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HK$
77.3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HK$
109.8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HK$
42.6
《
推拿纲目
》
售價:HK$
403.2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HK$
244.2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HK$
76.2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HK$
58.2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HK$
178.1
|
內容簡介: |
《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论》在系统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范畴、空间系统、空间形态、空间演进的基础上,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多维架构,提出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运行空间、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个体的精神生活空间、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群体的沟通交往空间、积极引导网络社会下的虚拟环境空间、逐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安排空间、积极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生态空间、努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发展空间等。
|
關於作者: |
张哲,男,1981年生,山东郓城人,兰州大学法学博士、副教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后、副研究员。现任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文化强国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近年来在《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强国文略》、合著《文化强国建设的中国逻辑》《向新而行》等多部。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
|
目錄:
|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 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研究的问题缘起
二 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研究的价值所在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 关于空间的研究
二 关于教育空间的研究
三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点及难点
一 研究创新点
二 研究难点
第一章 空间与空间认识
第一节 人们对于空间的认识基于存在与需求
第二节 人们对于空间的把握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第三节 空间思想集中反映着人们对于空间的认识与把握
一 我国古代的空间思想
二 西方的空间思想
第四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空间思想
一 空间自由:商品经济的发展及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形成
二 空间变迁:空间形塑带来社会的深刻变构
三 空间生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四 空间差异:阶级利益分化与累积的必然结果
五 空间全球化发展:社会主义的契机与挑战
六 空间正义:空间问题及空间治理的选择
第五节 空间转向
一 后现代主义与空间转向
二 空间转向的特点及影响
三 空间转向的实质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范畴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含义及特点
一 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含义
二 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特点
三 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范畴的意义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属性
一 自然属性:空间场所的提供与空间实践的制约
二 教育属性:受教育者精神生活空间与行为空间的协调统
三 社会属性:社会空间的稳定与人的发展空间的拓展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一 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与教育空间
二 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三 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系统
第一节 空间系统的属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系统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要素
一 地理环境
二 校园场所
三 教学场地
四 交往活动
五 社会实践
六 文化意境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单元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形态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演进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架构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管理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30多年来,包括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的、微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深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具体进程及其运动规律提供了丰富而细致的理论准备和学理准备。但是,我们也看到,仅仅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的、微观的精确性研究上,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更好、更科学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更为社会性、整体性的宏观把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整体性研究而言,无论从视角上,还是在实践中,空间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在场要素。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在原有地理空间、物质空间、社会空间的基础上出现了虚拟环境空间、生态空间、制度安排空间等诸多全新的空间形态。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比以往更为复杂的空间场域,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研究愈显其必要性。
本书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借鉴空间学、教育学、哲学、社会学、系统学、生态学、环境学、传播学、文化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多领域、多学科的思想观点,力图建立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框架并为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观的树立提供理论支撑。本书着重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范畴、空间系统、空间形态、空间演进、空间架构、空间管理等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除导论、余论、结语外,共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第一章梳理了人们对于空间的认识以及业已形成的空间理论。包括梳理我国古代和现代的空间观、西方的空间概念和学科体现、马克思恩格斯的空间思想、后现代主义的空间转向等。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性与复杂性的认识及其理解都要求具有一定的空间视阈。
在梳理空间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第二章尝试性地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概念,并就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范畴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着重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内涵及其政治性、社会性、融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空间提供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场所并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的稳定发展与人的发展空间的拓展提供精神动力与方向指引。促进受教育者精神生活空间与行为空间的协调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培育目标,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些空间属性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范畴的确立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也有助于进一步确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合法性与科学性。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概念与范畴,本章还就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与教育空间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关系进行了区分与辨析。
第三章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系统研究。从空间系统的一般特征和属性出发,着重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系统的构成与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系统内在地包含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要素(包括地理环境、教学场所、活动场所、交往活动、社会实践、文化意境等),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单元(包括社会生态空间、教学运行空间、实践活动空间、思想交流空间、制度安排空间、学科发展空间等的组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结构(包括传统与现代思想政治文化资源及教育手段和空间内涵、空间语言、空间生产以及公共空间、社会空间、虚拟环境空间的组分与融合)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空间、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空间等。
第四章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形态问题进行了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形态主要由物质环境要素与精神环境要素及两者所形成的几何拓扑关系、空间组织关系所构成,并受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形态可以分为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宏观形态、中观形态、微观形态等。
第五章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演进历程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历史地看,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经历了从单一的灌输一控制空间到科学一参与空间、从单一的思想一政治空间到社会一生态空间、从单一的实体一现实空间到虚拟一流动空间的变化与演进,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内涵与外延都有了延伸与丰富。在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演进的背后,有着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政策的、实践的、方法的动力支撑与推进。
|
|