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HK$
76.7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HK$
65.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HK$
77.3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HK$
109.8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HK$
42.6
《
推拿纲目
》
售價:HK$
403.2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HK$
244.2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HK$
76.2
|
編輯推薦: |
止庵 蒋方舟 苏枕书 宁远 茉莉 莲羊 推荐、 《知日》多次推荐 蔡澜*欣赏的女性名取裕子,即电影《序之舞》上村松园扮演者。
2.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的天才少女,日本文化界*奖励日本文化勋章奖*位女性获得者。
一场时空交错的日本画坛美术展: *全面收录上村松园重点美人画作品 *丰富甄选影响上村松园一生的画家代表作。
4.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比摩西奶奶更励志。女性必须为自己而活,比《傲慢与偏见》更反叛。
穿越时空看京都风情物语,还原大正、明治、昭和年间关于美的追寻,真实呈现和服之美演变史、京都发髻变迁史、青眉红唇美妆史。
随书附赠2021年和风美人月历,6张双月月历,6幅甄选松园经典美人画。每一天!和美人在一起
精致小开本,方便携带,随时随地阅读。
|
內容簡介: |
旧日美人 像是伴随她终生的一场梦:
奇幻、瑰丽、戛然而止,又让人念念难忘。
记忆盛满过去的时刻分秒、岁月春秋,她画出旧时的空气,只为守护那时的风景。
本书收录上村松园数篇散文,这些关于美的探寻、关于绘画之心的思考与日常风情私语糅合成一段悠长的人生回忆。唇上那一抹玉虫色的霞光、发髻上斜插的步摇一步一流光明治年间女性善良淳朴的爱与风情结构成松园纸上艺术生命永恒的瞬间。
世间所有的艰难她都亲力亲为,一念一事,一瞬一生。松园拿起画笔,触动纸间,于茫茫黑夜一般的人生撞出多少颗闪着火花的星子。现实中抱憾的人生,在画卷里终得圆满。
|
關於作者: |
上村松园,生于京都。
日本画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天才少女,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美人画画家。
十五岁时以作品《四季美人图》参展第三次国内劝业博览会,斩获一等奖;日本帝国艺术院最年轻的会员;日本文化界最高荣誉日本文化勋章的首位女性获奖者。代表作《序之舞》被尊为日本美人画巅峰之作。
面对时代偏见、命运浮沉,松园带着对绘画持续终身的热爱,一步一步走完通往美人画巅峰的漫长距离,冲破女性画家举步维艰的时代枷锁,终以画笔安身立命。每一幅画,都是美的显像。见画,如见美人来。
|
目錄:
|
推荐者的话
译者序
第一章 回忆我的京都
幼年的回忆
旧时之美
菊安古书店
马琴和北斋
京都的夏天
京都街景
夏夜纳凉
夏夜袛园祭
骤雨嬉戏
盂兰盆节的孩子
孩子们的游乐场
第二章 关于女人,关于花
腰带渐宽
青眉:怀恋旧日风情
小町红之美
奈良物町的美人与地歌
花之寺赏花:偷得浮生半日闲
京都发髻物语
结发发展史
羽早稻和裂桃髻
扬巻髻
鸳鸯髻
裂笄
为旧日发髻而叹息
眉之记
三味线之胴
流行的印记
茶色袴
束发
和服的花纹
黄八丈配黑绉纱
高祖头巾
武子夫人
模特儿
东京女子
第三章 画与思
画室随笔
旧作
泥眼
迷彩
谣曲仕舞图
孟母断机
友人
从绢与纸谈及师徒关系
富于雷同性的现代女流画家
第四章 日常的风情
能乐:极致简洁之美
无表情的表情
就算业余爱好也做好
九龙虫
北穗天狗之旅
车中有感
艺术三昧即信仰
珍贵的往昔 迎来两千六百年
上村松园年谱
|
內容試閱:
|
上村松园生于明治八年(1875年),是一位活跃在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期的传奇女画家。作为画坛天才少女,她15岁以《四季美人图》参展第三届内国劝业博览会,获得一等奖,这幅作品还被来日本访问的英国皇太子看中而买下。此后,上村松园在日本画坛崭露头角,不断发表优秀作品,并于1948年获得日本文化勋章。
她一生致力于画美人画,线条纤细,色彩雅致,洋溢着日本古典的审美与韵味。但是松园对于画的艺术追求,并没有停止在视觉感知的层面,她所渴望传达的,是蕴含在温文典雅的美人画中、女性温柔而不屈的坚定力量。
她说:我从不认为,女性只要相貌漂亮就够了。我的夙愿是,画出丝毫没有卑俗感,而是如珠玉一般品味高洁、让人感到身心清澈澄静的画。人们看到这样的画不会起邪念,即使是心怀不轨的人,也会被画所感染,邪念得以净化我所期盼的,正是这种画。
松园作为一名画家,一名画美人画的画家,一名女性画家,她的随笔中,不仅记录了创作的构思灵感与艰辛历程,还有她的成长经历与生命中难忘的邂逅,而更能充分表达她的思想的,是关于女性如何生活、处事的论述。松园推崇传统的日式美,认为这是最适合日本女性的审美表达,而对于随波逐流、学着欧美人的样子把自己弄得不伦不类的打扮,她则保持怀疑态度。她冷眼观世,然而如今世人,都醉心于流行,从和服的花纹到发型,不管什么都追在流行的后面,却从不考虑是否适合自己;却对真正的美充满热心,我希望妇人们能各自独立思考,找到什么是真正适合自己的。在审美打扮上,松园希望女性能够找出独属于自己的风格,而不是一味被潮流所左右,这一点与Coco Chanel的名言时尚易逝,风格永存,是多么不谋而合。
上村松园的传奇,除了体现在她出色的作品上之外,还因为她波澜起伏的人生。当她还在母亲腹中,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仲子带着两个女儿,一人经营起家里的茶叶铺,支撑家计。在明治时代,女性被认为只要学端茶倒水、做饭缝衣就够了,而松园却因为热爱画画,开始进入绘画学校学习。亲戚朋友们都不理解,纷纷指责上村家把女儿送去学画,是想要干什么?,幸而松园有一位开明达观的母亲,她坚定地支持女儿的梦想,送她去学画,尽可能地给松园提供稳定的学习环境。
松园回忆起温柔而慈祥的母亲,描绘童年时与母亲的生活点滴,不禁让人为这对相依为命的母女动情落泪:
我十多岁的时候,母亲去亲戚家,我和姐姐在家等母亲回来。但左等右等,也不见母亲回来,我很担心,就拿着伞,从奈良物町穿过四条大桥,去接母亲。当时下着雪,是一个寒冷的冬夜。还是小孩的我非常想哭,终于走到了亲戚家门口,正好,母亲起身准备回家,看见我,啊地一声显出吃惊的样子,接着又很高兴地说你来了啊,哎呀,哎呀,一定很冷吧,说着把我冻僵的手握在母亲的两掌之中,为我搓热。
母亲!我用哭腔叫道。
啊,你来接我了啊,这么冷的天!母亲说着,握住我冻僵的双手,一边呵气一边揉着。我不禁流下了泪水。
母亲的眼中也浮起了泪光。虽然是件平常不过的小事,但此情此景,我却一生难忘。
虽然有了母亲的支持,但松园的绘画道路依旧坎坷。在女性受教育尚不普及的年代,绘画学校的女学生很少,出门画写生时也不如男学生那般方便。更有甚者,有嫉恨她的人,在松园展出的作品上胡乱涂鸦。松园坦诚,有好几次,她都想到了一了百了。
然而,照亮这崎岖幽暗道路的,正是松园的几位老师,他们也是日本画坛中如灯塔般矗立、为后辈照亮前路的伟大人物:铃木松年、幸野楳嶺、竹内栖凤。在松园的回忆里,三位老师画风不同、性格迥异,但都对艺术充满热忱、对学生十分爱护。从松园与老师的互动中,可以窥见那个时代日本师徒之间的传道方式、绘画技巧,还能感受到一代大师在日常生活中的真情流露。
有时候先生会画描绘雨中场景的画。如果只用湿毛刷把画布刷一下,水汽只能停留在表面,不能充分渗透到绢布里。要让水汽充分渗透,不仅要用毛刷刷,还要用湿布巾飒飒地擦,情况才会变好。之后在上面画柳树或别的什么,再在上面用湿布巾擦。擦的时候绢布会发出啾啾的声音。先生频繁地擦,隔壁房间的小园就走出来用可爱的声音说:阿爸,画在啾啾地叫呀。于是先生应道:嗯,画是在啾啾地叫呀。再给你做一遍吧。就又在绢布上飒飒地擦。我曾经在一旁给可爱的小园画过写生。如今突然拿出当时的写生册来看,不禁思绪沉浸其中。
松园的母亲还没生下她时,就成了单身母亲;似乎是命运的相似,松园在27岁未婚生子,作为单身母亲抚养儿子长大。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她经受了怎样的流言蜚语、指指戳戳,可想而知,但松园丝毫没有提及这些不愉快,相反地,在她的随笔中,尽是与儿子松篁相处时的幸福回忆。
儿子松篁也和我一样喜欢金鱼。到了冬天,我就用粗草席把金鱼缸包起来放在暗处等待春暖花开,但松篁总是等不及春天来,常常把走廊角落的鱼缸上的草席掀开,从缝隙看里面。当他看到心爱的金鱼像寒冰中的鲤鱼一样一动不动,马上显出担心的神色,于是拿来竹枝,从缝隙间去戳金鱼,看到鱼动了,就露出安心的样子。
我耐心地教导他:金鱼在冬天要冬眠,你这样把它弄醒,它会因为睡眠不足而死掉的
儿子松篁似乎不明白金鱼为什么要在水里睡觉,只是苦着脸说:可是,我担心呀说着,回头看了看鱼缸。
不知是否是画家的血液得到了传承,松园的儿子上村松篁和孙子上村淳,也都成为了日本画坛知名的画家。对于这一点,松篁说过:母亲并没有教过我画画需要注意什么,但她始终勤奋努力的身影,是她留给我最大的遗产。这大概就是,最高境界的教养,不是对孩子耳提面命,而是让孩子耳濡目染吧。
在世俗生活与艺术道路上饱尝艰辛的松园,深深体会到,女性要想在这世上生存下去,必须坚强,必须自己拯救自己。
人活一世,实际上就像乘一叶扁舟羁旅,航程中有风也有雨。在突破一个又一个难关的过程中,人渐渐拥有了强盛的生命力。他人是倚仗不得的。能拯救自己的,果然只有自己。做人不出色,其创造的艺术也无法出色。因为艺术是由创造者的人格所限定的。笔上所描画的是自己的心,即便总是注意着在人前装模作样,如果内心没有表里如一的真诚,是不行的。不断地反省自己是极其重要的,人类正是因此才会进步。
坚强、自省、保持真诚,松园从七十多年绘画生涯中提炼出的感悟,又何尝不适用于我们的人生呢?
在审美上拥有属于自己的风格,在事业上持之以恒、勤奋精进,在生活上坚毅刚强、勇敢面对,这是上村松园身为一个画家、一名女性,想传达给我们的。
有幸受北京时代华文书局的邀请翻译此书,多次读到动情处不禁潸然泪下。用心读完,仿佛与作者一道,经历了波折起伏、不屈奋斗的一生。由于时间匆促,难免或有错漏之处,还望各位读者海涵。
方旭
2019年12月 于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