里的践行者
治国篇
概说
父母之邦
一、狐死必首丘
二、位卑未敢忘忧国
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立国以礼
一、礼为立身之本
二、礼为治国之纲
三、礼仪是协调人际关系的“黏合剂”
为政以德
一、其身正,不令而行
二、爱民如子
三、施德政、得民心
正大光明
选贤任能
一、举贤不避亲仇
二、求贤不遗幽贱
三、用贤取长容短
职思其居
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二、恪尽职守,使命必达
三、功成不必在我
平天下篇
概说
大同世界
一、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重要指标
二、人伦温情:大同世界的根本底色
三、推己及人:大同世界的实现路径
以德服人
一、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二、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三、“以德服人”与“和合”的外交智慧
和而不同
一、“和而不同”溯源
二、“和而不同”观念下的思想文化
三、“和而不同”与兼容并包的民族气度
天人合一
一、“天人合一”的思想本源
二、“天人合一”的古典意义
三、“天人合一”的当代价值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源头之一,有着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历史。在早期的
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都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只
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虽然经历了无数大小劫难却历久弥新,并在21世纪重新
焕发出令世界瞩目的青春与活力。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永葆活力,主要在于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积累起了优秀的文化传统。植根于深厚的农耕文明背景,中国先民很早就对宇宙、
对社会、对人生形成了非常成熟、独特的系统思考,并终创造了内涵丰富、饱
含智慧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早熟的文化形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以老子、孔
子、庄子、墨子、管子等为代表的诸子学说,广泛探讨关于人生、社会以及自然
的真理,形成了以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为主的百家争鸣局面。而中国传统
文化的早熟,又为中华民族的绵延永续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深厚的思想资源。
两千多年来,以儒家、道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传承与发展产生
了深远影响。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
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
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
养。”[1]2014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
的讲话中也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
[1] 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01).
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
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核心的内容
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基本的文化基因。”[1]正是这些植根于中国人内心的基本的
文化基因,在历代的传承中不断组合、升华,在塑造我们民族性格的同时,也强
力推动着中华民族砥砺前行,促进中华文化日新月异,并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
了卓越贡献。
在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程中,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源头和沃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
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
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实践。”[2]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2014年10月13日)
时讲话中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3]书记认为,在现阶段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资源。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
体学习(2014年2月24日)时的讲话中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
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4][3]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
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
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
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5][4]书记的系列讲话充分肯定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的历史价值,也充分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我们今天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
[1][3] 习近平.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 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N].人民日
报,2014-10-14(01).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
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4).
[4] 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01).
[5]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02).
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意义,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指明了
方向。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
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点是要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按照
我们的理解,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首先是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
全面、深刻的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纳百川、源远流长,其广大精微之处,
其高明中庸之境,不进行深入的了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传述。2013年8月1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宣传阐释中国特
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
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是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
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
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
源和广泛现实基础。”[1]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2014年2月24日)
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
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
信和价值观自信。”[2]书记反复强调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清楚”,就是
要求我们真正深入、准确地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只有这样,我
们才能充分认识、挖掘、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增强我们的文化自
信和道路自信。其次是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精用弘,突出重点。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包罗万象。而历史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在不同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不同方面此起彼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时代主潮。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核心
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我们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不可能完全照搬、挪用所有时期的所有文化内容。取其精粹、合于时代是
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
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应该继承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5-156.
[2] 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01).
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
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1]2014年2月24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要认真汲
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
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
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
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2]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
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
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
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3]书记的系列讲话为我们继承和发扬优秀
传统文化指引了方向,规划了坐标,标示了重点。我们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文化建设,就是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这些精髓和重点提炼出来,阐释精
神,发扬光大。后是对优秀传统文化既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与时俱进,
推陈出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2013年12月30日)时的
讲话中说:“要使中华民族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
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
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
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4]书记
[1]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3(02).
[2] 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01).
[3]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1(02).
[4] 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01-01(01).
的系列讲话告诉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必须与时代精神紧密
结合,在以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同时,以时代精神实
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推进与发展,从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能永葆
传统之根,又能常开时代之花,瓜瓞绵绵,芳华永昌。
具体到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又应该怎样认识
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契合之处,进而更好地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改造与创
新性发展?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
强调:
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
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
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
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1]
书记的讲话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
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继承了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还“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从中可以看到,对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继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基础。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继
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这样一个关系到个人、社会和国家层面的价值观念体系。也就是说,我们
目前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中的这一价值观念体系之间,存
在着某种深刻的内在关联。我们要想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
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想真正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改造与创新性发展,
就必须对这一价值观念体系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
[1]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
报,2014-05-05(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