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HK$
72.8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5.7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HK$
110.9
《
真需求
》
售價:HK$
110.9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HK$
50.4
《
如见你
》
售價:HK$
51.3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HK$
67.0
|
編輯推薦: |
传感器是物联网信息之源,感知技术是物联网互联之本
网联天下,智慧万物就是物联网的最终目标
本书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类比性描述,大量的应用场景案例和结构清晰的思维导图介绍5G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背景下的物联网感知层的技术
带领读者一本书读懂物联网感知技术。
|
內容簡介: |
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平台技术的发展不断促进物联网感知层技术的更新换代,加速物联网新应用的普及。本书以生动有趣的对话、类比性描述、大量的应用场景案例和结构清晰的思维导图,介绍了物联网感知层的有关技术。
本书是物联网感知技术的科普图书,可作为各类院校物联网相关专业的教材,可供企业或政府物联网建设管理部门决策时参考,还可作为物联网相关的项目管理人员、营销人员、售前支持人员、工程服务人员学习物联网技术的参考读物。
|
目錄:
|
前言
第1章网联天下的信息源泉
11物联网概述
111什么是物联网
112物联网的分层结构
113物联天下,传感先行
12传感技术的发展进程
121前世今生
122发展趋势
123应用场景
13初识感知层
131感知智行
132感知层关键技术
133感知层产业链概述
第2章传感二事
21什么是传感器
211传感器的定义
212传感器的组成
213传感器的分类
214几个概念的区别
22如何挑选好的传感器
221传感器特性
222静态特性
223动态特性
224传感器的标定
23电学量传感器
231电阻式传感器
232电容式传感器
233电感式传感器
234频率式传感器
235数字式传感器
236霍尔传感器
237光电传感器
238压电传感器
第3章感知拟人化
31智能传感器
311智能传感器结构
312智能传感器功能
313发展趋势
32智能触觉
321发展历程
322触觉传感器的分类
323触觉传感器的应用
33智能视觉
331智能视觉系统的特性
332智能视觉系统的组成
333智能视觉系统的工作过程
334视频识别技术
335刷脸时代
336智能视觉系统的应用
34智能定位
341GPS的组成
342GPS的原理
343GPS的应用
第4章无接触、已识别
41自动识别
411技术分类
412条码识别技术
413磁卡识别技术
414IC卡识别技术
42射频识别技术
421RFID系统
422RFID系统的分类
423RFID系统使用的频率
424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425RFID系统的优势
43无处不在的应用
431物流管理系统
432生产物料管理
433自动图书管理系统
第5章配合默契的传感器团队
51多跳自组织
511什么是无线传感网
512拓扑结构
513无线传感网特征
514无线传感网关键技术
52职能界面清晰
521无线传感网的分层结构
522无线传感网的通信技术
523无线传感网的组网技术
53蜜蜂之舞ZigBee
531ZigBee与IEEE 802154的联系与区别
532IEEE 802154 物理层
533IEEE 802154 MAC子层
534解剖ZigBee协议栈
535空气中的数据包怎么来的
536ZigBee网络结构
537有芯才能赢
第6章居间之力
61中间件是什么
611中间件的定义
612通用中间件有哪些
613中间件发展趋势
62感知层的经纪人
621什么是物联网中间件
622EPC中间件
623WSN中间件
624OPC中间件
625CEP中间件
626OSGi中间件
第7章重感知、促应用
715G ABC
711挟5G以重感知
712奉ABC以促应用
72新感知、新应用
721车联网
722VR AR
723无人机
724远程医疗
725智慧能源
726智能制造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写作背景
庄子有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庄子将天地万物与人平等对待,打破了以人类为中心的桎梏。如果说互联网是以人的需求为中心构建的,那么物联网,则真正实现将人与万物并列,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网络沟通。网联天下、智慧万物就是物联网的终极目标。
建设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不是简单地对互联网进行延伸和扩展,而是需要完成垂直行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整合。物联网系统涉及众多的技术领域,其中有三大技术支柱。
1)感知技术:解决信息采集的问题,相当于人类的感官体系。
2)通信技术:解决信息近距离或远距离传输的问题,相当于人类的神经系统。
3)计算机技术:解决信息分析和处理的问题,相当于人类负责思维的大脑。
物联网的核心能力就是感知能力、通信能力和计算能力。从通信能力看,5G网络具有高带宽、低时延、大连接的特点,为用户提供光纤般的接入速率,零时延的操作感知、千亿设备的连接能力,将拉近万物的距离,为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信息盛宴。从平台计算能力看,现在平台计算能力已足以支撑人工智能 大数据 云计算等新技术,完全可以为用户提供多场景智能、智慧的应用体验。
物联网虽依托于通信网和计算机技术,但智能感知识别技术才是物物相连的根基。物体没有感知周边信息的能力,聋子、哑巴式的终端连在网上也没有什么用。因此可以这么说,传感器是物联网信息之源,感知技术是物联网互联之本。
我国的传感器工艺发展速度较为缓慢。我国在物联网传感层核心技术的掌握上,同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不小的差距。我国感知技术的发展,相对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来说,明显处于劣势。
虽然业务和应用是物联网创新的核心动力,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但在各种应用场景中,发展的瓶颈就在于感知层,感知层的发展瓶颈又在于传感元件。
本书结构
本书主要介绍物联网感知技术及其在垂直行业的应用,分为7章。
第1章,带领大家了解什么是物联网,了解物联网的分层结构。传感器的性能决定了物联网性能。本章提出了物联天下,传感先行的观点。
第2章,介绍了什么是传感器,如何挑选传感器。由于传感器的种类成千上万,本书只选择了简单的电学量传感器来介绍基本的传感器原理和应用。
传感器要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必须模拟人类的感官。第3章介绍了智能传感器,在此基础上,给出智能触觉、智能视觉、智能定位等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有了感,还需要知。自动对物流信息进行记录、处理、传递和反馈,是构造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技术基石。第4章介绍了自动识别技术,尤其是RFID技术。
单枪匹马难以成事。第5章将单个传感器组合起来,让它们成为团队,协同完成获取现场信息的工作。
感知的目的是为了业务应用。把物联网的网络层看作是一个透明的管道,那么物联网的传感层和应用平台层之间就需要彼此协调配合。第6章介绍了物联网中间件,它用来屏蔽传感层和应用平台层彼此之间的复杂性。
5G通信技术和ABC[人工智能(AI) 大数据(Big Data)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技术的发展不断促进物联网感知层技术的更新换代,也将促进物联网新应用的普及。第7章介绍了5G ABC背景下的新感知、新应用。
适合读者
本书是物联网感知技术的科普读物,可供物联网技术的入门者使用,同时可作为各类院校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和计算机等专业的物联网感知技术的教材(建议在80学时以上)或参考读物。
本书还可以作为物联网相关的项目管理人员、营销人员、售前支持人员、工程服务人员学习用书,也可供企业或政府物联网建设管理部门决策时参考。对于物联网方面的研发人员,本书只适合其初步了解物联网的感知技术,具体的实现细节还需参考协议类书籍。
致谢
本书的写作前后持续了一年的时间。在这个漫长的写作过程中,我得到很多亲人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
首先感谢我的父亲和母亲,是他们的持续鼓励和默默支撑,使我能够长时间专注于专业技术书籍的写作。其次,要感谢我的妻子和孩子,温暖的家庭生活是我持续奋斗的原动力。感谢本书编辑追求卓越的工作精神,感谢她充分为读者考虑的持续付出。最后,感谢所有的读者朋友,你们的关注是我最大的欣慰。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王振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